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年輕的詩人,死於17歲

夏完淳

文:殊春

悲歌慷慨千秋血,文採風流一世宗。

我亦年華垂二九,頭顱如許負英雄。

——柳亞子《題【夏內史集】》其六

順治四年(1647年)九月十九日,夏完淳被殺了。

他的朋友劉曙和他一同被執行死刑。劉曙的兩個兒子前來送行,夏完淳對他們說:「我們的未竟之志,你們千萬不要忘記!」

這話本該囑咐他自己的後人,不過那時並沒有人可以讓他囑咐。

他自己都還是個孩子。

被清廷所殺時,夏完淳才十七歲。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夏完淳《別雲間》

殺他的人是洪承疇,一個投降了清朝的明朝大臣。

洪承疇投降時,曾有謠言說他已經殉國。夏完淳因參加抗清活動被逮捕後,洪承疇親自前來勸降。夏完淳故作不知,冷笑道:「我聽說洪亨九先生是我朝人傑,當年松山一戰,他以身殉國,震驚中外。我一直欽佩他的忠烈。我年紀雖然小,但是殺身報國,怎能落在他的後面!」

旁人忙道:「別胡說,上面坐的就是洪經略!」

夏完淳怒叱道:「洪先生為國犧牲,天下人誰不知道。崇禎帝曾經親自設祭,滿朝官員為他痛哭哀悼。你們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

他是個孩子,是個階下囚。但在年長位尊的洪承疇面前,他才是審判者。

戰骨松山夕照黃,遼西妖夢太輕狂。

劇憐漢賊洪亨九,不道人間有夏郎。

——柳亞子《題【夏內史集】》其五

夏完淳是跟著父親起兵抗清的。他的父親夏允彝是江南名士,曾與陳子龍、徐孚遠等人結成「幾社」,名噪一時。崇禎十年進士及第後,曾任長樂縣令。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福王在南京監國,又任他為吏部考功司主事。南明政權崩潰後,他帶著自己十五歲的兒子加入抗清組織,兵敗後投水自盡。塘水甚淺,只到他腰部,他埋首水中,生生把自己淹死。

十五歲的夏完淳目睹了整個過程。

這場面對他實在過於殘忍,但是殘忍的並不是他父親。

無限傷心夕照中,故國淒涼,剩粉余紅。金溝御水自西東,昨歲陳宮,今歲隋宮。

往事思量一晌空,飛絮無情,依舊煙籠。長條短葉翠濛濛,才過西風,又過東風。

——夏完淳《一剪梅·詠柳》

父親殉國後,夏完淳隨恩師陳子龍繼續堅持抗清,不久陳子龍被捕,乘守者不備時投水而死。

夏完淳再年輕再天真,父親和老師的鮮血也足以教會他死亡的含義。

他的人生剛剛開始,他還有老母在堂,還有新婚的妻子和初生的女兒。他有才華,有抱負,有一萬個理由可以活下去。

元  王蒙  秋山草堂圖局部

但他寫詩給犧牲的老師,請對方為他在黃泉準備住處。

細林山上夜烏啼,細林山下秋草齊。有客扁舟不系纜,乘風直下松江西。卻憶當年細林客,孟公四海文章伯。昔日曾來訪白雲,落葉滿山尋不得。始知孟公湖海人,荒台古月水粼粼。相逢對哭天下事,酒酣睥睨意氣親。去歲平陵鼓聲死,與公同渡吳江水。今年夢斷九峰雲,旌旗猶映暮山紫。瀟灑秦庭淚已揮,彷彿聊城矢更飛。黃鵠欲舉六翮折,茫茫四海將安歸?天地局脊日月促,氣如長虹葬魚腹。腸斷當年國士恩,剪紙招魂為公哭。烈皇乘雲御六龍,攀髯控馭先文忠。君臣地下會相見,淚灑閶闔生悲風。我欲歸來振羽翼,誰知一舉入羅弋!家世堪憐趙氏孤,到今竟作田橫客。嗚呼撫膺一聲江雲開,身在羅網且莫哀!公乎公乎,為我築室傍夜台,霜寒月苦行當來!

——夏完淳《細林野哭》

十七歲是對一切都充滿希望的年紀,而夏完淳的希望只屬於另一個世界。

他的早慧讓他明白,大明的時代已經落幕。

父親、老師和他的犧牲,都將獻祭給一個已死的王朝。

這是比一切死亡都更殘忍的事。

被捕後,他寫下了傳頌千古的《獄中上母書》:

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

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

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

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

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

惡夢十七年,報仇於來世。

神遊天地間,可以無愧矣!

——夏完淳《獄中上母書》

 

夏完淳臨刑時不肯下跪,劊子手持刀斷其喉,他十七歲的鮮血與夢想,都灑在這片他所熱愛的土地上。

他的父親和老師都在前面等他。

夏完淳七歲能詩,時人稱為「聖童」,雖然只活了十七歲,已在明末文壇占有一席之地。倘若天假其年,他的成就必將改寫文學史。但是對他來說,世上還有有比舞文弄墨更重要的東西。

他不僅是詩人,更是英雄與烈士。

莽莽中原王氣黯,嘶風胡馬尚南來。

傷心二百年前事,遺恨分明賦《大哀》。

——柳亞子《題【夏內史集】》其三

來源:菊齋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