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麼叫爸爸?

文:吾鬼子六  

父親節到了,突然想看下古人是怎麼稱呼父親的?

一查起來,還真讓人大開眼界。中國文化在拐彎抹角方面真是博大精深,稱呼「某人直系血統的上一代女性的配偶」有幾十種說法,有些還互相沖突啊!分分鐘讓人淚流滿面圖片圖片

娘親啊!讓我們來看看,古人是如何千奇百怪稱呼父親的。

一  阿公

文人之間喜歡相互恭維,古代也是如此。

《南史·顏延之傳》:「(顏延之)嘗與何偃同從上南郊,偃於路中遙呼延之曰:’顏公!』延之以其輕脫,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見呼為公?』偃羞而退。」

南朝的文學家顏延之有次和何偃一起去郊外玩耍,何偃是個大喇叭,在路上大聲吆喝,「顏公,快來啊!」顏延之這種低調而悶騷的人心裡不爽了,懟何偃,「我又不是位居三公,又不是鄉下種田的公,更不是你老子,你稱呼我公做毛線。」

何偃一聽,我就跟你開個玩笑,拍拍馬屁,瞧你那尖酸刻薄的小樣兒,冰坨子!臉一紅,匿了。

二  阿爺

阿爺這種稱呼最著名的例子出自《木蘭詩》。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小時候讀課文,還真以為胡木蘭是個留守兒童,從小跟著爺爺一起生活……

三  阿媽

阿媽這是女真人對父親的口語稱呼,在看清代特別是滿洲人的小說或者電視劇裡,我們經常看到或聽到這樣的叫法。

《元曲選·缺名·貨郎旦·三》:「阿媽有甚話,對你孩兒說呵,怕做甚麼!」

港真,叫老爹「阿媽」,你讓他媽怎麼辦?幸虧現在一般改成阿瑪了

四  老爺子

這是北方對父親的稱呼。

老舍《駱駝祥子》:「’也不是我說,老爺子,』她撇著點嘴說,’要是有兒子,不象我就得象祥子!可惜我錯投了胎。』」

很喜歡這個稱呼。你好,老爺子!

五   老子

老子對父親的方言稱呼。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一》:「予在南鄭,見西陲俚俗,謂父曰老子,雖年十八歲,有子,亦稱老子。乃悟西人所謂大范老子、小范老子,蓋尊之以為父也。」

原來用「老子」來稱呼父親,有不下1000年的歷史了。社會在進步,語言在傳承……

六  老兒

父親的俗語稱呼。

宋朝人趙彥衛《雲麓漫鈔》第二卷:「今人呼父曰爹,語人則曰老兒。」

不敢隨便亂用,小心挨打。

七  老漢

老漢是對別人父親的稱呼,含有輕蔑的意味。

現代著名作家巴金《豬與雞》:「等你老漢兒回來,老子再跟你算帳。」

「老漢」還有一種用法表示「丈夫」。

李季《王貴與李香香》第三部一:「你那紅軍老漢跑得沒影蹤,活活守寡我心裡不安生。」

老漢的第三種用法就讓人「呵呵」了,有些地方把最小的兒子稱為「老漢」。
《儒林外史》第六回:「 趙氏 有個兄弟 趙老二 在米店裡做生意,侄子 趙老漢在銀匠店扯銀爐。」

老漢既能當人爹,又能當人兒,讓人怎麼開口啊!

八  大

大是某些方言對父親的稱呼,比如陝西話。

《白鹿原》中我們可以聽到,鹿子霖叫他爹(鹿泰桓)的時候喊的是大。

九  爹

對父親的方言稱呼。《廣雅·釋親》:「爹,父也。」

《梁書·始興王儋傳》:「民為之歌曰:’始興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時復來哺乳我?』」南朝梁的始興王蕭憺出任荊州刺史,後回京,因為蕭憺在荊州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老百姓就唱了這首歌為他送行。

十  伯

伯(讀bê)對父親的一種方言稱呼。按《說文·人部》:「伯,長也。」段注:「凡為長者皆曰伯。」在宗法社會裡,父親是整個家庭的首腦人物,稱父曰伯,或源於此。

但放到《詩經》那個年代,「伯」不是指父親,而是指老公!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詩·衛風 ·伯兮》

今天有些地方用來稱丈夫的兄長。又稱「伯子」、「伯叔」(婦人稱丈夫的兄弟)。北方方言稱作「大伯子」。

又崩潰了吧……

十一  哥

這種稱呼方式只在古代的某一時期、某些人物曾經如此叫過,並不普遍。一般用做自己和別人說話時稱呼自己父親。

《舊唐書·王琚傳》:「玄宗曰:’四哥仁孝』。」這裡的四哥指的是唐玄宗的父親唐睿宗。

穿越回唐代,你叫人家一聲哥,可能是在認老子哦。

來源    歷史研習社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