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原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老年人,當他們停止工作時,大部分人已經喪失活力了。在一百多年前,養老只能靠自己,但一百年後的世界,失去了政府養老金,現代人無法想像自己要怎麼應對養老了。
老齡化社會面對的官辦養老金危機有解嗎?
我們先來談傳統人口經濟學的錯誤分析框架。
一 老齡化就對應撫養問題嗎
傳統的人口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中,老齡化指的是65歲以上人口的佔比,當這個佔比夠大時,他就形成所謂社會危機。這個危機指的就是年輕人的數量不夠,會使得老年人的生活無法保障。
傳統人口經濟學用了一個術語叫撫養比,意思是一個老年人對應多少個年輕人來撫養,這背後的邏輯是,老人必須由年輕人來養。
我在上一篇文章說老齡化社會本來應該是好事,有朋友不同意我的意見,他說,計劃生育導致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這種老齡化就不是好事啊,少生那麼多人,就導致撫養比更低了呀。
我認為,管制生育不好,是因為他侵犯了他人的生育權利,人生育小孩的目的很多元,有就是喜歡孩子的,有要傳宗接代的,有要兒女滿堂的,有要防老的,各種各樣,我們無法具體分析。批判計劃生育就直接批判他侵犯人的權利就好了。
這個問題不需要和老齡化社會這種人口經濟學的概念掛鉤,因為這樣會陷入傳統人口經濟學的分析框架陷阱中。
老年人多了,年輕人少了,這二者之間會產生什麼問題嗎?
這才是人口專家鼓吹的老齡化社會危機的本質,這背後的潛台詞就是,老年人一定是靠年輕人養活的。
所以,年輕人減少,老年人增加,就一定出事,如果是管制生育造成的,那就是管制生育造成了老年人沒有足夠多的年輕人養活。
如果這套邏輯成立的話,那如果不是管製造成的年輕人減少呢?是不是自然形成的老齡化社會也是問題了,因為他還是沒有足夠的年輕人啊。
計劃生育問題與老年人養老的問題,在我看來,是完全兩個不搭鉤的問題。為什麼?
因為老年人根本不需要年輕人養活! ! !
年輕人多與少,與老年人能不能養好老,根本就是兩個問題。把他扯到一塊去,就是傳統人口經濟學的最大錯誤之一。
我估計這話一出,很多人無法接受了,中國從古至今講的就是孝道,年輕人養活老年人,這是歷史上無數代的習俗和現實了,那好,我們就來看看歷史。
二 古代農民的自我養老
中國古代的農民,一生中最大的目標,就是多置幾畝地。
拿一個戰亂較少的時期來說,從順治十八年到乾隆三十一年間,開墾的荒地就200多萬頃,只要政府保護土地產權,農民獲得土地的慾望是永不休止的。
即使沒有錢,只要有力氣,都可以將荒蕪的土地改造成良田,變成自己的財產。
對土地的執著追求,首先來自於他渴望擁有一生穩定的收入。而大多數的父母都會想辦法給兒女留下他們一生積攢的財富,比如土地,比如首飾等其他財物。
中國歷史上,只要戰亂結束,政府對產權稍加保護,中國農民都會爆發出巨大的生產能力,拼命儲蓄攢地,成為有產階級,從養老費用的角度,他們難道需要兒女來養老嗎?
從財產上來說,他們並不需要,他們往往是通過財產的分配,交換了兒女的養老服務。
更不用說,中國農民在成年子女結婚上的全力支持,這也是一種信貸,是用其真實的財產,借貸給親人,這筆錢難道不需要償還的嗎?難道不需要利息的嗎?
這麼說,也許會將很多親情庸俗化,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有來有往,禮尚往來,其實背後就對應了這樣的財產關係。
我們再來看1958年在戰亂較少的保定地區做的一個調查:
各階層家庭各事物消費價值百分比:糧/肉/蔬菜/調味品
地主:84.9%/5.4%/1.6%/8.1% 總食物消費223.12元
富農:87.6%/5.1%/0.9%/6.4% 總食物消費236.93元
中農:90.4%/2.9%/1.7%/5.5% 總食物消費157.31元
貧農:91.7%/2.3%/1.7%/4.3% 總食物消費101.03元
你會驚奇地發現,哪怕是有上百畝地的富農,上千畝地的地主,他們和貧窮的中農和貧農相比,吃的東西相差並不大。
地主和富農們為什麼這麼吃?他們在瘋狂地儲蓄。這也是大多數富農和地主擁有土地的原因。幾代努力儲蓄,甚至形成家風,土地就變得越來越多,不斷地傳承下去。
這就是古代農民養老的方式,通過省吃儉用來進行儲蓄,進行養老。
問題來了,古代的中農和富農,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其實是標準的窮人,因為哪怕是地主,飲食中粗糧的佔比都在70%以上,為何他們可以靠自己養老,現代的人卻必須靠兒女養老呢?
三 養老手段是如何被消滅的
歐文·費雪在他的《利息理論》裡面有一句名言: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投資其實就是消費,投資只不過是在時間維度上面的平衡消費。
我們絕大部分人為何不是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呢?
因為我們追求的,不是今天的消費最大化,也不是明天的消費最大化。我們要追求的,是我們終身每一個時間點的收入之和最大化。
窮人就不會儲蓄嗎?不對。
再窮的人,只要有可能,他寧願少吃一些,或多吃粗糧,他都要進行儲蓄,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這就是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
老虎的體力比人要牛多了,但他一生一貧如洗,生命當中大部分時間是在飢餓中度過的,因為他根本不會儲蓄,他無法將獵來的食物進行存儲,進行平衡消費。
那人是不是能預估到自己會衰老呢,會失去體力呢?當然會。
每一個成年人都能預估到這個結果,他從工作的每一天開始,對這個養老的認識就一天天在加強,就一步一步地逐步在為這一天進行儲備。
古代農民可以通過拓荒、購買不動產,逐步累積自己的財富,成為自己的養老儲備。
而現代的中國可以嗎?
直到今天,還不允許土地自由購買,那農民用來儲蓄的重要手段就被剝奪了。
那農民就只有一種方式進行儲蓄了,那就是存錢。
看到這個,我想大家都笑了。
1979年,有位先生在銀行存了560元錢,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是當時一個較高收入教師一年半的工資,存了四十年,現在取出來是多少錢呢? 2600元錢。
劇烈的通貨膨脹,讓存款進行儲蓄也不可能。法幣根本就不具備儲存財富的功能,那就在變相地消滅市場自發的養老機制。
一個普通的農民,如果失去了這兩種手段,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了。他是兒子生少了嗎?不是,是剝奪了他儲蓄的手段。
為什麼很多地方出現了不教,不贍養的人倫慘劇?並不完全是人的道德水平下降了,本質上還與老年人無法儲蓄有關。就算他能多生幾個,兒子們就一定靠的住嗎?不少老年人心裡明鏡似的。子女越多,越出現贍養糾紛,在農村那是屢見不鮮的。
而城市居民,在四十年前,也是無法購買不動產的,九十年代,中國才出現商品房。現在中國的房地產對於中國開始富起來的人來說,買房就是儲蓄。
中國的城市居民為什麼這麼在意房子?
因為這是當下唯一最好的儲蓄工具。
貨幣的儲蓄功能已被剝奪,那隻有不動產才能讓大多數人實現一生中的平衡消費。
最近二十年來沒有努力買房的人,現在大多數後悔莫及,失去了房產,他們還能依靠什麼來保障自己的未來呢?
被消滅的儲蓄工具還有金融市場
中國老百姓儲蓄的慾望非常強,對抗法幣通膨的意識也很強,這一切背後對應的就是自發的養老需求。
可是金融市場的限制,讓普通民眾很難找到優秀的理財產品,他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被資金盤、P2P、幣盤割韭菜。中國賭場式的股市,極少幫助股民們創造財富,大多數時候,不過是莊家掠奪散戶的絞肉場。
中國改開數十年的經濟成長,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很多在港股和美股上市,這些企業為老外民眾的儲蓄起來了很大規模的財富效應,但無法惠及中國的普通民眾。
金融業的限制和不發達,進一步堵死了儲蓄的通路,而被限制的領域,就一定騙子橫行,後果是,每年數千億資金被各種盤洗,無數老年人上當受騙,一生積蓄被騙光。你讓他們怎麼靠自己養老?
當下的中國,房產還屬於優質的儲蓄產品,但一系列干預手段的實施,讓這一條路也變得越來越艱難了。
想像一種極端的場景,人們不再擁有自己的房產時,全部住在公租房裡,手裡的貨幣每時每刻都在貶值,而金融市場又是今天這種光景,你覺得當你七十歲時,你能依靠誰?你只能依靠神龍。
四 世界性的災難
你若以為這只是中國的災難,那你搞錯了。這是世界性的災難。
儲蓄即資本的來源。
什麼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就是儲蓄主義!
如果你看到一個地區人人在儲蓄,企業也在儲蓄,那恭喜吧,這個地方正在一天天向好。
如果你看到一個地區儲蓄率正在下降,企業的儲蓄也在不停地下降,那你可以考慮撤離了,因為這個地方,正在衰敗的過程中。
人會理性認知到自己有未來,自己後天、大後天、後年、大後年還活著,所以會進行儲蓄以平衡消費,有了儲蓄才能形成資本,資本才會投入生產,生產結構得以從消費品的生產向更高級的資本品發展,最終讓所有的產品的成本越來越低,從而改善所有人的生活。人類社會因為儲蓄而發展。
如果無人儲蓄,那意味著所有人當天消費完所有的產出,就沒有人創造資本,生產那些提高生產效率的工具,從最好的漁網、鋤頭到現在的飛機、輪船。
也就是說,儲蓄不但可以讓個人可以擁有對抗未來不確定性、對抗衰老的能力,他的存在還將為生產提供資本,讓市場變得繁榮,讓物價變得越來越便宜,讓每一個人都因資本的出現而得到生活的改善。
歐美髮達國家之所以民眾也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在養老,也是因為他們消滅了儲蓄。
美元通膨一樣讓歐美國家的人無法通過貨幣進行儲蓄,美國人均存款1000美金是真實的,歐美通行的房產稅讓歐美的房地產也失去儲蓄價值,這就是為什麼當下中國房地產的價格要更值錢的原因所在了。
歐美更好的地方在於他們的金融市場更加發達,使得民眾可以利用資本市場分享大企業的紅利。加拿大安大略教師退休基金是一個國內風險投資圈比較熟悉的基金公司了,他在全球參與各類投資甚至參與京東等企業的投資,獲利頗豐。
美國退休老人從政府領取的月平均退休金也只有1200美元,如果只有這個收入,那美國老人也是無比淒慘的,這點錢在美國祇夠溫飽。
但美國老人的收入是多元的,有401儲蓄基金,有股息收入,部分人有房產。相對於歐洲這種完全靠政府的養老模式,美國還是好了一丟丟。
結論來了,全世界的所謂老齡化社會危機的來源是什麼?
本來不管子女多少,任何人都是可以通過儲蓄來平衡消費,通過儲蓄來自我養老,但是儲蓄被消滅了,儲蓄的手段被消滅了,他形成了另一個惡性循環。
沒有儲蓄怎麼辦,政府發債徵稅,發債進一步讓法幣的儲蓄功能無限趨於零,徵稅讓年輕人的儲蓄量進一步減少,於是又形成無法養老,就這麼不斷地循環下去。
從根源上來說,從全世界的角度來說,最大的災難源於法幣,源於美聯儲,所以養老問題的本質是貨幣問題。
五 方案是什麼
最後,解決所謂人口老齡化的核心方案就出來了
- 儲蓄、儲蓄、儲蓄! ! !
再怎麼強調儲蓄的重要性都不過分!讓人們擁有自己通過儲蓄解決養老的手段,法幣、土地、金融市場這些阻礙儲蓄的問題不解決,帶來的問題是全面性的社會災難,養老只是其中之一。僅就貨幣而言,如果社會使用的是誠實貨幣,光貨幣儲蓄就可以幫助無數人完成養老。 (貨幣問題,以後單獨講,為什麼非法幣的誠實貨幣可以養老)
- 通過降低退休工資金額的方式逐步取消官辦養老制度
讓人們自負其責,少子女的城里人別沾多子女的農村人的便宜,更不需要搞生育補貼,讓想少生的人為那些想多生的人去買單
- 退休年齡自主化
想什麼時候退休什麼時候退休,身體好就多工作幾年,身體不好就早點休息。讓人們自主選擇就好了。
- 加大市場開放的力度
不斷對外開放,讓市場更大,讓市場的力量更大,就能最大程度的化解過程中的危機
唉,世界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來源 古三古四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