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榮:恐怖分子為何殺害中國人樊京輝?

馮學榮:恐怖分子為何殺害中國人樊京輝?

2021年8月26日,伊斯蘭國在阿富汗喀布爾機場,發動了自殺炸彈襲擊。

這件事讓我們想起了6年前,伊斯蘭國在伊拉克殺害中國人樊京輝的往事。

樊京輝是誰?他是幹甚麼的?他為何去伊拉克?伊斯蘭國為甚麼要殺他?

關於這些,今天,老馮和大家一起,簡單回顧一下。

樊京輝是北京人,回族,大家看看他的糢樣,下面這個圖:

樊京輝

恐怖分子拍攝的樊京輝被綁架期間的照片

對的,和漢人長得有那麼一點點不一樣,尤其看鼻子,特別勾,典型的回族特徵。

樊京輝是回族,也信伊斯蘭教,和殺害他的伊斯蘭國恐怖分子,是同一個宗教,這一點說起來,真讓人啼笑皆非。

樊京輝生於1965年,曾經在中央電視臺上班,是編制之外的員工,離開央視之後,樊京輝從事廣告行業。

這個樊京輝,他是一個風險愛好者,不喜歡安安穩穩的上班生活,他喜歡冒險,他要自由,他喜歡闖蕩。這也無所謂對錯。高風險的人生,自有高風險的樂趣。

但是,樊京輝的「風險偏好」性格,終究還是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在伊拉克戰爭的炮火中,2006年,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成立了,接下來一連好多年,伊拉克、敘利亞等地區,仍然是戰亂不堪。

具體不知道是哪一年,愛好冒險的北京人樊京輝,去了伊拉克。

我們至今都沒有搞明白,樊京輝跑到戰火紛飛的伊拉克,到底是幹甚麼,但我們知道的是,在2015年,樊京輝,出事了。

2015年夏秋之際,樊京輝在伊拉克,被「伊斯蘭國」恐怖分子,逮住了,綁架了。

盡管樊京輝所屬的國家(中國),和伊斯蘭國沒有多大的冤仇,也盡管樊京輝是回族,和伊斯蘭國一樣,也信奉伊斯蘭教,可是,這一切都沒有起作用,伊斯蘭國,還是綁架了和他們無冤無仇、而且是同一個信仰的樊京輝。

綁架了樊京輝之後,伊斯蘭國通過各種渠道,向中國的相關部門,提出巨額贖金的要求。

具體他們要求多少錢?我們這些外界人,都不知道,因為這些資訊,至今都是保密的。

不過,我國相關部門獲悉樊京輝被伊斯蘭國綁架之後,立即聯繫中東地區的中間人,嘗試進行營救,並且,營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然而,樊京輝那回的運氣,實在是太差了。

這個時候發生了甚麼事呢?

俄軍空襲伊斯蘭國

原來,正在此刻,俄國、法國等聯軍,對伊斯蘭國發動了前所未有的猛烈進攻,伊斯蘭國談判人員和我方的聯繫,被戰火打斷了,具體是如何打斷的,不清楚,也許是聯繫人被打死了,也許是聯繫電話被打爛了,等等之類,總之,斷了聯繫。

那麼自從斷了聯繫,伊斯蘭國拿不到贖金,此時戰況又緊急,伊斯蘭國決定:公開處決兩個人質,一個是中國人樊京輝,另一個人質是挪威人質,名叫Ole Johan Grimsgaard-Ofstad,為甚麼?因為伊斯蘭國想在這個危急時刻,殺雞儆猴,警告全世界。

一同被殺的挪威人質(左)和中國人質樊京輝(右)

於是,在2015年11月18日,伊斯蘭國就把這兩個人質,都殺害了,並且向國際社會公開了人質被殺害之後的血腥照片。

考慮到大家的觀感。血腥的照片,就不放上來了。

伊斯蘭國通過殺害這兩個人質,向國際社會透露了兩條資訊:

資訊之一:我們伊斯蘭國綁架人質,你們全世界一定要滿足我們的要求,否則,我們是真會撕票殺人的,不跟你開玩笑。

資訊之二:俄國、法國、美國、英國甚麼之類的,不要再進攻我們伊斯蘭國了,否則,我們會在全世界,綁架和殺害你們國家的平民,就像我們今天殺樊京輝和這個挪威人一樣。

伊斯蘭國對含法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發出恐嚇(圖)

就這樣,樊京輝被殺害了,連一句遺言,也沒能留下來。

樊京輝被殺害之後,他的妻子張某無可奈何,只能接受命運,仍然在北京石景山某中學,繼續做她的數學老師,過著平靜的日子。

恐怖分子拍攝的樊京輝被綁架期間的照片

然而,有一件舊事,發生在樊京輝被殺的14年前:樊京輝由於曾經在央視上班,所以,他認識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早在2001年,也就是樊京輝被恐怖分子殺害的14年前,白岩松曾經和樊京輝有一次嘉賓訪談,樊京輝在這次訪談中,表露了自己愛好冒險、討厭穩定、喜歡挑戰風險的性格底色。

(註:電視臺、電臺等單位,在嘉賓不足的時候,會臨時把電視臺員工、老同事、或者主持人的朋友叫來,充當各種嘉賓、評委,這個早已是潛規則)

老馮截取這次訪談的其中一些片段,貼到下面,給大家看看,註意樊京輝自白的塗紅部分,似乎預示了他14年之後的命運:


白岩松做夢都想不到,自己在央視的老同事樊京輝,竟然會在伊拉克被恐怖分子殺了

2001年白岩松訪談樊京輝(節選)

白岩松:今天我們節目的兩位嘉賓呢,一位逄飛,一位樊京輝。那我首先,先請樊京輝給我們的聽眾朋友們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和你簡單的「飄的經歷。

樊京輝:各位親愛的朋友,你們好。我是小樊,大學畢業以後,我在中學教書六年,掙錢不多,而且看著我們的很多同學都在外企呀,要出國呀,我覺得挺沒有意思的,我94年就下海了,下海正好碰到的一家公司,是廣告公司,當時也不是刻意要選擇這個廣告公司,正好碰上了,那家公司正好是要人。當時對廣告的理解就是「挺好玩,就進入這家公司。好在這家公司不規範,要規範的話也不會要我。做了一年以後,因為那家公司,它那個老板,用北京的土話說「點兒比較潮「,後來我看這勢頭不對,我就走了。後來,又去了一家臺灣人開的百貨公司,在前門那兒,做了一年,要不是那家公司倒閉的話,我可能就一直在做百貨公司了,一直做下去了。以後又去了中央電視臺,給一個新聞中心的制片人做私人的助手,屬於中央電視臺的那個「黑人,就是也不簽協議,也沒有正式的名頭,屬於「黑人,私人幫忙的那種。

白岩松:就是說好聽的叫「 策劃 」。

樊京輝:唉,對,說好聽的叫「 策劃 」。 96年底吧,有一個機會,我自己給一家廣告公司,寫了一個方案,那個廣告公司老板呢,給了我兩千塊錢,很簡單的,兩三天之內寫完,給了我兩千塊錢。嘿,我覺得這掙錢挺不錯的,這個很容易。其實那個方案現在看來水平也不是很高,完了沒過兩天,還是這個月,又一家,咱們北京的一家星級飯店,他需要作一個CI手冊,正好呢那個MI部分,就是理念整合部分沒人作,就說你來做吧,其實我也就是照貓畫虎,我也不是專業出身,找了一些書,弄完了又掙了三千塊錢。等於說兩周不到,掙了五千塊錢。哎喲,給我樂壞了。我說不行,我一定要做這種自由人,掙錢容易呀,而且很自由,關鍵是自由,年青人追求的就是一種自由,自由狀態,在自由的情況下能夠掙錢,那「何樂而不為啊。所以我基本上從97年開始,就屬於一種自由職業的狀態。

……

白岩松:在第一段落裡,其實我們談討了樊京輝和逄飛兩個人從大學校園走出來,一直走上了這個「飄之路,剛才博士也從另外一個角度闡述了這個問題。那麼接著我們想探討第二個問題,當你獲得了心中所需要的自由的時候,自然會失去一些甚麼,那麼就像剛才博士曾經說過的,人對安全有特別大的需求。那樊京輝,你這種不安全感是否曾經有過,或者持續了很長時間?

樊京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要刻意追求這種不安全感,因為他能使我產生一種不安全以後的那種快感,因為很多年青人都喜歡看那種武俠小說,那種打打殺殺,那種走江湖的感覺,那種感覺其實對年青人來說是有很大的誘惑力,只不過是他們迫於生活的壓力,迫於現實的壓力,迫於環境的壓力,迫於家庭的壓力,他們不敢選擇而已。一旦有一天,他們在自己的基本生活能夠得到保證的情況下,我相信相當一部分人會選擇漂流。

……

白岩松:那最後當然要回到我們兩位主人公身上,都是一個等別簡短的一個話題,就是說怎麼樣祝福自己。樊京輝先來吧。

樊京輝:剛才那位同學提到吧,馬丁·路德金有著名的講演,可能也知道,《我有一個夢想》,路德金因為他的夢想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為了自己的夢想走向一條可望比較危險的路,可能他到死也看不到,他希望看到的那個實現,那麼在這個時候,你講他怎麼選擇,那這個問題,要是問我的話,我是說,我將選擇馬丁路德金的路。


馬丁·路德金,美國黑人運動領袖,死於暗殺,樊京輝說要選擇他的路,這似乎預示了他14年後的命運?

這段訪談結束的14年之後,愛好冒險、喜歡「飄」、喜歡浪跡天涯、聲稱要「選擇馬丁路德金的路」的樊京輝,跑到炮火連天的伊拉克戰場,慘遭伊斯蘭國恐怖分子殺害。

逝者已矣。願讀者記住教訓:戰亂的國家,千萬不要去。

那麼,我國公民在海外被恐怖分子綁架,有沒有營救成功的案例呢?

有的。

2005年營救在伊拉克遭綁架的8名中國工人一案,就是一個成功案例。

2005年1月18日,一個名叫「伊斯蘭抵抗運動努曼旅」的恐怖組織,在伊拉克綁架了8名來自中國的建築工人。

2005年被恐怖分子綁架的8名中國工人

綁架了8名中國工人之後,恐怖分子於當天在「半島電視臺」播出公告,「要求中國在48小時之內表明對伊拉克的態度」,否則,將殺害這8名中國人質。

而且,這個「伊斯蘭抵抗運動努曼旅」還要求中方做出承諾,要中方「保證中國人不為伊拉克占領軍(指美軍)服務」。

恐怖分子這是甚麼意思呢?

原來啊,這批恐怖分子認為,這8個中國工人正在建築的項目,是和美軍有關的。

那麼,這8名遭到恐怖分子綁架的中國人,是甚麼人呢?

原來,他們是來自於福建平潭的建築工人,當時是在伊拉克一個發電站,在做重建的工程,他們的名字是:林強(39歲) 、魏武(19歲)、 周孫琳(18歲) 、林斌(39歲)、林忠(38歲)、 陳親愛(37歲)、周孫欽(17歲)、林雄(34歲)。

我國獲悉8名同胞被恐怖分子綁架一事之後,當時的外交部長李肇星,緊急致電我國駐伊拉克大使楊洪林,要求他盡一切努力,解救同胞。


案發當時的我國駐伊拉克大使楊洪林

於是,我使館人員立馬和當地的「穆斯林長老會」聯繫,要求長老會作為中間人,幫忙斡旋救人。

所幸的是,當地的「穆斯林長老會」,黑白兩道都通,神通廣大,他們很快就和恐怖分子取得聯繫,轉達了中方對伊拉克的友好立場,妥善解釋了中國人在伊拉克承包建築工程行為的非敵對性質,並且就釋放人質的條件,進行了談判,而至於雙方最終談成了一個甚麼條件,這是保密資訊,外界不得而知。

總之,「穆斯林長老會」和這股名叫「伊斯蘭抵抗運動努曼旅」的恐怖分子,最終就是談妥了:同意釋放8名中國人質。

恐怖分子釋放中國人質的時候,和中國人質握手道別

1月22日,8名中國人質在被綁架5天之後,恢複了自由,「穆斯林長老會」把8名中國人質,交還給我國使館。

1月26日,8名中國人乘坐飛機,回到福州長樂國際機場。

這,就是我國一次從恐怖分子手中解救人質的成功案例。

蒙古鐵騎徵戰四方,今日竟然在阿富汗留下300萬後裔

有人說,阿富汗這個國家,有10%的人口,是蒙古人後代。

這是不是真實的?

答案是:確實如此。

在阿富汗的3000萬人口當中,有300萬人是蒙古人的後代,阿富汗這個300萬人口的特殊民族,名字叫做「哈紮拉人」。

如圖,阿富汗哈紮拉人,長得像蒙古人

這300萬人口是蒙古人的後裔,雖然長期和中亞穆斯林通婚混血,但是,至今他們的長相,仍然可以看到蒙古人的影子。

依據現代基因技術分析,哈紮拉人的父系DNA有50%以上的蒙古人和東亞人祖源資訊。

簡單粗暴地說:哈紮拉人有50%以上的蒙古和東亞血統。

那麼,問題來了:阿富汗和蒙古高原,相隔三四千公裡,為甚麼蒙古人在遙遠的阿富汗,會有300萬的後裔呢?

如圖,阿富汗哈紮拉人,長得像蒙古人

事情簡單地說啊,是這樣的:

八百年前,蒙古人崛起之後,四處徵戰,發動西徵,幾乎徵服了整個中亞穆斯林世界,其中,阿富汗地區更是不在話下,被蒙古人徵服,並且留下駐屯部隊,這些留下來的蒙古駐屯部隊,是以一千人為單位的,當時叫做「千戶」。

然而,時間長了,這些駐屯的蒙古士兵,也必然需要女人,所以,就和當地的中亞穆斯林婦女結婚,生下的孩子由於和母親相處的時間長,所以,幾代人之後,都是講的波斯語或者波斯語的分支,所以時間長了,他們就用波斯語的單詞「哈紮爾」(意思是「一千戶」、「千人軍戶」)來稱呼自己的族群。

所以,時間長了,這支蒙古人的後代,就稱為「哈紮拉人」。

如圖,阿富汗哈紮拉人,長得像蒙古人

那麼這些哈紮拉人,他們講甚麼語言呢?

他們的語言,叫「哈紮拉吉語」,是一種混雜了大量蒙古語詞匯的中亞語言,簡單粗暴地說,就是蒙古語和中亞語言的混合體,舉幾個簡單例子:

哈紮拉吉語管妻子叫Khatu,蒙古語的妻子也是Khatu,一糢一樣。

哈紮拉吉語管叔叔叫Abgha ,蒙古語的叔叔是Abagha,也幾乎一糢一樣。

哈紮拉吉語管表兄弟姐妹叫Bula,蒙古語的表兄弟姐妹也是Bula,也是一糢一樣。

還有一個有趣的事,阿富汗的哈紮拉人,還出了一個「阿富汗李小龍」,他的名字叫做「阿巴斯·阿裡紮達」,這小夥子長相酷似李小龍,他也是武術愛好者,此人曾經爆紅網路。

左邊是阿富汗李小龍,右邊是李小龍本人

好了,說到最後,我們還有一個問題:哈紮拉人既然是蒙古駐屯兵的後裔,那麼,戰爭結束之後,他們為何不回他們的蒙古老家呢?為何要在遙遠的阿富汗生根發芽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啊,回不去了。

如圖,阿富汗哈紮拉人,長得像蒙古人

為甚麼回不去了呢?

首先,一旦在阿富汗本地有了家業,有了家庭,有了人際網路,也就很難回去了,其次,自從成吉思汗死了之後,蒙古人就開始了長達數百年的「大分裂」,分成好多個部分,互相徵戰,內戰不已,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明朝,甚至到清朝。

當年蒙古帝國分裂之後,祖國就不存在了,戰亂不堪,那麼哈紮拉人留在阿富汗,過他們自己的太平日子,就成為了他們很自然的、最理性的選擇。

不過,今天阿富汗的哈紮拉人,雖然是蒙古人的後代,但是,畢竟已經穆斯林化了,今天,他們的衣食住行、宗教信仰等各方面,都阿富汗化了,只是,他們至今仍然知道,他們是幾百年前的蒙古人的後代。

如圖,阿富汗哈紮拉人,長得像蒙古人

今天的中國人去阿富汗,很容易被阿富汗人誤認為哈紮拉人,因為彼此長得像。

順便告訴大家一聲,這個占阿富汗人口10%的哈紮拉人,蒙古人的後代,他們很討厭阿富汗塔利班。

 

來源  讀書人馮學榮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