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道君
相比廚房,飯桌低調,
但廚房裡的故事,遠沒飯桌上豐富。
圖|山倉林食 ©
飯桌之上,有五味雜陳的生活,
在那裡,我們成長、相愛、離別、重逢,
一遍遍演繹著風塵僕僕的故事。
飯桌之上,有時間的變化,
春日的刀魚,夏日的筍乾燉雞,
秋日的膏蟹和冬日的火鍋。
食物裡透著四季流轉。
飯桌之上,有樸素的團圓,
食物之味串起我們與故鄉的聯繫,
碗筷食事慰藉一個個孤單的人,
月有陰晴圓缺,但飯桌裡有人間團圓。
圖1|—Lix— © 圖2|山倉林食 ©
飯桌即家,從小到大,藏著我們一生。
對遊子來說,飯桌是故鄉;
對浪子來說,飯桌是港灣;
而對守候的父母而言,飯桌是希望。
它像個紐帶,這頭是漂泊四方的遊子,
那頭是望眼等候的家人。
為什麼中國人想家時,
先想起全家舉箸歡笑的場景?
因為你在那裡,可以尋到回家的路。
化用一句舌尖的文案:
「 無論我們的腳步怎樣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歡,
來的有多麼不由自主,總有一種味道,
在飯桌上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
圖|萵苣 ©
飯桌之上,是少年的領悟
中國父母育人,多在飯桌上。
從吃飯的吃相,到為人的規矩,
在那兒,我們知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一飲一啄,飽蘸苦辣酸甜。
那些母親的嘮叨和父親的說教,
初不以為然,跨過河海,越過山丘,
才發現影響了一個人的一生。
圖1.2|朱哥哥矣 ©
記得豐子愷說過,兒時最愛看父親吃蟹。
那就是一場精緻的生活藝術。
黃昏日落,父親在飯桌上點一盞油燈,
一把酒壺,一個蓋碗,一把煙筒,一本書。
陪著旁邊端坐的老貓,慢條細理地剝著蟹殼。
到了中秋,父親就把飯桌挪到月光下,
跟孩子們講吃蟹之雅:
「 吃蟹是風雅的事,吃法也要內行才懂得。
先折蟹腳,後開蟹斗……
蟹螯上的骨頭可以拼成一隻很好看的蝴蝶。 」
說完剝出蟹肉給孩子,一家人一直吃到月落。
圖|山倉林食 ©
那樣溫馨的場景,影響了豐子愷的生活態度。
晚年他因政治風波潦倒之時,
身著打扮,行為舉止,
仍舊如那月下吃蟹的父親一般,
保持一種難得的風雅與體面。
有人少小離家,顛沛流離,
但無論身在何處,味蕾總是勾著記憶。
飯桌上熟悉的味道,
總會想起少時父親的勸誡,
給予面對生活的勇氣。
圖|山倉林食 ©
飯桌之上,是中年人的心安
在亂雜的生活裡,中年人行色匆匆,
為了生計和夢想,三餐漂泊不定。
越是在鋼鐵叢林裡流浪動盪,
就越嚮往家裡飯桌那份心安。
中國人的飯桌,似乎自帶一種治癒的功效,
富有一種東方的美學韻味。
李安是一個擅長在飯桌上創作的人,
他的每一部電影裡,
都有一家人圍坐一起吃飯的場景。
這當然源於他真實的生活經歷,
中年李安在好萊塢的電影事業受到挫敗,
靠著妻子的微薄薪水過日,
過上一種居家買菜的煮夫生活。
這樣的無所作為,讓他很傷自尊,
後來的他曾經開玩笑地說過:
「 如果他有一點骨氣,也許都會剖腹。」
當時的李安,差點想放棄電影夢,去學計算器,
但在吃飯之時妻子跟說,「 學計算機的那麼多,不差你李安一個。」
但這些負面念頭,都在飯桌之上被打消了。
後來許多場合,每當他應酬的時候,
吃到好東西,總是遺憾不能跟家人分享。
只因家裡的飯桌,就是治愈他的地方。
中國人吃飯不藏事,什麼都可以在飯桌上講。
大到人生決定,小到雞毛蒜皮。
生活裡有苦有喜,但我們會把苦藏在心中,
然後點起爐火,把喜變成食物,呈上飯桌,
一家人圍坐在燈火旁,互相慰藉,
無論光景如何,只要端起碗筷,
我們就能走得踏踏實實。
即便是跌得滿身是傷。
飯桌之上,自有一口熱湯讓我們心安。
圖|山倉林食 ©
飯桌之上,是父母的等候
中國有一頓飯,叫團圓飯,
每逢年關節日,父母就會守著飯桌,
等著天南地北的孩子回家。
此時吃什麼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一家團圓、樂樂呵呵。
圖|山倉林食 ©
一個人無論腳步走多遠,都依然期待一頓團圓的飯桌。
即便少年變白髮,味蕾還記得家裡的味道。
蔡瀾說:到了這把年紀,媽媽做的菜最好吃。
你是什麼地方的人,就喜歡什麼地方的菜。
食評家二毛最難忘的是母親做的南瓜釀菜,
因為小時候只有家裡來客人才有得吃。
後來生活條件好了,飯桌上就經常出現這道菜,
母親想彌補他童年某種味道的缺失。
這就是蔡瀾說媽媽菜最好吃的緣故了,
因為飯桌之上,有執勺人的心意。
隨著那些食物,一次次演繹。
圖|風一樣的嬸子 ©
但時光流逝,團圓時日短。
梁實秋每逢吃到美味食物之時,就常想起雙親,
沒有能好好地供養他們。
父親喜歡冷飲,酸棗湯、櫻桃水,
但他沒來得及置備冰箱,父親便走了。
母親愛吃火腿、香蕈、蚶子,
他也沒來得及盡力供養。
團聚與別離,新生與老去,歡喜與悲傷,
只有飯桌邊的父母,一年比一年老。
正是歲月無情,所以每次團聚重逢才顯得珍貴。
圖|山倉林食 ©
在過往的孤寂歲月裡,
父母承受著煙火熏染,
烹製了豐盛的菜餚,
只等著子女回家。
有人等來了闔家歡樂,
有人苦等半生,卻等不來一次團圓。
中秋節近,別讓守候的父母,
面對空蕩蕩的飯桌。
圖|大衛張煒 ©
來源 物道精緻生活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