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北京,我怎麼一步步成了囤貨狂

囤貨

囤貨,囤貨,囤貨

未必能像諾亞方舟一樣拯救我

但這滿屋子的包裹

給了我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圖片

最近,北京和上海正在上演一場「囤貨雙城記」。

外灘君所在的每個群裡,幾乎都能見到剛從水面下抬起頭的上海人,在瘋狂地給北京小夥伴出主意。

「別怕用不上,先囤了再說,你真不知道我們當時有多後悔……」

有些聽勸的北京人,早早未雨綢繆,把家裡變成了小超市。凡凡就是其中之一。

圖片

凡凡

她甚至買了冰櫃、酒櫃和空氣炸鍋,為的就是萬一碰到了特殊情況,也能吃好一點。

作為一個打開小紅書只關註斷舍離博主、沒貓沒狗、一人吃飽一家子不餓的人,凡凡其實也好奇,自己是怎麼通過一次又一次地囤貨,在一個月後把家裡改造成了小賣部倉庫的。

以下,是她的自述。

01

寶貴的上海實戰經驗

回想起來,好像一切都是從4月初開始幫上海朋友搶菜開始的。

那天我還記得很清楚,4月7號,已經居家一個星期的朋友鮮鮮發微信給我說,你有空幫我搶菜嗎?據說在上海人都一窩蜂搶菜的時候,北京的網也許更快一點兒。

於是,我,一個連續三年憑自己實力搶到過《喜劇的憂傷》,以及後來想看話劇和演唱會都不需要麻煩黃牛的人,就這樣信心滿滿地答應了。內心還有一丟丟的好勝心。

後來的結果當然就是被現實打臉。

4月8號大清早我被鬧鐘叫醒後,發現那麼多App,只有一家可以送到我朋友家,其他都紛紛表示運力不足。

好不容易讀秒到了6點整,當我以筋膜槍般的手速狂點結賬那一步時,購物車裡五彩斑斕的青菜、水果和肉都莫名消失了。

系統留給我的只有山楂棒、果凍和咪咪蝦條這些我根本不記得怎麼混進去的小零食,唯二管飽的只有一瓶牛奶和100克醬牛肉。

圖片

朋友當時鼓勵了我,說我能搶到就已經戰勝了99%的對手,但我還是覺得自信被狠狠打擊了!

一邊趕緊問上海其他朋友誰需要搶菜幫忙,一邊打開淘寶覺得自己也得適當囤一點,有備無患呀!

那下面就要開始真正的囤貨思維展示了——後來很多朋友看過我的囤貨清單,都好奇我為甚麼買了那麼多東西,而且分門別類,好像每一個「死角」都想到了。

圖片

其實原因並不是我平時多會過日子,而是在我同時擁有了4個上海朋友的地址。

連續幾天幫他們搶購以及大多數時刻搶購未遂後,每次我都要從自己的角度想想他們的問題我是否也有可能遇到,如果有那就及時補倉,越補越多,以致我真的擁有了一個「倉」。

02

囤貨靈感來自夜市

這一輪戰鬥,我最先買的第一批物資是拌面、米線。那之前我已經存了一些泡面和螺螄粉,甚至家裡還有2020年春天囤的一箱壓縮餅幹。

按理說有這些應急食物打底,就算一兩周不能買菜我也能喂飽自己。但看看上海朋友們吐槽說自己做飯一星期已經毫無新鮮感了,我就覺得還是要多換換口味。

圖片

既然平時點外賣,今天湖南菜明天廣東菜,那家裡光是囤一個口味的基礎幹糧怎麼夠?

當時蹦進我腦海的第一個靈感來源,是原來去臺北旅游時吃不夠的夜市,於是第一單就這樣完成了。

圖片

後續同理的還有日本口味的蕎麥面、味增、咖喱塊與木魚花若幹、意大利口味的意面醬和意面若幹、湖南口味的臘肉香腸與醬板魚若幹、四川口味的火鍋底料和火鍋粉若幹……

當時就差鋪開一張世界地圖了,覺得以我平時吃飯「喜新厭舊」的偏好,至少要做到每天一種口味,七天不能重樣。

然後,我又根據上海朋友們的經驗,開始了更細致的一輪查漏補缺。

圖片

比如愛健身但乳糖不耐的朋友會說,別忘了囤植物奶;家裡有老人的朋友會說,牛奶和雞蛋是重要的營養來源,買不到新鮮的可著急了。

那我就在北京先囤一輪吧,不管自己是不是用得上,萬一有需要我還可以分給我家這棟樓的鄰居。

於是我又有了一堆厚椰乳、常溫牛奶、鮮雞蛋以及每一顆都獨立包裝的鹽焗雞蛋、鹹鴨蛋和松花蛋……

在囤貨這件事上,我不僅非常聽朋友勸,還總能發散思維,舉一反三,要是小時候上學有這格局該多好!

03

罐頭,居家生存的王者

再下來就到了買罐頭環節,這也是我完成「囤貨大業」的重要一步。

說來好笑,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因為吃罐頭不小心劃傷了手,於是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陰影,長大之後基本就沒怎麼吃過罐頭了。

但自從2020年開始陸續看過一些末日生存的指南之後,我發現罐頭除了不好打開之外其實沒缺點,口味豐富又沒甚麼防腐劑,想在家保證飲食質量著實應該多買點。

圖片

那麼此刻我的問題就只有如何安全地打開罐頭這一項了——買個開罐器就好了嘛!

然後我就有了牛肉罐頭、魚罐頭、粉蒸肉罐頭、油燜筍罐頭、番茄罐頭、茄汁焗豆罐頭……為了口味豐富而全面,光是魚罐頭我就買了梅菜鯪魚、鮮炸鯪魚、帶魚等等好幾種。

在囤夠了最基本的佐餐罐頭之後,我又覺得還需要甜品,於是囤了來自福建的花生湯罐頭。

下單時我開始思考,這裡面要是打上個蛋花,就能完美複刻去年在廈門吃過的那種味道了。

以上這些購買行為基本發生在一周之內,包裹陸續到了,北京的朋友們也開始思考是不是得買點兒甚麼以防萬一。

這個時候,我這個資深拖延癥,第一次油然而生一種自己竟然成了早鳥的優越感!

圖片

於是我一邊開始以「過來人」的心態跟朋友們討論囤貨思路,一邊琢磨著我可不能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繼續鞭策自己,總想看看還有甚麼缺的趕緊補上,要一直保持領先狀態。

可樂、薯片和巧克力這些居家「硬通貨」,就是這個時候被我詳細「檢閱」了一遍的。

雖然之前家裡也有,但每天看上海朋友的朋友圈,我都要複盤,一邊問自己如果居家隔離,我自己的東西夠吃嗎,一邊在腦內「沙盤推演」,思考到時候我舍得拿出多少東西去換新鮮的蔬菜和小蔥。

04

300個速凍真空餃子到了

這個時候,我覺得自己已經比上海朋友們過得還累了。

畢竟他們過得只是一個地方的日子,而我的肉體和靈魂簡直在上演「雙城記」,忙北京正常工作的同時還總要把自己帶入上海的困境裡。

所以越想越焦慮!雖然跟同城的朋友比起來,我已經買了很多東西,還有許多朋友覺得我這樣沒必要,但氣氛已經烘托到這份上了,我就忍不住繼續以這個思路來考慮問題……

然後發現冰箱冰櫃都滿了,我空有一身「囤貨武藝」,卻已經沒有發揮餘地了!

那麼,不如買個冰櫃吧?

圖片

冰櫃運送的途中,我跟我爸說幫我包點餃子以防萬一,我爸問我「300個夠不夠」的時候,我更覺得那我的焦慮也許可能是遺傳的吧?不怪我,這時候聽家長的準沒錯。

然後在我周末回家的時候,我就擁有了一大堆被分裝在已經抽過真空的袋子裡的速凍餃子——並且我爸這個行為又啓發了我。

我發現抽真空機可真是個好東西,可以大大節省冰櫃裡的空間,讓有限的冰櫃裝下更多的食物!

圖片

嗯,我就又買了雞翅、包子、章魚餅、蒲燒鰻魚……為了做雞翅,還搭配了一個空氣炸鍋,以及為了搭配我此刻已經囤到了一定標準的生活質量,還下單了一個酒櫃。

食物部分就到此為止了!從我第一天囤貨到心裡有了一定的安全感,大概用了半個月的時間,那一段我每天不僅自己買買買,還要跟有相同理念的朋友們隨時同步消息、互相啓發思路。

05

這些包裹給了我安全感

到前幾天北京突發疫情,很多市民去超市買菜的那個時刻,我們已經像小學時候考完試班裡最煩人的那些好學生一樣,互相對題很久了……

雖然我也知道如果真的有甚麼危險的事情發生,政府一定會保證食物的供應,也知道如果真的真的有特別危險的事情發生,我的囤貨也並不能像諾亞方舟一樣拯救我。

圖片

但這些包裹還是給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其實食物之外,我還囤了不少紙巾、衞生巾、防護用品甚至防護服,但還是希望它們都只是我提前買好的日常用品,沒有因為稀罕而變得

珍貴的那一天。之前有不少朋友看到我的囤貨清單,都問我說如果用不上可怎麼辦,其實這就像醫療保險,雖然每年交錢的時候挺心疼,但最希望這個保險用不上的人,可就是我自己呀!

希望這一切都只是我最近工作太忙的一種發洩渠道,如果它們一個月後都沒用上,我就把罐頭都打開,做一次全面測評吧!

文 / 凡凡

編輯 /Cardi C

圖片來自受訪者,部分圖片授權自攝圖網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