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攝影家張才


攝影對我來說,不是寫日記。我因為書讀得少,加上自己性格的關係,這裡面並沒有理論的東西,不是藝術那麼深的東西,我只是用影像看人觀物,比較隨興、輕鬆,但又和別人的輕鬆不一樣……
——張才


我就是喜歡街頭或鄉邨的平凡百姓,他們單純、親切,有一種樸拙的泥土味……有些照片構圖、意境都很美,但那是另一個世界,與我們沒有什麼關係,我沒興趣去研究……
——張才


我是一個在臺北長大,真正愛照相的二十七歲青年。初到上海,看到很多與臺灣不一樣的風俗習慣。有很新的,也有很老的。社會上貧富相差很遠,智識程度相差也很大。黑社會的惡勢力橫行霸道,無法無天,因之人情冷淡,甚至見死不救!一切都給我很大刺激,所以自然而然一有空閒,就把所看到的拍了下來!
——張才


我喜歡攝影,就是把每一樣都拍下來,或是「順便」拍下來,不一定要有什麼「藝術」的場面,一張照片反映了不同的社會層面與時代變化,生活也好,風俗也好,宗教也好,自然都會包容進去……
——張才
































凡是在臺灣的攝影界待過二十年以上的人,大都曉得這麼一個人,有時候大家暱稱他為「張仔才」。他前半輩子對攝影藝術熱衷創作;後半輩子則在對後進的栽培鼓勵以及暗房技術的服務上,都做了相當程度的貢獻,因而無形中在攝影圈裡也贏得「老師父」和「大家長」之稱。不拘小節,沒有架勢的「張仔才」,則自謙地認為他不過在做分內的事,不值得大書特書。但是,如果我們追尋臺灣攝影發展的蹤跡,「張才」這個名字,應當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不容忽略的一個轉折點。

從本系列作品中,可發現出攝影的寫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的最初糢樣。若以質量論之,衡諸那個時代,本系列作品首推第一。與張才同時代的日本攝影家,因昧於意識型態與國粹思想,攝影早已淪為替國家宣傳的工具。西方即使有少數的攝影家,捕捉到上海局勢混亂的決定性精彩畫面,但對當時上海的時代性格、社會、人物的直接觀察,很少有像張才所拍攝的這般清晰。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