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亮
這張圖我找了很久,是李子柒自己錄視頻時的畫面。
建議你保存下來,如果有一天你要給自己的小孩講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理論,你就可以用到這張圖,或者點開李子柒的那些視頻。
沒有攝影師的時候,李子柒一人一機,拍攝工作格外艱難。
「一個人,鏡頭前後都要顧及。拍《蘭州牛肉麵》那期,拍完這個鏡頭,洗手,調好三腳架,取好景再拍下一個鏡頭。拉麵對時間要求很準確,通常鏡頭調好之後麵糰就廢掉了。來來回回拍了二十多次,拍廢的麵糰做成饢吃了半個月,導致後來看到饢都覺得很飽。」(《新榜:專訪李子柒》)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勵志情節令人感動
- 李子柒在撒謊編故事,她背後肯定有團隊
- 個人孤立的勞動生產效率非常低下
如果有一個攝影師(或者花二十塊錢僱傭一個鄉村小孩幫忙拍),也許一遍就可以拍完,而不是需要拍二十幾遍,浪費這麼多麵糰和時間、精力。
質疑的人們說,李子柒的背後有資本、有團隊。
李子柒反駁說,本來沒有資本,沒有團隊。因為你們詆毀我,乾脆找團隊算了。
這兩套邏輯都很荒誕。因為:
有團隊不是問題,沒有團隊才是一個問題;
有資本支持不是問題,沒有資本支持才是一個問題。
一個人沒有資本沒有團隊,才應該被批評質疑,因為這是非常不專業的表現。
從報道看,李子柒對團隊合作有一種警惕之心。她擔心專業攝影師不能夠忠實於自己的想法。
不要嘲笑李子柒的格局,她以往的職業生涯從來沒有管理過他人。正如李子柒擔心勞動分工的效果,很多商界大佬也常常對「資本」流露出敵意,擔心資本進入企業後會影響自己的權力和自由,只是這套心裡話不能直接說出來,所以時不時批評一下資本的急功近利。
詆毀資本的大佬們暫時不缺錢,但李子柒肯定是需要資本支持的。後來為什麼找了專業的攝影師,真的如她所說,是因為受了網絡質疑的刺激嗎?
我猜測真實的原因是:一個人又導又演又拍又剪輯,太累了,太麻煩了,太浪費時間了,效率太低下了,換誰都會有受不了的那一天。
——世界上任何事業,都離不開資本和團隊。不管是商業、政治還是公益、文化。哪怕是梵·高,也需要資本的支持(弟弟源源不斷的寄錢),哪怕是販毒、恐怖主義,沒有資本和團隊,也成不了氣候。
背後有資本和團隊,不應該是好事嗎,不應該是天經地義的嗎。
團隊,意味著專業分工。
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中無比推崇勞動分工的重要性,認為生產力的提高、技術的發展、各種商品的規模化生產、社會的普遍富裕都是勞動分工的結果。
這一思想後來成為了經濟學常識。
幾乎每個人都享受著勞動分工帶來的好處,享受著資本積累創造的繁榮。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動輒質疑李子柒(或者其他人)「背後有資本和團隊」?
對資本和勞動分工的敵意從何而來?關於資本我已經寫過太多文章,今天重點講勞動分工:
仇視勞動分工的觀念由來已久,一些經濟學家和文人學者認為專業分工是對人的「異化」。把人局限在了非常狹隘的專業領域內,每天重複著類似的工作,靈魂受到了腐蝕,變得了無生氣。
這種觀念的流行,大概也是李子柒作品受歡迎的一個原因。我們每天過著同樣的生活,重複著同樣的工作。而視頻裡的李子柒則每天做著不一樣的美食,做著不一樣的有趣的事情;我們的生活是去沃爾瑪購物,穿優衣庫的衣服,用宜家的家具,聽網易雲音樂,是工業化時代的千篇一律,視頻裡的李子柒則過著另一種我們嚮往的生活:吃自己種的菜,穿自己染的衣服,用自己做的化妝品,餵馬劈柴,坐在鞦韆上聞著花香,過著一種自然的生活。
接受採訪的時候,李子柒說,現代人都太浮躁了。
現代人太浮躁了。每個人都這麼說。人們享受著工業化帶來的豐富商品和物美價廉,卻對此滿懷鄙夷。人們似乎更嚮往另一種生活,更相信那些純天然、無添加、全手工、傳統文化、古法釀製的產品……哪怕後者貴許多也趨之若鶩。
人們覺得手工的就是好的,自然的就是好的,傳統的就是好的,古法製作就是高級的,而機器化生產的那些大眾用品則是庸俗的淺薄的不環保的。
但我就從來不信這一套。我從來就不相信手工的產品會比工廠裡機器生產出來的更好。比起所謂的匠人精神,比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比起古法釀製,我更相信科技的進步、專業的分工、標準化的規模生產和品牌的力量。
李子柒的作品給我的一個啟發是:手工生產一個產品的全過程,確實很有故事性,看起來更愉悅。
但我並不會因此去她的淘寶店買那些產品。我能理解很多人對李子柒古法釀製的醬油有消費意願,但是且不說這個東西的質量和味道到底如何,單是人力成本,就非常之高。
我不知道勞動分工有沒有「異化」人,但我知道沒有勞動分工,普通人連醬油都吃不起。
真實世界和文人學者對勞動分工的抹黑不同,在我老家鄉下,其實有很多像李子柒一樣什麼農活都會幹的長輩。他們能耕田,能種菜,能管理果園,能養殖牲口,能蓋房,能做簡單的木工,能修理農具,能識別山野裡各種能吃的野果野菜,能做出各種美食。但他們並沒有因此過上富有的生活,他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甚至不如城市裡的一個快遞員。
快遞員(也包括白領藍領們)何德何能,憑什麼比我老家鄉下這些類似李子柒(除了顏值)的長輩們生活的更好?
無他,資本和團隊的加持而已,市場經濟下專業分工的力量而已。
不要指責專業分工「異化」了你,讓你成為一枚毫無個性的職場螺絲釘,相反,正是因為專業分工帶來的種種好處,你才得以避免起早貪黑各種活都要干(還賺不到什麼錢)的艱苦生活,你才有多餘的金錢和時間追求個性和成長,每天享受刷一刷手機的閒暇與快樂,而不是夜晚還坐在月光下的院子裡剝玉米。
文章轉自「齊亮說」微信公眾號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