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原
一 社會養老保險的本質是工薪稅
先看看英國,英國養老保險制度中最重要一部分就是實行現收現付的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每個符合領取養老金條件的退休人員都可以得到相等數額的基礎年金。
它是一種強制性繳費制度,由國家財政、雇主和職工共同負擔的。 1997年全額基本養老金的水平為每週61.15英鎊,相當於全職男性平均工資水平的15%。
美國也差不多,美國政府有一套強制執行的社會保障計劃,覆蓋了全國96%以上的就業人口,用以提供基本的退休生活保障。
這份社保計劃採取「 現收現付 」 的支付方式,即讓在職僱員和雇主各自繳納6.2%的「 工薪稅 」 來支付已退休僱員的養老保險金。
這裡請注意,英國美國的社會保險稅在薪資中所佔比例都低於中國,我下一章將論述中國的社保體係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
養老保險的主要繳納者,其實是工薪階層。有人說養老保險是殺富濟貧,有沒有這個現象呢?有一點。工資有高低,而繳的比例是一樣的,那工資高的人肯定就多繳費了。
但這與遺產稅和個人所得稅不同的是,拿工資的算的上富人的還是不算多,而且你繳的多,拿的也多,而收入高的白領往往活的也長。比如中國還規定了上繳比例的上限,這其實是盡可能平均化的一種手段。
所以社會養老保險的殺富濟貧現象即使有,也不是很嚴重,和遺產稅和累進制的個人所得稅的殺富程度還是有很大差距。
換言之,整個社會養老保險系統是將所有在企業上班的拿工資的人,全部拉到一個鍋裡面來吃大鍋飯。那我們分析社會養老保險資金的分配,其實是在計算,工薪階層中,誰吃虧,誰沾便宜。
二 代際剝奪
代際剝奪是社會養老保險的一個重要特徵。
因為所有的政府實施的全民強制性的基礎養老保險系統都是現收現付制的,也就是說,當月收取的基本上當月全部支出了,即使有盈餘也僅僅在某一階段有,或在某一區域有盈餘,這個盈餘在整個國家範圍內上交的養老保險費用中,佔比非常低。
現收現付制就意味著,老年人的退休工資全部來源於當時年輕人上交的社會養老金。因為是強制繳納,這就叫作代際剝奪,老年人通過政府強行剝奪年輕人的收入以供他們養老之用。
如果年輕人變少,老年人活的越來越長,養老金危機就出現了。
而這個危機背後對應的就是代際矛盾。
老年人越來越多,年輕人卻越來越少,那增加年輕人繳費的比例和範圍就成為必然之選項。
年輕人感受到的剝奪感也就越來越強了。
2013年台灣的政客就開喊啟動年金改革,喊出來的口號就是要減少年輕人的被剝奪感。
台灣人平均壽命長啊,活的長的太多了。特別是高官們。
我們熟悉的蔣介石享壽88,張學良100,宋美齡106,張群101,薛岳102,何應欽98,孫連仲97,李品仙97,孫立人90,張知本96,楊森95,顧祝同94,趙恆惕91,沈鴻烈87,王世傑90,孫震93,錢大鈞89,陶希聖89,周至柔87,黃杰93,黃少谷95,谷正綱91於右任85,孔祥熙87,吳稚暉87,李登輝97。
雖說台灣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但勞工年滿55歲、軍公教年滿50歲就可以自請退休。而台灣人平均壽命高達80歲,因此這些退休金至少要撐個二三十年,能不「 壓力山大 」 嘛!
與大家想像中的不同的是,台灣全面實施現收現付的職工退休計劃,是在2005年。
2005年之前,台灣「 內政部 」 所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國內有超過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勞工無法符合勞基法規定之退休要件,當然也領不到退休金。
僅僅過了12年,蔡英文就開始要全面進行年金改革了,因為撐不住了。台灣搞不好是史上破產最快的社保體系。
不過,蔡英文在第一個任期內只搞了軍公教的年金改革,勞工的改不動,政治風險太大,怕引發社會動亂,放棄了。
根據台灣勞保財務精算報告,勞保潛藏50年負債,已持續增加至9.11兆元(新台幣,下同),破產年限也提前至2026年。
蔡當局目前提出勞保年金改革方案,包括三大方向:加快費率提高速度,從每2年調升0.5個百分點,修正為每年調升0.5個百分點;平均投保薪資採計期間也由5年拉長到15年;台當局則每年撥補200億元,且負最終支付責任等。
台灣工資已經二十年沒有增長了,年輕人的薪資水平在各種福利制度的擠壓下,越來越低了,還要提高費率,那隻能不斷地增強年輕人的被剝奪感。
不過,我估計,會最後放棄,這麼個大雷,哪個政客都不敢踩。
台灣的勞保,實際上是水平比較低的勞保。每月繳費率只有薪資的7.5%,大陸達到了28%。與我們想像也有不同,台灣的勞保領的也少。
勞工保險給付項目中的老年給付採取「 待遇確定制 」 ,凡年滿60歲且繳納保險費滿15年者,可以領取老年年金給付,並從以下兩種方式中選擇其一:
(1)繳納保險費合計每滿一年,按其平均月投保薪資之0.775%計算,並加計新台幣3000元
(2)繳納保險費合計每滿一年,按其平均月投保薪資之1.55%計算。
當然,符合條件的勞工也可以申請一次性領取老年給付,其標準為:繳納保險費合計每滿1年,按其平均月投保薪資發給1個月;繳納保險費合計超過15年者,超過部分,每滿1年發給2個月,最高以45個月為限。
一次性領,最多也就能領45個月的平均工資。大陸的職工養老保險實際領的可比這個要多的多。
因為台灣的醫療條件好,醫療保障福利高,壽命長,而台灣又是世界上少子化最嚴重的地區,所以,台灣的勞保改革恐怕是未來十來年台灣引發最嚴重衝突的政治事件。
代際衝突還只是一種群體視角,更嚴重的衝突是倫理衝突。
三 社會養老保險帶來的倫理衝突
現收現支的社會保險是年輕人在出錢給老年人養老。
有人說,這很好啊,年輕人養老年人,這不是天經地義嗎?這很符合社會的傳統倫理呀。真的嗎?
你自己從工資裡拿出部分收入自願供養自己的父母,這是好事,也符合傳統倫理。但是,如果你的錢拿去供養別人的父母,這符合傳統倫理嗎?
又有人說了,這也沒有什麼,你多養幾個老人要什麼緊?
我再問,如果一個家族裡所有子女每月上交一萬塊,但父母卻只能拿到2000塊,其中有8000塊去養別人的爹媽了,那這要緊嗎?自己的父母過的緊巴巴的,省吃儉用,可自己的錢還要用於去養育別人的父母,這樣符合倫理嗎?
人只有在自己過的還不錯時,才有餘力去幫助別人。
這種代際剝奪帶來的是倫理的混亂。在這種制度安排下,誰沾便宜誰吃虧呢?
生子女多的人吃虧了。
子女生的多的人,那社會養老保險費用就交的多,而父母的數量是一樣多的,他們如果是拿一樣多的養老金,那子女多的家庭就被子女少的家庭剝奪了。
我曾經在群裡做過一個調研,向幾個子女多的家庭了解他們全家繳納社會保險金的情況。
結果1:
父母為農保,一人每月領200元,共計400元;年度共計4800元
一共有五個子女,全家繳納社保的人員多達十一人,每月上交的養老保險總額為6200元,年度上交費用為74400元。
那這個家庭的總支出減去總收入,是負的69600元;
結果 2
父母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 ,父母二人加起來每月領取6200元;全年74400元
一共一個子女,全家繳納社保的人員為兩人,每月上繳養老金為1800元,全年為21600元,
那這個家庭的總支出減去總收入,是正的58000元;
那一般情況下,是什麼家庭生育子女多,什麼家庭生育子女少呢?
農村生的多,城市生的少,越窮的家庭生的越多,中產較富裕的家庭生的更少一些。
那結果一目了然,城裡少子女的家庭佔了農村多子女家庭的便宜。
大家如果有興趣,以家庭為單位在留言區算一算,自己是獲益方還是受損方。
因為社會養老保險是工薪稅,實際上是所有的工薪階層互害的一個系統。
而在大陸,由於城市化的進程正在進行中,這就形成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
大量的農村子弟進入工廠,或考上大學參與職工養老保險,使得城市裡的老人才有穩定的養老金來源,而這些農村子弟的父母卻在農村拿著最低的農保,這是非常荒唐的一幕,他不是殺富濟貧,而是更窮苦的農民工在補貼城市裡的工薪階層。
同樣的事還發生在沿海地帶。
早期有大量農民工在城市打工,但他們是候鳥,到了一定時間就離開那裡回到家鄉或去另一個地方打工,走的時候拿走了個人帳戶的養老金,留下了統籌部分的。
而根據我上一篇文章的論證,所有的養老保險實際上都是工人交的,那形成的結果就是最窮的農民工將自己的工資留在了城市裡幫城里人養老。
東莞是農民工最多的地方,外來農民工往往是當地戶籍居民的幾倍,而東莞的養老保險金盈餘高達三千億人民幣。
這些年,就是農民工留在東莞當地的,而這些費用主要用於支付當地戶籍人口的養老金。而東莞當地人,可能是全中國最富裕的當地人之一了。
當然,這樣的情況出現在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特殊階段,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但在城市老人對養老金過低的不停地抱怨下,這一荒唐的局面,實際上正在惡化中。
社會養老金在初期就是一個工薪階層的互害系統,當他進入收不抵支的階段時,就開始進入另一種災難系統了,因為政府需要用其他的稅收甚至發債才能支撐這套系統,這就帶來了更大的災難。
來源 古三古四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