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險的社會保險體系:中國社會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

文:古原 

這個世界上陷入養老保險危機的國家和地區很多。

台灣地區在2005年才開始全面實施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但在八年後就開始呼籲進行改革,在十二年後就開始全面啟動改革,因為不改革,就意味著破產和難以持續。

俄羅斯在1990年開始構建現收現支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在這之後因為人口持續下降,已經進行了數次重大改革,最近的一次是延遲退休至63歲,引發社會無數抗議。

中國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如何呢?

我先下一個結論,

一    還未建成,已經破產

中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建立,歷經了數十年時間。在起始階段,僅僅是國企內實施,然後擴展到民企和外資企業,而大量中國民企,是長期未繳社會保險金的,2008年勞動法、2010年社會保險法頒布後,逐步加強了對企業的監管,才逐步提升了這個比例。

養老保險

但即使是這樣,由於中國還存在不少的個體戶和小企業,他們依然游離在社會保險體系外。

2013-2018年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持續增長,2018年末參保人數達到4.18億人,同比增長4.1%,相比2013年的3.2億參保人數六年間增加了9637萬人。到2018年全國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經達到4.18億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5.24億人,合計參保人數9.42億人,相比上年同期9.15億人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

根據以上數據,除去青少年,大約還有一億人左右未納入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全民參保的體系只能說基本完成。

但就在參與社會保險人口數量高速增長的這十年來,社會保險已經開始依賴財政補貼了,這意味著什麼呢?就是一部分區域養老金從收支的角度來說,已然破產。

據了解,財政補貼一直是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的重要來源,其比例在過去十幾年基本維持在基金總收入的13%至14%。

2013年各級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3019億元,比2012年再增加371億元。到了2020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80844.09億元,增長2.3%,其中,保險費收入57849.05億元,財政補貼收入19392.61億元。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74989.23億元,增長11.3%。當年收支結餘5854.86億元,年末滾存結餘94026.97億元。

2020年度,社會保險的總財政補貼金額已經達到了近兩萬億。

如果要計算社會保險金這一基金池的盈虧,那需要將財政補貼去除。基金支出減去收入,社會保險金當年的虧損額為1.7萬億。

而這種虧損的情況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如此了。

過去十餘年,對社會保險的總財政補貼應該已經超過了社會保險的全部結餘。如果站在社會保險基金池的角度來看,這個基金池,已然破產。

中國社會保險體系在建立之初是提出過口號和理念的,叫作廣覆蓋,低水平,可持續,促發展。實際結果呢,呵呵。

當然,社會保險基金池這種算法是不對的,因為,社會保險體係是以政府財政為背書建立的一套居民養老體系,政府押上了全部的身家,包括國企的收益、未來的財政收入。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世界上只有破產的保險公司,沒有破產的社會保險制度。

既然不會破產,那危險在哪呢?

就是因為不會破產,他才危險。破產意味著結束,意味著推倒重來,意味著重新構建新的體系,既然不會破產,那就要分析它將來會帶來什麼。

二   建立了錯誤的預期

美國的公共養老金占美國低收入老年人收入的比例為80%左右,佔中產老年人收入的比例僅為30%左右。公共養老金的中位數收入是1200美元。

美國人的平均月工資在3000美元左右,1200美元是一個比較低的收入水平,只能夠生活的基本費用。

所以美國的公共養老金的水平是比較低的。

而中國呢?我列一個省的數據吧。

2019年河北省全省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基本養老金為2769元。
2019年,全省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2919元,月均3576元。

這個養老金水平,就基本接近在工作人的收入水平了。

而在實際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的收入高於年輕人。很多國企或單位比較好的退休職工,他們的養老金往往超過年輕人的收入水平。

中國旅遊業,基本上依靠老年人在撐著,無數老人除了日常開銷,還能到處去旅遊,各大景點在非旅遊旺季能看到的就是老年團。

金額太高帶來的巨大風險是

第一, 年輕人的上交保費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國養老金上繳水平基本上是全球靠前的,這麼高的上交比例,對經濟的影響非常大。年輕人收入降低,面對城市生活有著壓力感越來越大,階層固化的可能性越來越高,因為除去日常開銷,他們也所得無幾。

第二, 最大的問題是形成了將要退休人員的收入預期,上一代的人有這麼高的收入水平,那下一代的人也將抱持著這種收入預期進入退休生活。那要滿足這樣的預期,就需要不斷地增加稅收的徵收強度和徵收比例。

第三、中國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區,雖然明面上的稅收非常高,但在實際執行時,有非常大的靈活空間,個體戶中小型企業的實際稅賦水平是比較低的,但如果為了達成養老金的預期,就會全面加強對所有企業的稅收徵收水平。

這就帶來了雙重傷害,一方面減少了年輕人的儲蓄,使得資本減少,企業減少,另一方面增加的稅收又進一步讓企業數量減少,使得職工收入減少,如果循環下去,就形成了巨大的惡性循環。

【國家稅務總局:以最嚴格標準防範逃避稅】3月29日,國家稅務總局總審計師饒立新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將按照《關於進一步深化稅收徵管改革的意見》的要求,從促進全國統一市場建設、營造公平競爭稅收秩序等方面出發,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稅收政策等措施加以防控,持續加強與公安等部門在信息共享、聯合辦案等方面的協同,充分發揮稅收大數據作用,進一步提升打擊涉稅違法犯罪行為的精準度,既以最嚴格的標準防範逃避稅,又避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中國新聞網)

三   無法改革和改革的痛苦

全民形成了依賴國家政府養老的預期,進入退休的人越來越多,這一部分人的聲音就將左右輿論和政策,成為一股很難以改變的社會保險既得利益集團,推動養老金發放水平的持續提升,越往後拖,越難以改革,因為既得利益群體越大,而養老改革引發的輿論風險將是政府面臨的巨大風險。

延遲退休計劃立項十年了,但遲遲未能推出,就是因為風險太高了,輿論風險很難掌控,所以每一次官員出來放放風,碰到強勁的輿論反彈就退回去了。

而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各地發展有著巨大的不平衡。如若向發達國家一樣把延遲退休執行下去,必將面臨倫理困境。

因為窮的人活的更短,中產活的更長。而全面執行的社會保險計劃必將窮人全部包括進來,這就形成了中產對窮人的剝奪。

社會保險人人繳納的金額是接近的,如果最低收入的人繳納與中產一樣多的費用,但活的卻比中產短十幾年,那誰吃虧呢?

退休年齡延長的越多,對窮人的傷害就越大。如果延長到65歲,那很多窮人只能領取少量養老金甚至活不到退休年齡。

比如雲南的平均壽命只有67歲,如果只算低收入人群,那可能會低於65歲,而中產有良好的醫療條件,預期壽命不斷延長,像上海平均壽命超過了80,十五年的差距,就通過社會保險體系形成了巨大的剝奪。

所以你看,增稅破壞企業活力,增加養老保險上交比例讓年輕人階層固化失去奮鬥動力,延遲退休讓中產剝奪窮人。怎麼改,都是不行的,最後,只有一招了,那就是增發貨幣來解決政府債務問題。

這又進入了另一個死循環。增發貨幣,就讓民眾無法儲蓄,無法儲蓄就無法養老,然後就只能指望政府,政府財政不堪重負,又只能發鈔。最後的結局就是全體貧困,四十年的歷史還歷歷在目。

五   中產公知的災難

法經濟學家戴維德說,政府在進行財富再分配的時候也不像大多數人以為的,錢就從最有錢的人口袋裡到了最窮的人口袋裡。

相反,他認為,每當人們通過輿論、通過政府的行為進行財富再分配的時候,真正得益的並不是一個社會裡面最窮的人,而是這個社會裡面處於中等收入的人。

中間的人得益了,而付出代價的往往是這個社會裡面最窮的人和最有錢的人。

這當中重要的原因,是一個社會最窮的人,他們的知識、他們的時間、他們的精力和他們對社會問題的參與往往是很弱的,他們根本沒有意識、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源替自己說話。

而社會當中最有錢的人,他們不屑於替自己說話,他們不在乎多交那麼一點稅收。而社會處於中等收入的階層,他們有很大的積極性,他們有動機、有能力通過輿論為自己說話,為自己辦事。

比方說,政府資助教育誰能得益?大學——特別是那些好的大學,拿到大筆的政府資助,向成績好但家境比較貧窮的學生提供獎學金,甚至免費教育,誰能得益呢?

是那些處於中等收入水平家庭的孩子能夠得益,最窮的孩子他們根本得不到相應的教育,他們大多數人無論怎麼考都考不上那些好的大學。

而那些極其富裕家庭的子弟,他們的選擇更寬廣,不一定要跟大多數人爭奪公共教育資源。結果政府對教育的資助,往往幫助了那些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而不是最需要幫助的赤貧家庭的孩子。

社會養老保險也是一樣的。表面上所有人到了一定的年限就能夠拿到保險了,能夠拿養老金了,這是公平的。

但實際上你仔細看,窮人先工作還是中產階級先工作?窮人先工作,窮人早早就出來工作了,他們早早就向國家交納社會安全保險金了。等到領養老金的時候,窮人活得長還是中產活得長?中產活得要長。

最後的結果,是窮人很早就交保險,到退休以後享受的時間並不是那麼長;而中產往往很晚才工作,很晚才開始繳納社會安全保險金。

但到退休以後,他們有一段漫長的時間享受政府提供的養老金服務。結果是財富從窮人那裡轉移到比他們更富裕的中產階層那裡。

政府資助建設免費的高速公路,誰出錢?

所有的人都出錢。每一位勞動力他不僅要支付工資所得稅,他也要支付他們所在公司的公司稅。真正的稅負是分攤到每一個人身上的。

誰得益?有私家車的人得益,經常開車去上班、出去旅行的人得益,財富又再一次從大眾的手上轉移到中等收入的階層當中去了。

廉價房也是一樣的道理。政府推倒一片土地,修建一些所謂的廉價房,這些房子並不是最窮的人能夠租得起、能夠買得起的。

符合條件買房和租房的人,都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相對而言他們是社會當中的中等收入階層,最窮的人、赤貧的人往往只能望洋興嘆。

是的,這麼多年來,一直呼籲養老金水平太低、推動養老金不斷上漲的其實就是城市中產中的公知們,他們佔據了輿論場,他們有文化,他們能發聲,原因也是因為他們能得利。

如他們所願,中國的社會保險體系成為了未全面建成,已然破產,還形成了高收入預期,最後成為剝奪窮人的修羅場,那後果到底是什麼呢?

社會養老金將把中國拖入一場曠日持久的巨型災難當中去。

 

來源      古三古四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