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青年混黑社會就是死路一條

文:趙小昭

1

香港經典黑幫電影《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的刀光劍影江湖中,大反派靚坤是個很有文化很有幽默感的古惑仔。

“義”字拆開”我是羔羊”,”忠心”就是一把利劍插進心裡——他站在講台上對初入黑社會講”義氣”的陳浩南這樣說。

如此精妙的漢字拆析,充分體現出文藝古惑仔靚坤對中國古漢語的獨特見解以及深厚的”文學涵養”。

然而,文藝青年混黑社會永遠都不會有好結果。

因為孝敬老媽這麼個小辮子被陳浩南抓住,最後遭到一眾後輩小子的圍堵,被一臉懵逼樣兒還被他諷刺過”想蓋國旗”的笨警察給擊斃了。

從靚坤死的那個眼神看得出,他很不甘心:為什麼我這麼出類拔萃卻要死,你們那麼笨卻死不了?難道就因為我是個文藝古惑仔?江湖就這麼容不得讀書人?其實江湖不需要讀書人這一條道理,在最著名的黑幫經典名著《水滸傳》中,梁山的第一任老大”白衣秀士”王倫深有體會。

2

水滸傳以外的現實世界,趙宋王朝有個”起義”領袖叫王倫

他和”白衣秀士”王倫一樣是草寇,都是在山東揭竿而起。(為了區分,就叫他起義王倫吧)

公元1043年五月,”起義軍”的領袖王倫率百餘名士兵殺沂州了巡檢使朱進,占據沂州。各地巡檢、縣尉相繼投降,衣甲器械均歸義軍。

勝利來得那麼激烈,王倫身著黃衣,自立年號,設置官職,一夜之間聲勢大振。

歐陽修上疏說:”王倫所過楚、泰等州,連騎揚旗,如入無人之境。” 趙宋王朝迅速集合各路兵馬,在和州歷陽將王倫軍隊重重包圍。

公元1043年七月,山東起義軍領袖王倫在采石磯,與朝廷的軍隊血戰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這個農民領袖起義王倫,或許是《水滸傳》作者施大爺靈感的來源,以他為原型,塑造出了梁山第一任老大”白衣秀士”王倫和第二任老大”及時雨”宋江,原因有三:

一、起義王倫和宋江都是從山東地區,揭竿而起,嘯聚山林,攻城拔寨以反抗趙宋王朝的農民隊伍。

相比之下起義王倫的規模更大,轉戰千里,一直打到淮南,聲勢浩蕩;宋江規模較小,最遠進入海州,即今之魯蘇接壤處;

二、他們起事後的作戰方式,進攻策略,設立根據地,完善集團內部體制等如出一轍;

三、起義王倫選擇西逼都城開封重鎮、東臨河海遼闊之濱、南向江淮魚米之鄉、北上燕北平川之地建立了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根據地,極具戰略眼光;宋江占據了八百里水泊梁山與趙宋朝分庭抗禮,天然屏障的地理優勢易守難攻。

不同的是,起義王倫堅持到了最後,而宋江選擇了投降。從某種角度來說,起義王倫將”黑社會”進行到了底。

而”白衣秀士”王倫,卻是《水滸傳》裡最沒有黑社會氣質的古惑仔。

3

“白衣秀士”這個詞最初出現在元曲名家馬致遠的《岳陽樓》第二折:”至如呂岩,當初是個白衣秀士、未遇書生,上朝求官”,指未曾獲得功名的書生。

白衣秀士再不濟事,也算個讀書人吧。

但在”頗識幾字”的普通人(林沖)看來,只要不及第,就是”村野窮儒”,但凡有些私心,就是”嫉賢妒能”。

在斷金亭上,林沖拿住王倫,罵道:”你是一個村野窮儒,虧了杜遷得到這裡!柴大官人這等資助你,周給盤纏,與你相交,舉薦我來,尚且許多推卻!今日眾豪傑特來相聚,又要發付他下山去!這梁山伯便是你的!你這嫉賢妒能的賊,不殺了要你何用!你也無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水滸傳》第十八回

不及第是王倫的致命傷。 在世人眼中,讀書人如果成不了蘇東坡,就肯定是孔乙己。

所以,當林沖水寨大併火時也是抓住他的這個其實算不得什麼弱點的弱點:”量你是個落第腐儒,胸中又沒文學,怎做得山寨之主!”

梁山泊又不是翰林院,不及第或者落第,胸中有沒有文學,又有什麼關係呢?

套用《水滸傳》人物的習慣用語,用得著扯這個”鳥”淡嘛?

可是王倫自己這樣自卑地看,林沖吳用們這樣輕蔑地看。這是個很奇怪的思維方式。也許是趙宋王朝的特色,喜歡給活生生的人,系上許多莫須有的結,一旦被系,就再也解不開這死結。

壞人不夠壞其實是很危險的。當犯下劫生辰綱、殺官兵重罪的晁蓋一夥人上山時,王倫是拒絕的。世人對他這一行為的解說是:心胸狹隘、排斥異己、自以為是、無法容人。

他只是害怕。

一個落榜書生卻坐了梁山第一把交椅,王倫如履薄冰,以為走” 小反即安 “的文人特色黑社會道路,就能歲月靜好。

就算是”笑裡藏刀”對晁蓋一夥人下逐客令,他也不曾想過殺人滅口,反而是好酒好肉款待,還給他們發路費。但從此開始,他便固定在一個狹隘、排斥異己、無法容人的角色上了。

王倫再”笑裡藏刀”,也沒有想到殺人滅口,而是好酒好肉的款待,還發路費,誰知被款待的吳用卻非要置他於死地:

吳學究笑道:”兄長放心。此一會,倒有分做山寨之主。今日林教頭必然有火併王倫之意。他若有些心懶,小生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不由他不火併。兄長身邊各藏了暗器,只看小生把手拈鬚為號,兄長便可協力。”晁蓋等眾人暗喜。

——《水滸傳》第十八回”

就血泊裡過一把交椅來”的人是吳用,可悲的是,最不能容忍村野窮儒的人——智多星”吳用”,本身也是村野窮儒。

吳用最愛讀的那些”孫吳兵法”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在讀,盜版書攤上多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讀者都不是為了軍事指揮、保家衛國才買回家看,而只是為了勾心鬥角、玩弄權術,把一起競爭部門經理的同事幹下去,好讓自己每個月多掙五百塊錢。

而許多解讀《水滸傳》的文章裡,對於王倫的分析也不外乎牽扯出職場商場政治……以證明王倫百無一用是書生。

個人覺得奇略陰謀權術這東西,原本就不該全民一起玩的。除了把人際交往的成本提高互相玩死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人人都擁有陰謀的思維定勢之後,便宜了騙子,讓他以售其奸。原本我們這個國度就缺乏科學,多年崇尚理工科的教育,其結果是國民居然連基本的科學常識都不知道。簡單的騙術,毫無道理的流言,都無從識別,聽風就是雨。

如果王倫沒有在梁山當強盜,而是進士及第、封官授爵,吳用和林沖們就會對他另眼相看了?想到梁山旅遊?想當梁山老大?OK!小嘍囉們手捧花環,腮幫子抹得跟猴屁股一樣紅,齊齊地高呼,”梁山歡迎你,白衣飄飄的王倫!”

公元1115年,梁山老大”白衣秀士”王倫坐在梁山山南水寨亭中,對著新上山的七人舉起了酒杯,不知道為何腦中卻依稀迴響起阮氏兄弟上山時候唱的那首《漁歌》:英雄不會讀詩書,只在梁山泊裡住……

不等他仔細思量曲中含義,他的頭就被曾經的兄弟割下來,八百里水泊被染得風霜血紅。

王倫死後,讀書人的唯一出路就是用讀書去博取功名,再用功名去謀得私利,單純讀書只有死路一條。話說如今關於讀書的熱門文章已經是:《讀書有什麼用?》《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還是窮?》……

英雄不會讀詩書,還好,王倫已經死了。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