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虛構的帝國墳場

文: 曈小曈  

前言

美國人倉促撤離阿富汗塔利班和平解放喀布爾。人們又開始驚呼,帝國墳場的故事又重演了。這樣的說法,只是文青的想象。

阿富汗地處中亞–南亞交通要道,有人稱其為「亞細亞的心髒」。在阿富汗五千多年歷史上,周圍帝國不斷興起,無數的徵服者路過。伊朗人來過,希臘人來過,蒙古人來過,突厥人來過,誰都來踩一腳。

到了近代,海洋國家興起,人類運動的速度實現了指數級突破,現代的徵服,也就是一二周的時間,帝國來的更勤快了。英國人來過,蘇俄人來過。現在,美國人也算來過了。

阿富汗的實力,和眾多帝國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當年蒙古大軍路過阿富汗,那種開拓牧場的風格,巴爾赫和赫拉特完全被摧毀,幾十萬人口,沒活下來幾個。現在技術代差更大,如果英國人、蘇俄人、美國人按照蒙古大軍的打法,十個阿富汗也不經打。

這樣的阿富汗,怎麼可能是帝國墳場,只是在帝國沖突中尋求生存罷了。

理解阿富汗

先建立基本的歷史認知:

1、社會架構。阿富汗到處是崇山峻嶺,高聳的興都庫什山脈將這個國家分成南北二半,山多地少,交通困難,阿富汗大都游牧為生,生存不易。部落自治,是阿富汗社會的底色。

2、文化傳統。各個帝國都在阿富汗留下了自己的影子。而阿富汗人普遍接受的,是與其文明層次相匹配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全民信伊斯蘭教,是阿富汗人的文化傳統。

3、普什圖統治。阿富汗人的說法,由南部的普什圖人奠定,到現在已經三百年。近代國王治下的阿富汗就是一個松散的部落聯邦,中央政府除了收稅和維持治安,並不過多介入各部落的具體事務。普什圖國王的統治,是近代阿富汗人的近代秩序。

對阿富汗這樣的部落架構和天啓宗教的封閉社會來說,徵服容易管理難。任何外來勢力,除了是異族人,還是異教徒,最終是要劃入敵人範疇的。

近代阿富汗,與大國博弈息息相關。

19世紀,不斷擴張的俄國與英國之間爆發了長達一個世紀的沖突,英國人擔心軟弱的阿富汗被俄國勢力吞並,二度派兵沖到了喀布爾,結果在山裡吃了大虧。海洋民族從此反應過來,改變了與內陸地區的接觸方式。從歷史進程來看,英國人的平衡方式反而保證了碎片化的阿富汗以一個緩沖國家的身份保持獨立。

20世紀,蘇俄為了和美國對抗,派兵直接入侵阿富汗,在大山裡堅持了十年,最後不得不撤軍。十年間,蘇軍傷亡累計5萬人,含戰死約1.2萬。考慮到其統計方式,實際傷亡會更大。而阿富汗人的死亡則在50萬~130萬之間。

蘇方戰爭失利主要有四個因素:道義盡失、不適應山區作戰、無法切斷外援、國力嚴重超支。蘇俄的軍事行動,不僅加速了自身的崩潰,還催生無數聖戰組織,以及約600萬阿富汗難民,正是這些難民,成為塔利班的主要兵源。

1996年,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在索馬裡和沙特搞襲擊,被蘇丹驅逐後,跑到阿富汗與塔利班結盟。本拉登給奧巴爾帶來了資金、人脈、訓練和特別的支持。比如,2001年9月,基地組織二名肉彈暗殺了北方聯盟的頭領馬蘇德,這是對抗塔利班的北方聯盟的關鍵人物。

基地組織1998年8月策劃了對美國駐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使館的爆炸案,2001年9月對世貿大廈和五角大樓的襲擊案,這使得美國人在蘇俄解體後,再次找到了鬥爭的目標。但可惜的是,美國人搞錯了方向。

美國人原本的目標是消滅本拉登,而不是塔利班。在消滅本拉登後,美國人應當逐漸撤離阿富汗。但在左翼勢力的鼓動下,自大的美國充當了救世主的角色。糾纏二十年的結果,花費二萬億美元,傷亡數千人,現在灰溜溜地走了。

關鍵問題在於,塔利班是從阿富汗傳統社會生長出來的,現在的阿富汗政府這套東西是外部強加的。表面上塔利班有7萬人,政府軍有30萬人。差異在於,塔利班是一個適合阿富汗國情的整合力量,而政府軍和警方就是七拼八湊的隊伍,核心還是美軍。

阿富汗和日本的結果形成了鮮明對比,日本人在二戰後快速強盛並非是麥克阿瑟強制的結果,而是美國人恢複了日本社會中被壓制的優質觀念。而阿富汗社會,根本沒有力量能夠和美國人的那套秩序觀念對接。

美國人在阿富汗的重建工程,不僅是支撐著阿富汗的財政支出,還是整個安全秩序的核心力量。誰能夠笑到最後,一目了然。與其說阿富汗是帝國墳場,不如說是文明墳場。

但是,美國作為強國,是觀念的輸出者,也必然是秩序的輸出者。這意味著美國人在阿富汗的行動有很多的選項。

拜登的做法  

關於拜登政府的混亂做法,有文章說美國人幼稚,不如英國人成熟,還有的說拜登只是延續了川普的政策。這樣的想法是否成立呢?當然有問題,一是把目標和方法的混為一談,二是存在對美國的整體幻想。

以美國現在的能力和國力,打敗塔利班易如反掌。正確的目標+合理的實施,才是優秀政治家需要考慮的問題。 

撤軍的問題有二個方面:  

1、要不要撤軍?這是目標問題,全世界所有政客喊的口號都差不多。世界已經越來越一體化,美國人有一定責任,但不需要為阿富汗負全責,撤軍是正常的選擇。對此,象驢雙方有一致看法。

2、關鍵是怎麼撤?這是實施問題,也是區分政客優秀、平庸和偽劣的關鍵。優秀者能夠以較小的代價實現較好的結果,劣質者能夠把一手好牌都打爛。

對比一下近幾任總統的做法。

這次拜登在阿富汗的撤軍方式,和當年奧巴馬在伊拉克撤軍如出一轍,當年拜登是奧巴馬的副手。奧巴馬快速從伊拉克撤軍,導致伊拉克出現權力真空,最激進的ISIS隨之崛起。奧巴馬說沒辦法啊,ISIS是個持久的問題。

老川上來,直接放手前線指揮官一頓猛揍,不可一世的ISIS很快灰飛煙滅。而四年沒有發動新戰爭的老川,推行的是強力壓制政策,加上讓領導先走的斬首工程,對金字塔式的指控系統非常有效,於是真正的中東和平進程開啓。

阿富汗問題的較優方案,就是美國減少駐軍但保持威懾,讓阿富汗人自己建設。按照美軍現在的技術優勢,保留少量的地面部隊,加上強大的空軍力量,壓制阿富汗各方勢力的蠢蠢欲動,並不是難事。各方勢力看到局勢穩定,亂來吃虧了,才有可能坐下來商談。

回顧一下老川的撤軍安排,老川當時給塔利班劃下紅線,告訴塔利班頭領:你要想趁火打劫,對不起,我就馬上開始轟炸。不止把你炸了,還把你占領的邨子炸了。

老川的話,不止說給塔利班,也是給阿富汗其它勢力的。更重要的,是給阿富汗各派背後的勢力。用腳趾頭想一下,就阿富汗的工業水平,沒有外部勢力的支撐,阿富汗各方怎麼可能打如此強度的戰爭,還堅持這麼久。

現在拜登一開始就宣布撤出軍隊,老子走了,你們隨意玩吧。這就相當於一個高壓鍋突然沒有了蓋子,局面自然失控。拜登政府的做法,和戰場上主動逃跑沒有區別。和這樣的美帝合作,倒了八輩子霉了。就算1989年蘇軍撤出阿富汗,也不是像現在美軍這個慫樣。

1989蘇軍開心撤離阿富汗

美軍從阿富汗的敗退,引發秩序潰敗,和逃跑無異,還留下了大量軍需物資,上一次在伊拉克是送給了ISIS,這一次是送給塔利班。要我說,花了二萬億美元納稅人的錢,就算直接發給阿富汗人,一個阿富汗人能分5萬美元,也比現在強N倍。

這裡面名堂很多,後文再談。

美國的失序

阿富汗談不上甚麼帝國墳場。把阿富汗描述為帝國墳場,其實是回避了帝國自身的問題。阿富汗的混亂,其實展現了美國的失序。

一個傲慢的愚蠢的美國,完全無視地緣政治的複雜性。當初面對蘇聯壓力,因為聖戰組織對抗蘇聯,而大力支持聖戰組織。等到激進組織發展壯大,後面是使館爆炸案和911恐怖襲擊,才把美國人炸醒。同樣的問題,可以輕易追溯到羅斯福時代。  

毫不客氣的說,911恐怖襲擊是美國人在1990年代無視阿富汗人的碎片化困境、突然抽身阿富汗引發的連鎖反應。但是,美國人並沒有進行反思,反而在帝國化道路上越走越遠,後面不得不重返阿富汗,二十年後又是無功而返。

塔利班的崛起,充分展現了美國社會白左化的成果。因為塔利班仇視伊朗、反對什葉派,而心生好感;而對塔利班對於「清滅毒品、和平共處」的表態,更是寄於希望;卻忽視塔利班迫害女性、推行宗教激進主義的更嚴重問題,終於自食其果。

現在拜登政府的做法,不過是在重複前面的錯誤。一個容忍作弊、沒有信用的超級強國,其內部的混亂必然向外溢出。美國白左在阿富汗不止送錢送槍送糧送培訓送管理,還送女權、黑命貴和LGBT,阿富汗人當然不吃這一套。

所以,老川前幾年的口號是MAGA,搞了四年發現美國已經墮落得不行了,現在換了口號SA。背書家還在描述幻想的山巔之城,真實的傳統美國都快死了,還談甚麼偉大呢。

揭開歷史迷霧,社會不會突變。羅馬的建成,需要一代一代人的接力。美國的衰弱,也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情。認真的追溯,可以從羅斯福到威爾遜,還有林肯。

來源  歷史之曈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