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慘了!年初 1000 萬,虧到只剩 300 多萬!股民:切記底線思維!

股市

近日,雪球 App 裡一篇題為《從 1000 萬虧到 300 萬》的帖子引起了球友們的熱烈討論。

文中寫道:「投資 11 年,從幾萬到今年 3 月賺了 1000 萬,然後到現在 12 月 1 日,還剩下 300 多萬。」

短短一行字,隱去這一年波瀾起伏的心路歷程。

這位投資者生活在廣東的一個小縣城,一年工資不到 20 萬左右。偏愛買持續下跌的股票,然後一路忍耐,熬 1、2 年然後等到反轉賣出,此前每次都能賺到錢。

但是今年股市行情分化嚴重,重倉的地產股保險股,股價持續下挫。再加上槓桿加持,整個虧損速度也開始加快。此前取得收益的模式不再復用。

以下是球友 @談笑間 1985 發帖的全部內容:

作為一個小散普通人來說一下自己的過程,也反思總結一下自己。

image

01

欲博困境反轉股,

槓桿買入萬科、平安、融創

我記得年初的時候在大 V@forcode 帖子下面評論,說我跟他資產差不多都是 1000 萬。雖然說金額上是一樣的,但實際有質的區別。因為我們承受的風險不同,我承受了更大的風險才賺到 1000 萬,就像有人是工作掙的 1000 萬,有人是彩票中的 1000 萬。

我從 1000 萬虧到現在 300 多萬,因為我年初時持倉萬科、平安、融創,跌幅大家都看得到,我同時 A 股有融資 300 多萬。

首先我說說心理變化,我在 1000 萬的時候經常覺得錢沒什麼用,因為我在廣東的一個小縣城消費的地方真不多,自己個人也不愛高消費,同時還捨不得拿太多錢出來花,有錢都想繼續投到股市。

當時想到最多的是趕緊賺到 2000 萬,到時候拿 1000 萬在武漢買一套別墅,剩下 1000 萬繼續投資,老媽可以一起回到老家了。

當時覺得有錢也就那麼回事,因為對於我一年工資不到 20 萬左右的人來說 1000 萬真的算是挺多了。

現在只剩下 300 多萬,開始回想 1000 萬的感覺真美好,不擔心失去工作,毫無生活壓力,雖然不怎麼花,但是那種花錢隨心所欲的感覺真美妙。

但我記得我在 1000 萬的時候一點都沒體會到這些,還偶爾慾望在騷動,覺得錢沒地方去花錢有些些煩惱。1000 萬的時候覺得投資沒那麼難,現在開始回想自己真的能保證一直在股市賺錢嗎?到底我要怎麼在股市來賺錢。

還好目前我個人生活跟家庭生活質量都沒有下降,1000 萬的時候怎麼消費,現在一樣怎麼消費,因為我一直的習慣是都不怎麼花錢,也不喜歡得瑟,唯一影響只有心裡層面。

我自己不會分析股票,都是看雪球看別人分析覺得不錯就買,但是我一直自己堅持不買貴的股票,簡單看下 PE,看下市值,大概覺得未來能有多少就買了。

同時還特別買那種不受市場待見,持續下跌的股票,然後一路就靠這個忍耐,熬 1、2 年然後等到反轉賣出,基本每次都能賺到錢。就這樣走過了投資的 11 年,從幾萬賺到了 1000 萬。

02

曾經在 15 年的時候,

加槓桿差點被平倉

關於槓桿,我從幾萬塊錢開始就一直一路滿倉滿融,有時候還找家裡借一些錢,滿倉一隻股票。我到現在也不覺得投資不能上槓桿,應該分階段,分個人具體情況。

好多人起步階段就幾萬塊錢,如果真的照搬硬套一些已經很成功投資人的經驗實際並不合適。我如果不加槓桿我現在資產應該會少很多。加槓桿去做對的事,比不加槓桿去做錯誤的事安全的多。

資產很少的時候,你必須提高風險忍耐度,因為你當時的主要矛盾是資金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父母在老去,子女在成長都沒有太多時間給你,所以必須平衡好。

但是槓桿確實是把雙刃劍,我在 1000 萬的時候確實不應該再加槓桿,當時我想的是超過 1000 萬整數比如 1100 的時候就減 100 萬槓桿,只到減完為止,但是現實沒給我這個機會,還沒到 1100 就開始一路跌到現在。

我實際 15 年的時候因為槓桿差點被平倉,所以我對槓桿是受到了教訓的。

我為什麼在 1000 萬的時候加倉,因為我覺得 1000 萬融資 300 萬比列不高,買的股票也不貴,A 股大盤才 3000 多點風險也不高。

實際到現在我也不可能爆倉,A 股最低點時我記得擔保率也還有 140% 左右,港股還有 100 多萬融創沒有融資,可以隨時把錢轉過來。

但是現在反思實際不應該融資,因為已經有 1000 萬的時候安全是最重要的,同時持倉 3 只股票 2 只是地產,一隻平安也跟地產強相關。如果沒有槓桿我應該更有耐心熬下去,28 塊的萬科,78 萬平安,38 的融創應該總有到的那一天。

image

03

卸掉槓桿,

單一 All in 融創

現在只能說還好,還剩下 300 多萬。同時我把平安、萬科都賣掉了,全部買入了融創,目前合計 30 萬股,成本 26 元,這次加倉成本 14.4 元左右。

單一持倉,沒有槓桿,風險是挺大的,我說下我為什麼這麼操作。

1、我覺得目前的價格已經把風險反應進去了,不僅反應還進去了還反應過頭了,目前市值只剩下 600 億人民幣。參照恆大我預期最大跌幅再跌 50%,300 億人民幣,我就還能剩下 100 多萬,這是我的最低預期。但是我覺得概率極低,融創 21 年銷量接近 6000 億,當然大家現在都是給的破產預期。

2、我覺得融創不會破產,在絕望時看到希望,我一直是這麼熬過來的,只要融創不破產,這個價格就很值得。

3、融創沒有盲目多元化,雖然槓桿高但是有資產,這幾年槓桿也沒再繼續增加,沒有超額分紅,最近又賣了一些資產,又配股老孫又自己掏腰包,這些跟恆大是有本質區別的。

4、我實際最看重的是老孫的能力跟人品。了解融創的人都了解老孫的能力,有能力把事情做好,現在做地產也好,以前在聯想也好,或者以後做其他的也好,我相信他都能把事情做好。我買融創今年第 6 年了,一直看老孫,包括這次自己無息借款給公司我都判斷老孫人品是沒問題的,這些我覺得也最低值 300 億

5、小兵帖子說的很對,每個人也好,每個人企業也好都離不開大環境,都有周期。順周期了你就大放異彩,有時候不在你的周期了你可能就會進入低谷,但重要的是只要你自身是優秀的,總歸還有你大放異彩的那一天。我相信中國地產市場會在,融創會在,融創這些投資者一定會有收穫的那一天。

04

雪球後記:

「居安思危,底線思維」

對於球友球友 @談笑間 1985 的經歷,不同投資者的看法角度不同,有的人看到的是過去的自己。

比如球友 @圖靈的 Colossus 就感概:我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11 年前差不多的資金(30 萬虧剩下的),現在和樓主去掉融資的最高資金也差不多。類似的生活環境(一個浙江一個廣東)和差不多的工資收入,可能每年家庭開銷也差不多。

再比如球友 @潤哥感悟道:股齡和我差不多,去年持股也和我差不多,後來年底總結,才下定決心加倉更多的周期股。做投資的人普遍自信,乃至有點自負,收藏這篇文章告誡自己,務必要保持喜歡學習,不斷走出自己的舒服區。

image

還有人在跟他一起探討:融創值不值得 All in?

球友 @王代新 – 狐尾松資產認為:說句刻薄的話,融創的債已經跌到 50 多塊的時候,還滿倉融創中國股票,還真不如去澳門一把唆來一把。

現在買融創的股票是缺乏常識,缺乏常識有多少都會虧完,如果看看好地產看好融創看好孫宏斌,為什麼不買 50 元的融創債?

image

球友 @電掃洛陽川總結道:居安思危,底線思維,賺多少都別膨脹,大多數人都是時代產物下幸運的猴子。

image

來源:雪球 微信號:xueqiujinghua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