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選擇獻身藝術的人,都曾自視與眾不同。然而他很快會發現,自己的藝術、自己的與眾不同,往往就紮根在所有人的相似中。—— 加繆
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1940- ) —— 美國超級寫實主義畫家,也就是照相寫實主義的代表畫家。(稍後會向大家講一下為什麼會形成照相寫實主義)
他出生於華盛頓,曾就學於華盛頓大學、耶魯大學、維也納造型藝術學院。他早先從事抽象表現主義創作時,發現他的作品與別人的作品同出一轍,缺少自己的特點。為了追求自己的視像和觀念,他於是轉向了畫人,且藉助照片畫人。
《教授》
《蘇珊》
《克林頓》
他的畫幅大,遠看逼真,近看局部卻很抽象,不真實,他用逼真的畫面揭示出一個真實的虛幻,是具象中的抽象。
琳達,克洛斯,1976年,274.3×213.4cm,布混合材料,佩斯美術館
儘管他的畫畫得十分細膩,但因為只著重於表現生理細節,人物形象是缺乏生氣的,只不過是自然主義的一種極端一種末流。
自畫像 克洛斯1968年263x213cm
他從1964年起描繪人像,兩年後專以照片為藍本作畫。他調侃道, 「抽象表現主義的畫家都畫得很『帥』,我就採用最笨的。他們的畫用顏色塗得很厚,我就只用黑白,塗得極薄。當然,後來我也用了色彩。」 (《訪問查克·克洛斯》, 《世界美術》1987年第1期,第34頁。)他終於找到自己,做到了與眾不同。
《馬克 蠟筆》(Mark Pastel,1977)
《辛迪》(Cindy,1988)
保羅II(Paull II,1996)
克洛斯描繪的對象都是他所熟悉的親友,他了解他們的音容笑貌、個性心理,但在畫面上,不僅人物毫無表情,不傳達任何自己的特點,克洛斯也抹去自己的感情,不表露任何傾向。他用噴筆和電動橡皮代替可能泄露個性的畫筆,費時耗力地進行他的工作。
約翰,克洛斯作,1971—1972年,畫布丙烯,254×228.6厘米,紐約威爾敦斯坦畫廊藏
《約翰》是克洛斯70年代初的一件作品,人像逼真,纖毫畢現。皮膚、毛髮、眼睛、眼鏡等均被描繪得富有質感。如此大的尺幅,加上如此強的逼真,會讓人產生一種念頭,那就是真得「像假的一樣」了。
照相寫實主義又被稱作超級寫實主義,是流行於70年代的一種藝術風格。它幾乎完全以照片作為參照,在畫布上客觀而清晰地加以再現。正如克洛斯(Chuck Close)所說,「我的主要目的是把攝影的信息翻譯成繪畫的信息。」它所達到的驚人的逼真程度,比起照相機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照相寫實主義的畫家們並不直接寫生。他們往往先用照相機攝取所需的形象,再對著照片亦步亦趨地把形象複製到畫布上。有時他們使用幻燈機把照片投射到幕布上,獲得比肉眼所看到的大得多、也精確得多的形象,再纖毫不差地照樣描摹。藍本上一些不夠清楚的細節,也被畫家們予以修正,而具有同樣的逼真性和清晰性。
如此巨細無遺的精確畫面,在某種意義上反倒成了對人們常規觀察方式的一種挑釁。因為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對形象的視覺感知不會細緻到面面俱到,不放過任何細節。通常由於職業、情感、性格以及實用主義等諸多影響,眼睛會有所選擇地對形象作出反應,有些可能經仔細觀察獲得了清晰印象,有些可能只是一帶而過,甚至很多時候,人們的看法只是大致清楚而已。
照相寫實主義的寫實幾可亂真,但它對所有細節一視同仁的清晰處理,則暗示了它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暗示了真實之下的不真實。此外,照相寫實主義畫家們有意隱藏了一切個性、情感、態度的痕跡,不動聲色地營造畫面的平淡和漠然。這種表面的冷漠之下,其實包含了某種對社會的觀念,它反映的是後工業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精神情感的疏離和淡漠。
羅中立的名作《父親》亦是是受克洛斯的影響。
父親 羅中立1980年 油畫216x152cm中國美術館藏
其他「照相寫實主義」作品欣賞
韋恩既是個攝影師,也是個畫家。他的工作信條來自其在加拿大軍中21年的服役經歷。井井有條,一絲不亂。他用Adobe Illustrator軟件進行繪畫創作,他的畫也被稱為矢量圖(vector graphic)。
德魯·布萊爾(Dru Blair)是一個飛機畫家,他的繪畫工具主要是油漆噴霧器,主要畫各種超級寫實的飛機。下面這幅是德魯的代表作之一。這幅畫他花了65-75個小時完成,畫得非常精細,幾乎無法分辨是畫還是照片。
琳達·胡博(Linda Huber)用鉛筆作畫,畫齡已經超過40年了。她青睞寫實主義的畫風,這一點從她的作品可以看出——栩栩如生。
羅伯·赫弗蘭(Rob Hefferan)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人像畫家。下面這幾幅是油畫。羅伯的每一幅作品,都流露出不同的情緒,這已經成為他的一種風格。
克里茲多夫·盧卡斯威茲(Krzysztof Lukasiewicz)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鉛筆畫家,波蘭人。
傑瑞米·蓋達斯(Jeremy Geddas)
超級寫實主義,亦稱「照相寫實主義(photorealism)」。1970年發源於美國,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逐漸在西方流行。作品力求「逼真」和「酷似」,必須做到純客觀地、真實地再現現實,所繪對象尺幅多較巨大。
評論家只勉強承認超級寫實主義的繪畫技巧不錯,而超級寫實主義畫家們則有著不同的觀點。畫家們認為,他們的畫,內涵遠遠超過照片,因為他們在描繪物體的時候,運用了他們全部的判斷力,創造出的作品,其影響與原始的照片完全不同。波特·蒙洛伊(Bert Monroy)就說:「我認為,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過程。」
來源: 中外繪畫藝術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