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快四十歲了才賺那麼點。」
「是上海人嗎?新上海人?那算了。」
「兩套房子其中一套還有貸款?我家女兒才不要跟你一起還貸。」
「我女兒可是事業單位,你這是在私企吧,嘖嘖……」
這並不是瑪麗蘇小說的狗血劇情,而是發生在人民公園相親角的真實案例。
我一個女性朋友,在二線城市,相親市場內卷還沒那麼嚴重,但她多次相親也屢屢碰壁,相親兩年見過不少男生,要麼是自己看不上他們,要麼是達到自己標準的看不上自己。
談及兩年的相親經歷,她也很鬱悶:「我的要求也不高啊,我一米六五,已經把身高的標準降低到一米七了,另外我年收入大十幾萬,想找個年收入二十萬的,也不要求房子車子之類的資產,怎麼就找不到男朋友呢?」
儘管不忍心和她辯駁,但現實案例和大數據卻明明白白地說出了真相:
在中國,女性想找到適齡男性,把標準 「降低」 到年收入 20 萬,身高 170 厘米,就已經幾乎是 「百里挑一」 的水平了。
01
身高 1 米 7,標準真的不低
「高富帥」,前兩個標準 「高」 和 「富」 幾乎都是 「標配」,「帥」 不好界定,本文不做討論。
咱們先說 「高」。
按照網上部分女生的理解,一米七以下二級殘廢,一米七五剛到及格線,男生一米八以上才算摸到 「高」 的邊兒,一米八五才算完全達到了 「高」 的標準。
這個標準怎麼來的呢?
因為 「網上的小哥哥個個兒一米八,有腹肌,長得還帥」。
只要打開手機中的社交軟件,每個右滑的男生都是大長腿、有腹肌、才藝與財氣並存、顏值也堪稱爆表。
難道高富帥們只存在於網絡上嗎?
如今的網絡社交軟件上,男女比例大多不太協調,男性對女性的討好已經到了諂媚的地步,不但說話好聽,照片也是 P 了又 P—— 正是這樣的社交 「內卷」,讓諸多在網上發聲的男性都 「謹言慎行」,也就導致不夠優秀的男生在網絡上失聲。
不信你放眼現實,一米七以上的高顏值男生又有多少呢?
這裡有個數據,略顯殘酷但又真實。
2020 年底,國新辦發布《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 年)》,報告顯示,中國 18—44 周歲的男性平均身高為 169.7 厘米。
為什麼 「高」 的標準在現實中和網絡上相差那麼多?
我們來學習一個理論: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 指的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 「倖存者」 時,此資訊可能會和實際情況產生偏差。
回到互聯網世界,衝浪男孩們的身高這件事,身高超過一米八的男孩比身高只有一米七的男孩更願意發布自己關於身高的信息,於是產生了一種 「網上男孩身高都超過一米八」 的假象。
而到了現實中,在中國遇到身高一米七以上男孩的概率,也不過 50% 左右。
02
年收入 20 萬,
比身高 1 米 7 更 「硬核」
同樣的道理,收入不高的人大概也不會在網上晒出自己的工資條。所以 「炫富」 的人多了,但很少有人會去 「炫窮」。
事實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據行業薪酬報告大數據服務商薪酬網的數據顯示,到 2021 年 6 月,不包括基礎崗的全國各地平均工資為 6848 元,年薪不過 8.2 萬多一點。
而年薪二十萬,則需要月薪達到 16700 元,是中國平均工資的兩倍還多。
同樣是薪酬網的數據,月薪 10000 塊的分位值已經達到了 90%。
也就是說,全國只有 10% 的人月薪在萬元以上。
具體到性別差異,某直聘平台發布的《2019 中國職場性別差異報告》中,男女整體薪酬的差別和原因進行了總結分析。
據了解,2018 年中國女性平均薪酬為 6497 元,薪酬均值為男性的 78.3%。
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中國男性平均薪酬達到了 8329,男女薪酬之間的差距較大,尤其在高收入區間。
這一數據在 2020 年有了變化,女性平均薪酬 6847 元,男性平均薪酬 9024 元,女性薪酬均值來到了男性的 75%,但差距依然明顯 —— 根據這一直聘平台的計算模型,2020 年全年,有 61% 的男女薪酬差異能夠通過求職者自身特徵進行解釋,剩餘 39% 可以說是由性別差異帶來。
就算男性薪資有一定的或許不該存在的性別優勢,就算月薪過萬的 10% 的人都能達到 16700 的標準,且這 10% 裡有 70% 是男性,也只有 7% 的中國男性符合年薪 20 萬這一標準。
粗略地說,加上身高 170 厘米的限定,中國男性能達到 「年收入 20 萬且身高 170 厘米」 的人群大概只有 3.5%。
這麼一看,中國女性對男性的要求或許過於 「高」 了。
即便這在她們眼中是 「低標準」,符合標準的也是 「百里挑三個半」 的好小伙兒。
這在官方數據裡也能得到一定的印證: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9 萬塊,在全國就已經躋身最高 20% 的高收入家庭了。
03
也不能只怪女性眼光高
女性的個人 「擇偶標準」 究竟有錯嗎?
先看女性對男性 「吸金能力」 的要求,似乎也沒那麼過分。
「男性多賺錢,女性兼顧事業和家庭」「男性收入高,女性收入較低」 這兩個社會大眾流傳廣泛的認知,已經互為因果,人們無法分辨是社會對男性的要求高導致了現在這樣,還是男性本身的擇業選擇和用人單位的性別區別對待導致了現在這種結果。
就現在來看,男性往往選擇偏向程序員、銷售員等工作強度大、薪酬回報高的職業方向,而女性更青睞人力、財務等工作強度較弱,薪資中等或偏低的均衡型崗位。
加上日漸高企的生活成本,需要兼顧家庭和事業的女性找一個能多賺錢的男性一起過日子,是個挺正常的選擇。
再看身高這個問題。
自古身高就是 「形貌昳麗」 的標準之一,從鄒忌到關羽,美男子們大多都身形偉岸,武家兩個兄弟的對比更是讓身高不夠的人相形見絀,換位思考一下,女性想要個身高一米八的老公也無可厚非。
只是,客觀數據擺在那兒。
再考慮一下適齡……
只能說,身高一米七且年入 20 萬的男性,就已經幾乎達到了百里挑一的稀缺程度。
不過,從本質的角度上,「剩女問題」 或許從來都不是問題,婚戀自由,誰也沒必要販賣焦慮。
女性有權利要求男性身高和年收入,男性也有自己選擇的權利。
婚姻不過是個人的自由。
或許到最後,對男性要求標準苛刻的姑娘們也會有新的標準:
就想找個踏實靠譜上進孝順負責的好青年。
來源:首席商業評論 微信號:CHReview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