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北宋版的《諜中諜中諜》

文:齙牙趙

眾所周知,我的主業是讀宋史。一般來說,我用這樣的話作為開頭,就是要單純地講一個宋代的歷史小故事。

北宋仁宗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党項族的李元昊經過多年的韜光養晦,終於跟北宋政權撕破了臉皮,上表要求稱帝改元,建立大夏國(《宋史·仁宗本紀》。

宋仁宗當然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戰事一觸即發,澶淵之盟之後休養生息三十多年的北宋,終於迎來了又一次大規模、長時間的作戰。

要防備李元昊的遊牧民族進攻,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這個答案,一千多年前的老祖宗就已經告訴了後人:築城,然後把這些城池作為據點,環環相扣,逼得遊牧民族放棄自己最擅長的運動戰,轉而投入他們不擅長的攻堅戰和陣地戰。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築城運動中,一代名將種世衡也參與其中,修築了著名的清澗城(今陝西清澗)。在駐守清澗城期間,種世衡並沒有把作戰思維禁錮於單純的防守上,他想的是主動出擊。

主動出擊,深入西北大漠去追擊党項騎兵,那是肯定不現實的。宋仁宗不是漢武帝,他種世衡也不是霍去病,怎麼辦呢?

種世衡想到了一條妙計:離間。

李元昊是一個殘忍嗜殺之人,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計謀稍微差點。他的謀臣主要有兩個:野利剛浪棱和野利遇乞(不是日本人,謝謝)。種世衡想,如果能夠把這兩個人除去,李元昊就損失了一大部分戰鬥力。

宋代的時候,三國故事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我不知道種世衡有沒有聽過《群英會蔣干中計》的故事,但是他想到的辦法,跟周瑜是一樣的。

種世衡開始尋找合適的人選,看來看去,他把目光鎖定到了紫山寺的一個和尚身上。

這個和尚法名法崧(讀松),俗名王光信,屬於民間武術愛好者,有一身過硬的軍事素質,對西北的山川風物非常熟悉。可能是因為殺人越貨之類的案子,出家當了和尚。種世衡認識他,是因為他多次擔任種世衡的嚮導(世衡出兵,常使為嚮導——《宋史》·種世衡傳)。

種世衡於是把法崧帶到自己府上安頓下來,不管法崧提什麼要求,種世衡的回覆就是四個字——統統滿足。甚至於,法崧作為一個和尚,提出那些羞羞的要求,種世衡也不計成本地答應他(恣其所欲,供億無算,崧酗酒狎博,無所不為,世衡遇之愈厚——沈括·《夢溪筆談》)。

法崧就這麼大心臟地在種世衡府上享樂了一年,養得白白胖胖的,每天摟著小姐姐,捏著自己的肥肚皮,倒是對種世衡感恩戴德得不得了。

突然有一天,種世衡把法崧捆到公堂之上,大聲怒罵:「我特麼掏心掏肺地對你,想不到你這傢伙濃眉大眼的,竟然背叛了革命,跟西夏人暗中勾結!」

左右把法崧按翻在地,掄起大棒子就打。

不是假打,是正兒八經地往死裡打,「捶掠極其苦楚」;也不是打一次就算了,連續打了一個月,「濱於死者數矣」。

經過連續一個月的嚴刑拷打,法崧硬是扛住了這一番折磨,咬死一句話:「我沒有做對不起種大人的事情,種大人聽了奸人的話,想要殺我就殺吧,我這條命反正就是種大人的,但是想讓我頭上潑髒水,絕不可能!」

種世衡看著也差不多了,決定中止對他的考察,把他帶到自己的臥室裡,掏心窩子地說了一番話:「兄弟,我知道你沒有背叛我,我就是想測試你一下。現在,祖國有一個非常重要和危險的任務要交給你,我擔心你萬一被敵人識破,扛不住他們的嚴刑拷打,就壞了祖國的大事。希望你能理解我的難處啊。」

法崧一聽這話,百感交集,沉默了半晌,說:「要不,我試試?」(默然,曰,試為公為之——沈括·《夢溪筆談》)

種世衡給法崧說:「這裡有幾條我偽造的軍事機密,你帶到夏國去,交給他們的忠臣,引誘他們出兵來進攻。我這邊設下埋伏,瓮中捉鱉,一舉殲滅他們的有生力量。到時候,你就是大宋的有功之臣,光宗耀祖,前途不可限量!」

法崧聽得熱血上涌,毅然接受了任務。

出發之前,種世衡親自去給法崧餞行,說著說著,就把自己的絲綿大衣解下來披在法崧的身上,說:「西北苦寒,你多穿點,別凍著。」

法崧感動得淚如雨下,種世衡接著說:「對了,上次給你說的西夏重臣,我想好了,只能是野利遇乞。只有他,才能獲得李元昊的信任,調動軍隊。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你一定要想方設法見到他,把這些假情報親手交給他。」

法崧領命而去,在西夏調動了各種關係,想要面見野利遇乞。過了一段時間,人沒見著,反而引起了西夏情報部門的懷疑,把他給抓了起來。

這也難怪,要是一個西夏的和尚跑到開封,千方百計想要面見宰相呂夷簡,大宋的皇城司也得把這人抓起來。

法崧被西夏人抓起來之後,果然就是一頓嚴刑拷打。所以說,種世衡是有先見之明的,法崧經受住了西夏人的考驗,什麼都沒說。

但是,西夏的審訊官發現了一個問題,法崧身上的絲綿大衣跟他的身分很不匹配,就彷彿一個被城管趕來趕去賣烤白薯的小販,身上穿著一套阿瑪尼的西服一樣,怎麼看怎麼彆扭。

於是,他們把這件絲綿大衣扒下來拆開細細檢查,果然在衣領裡發現了一封種世衡寫給野利遇乞的密信,信裡語氣親密,商量怎麼聯手做掉李元昊的計劃。

法崧一看這事,驚得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我勒個去,種老大竟然還有這種陰招,連環計計中計,真特麼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吃驚歸吃驚,委屈歸委屈,法崧還是展示出了極強的專業素質,愣是沒穿幫。

對於種世衡來說,這條計策起到了極佳的效果,李元昊真的開始懷疑野利遇乞,並最終殺了他(虜人因疑遇乞……久之,遇乞終以疑死;另:《宋史·種世衡傳》記載為野利剛浪棱和野利遇乞兩兄弟被一網打盡)。雖然不能說野利遇乞百分百是因為這件事而死,但是可以非常明確的是,這件事對於野利遇乞的死,增添了重重的一枚砝碼。

這件事的最終結果,是一個皆大歡喜的黑色幽默。

後來,李元昊發現打不過北宋,想要求和,就把當初關押的北宋奸細放了回來,其中就包括法崧。

法崧回來之後,想著自己是有功之臣,要回歸編制,但是種世衡擔心法崧在西夏這邊不知道干過什麼事情,怕牽連自己,竟然不認帳,說根本沒這事兒。

這事兒是怎麼被披露出來的呢?種世衡的政治對手龐籍。

當初,野利兄弟被李元昊殺的時候,種世衡得意洋洋地給龐籍炫耀,說是自己的反間計成功了,把自己的全盤計劃都給龐籍說過。

龐籍為了向仁宗揭露種世衡卸磨殺驢、兔死狗烹的不道德行為,愣是上表給法崧請功,這才把法崧的英雄事蹟給公布了出來。

要不是政治鬥爭,法崧真的是要流汗流血又流淚了……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