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佳瑋
給古代背景小說人物起名字,有兩種風格。
一種比較寫實,比如金庸先生的胡斐、令狐沖、段譽、蕭峰、袁承志 —— 這是典型的 「中國古代人確實會給孩子起的名字」。
甚至許多名字,都是真人用的。比如楊過字改之,歷史上有劉過字改之;柯鎮惡,歷史上有王鎮惡;黃藥師,歷史上有郭藥師和李藥師。段正淳段正明、鄭克塽馮錫範,索性就是歷史人物。
一種相對寫意,簡直不真實,比如古龍先生的李尋歡、楚留香、陸小鳳、西門吹雪、白玉京 —— 好聽,有意境,但真會有人給孩子這麼起名字嗎?不一定吧。
當然也不是說,金先生都寫實,古先生都寫意。
古龍先生也有葉開、趙無忌、金九齡這類靠譜現成古名字。
金庸先生也有任我行、東方不敗這類寫意到不真實的名字 —— 想象一下,東方家長輩怎麼叫他?
「不敗,過來!今天在學校乖不乖?作業寫完了沒?」
古代人事實上是怎麼起名的呢?
大略言之,男性起名字,大概是述志、期望,以及消災解難。
述志,則方孝孺、錢謙益、賀知章等,無非希望孩子仁義孝順、知書識禮的好字眼。
祈福消災,則辛棄疾、毛延壽、李延年等,是希望孩子好好長大。
當然,也有郭班主最愛念叨的王富貴,鄉下百姓真有類似名字:張乃發、李洪順、王富貴,圖個順利。
我們都熟悉的,孫權字仲謀,董卓字仲穎,諸葛亮字孔明。權謀,卓越聰穎,明亮。那也都是很正常的好字眼。
南北朝往後有一段因為佛教盛行,也流行過給孩子起名金剛力士甚麼的 —— 宋金剛,高力士。
說個冷笑話,五代時斯文掃地,倒是一大堆人給孩子起名叫彥:彥是有才學有德行,可見時代缺甚麼就補甚麼。
後來大家族排行,另外有字,讀過《紅樓夢》者都有印象:上一輩賈政賈赦賈敬,下一輩賈珍賈璉賈寶玉,再一輩就花草頭了,賈蓉賈蕓之類。
比如袁世凱父到孫輩,排的是保、世、克、家 —— 結果袁世凱父親袁保中,叔叔袁保恆,袁世凱自己的兒子袁克文、袁克定,都是排行來的。
女性起名,則分時候。比如漢代,許多以君起名:卓文君、王昭君,皆是。
之後也有多用女字偏旁字或王字旁代表玉字,比如婷、玲、琬、瑛、娘、姐。
到唐宋後,也有如月、玉、雪、清、英、各色花名或佛教用語的。
大體上,正常人家,都不太會給孩子起一些過於冶豔、過於飄忽的名字。
就像現在,也不太會有人,「哦,我女兒隨我姓楊,那就叫楊璃殤、楊傷夢,要不然叫楊影琉璃舞雅玥璦雅!」
您一定也好奇:不是詩詞界都有些豔名麼?男人不也有吳夢窗、史梅溪、周美成,這不一個賽一個婉約?
答:這幾個都是號或字,好比人家起的網名,在網上叫甚麼夢窗、梅溪、美成,沒事;現實生活,還是叫吳文英、史達祖、周邦彥。
您會問了:女性不是也有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這種名字?
答:這幾位名字豔麗,然而都是教坊樂伎者流,算出臺時的藝名。
日本古代有種源氏名。最流行時,是從事風化行業的女孩,也就是游女,起來當藝名的。甚麼朝霧涼風絹夜千香。
這個習慣,後來從事特殊行業的女子,也會起來做藝名。比如松島楓名字挺好聽,但您不會真以為松島楓真名就叫松島楓吧?
至如民國時,小說家起名字,再華麗,也有分寸。
張愛玲給筆下女性起名字,曼楨曼璐、流蘇敦鳳、七巧玉清,罷了。
錢鐘書先生《圍城》裡,算是人人名字有典故了,但從孫柔嘉到蘇文紈,從唐曉芙到範懿,也都不會濃豔得嚇人。
甚至連藝人們,也未必就一輩子擔著個華麗的藝名。
比如,程硯秋先生原名叫承麟,是個很大氣的名字,一度藝名叫程菊儂,後來改叫過豔秋。最後改叫硯秋。少了濃豔,多了書卷氣。
說句不該說的:
起名字,其實不太該淨往濃詞豔賦去找。
比如看《金瓶梅》,月娘、金蓮、雪娥、玉樓。字眼也好看也好聽,但不會太妖冶。
《紅樓夢》裡女性名字算最華麗的了。但細查之,不難發現:諸位大小姐們,四春的名字都很端正,其他黛玉寶釵、湘雲熙鳳,都是蘊藉端正的名字
至於名字好聽的其他姑娘,襲人晴雯、司棋侍書、翠縷碧痕、紫鵑鴛鴦、秋紋繡橘,大多是花花鳥鳥植物上找的,論起來很花巧纖雅,但這是丫鬟名字。
當時賈政聽說寶玉給丫鬟起名叫襲人,從 「花氣襲人知晝暖」 取典,當場生氣,說寶玉只在浪詞豔曲上下工夫。
當然啦,《紅樓夢》裡諸位小姐起詩社,也給自己起了瀟湘妃子、稻香老農這些號,但到底只是拿著來玩的,是藝名,而非真的。
老笑話講,西北老農想象皇帝過日子,「那一定是頓頓油潑面,大紅的辣子」。
其實古代正經有人讀書的家庭,起名字並不每天大紅的辣子那麼濃豔華美,也許反而清淡得多。
張恨水先生,寫《金粉世家》、《啼笑因緣》那位,筆名起得很熱鬧,「人生長恨水長東」,其實真名張心遠。
他喜歡《紅樓夢》,看賈寶玉吃鵝掌鴨信,便也安排自己筆下少爺生病了吃鵝掌。被懂行的人提醒說,富貴人家子弟生病,絕不會拿不易消化的鴨掌當粥菜,還是改為雲腿拌薺菜吧。
類似的 「《紅樓夢》裡甚麼樣,我也要甚麼樣」,甚至出過這樣的笑話。《紅樓夢》裡,賈寶玉說楓露茶要三四次才出色的,某電視劇亦步亦趨,沒學對,說成了 「那楓露茶已經出了三四遍色了」—— 感覺那茶都要泡爛了。
類似這樣,又想風雅,又學個半吊子,也就容易給孩子起名字,起得花裡胡哨,全無蘊藉可言了。
好好過日子、去學校上過學的孩子都知道,自己的名字端正平和,意頭端正,別讓老師念起來作難,別被同學拿來當笑話,考試時寫起來簡單,那最好了。
畢竟自己的名字事關一生,是一個人的社會符號。
可不該是父母拿來掉書袋整個性玩辭藻的工具呢!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