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小昭
01 有史記載第一個服食鴉片的中國人是誰?
罌粟是近100多種鴉片罌粟屬類植物的統稱。不僅顏值高,而且大多含有異哇啉類生物鹼 ,如罌粟鹼、嗎啡 、可待因等。
而鴉片是指從罌粟蒴果中提取製成的產品。
《舊唐書.拂菻傳》記載,唐朝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拂霖國遣使獻”底也伽”。拂霖是唐朝對東羅馬的稱呼,底也伽的主要成分就是鴉片,是當時西方公認的萬能良藥。
這是最早的中國人服食含罌粟製品的文字記載,也被當成鴉片傳入中國之始的證據。So,武則天她老公,唐高宗李治就是史書裡第一個服食(含有)鴉片的人,
當然,他是為了治療頭痛當藥吃的。
唐時已有種植罌粟的記載,目的很單純,就為了觀賞。
據《冷齋夜話》引陶弘景《仙方註》中記載:斷腸草不可知。其花美好,名芙蓉花。
李白還寫了首詩:”昔作芙蓉花,今為斷腸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罌粟花太過美豔似乎讓人沒有安全感了,跟王菲唱的”害怕悲劇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同款情境。
02 蘇軾和陸游為什麼把罌粟寫進詩裡?
到了宋朝,罌粟除了作為觀賞花卉被廣泛種植,首次入選了官方修著的藥典《開寶本草》,作為養生保健的食材,是服用丹藥後促消化養脾胃的煮粥食材。
蘇東坡在《歸宜興留題竹西寺》中寫: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罌粟湯。
——有了道長的開光加持,精英人士更懂得欣賞它的內在美了。
陸游寫了十來首關於罌粟的詩,如《湖山雜賦》:”一杯罌粟紗燈下,最憶初寒宿上方。”
——服食罌粟這樣情懷滿格、高雅非常、文明盡顯的事,怎能不常含熱淚、詩性大發?
這和抽鴉片是兩碼事,那時的人們並不懂得或施展從罌粟裡提煉鴉片這些黑科技。即便效果顯著,就憑它”味苦辣、臭惡可憎”的獨特風味也想讓人上癮?這是耍流氓。
03 萬曆皇帝到底是不是「鴉片皇帝」
罌粟花恍恍惚惚紅紅火火的被人從唐朝看到了明朝。
萬曆年間,大文學家王世懋在《花疏》中寫道:”芍藥之後,罌粟花最繁華,加意灌植,妍好千態。”
崇禎年間,旅遊家徐霞客被貴州省貴定白雲山下一片紅似火的罌粟花迷住了,趕緊更新了他的部落格《徐霞客遊記》:”鶯粟花殷紅,千葉簇,朵甚巨而密,豐豔不減丹藥。”
儘管有這些不忘初心觀賞的人,卻也擋不住那些別有用心,慧眼識鴉片的人。
▲阿富汗巴達赫尚省的罌粟地,一名農民正在割鴉片汁
萬曆六年(公元1578)出版的《本草綱目》:”李時珍曰:阿芙蓉,前代罕聞,近方有用者,雲是罌粟花之津液也。”這是提純鴉片的基本步驟。
由罌粟的嫩果汁液凝結的阿芙蓉,”俗人房中術用之”,是當偉哥用的。
(或許大概可能)至少有一個成癮病例,就是李時珍那敬愛的萬曆帝。
證據是《明會典》記載,當時東南亞之暹羅(泰國)、爪哇、榜葛賴(馬六甲)等地多產烏香(即鴉片),並不時作為”貢品”進獻,如泰國即一次入貢300斤;而萬曆皇帝在朝48年,從萬曆18年,就以自己腰痛腳軟,力乏不興為由,從此君王不早朝和午朝以及晚朝,總之就是不視朝政。
——條件加表現,他要麼是沉迷網遊,要麼就鴉片上癮。(盲猜,無史實證明)
▲截圖自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最悲劇的考古:1956年郭沫若挖明定陵,萬歷骸骨被焚,棺槨被砸。所謂「專家從萬歷屍骨檢測出嗎啡的成份」純屬謠言
04 香氣四溢的火鍋裡,加了罌粟殼?
罌栗被當藥食同源服用持續到明清時期。
有皇族DNA的朱鋪主編的《救荒本草》可以”油鹽調食”,除了”取米做粥”外,還可以和面做餅。
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說罌栗還能做豆腐,配料比是罌栗米二分、豆粉一份、芝麻等分。不過那時人們的對罌粟的認知,並不是當毒品(至少不是共識或者主要目的),類似現在泡蛇蟲酒、泡枸杞紅棗茶來喝差不多。
有個經久不衰的都市傳說:好吃的火鍋裡放了罌粟殼,目的是讓顧客上癮。
這有兩個誤區:
一是即便加了罌粟殼,也並沒有”提鮮增香”的作用。只會起到麻痹作用,降低人對辣味的抵抗,多吃點而已,要上癮起碼得放半鍋才夠劑量;
二是在中國買罌粟殼的困難、風險,和買毒品差不多。開個火鍋店,就捲入毒品交易的黑市,做個食品生意,還要參與黑道風雲?人均幾十百多兩百的消費,就為了你下次再來,不惜成本加入4、5百一斤的罌粟殼?
事實上,大多數人在火鍋裡發現的”罌粟殼”,其實都是:
05 崇禎皇帝為何二度禁煙?
鴉片升級”大煙”,和菸草傳入中國有關。
晚明時期,由美洲經菲律賓傳入中國的菸草,由福建人種植並銷往全國,”末三尺童子莫不吃煙矣”。
姚可成在《食物本草》中說菸草能”當飯吃”,”飢能使飽,飽能使飢,醒能使醉,醉能使醒,一切抑鬱愁悶,俱可藉以消遣,故亦名忘憂草。”直觀反應了當時的人們對菸草的嗜好。
▲電影《海上花》
張岱在《陶庵夢憶補》中說:”十年之內,老壯童雅婦人女子無不吃煙。”菸草的盛行,觸動了不抽菸的朱由檢某根敏銳的神經。
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崇禎帝下旨禁煙,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道禁煙令。當時,有個會試舉人不知頒布了禁煙令,他攜煙入京暗地出售,被抓到後第二天就拉去西市砍頭示眾了。
但沒過兩年又開禁了。崇禎十六年,朱由檢再次下令,”敕禁私販,至論死。”依楊士聰所說,朱由檢禁煙是為了防止”亡國”。然而,亡國是一門玄學,當皇帝覺得應該防止時,斜陽籠罩的大明帝國正在沉入黑暗。
06 英國人也吸食鴉片,福爾摩斯是個癮君子
那些以抽高級菸草標榜身分地位財富的皇親貴族、紈絝子弟,在禁煙後選擇了鴉片當替代品。從外國人用菸鬥吸菸草裡得到靈感,將菸絲混合半精鍊的鴉片一起,吃鴉片變成抽鴉片,一口入魂,致幻效果遠勝歷史悠久的五石散。
如果那時有自媒體,在寫此事時的標題:《震驚!良家鴉片淪為毒品 “大煙”,背後的黑手就是純粹的享樂主義!》
後來,八旗子弟極具創意地發明了煙槍、煙燈和煙牀,這種很東方的吸食鴉片的方式讓當時的英國人嘆為觀止,yes,英國人也吸食鴉片。
《福爾摩斯探案集》裡,小福濫用鴉片酊,大量飲用鴉片酒。當時英國還有人把鴉片做成嬰兒鎮定劑(what??!!)。
因為在當時的英國,制售鴉片是完全合法的(重點,要考)。從這個角度來說,似乎不能說英國人”用鴉片毒害中國人民”了,因為他們連自己也毒害了,是抱著同歸於盡的心態。
我們管後來的那場戰爭稱為”鴉片戰爭”,但英國人稱為”通商戰爭”,其實是兩國立場和角度的不同。
在毒品面前,不分國籍,無論膚色,染上了就是一個死。(切記)
07 還珠格格3裡的戒毒純扯淡
1830年,文武百官、商人階層也跟上吸食鴉片的潮流。到1870年,連轎夫、船夫和其他靠勞力生活者都染上抽鴉片的惡習。按紐曼(R.K.Newman)的估計,1906年間染上鴉片癮每天必須吸食的中國人占總人口的36%。
其中就有濃眉毛大鼻孔的爾康。
還珠格格3真正毀童年的,不是永琪變心娶小妾之類,而是爾康在緬甸染上了毒癮,為了”白面”即罌粟花的根磨成的銀硃粉,把紫薇打到流產。
但是,紫薇原諒了他!用愛情的力量鼓勵他。然後他就戰勝了毒癮,重新做人,從此他們兩口子就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靠愛情的力量,個人的意志能夠戒毒的話,還要戒毒所幹嘛?”
一朝吸毒,十年想毒,終身戒毒。”即使是專業從事戒毒工作的民警也不得不承認,完成強制戒毒回歸社會之後的戒毒人員,其復吸率始終居高不下。
經常看新聞,那些吸毒的人一開始都覺得”一次不會上癮”,或者覺得,自己不會上癮,是爾康給了他們自信嗎?
講真,很多人連奶茶都戒不了,或者打遊戲玩手機都不可能戒的。更別說靠愛情和個人意志力。
這正是世界各國嚴厲禁毒的原因。
08 林則徐為什麼不用火燒鴉片?
黃子華在《棟篤笑》有一場裡說,”道友明”說最嗨的那次是虎門銷煙。一開始我還不明白這個梗的笑點在哪裡。直到我看了《邪不壓正》,彭於晏只身前往火燒了日本鴉片倉庫,然後跟周韻看著火光中的鴉片倉庫,愛情如火一樣蔓延。
TVB劇《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九姑娘也是一把火燒了鴉片倉庫,和警察劉醒在鴉片燒熱的火光中結下情義。
火燒那麼好,為什麼林則徐不採用呢?
虎門銷煙時,是把鴉片放到摻雜了生石灰的海水中慢慢浸泡,又費時間又費力氣。
稍微懂點化學知識的人就會知道,鴉片直接用火燒會產生大量含有嗎啡、磷酸可待因等成分的煙霧,吸入這些煙霧跟吸食鴉片差別可能就是一根大煙槍的距離。
而且用火燒鴉片會產生殘留物,這殘留物會滲入土壤,一來污染環境,影響花花草草的生長;二來殘留物會被”道友明”挖掘起來,提煉一下又能繼續嗨了。好端端的禁毒變成了”聚眾吸毒”。林則徐沒影視劇那麼白癡。
09 林則徐看見的世界到底什麼樣?
林則徐被後世稱為”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我相信,通過後來的戰爭,他一定看明白了中國落後在哪裡,為什麼會落後。
1842年,他在流放伊犁的途中,給友人寫信中也說:”第一要大炮得用,令此一物置之不講,真令岳韓束手,奈何奈何!”
他已經知道當時給道光說洋人腿不打彎,洋人不喝茶拉不出粑粑這些的真假,也知道,中西雙方軍備的差距,西洋大炮的威力。
可是,他並不想更多的人知道這個現實,這封信他也請朋友不能給人看。
後來他在擔任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時,沒有一點點改革的意向,至少沒有從他的舉措中看出。也未曾公開宣傳過中外強弱懸殊。對比琦善、耆英——他們至少給了懷有天朝大國美夢的士大夫們潑了一瓢冷水。
林則徐如此,後世洋務派的代表胡林翼、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等也是如此。
這些受傳統教育出身的正牌士大夫,只想著如何用他的認知報效朝廷,不想如何改變國家。
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支配下,中國錯失了一次又一次復興的機會。
1840年庚子年時,侵華的只有英國,1900年又一個庚子年時,侵華的有八國。但是1840年時,八國中的德國還沒統一,日本還在閉關鎖國,沙俄還沒進行農奴制改革。
一聲嘆息。以史為鑑。
來源:時拾史事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