【西遊漫注】(355)稀柿衕

西游記

作者:挪威龍王

(355) 稀柿衕

豬八戒,實際上,是我們廣大讀者的忠實代表,老豬的思維,就是我們的慣常的思維嘛,所以對於老豬,喜歡他的讀者太多了,男女老少,都喜歡這個豬哥。要不是豬哥這麼打趣的角色,西遊記的吸引力可能會減弱不少。對比起來,那些一般的小說,也便是豬八戒這樣的境界。可是要不是跟孫悟空、跟唐僧他們放在一起對比起來,還很難讓我們知曉,習以為常的思維和做法,實際上,很多是挺可笑的。可笑,並非嘲笑,是讓每一個我們,在歡笑聲中,拓寬了自己的視界,多了一份淡然的昇華、平靜的愉悅。

這世界,跟西遊記一樣,對於有心人,每個人,都是每個人的一面鏡子。

可是這時候的三藏老豬,這哥兒倆,已經被冷雨和黑夜,給唬得只想找個安樂窩窩。於是乎,他們討論得激烈,以至於,忘記了抬頭看路。還是悟空比較清醒,忽見一座山莊不遠。行者道:「好了!有宿處了!」而正一門心思沉浸在爭論中的唐長老,聞聽孫悟空這一說,趕緊抬頭,舉著茫然的眼神兒左顧右盼:「在哪裡?哪裡?」悟空用手一指:「喏,在那裡。」唐長老目光順著悟空的手指頭往前挪,噢,原來在前面。行者指道:「那樹叢裡不是個人家?我們去借宿一宵,明早走路。」

什麼?!宿處居然還是個人家?!長老聞聽,就好像小孩過年聽到有紅包,立刻喜上眉梢、振奮起來,把那小鞭子啪的一聲就狠抽在馬兒屁股上,你看那馬兒嗷的一聲、嗖的一聲,就不見了。來到莊門外的三藏,噌的就跳下馬來,兩三步竄到門首,呯呯呯的猛砸:「開門!開門!開門!開門!……」

好焦心喲,時間好漫長喲,怎麼就是沒人來開門呢。玄奘一邊砸門,一邊別過頭去,任憑時間和哐哐聲,在耳邊流失。忽然一拳下去,似乎沒碰到東西,也沒聽到任何聲音,睜眼一瞧,門已經開了,眼前站著一位大爺。玄奘還沒立穩腳,就聽那老大爺開口不耐煩的問話:「你誰呀在這裡大呼小叫的?」

玄奘這才回過神兒:咳咳,自己是位有教養的人、是位有德行的出家人。於是趕緊整理衣冠、肅然而立、躬身合十、和顏悅色道:「老施主,貧僧乃東土差往西天取經者。適到貴地,天晚,特造尊府假宿一宵,萬望方便方便。」玄奘的話很明白,先自我介紹,解決身分認證問題,然後期待別人借宿一晚才是重點。

可是沒想到那老翁,完全不理會重點,卻質疑起他的旅行目標來,你過不去,沒戲。並且,不但質疑他目標,還給他的修行潑了一大盆冷水:這裡還是小西天!老者道:「和尚,你要西行,卻是去不得啊。此處乃小西天。若到大西天,路途甚遠。且休道前去艱難,只這個地方,已此難過。」

聞聽這裡還是小西天,無疑於已經給了玄奘當頭一棒,已經逃離了魔爪,怎麼這一關怎麼還沒過完呀!是的,他所面臨的問題,是另一種跪拜妖邪的執念:心態不穩,也就是本回回目所指的禪性不穩。以及道心不清。遇不到妖魔,遇到日常挫折時候的,意識不到還是在修道的試煉中,經常是心動神搖。剛才還興沖沖的玄奘,轉眼間蔫兒了下來,難過的問道:「怎麼難過?」

老者轉過身去,面向西方,顫巍巍伸出手指,以四十五度角指向前方:「我這莊村西去三十餘裡,有一條稀屎衕,山名七絕。」原來,這山徑過有八百里,滿山儘是柿果。古云:「柿樹有七絕:一,益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五,霜葉可玩;六,嘉實;七,枝葉肥大。」故名七絕山。這村莊所在處地闊人稀,那深山亘古無人走到。每年家熟爛柿子落在路上,將一條夾石衚衕(胡同,據說是蒙古語諧音),盡皆填滿;又被雨露雪霜,經霉過夏,作成一路污穢。這方人家,俗呼為稀屎衕。但刮西風,有一股穢氣,就是淘東圊(糞坑)也不似這般惡臭。如今正值春深,東南風大作,所以還不聞見也。

山自己沒名字,也不是因典故有名字,甚至不是因為自己山溝溝裡的那些柿子樹得名字,比如柿山、柿溝、柿胡同等等。這山獲得名字,僅僅是因為柿子樹柿果的一些屬性。總之,給人一副好可憐的感覺。也就是說,這一大堆積年爛柿子,名頭已經蓋過大山。就跟曾經的玄奘一樣,不是以本性昭彰而聞名,卻是以對修行毫無助益的口才、博學而聞名。面對徒弟們的缺點錯誤,不是以出家人的悲憫心勸告,每每以唾沫星子淹沒之。

因為相信唾沫的說服力,所以,當玄奘面對更加洶湧深厚的唾沫星兒的時候,心裡不由自主的就矮了下去。三藏低頭,煩悶不言,眼珠子亂轉。(待续)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