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年怒馬
01
探春原本該幸福的。
在賈府一眾姐妹裡,她要才能有才能,要性格有性格,還有賈母和王夫人的寵愛。
除了不長眼的王善保媳婦,沒人敢輕易惹她,連女強人鳳姐,都「單畏她五分」。
可她的生母,偏偏是趙姨娘,更悲催的是,還有個弟弟賈環。
探春的一切煩惱,由此開始。
在趙姨娘心裡,探春是她「腸子裡爬出來的」,就必須孝敬她,拉扯她和弟弟。(別問為什麼人是從腸子裡爬出來的,我也不懂)
有一回,探春拿出500錢,讓寶玉出門的時候,給她買點小玩意,當時女孩不能出門,算是找寶玉代購。
趙姨娘知道了,就問探春要錢,探春沒給,趙姨娘就在別人面前抱怨,說探春攢了錢給寶玉使,「不給環兒使。」
探春給寶玉做了一雙鞋子,趙姨娘也各種抱怨:
「正經兄弟,鞋塔拉、襪塔拉的沒人看見,且做這些東西!」
正經兄弟是指賈環。探春你這個沒良心的,你親弟弟缺鞋少襪的你不管,卻給別人做鞋子。
且不說給誰做鞋子是探春自己的事兒。就說賈環沒鞋子穿嗎?
賈環雖然是庶出,可也是賈府的三爺,身分和賈璉一樣的。
用探春的話說,賈環也是「丫頭、婆子一屋子」伺候著,說他沒鞋子穿,榮國府門口的石獅子都不會相信。
趙姨娘的真實意思,根本不是有沒有鞋子的事,而是探春你對弟弟好不好的事兒。
類似對話現在也不陌生,女兒怎麼花錢,給誰花錢,當媽非要干涉。哪怕你花自己的銀子,只要不花在家裡,就是亂花錢。
趙姨娘也不想想,寶玉會缺錢?
最讓人無語的一次,是在六十一回,探春想吃一碗油鹽炒枸杞芽兒,就給小廚房管事的送去500錢。
開小灶嘛,當然自己掏錢,探春一如既往的磊落大方。
但趙姨娘又不幹了,跑到廚房要東要西,意思很明顯:我女兒給你們的500錢,夠吃好多盤枸杞芽兒了,多出來的給我打包。
這點小便宜,她都不放過。
說實話,你要是探春的閨蜜,都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她,這都叫什麼事啊。
02
很多人比較善良,總給趙姨娘的行為找理由,說她可憐。
其實根本不是那回事,趙姨娘的可憐,都是裝可憐,是賣慘。
你看她批評探春的時候,動不動就「眼淚鼻涕一起流」,還說自己在賈府「熬油似」,一個人拉扯賈環不容易。
真是這樣嗎?
賈府的姨娘階层裡,趙姨娘可以說是命最好的一個。老公賈政人品靠譜,謙謙君子。
她還有一兒一女,如果賈府沒有變故,賈環儘管是庶出,也一定能分到一筆可觀的財產,足夠他們衣食無憂。
再者,以探春的才幹,不管在賈府還是未來的夫家,日子都不會差。
探春也並不絕情自私,抄檢大觀園那一回,最護下人的就是探春,很有女俠風範。
趙姨娘如果不可勁作死,探春十有八九也會給她幫助。
賈府裡,哪些姨娘是真可憐呢?
比如賈政的另一個小妾周姨娘,無兒無女,是個小透明,很多人看幾遍紅樓夢都不記得這個人。
再比如,迎春的生母,賈璉的生母,都是姨娘,可惜壽命太短,來不及享福就早亡了。
這麼一看,趙姨娘還可憐嗎?命運非常眷顧她了。
她所謂的可憐,不過是知道在女兒面前裝可憐最有效而已。
她對探春所做的一切,就是覺得這個從自己「腸子裡爬出來」的女兒,不從她身上撈點好處就太虧了。
如果換做迎春,懦弱的「二木頭」,就可以任趙姨娘擺布,說不定還沒等落到中山狼嘴裡,就先被自己的娘折騰的生無可戀了。
但探春不是迎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是個幹大事的女孩,她有主見,有獨立意識,也有自己的底限。
以往趙姨娘的這些丟人事兒,可悲可笑的行為,能忍就忍,能躲就躲了。
除非,趙姨娘突破她的底限。
03
故事到第五十四回,鳳姐小產,需要靜養。王夫人把榮國府的管理大權,暫時移交給探春、李紈和寶釵。
李紈「尚德不尚才」,寶釵又是外人,不方便過多出頭,扛大梁的自然是探春小姐。
這一回非常重要。我們知道,賈府的管家權,從王夫人到王熙鳳,經過一個漫長的時代。
鳳姐的權力欲強烈異常,沒有特殊情況,她不會輕易放權,探春直到出嫁,都不會有掌權的機會。
現在這個機會竟然來了,探春非常珍惜。
與此同時,她也知道這個位子很不好干,賈府關係錯綜複雜,各派系勾心鬥角,很多人就等著看她出洋相呢,她必須好好干。
結果呢,趙姨娘又來砸場子。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這一回裡,趙姨娘兄弟趙國基去世了,也就是探春的舅舅。
按照賈府規矩,姨娘這個層次的娘家如果有喪事,賈府有一筆喪葬補貼。是家生子的(指父母也在賈府做奴才),補貼銀子20兩,不是家生子的,補貼40兩。
襲人不是家生子,她娘也是剛剛去世,就「賞銀四十兩」。
很不巧,趙姨娘是家生子。探春當場下令,補貼20兩——哪怕是親娘親舅舅,也不能破壞規矩。不得不說,探春這領導當得,可謂公正無私。
但趙姨娘很生氣:
「忽見趙姨娘進來……『我這屋裡熬油似的熬了這麼大年紀,又有你和你兄弟,這會連襲人都不如了,我還有什麼臉?』 」
意思是說,我年紀大,資格老,又為賈家生了一兒一女,襲人不過剛做了准姨娘,她四十兩,我二十兩,我的臉往哪擱!
探春趕緊解釋:
「我並不敢犯法違理」,又拿出帳本翻給趙姨娘看:「這是祖宗手裡舊規矩,人人都依著,偏我改了不成?」
為了寬趙姨娘的心,探春還說:
「也不單襲人,將來環兒收了外頭的,自然也同襲人一樣。」
這項福利,賈環和寶玉是一樣滴。
話說到這個份上,又出示了賈府規章制度和帳單,換做一般人,按說該消停了。
04
趙姨娘不想善罷甘休,說:
「太太(王夫人)疼你,你越發拉扯拉扯我們。你只顧討太太的疼,就把我們忘了。」
探春的三觀很正確:既然太太疼我,信任我,讓我掌管大權,我就要秉公辦事,對得起太太的信任。
而趙姨娘的意思是,既然太太疼你,你就該利用這個機會,給我們搞點福利。
這個天註定是要聊死的。
當趙姨娘再次說,「如今你舅舅死了,你該多給二三十兩銀子」的時候,探春再也忍不住了,說出一句炸裂的話:
「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哪裡又跑出一個舅舅來!」
「九省檢點」是指王子騰,王夫人的哥哥,封疆大吏,位高權重。
探春的意思再明顯不過,王夫人才是我娘,趙姨娘你不過是個奴才。我不僅不認你這個娘,連老娘舅也不認。
她要跟趙姨娘劃清界限,徹底而決絕。
我看一些紅樓評論,有些對探春頗有微詞,論據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句話:
不管她怎樣,她到底是你親娘啊。
聽起來很熟悉是不是,沒錯,很像老娘舅語錄。
其實,只要站在探春的角度上,她的話不難理解。
她是掌握了大權沒錯,但這個權利並未握穩。
往小了說,多少人等著她出錯,等著找茬。
往大了說,這事關賈府的盛衰命運,探春是改革家,有深深的危機意識,她的眼界早就超越了那些蠅營狗苟,心裡裝的是整個賈府。
這些,趙姨娘懂嗎?
一個正常的母親,女兒有了點權力,有了出息,能幫忙就搭把手,幫不上忙,至少不給孩子添亂,別拆孩子的台。
想想看,一個女孩好不容易做上公司主管,考察期還沒過呢,父母就上門了:收入這麼高,還不往家裡拿點錢!你兄弟正難著呢,你就忍心不管!
你說探春寒不寒心?
千萬別說古代重男輕女是正常的。
重男也有個重法,輕女也有個輕法。
元妃省親時,對王夫人「滿心裡皆有許多話」,又說,「田舍之家……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
為啥家裡比皇宮好,還不是爹媽有愛。
賈赦為了5000兩銀子,要把迎春嫁給孫紹祖,還是賈政在勸誡。對侄女如此,對女兒不可能差。
薛姨媽怎麼對寶釵的呢?千方百計給女兒謀出路。薛蟠把寶釵氣哭那回,薛姨媽始終維護女兒:
「你別委屈了,等我處分那孽障」;
「明兒我叫他給你賠不是」。
甄世隱夫婦女兒丟了,「晝夜啼哭,幾乎不曾尋死」。林如海夫婦是「愛女如珍」。這兩家雖然跟無子有關,但寵女兒的感情是真的。
趙姨娘呢,翻遍整本書,看不到她對探春的一絲母愛,每回上只寫著兩個字:索取。
05
最諷刺的是,趙姨娘真的沒從探春身上得到好處嗎?
第61回叫「投鼠忌器寶玉瞞贓」,是個複雜案中案。其中一個環節,是王夫人的玫瑰露丟了,這是元春代表朝廷賞賜的高檔貨。
真相查明,是趙姨娘指使小丫頭偷的,人贓俱獲,用平兒的話說:
「如今便從趙姨娘屋裡起了贓來也容易。」
但最終沒有這麼做,不是怕趙姨娘,而是投鼠忌器。
平兒說:「我只怕又傷著一個好人的體面……不肯為了打老鼠傷了玉瓶。」
好人和玉瓶,當然是探春。
這絕對是一次教訓趙姨娘的機會,但大家不忍心讓探春丟人,不忍心讓她有個當賊的娘。
事情的結果,就是祭出寶玉,背下這口黑鍋。
賈府人人知道,探春是「老鴰窩裡飛出的鳳凰」。
鳳凰有未來,老鴰不在乎。鳳凰有光,老鴰沾了也看不見。
老鴰只在乎她那個「人物猥瑣,舉止荒疏」、愛好滴蠟的小老鴰。
所以大家看紅樓,會發現一個奇怪的地方:
賈府裡的姑娘們,要麼是尊敬媽媽,比如元春、寶釵。要麼是在想媽媽,比如黛玉、晴雯、迎春、惜春。
唯獨探春,一直在躲媽媽。
在徹底絕望的那一刻,她終於面對自己的內心:
「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
如果按照爽文的寫法, 我會給探春這樣一個結局:
趙姨娘:閨女你是不是把娘拉黑了?
探春:沒有啊,你不是我娘。
趙姨娘:那你遠嫁時,為啥唱《分骨肉》呢?:「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這些暖心話,就沒一句是說給娘的?
探春揮一揮衣袖:
有啊,「莫牽連。」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