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美國人韭菜,找韓國人造車,還中國人債務…賈躍亭逆襲了?

割美國人韭菜,找韓國人造車,還中國人債務...賈躍亭逆襲了?

一家年輕車企從成立到做出首款車需要多久?

蔚來ES8給出的答案是兩年零五個月,小鵬G3的這一數字為三年,理想One則用了三年十個月得以下線。

但也有另類,比如FF91。

從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以下簡稱「FF」)成立面世,到推出首款車量產車型,整整耗費了七年十個月。

直到上周,2022年2月24日,一身黑衣的賈躍亭現身FF在美國加州的漢福德工廠,這輛命運多舛、姍姍來遲的FF91準量產車才千呼萬喚始出來。

不過即便如此拖遝延緩,同期起步的小鵬汽車的月銷量已邁入「萬輛俱樂部」,賈老板依舊對自己滿懷自信。

他表示:「FF 91將成為市面上第一臺真正的奢華電動汽車,其第一階段的市場目標是觸達全球塔尖用戶,FF 91的出現將實現對傳統奢華品牌的顛覆。

或許是迫切地想讓外界了解到FF 91將如何觸達全球塔尖用戶,賈躍亭還不忘補充道:「FF 91的零至百公裡加速度遠遠超過了邁巴赫,且比法拉利的大多數車型更快。」

但速度另說,FF91在價格上肯定是上超過了,其在國內及美國的售價分別為200萬元及20萬美金,足以比肩諸多傳統豪車,與特斯拉早期Tesla Roadster也有一拼。

但賈躍亭的「野心」不止於此,未來每輛FF91都會有一個特殊的「 ieMedal電子獎章,」用戶未來在APP上只要完成指定任務就能夠獲得特殊的ieMedal,所以基本上就是個現在大火的「NFT」( 非同質代幣)。換句話說,想花錢沒有在FF花不出的道理。

而對於真正意義上的「提車」日期,FF全球CEO畢福康則透露,將於今年7月份開啓交付,另外他還做了一個更樂觀的預測——公司在2025年就能實現盈利。

可惜的是,這種從頭到腳洋溢出的樂觀主義,沒能讓FF之外的人產生共鳴。

FF91第一輛準量產車下線前一天,公司股價先是上揚,然後一路下跌,盤中一度下跌超過了8%。

直至當日收盤,FF的股價非但沒能出現上漲,反而跌至4.74美元,較前日跌去6.32%。其目前總市值15.37億美元,較上市之初的約45億美元,市值已蒸發超60%。

股價的暴跌也和一直以來FF吊詭的財務表現有關。至今他們都沒有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的財務報告,財務報告推遲發布的後果非常嚴重,將會面臨的是收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退市警示函。

換句話說,再拖下去就被「銷戶」了。

就在這個敏感的檔口,FF卻臨時更換了CFO——將2021年11月剛剛被任命的沃爾特・麥克布萊德 (Walter McBride)撤下,換為新人貝琪・洛夫(Becky Roof)。一上一下之間,不得不讓人懷疑裡面是否有甚麼貓膩。

另一方面,美國國內對賈躍亭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大。有人表示他又開始收割新一波韭菜了,割完國內股民又去美國割韭菜。還有不少人表示,FF就是割美國人民的韭菜,來償還賈躍亭在中國的債務。

更有細心者,還發現在FF的代工廠中出現了南韓企業的身影,有人為此懷疑,難道賈躍亭在中美都混不下去,跑路去南韓「避險」了嗎?

那麼因為這次發布會再次走到輿論漩渦的賈躍亭,這些年來到底是在真心實意的造車,還是又上演了一出「賈氏」騙局?等待賈躍亭的是絕處逢生、鹹魚翻身,還是美國版的「下周回國」2.0版?

早在2017年,賈躍亭靠著兩份PPT收割150億,釀成了當年投資圈最大的一起「慘案」。

從那以後,再看見他公開場合拿出PPT,心裡都要多留個心眼。

不過這次發布會卻倒了過來——現場沒有PPT,大家的疑慮反而更重了。

通常意義上來講,汽車發布會都非常隆重,無論是過去的豐田、大眾,還是這幾年的特斯拉、蔚小理,都少不了全方位的產品展示,各種智能優勢的呈現和對比,以及對未來的規劃和展望。

畢竟這是新車首次正式對外曝光,對企業品牌形象至關重要。無論是各方面的準備,都有非常嚴謹的考究,就怕你錯過任何資訊。

而法拉第未來這一次的準量產車的首發儀式,卻不按套路出牌。

因為它實在太簡單了。

開場畫面,是賈躍亭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一位工程師為他介紹車輛的種種功能,比如中控控制燈光、媒體、車窗等,畢福康看完外觀,上車駕駛到既定位置,之後畢、賈二人分別執麥克風講述準量產車下線的意義,未來的節奏與規劃。

再之後,畫面一切,賈躍亭與FF91出現在廠區停車場邊的空地上,FF的工程師開著車在擺放的小樁桶上完成行駛。

THANKS FOR WATCHING,畫面結束。

再一看總時長,只有短短25分鐘。期間對FF91相關的車型性能、具體參數、售價和交付日期、漢福德工廠生產線、準量產車型與此前發布車型之間區別等方面,統統都沒有提及。知道的,明白這是場發布會。不知道的,以為只是個熱場。

以至於直播間中很多看直播的網友幾乎是滿臉問號,紛紛留言「這就完了?」「車不介紹?」「等了兩小時,發布會就20分鐘?」

業內人士對此也嗤之以鼻,表示與其說是發布會,不如說是賈躍亭一次臨陣「畫餅」,只是用來安撫資本市場和投資人的情緒而已。

畢竟像這樣的畫餅,FF和賈躍亭並不是第一次幹了。

2017年1月18日,在對外公布第一款可量產車FF 91之後,FF即宣布其在美國內華達州APEX園區的工廠項目第一階段工作完成,將在2018年正式交付首批FF 91。

隨後的2017年7月11日,FF又宣布將其在內華達州APEX園區的部分工廠遷至新廠址並宣布此舉將使產品「量產」更快落實。

意外的是,2017年9月美國內華達州當地媒體曝出「FF位於該州的項目徹底終止」的新聞。幾天後,法拉第未來對此消息做出回應稱,與內華達州政府的合作仍在持續,新工廠的建設已步入正軌,2018年交付車輛的目標維持不變。

2019年時,FF又在微博上表示堅信有能力在2019年內向全球預定用戶交付車輛。

是的,FF把時間往後挪了一年。

而在2019年的一條微博中,FF表示FF 91在參加一個名為「Car and Coffee」的豪車活動。配圖中,人群圍住一輛棕褐色的FF 91拍照,列在FF 91周圍的則是保時捷911、日產GTR等中高端跑車。

「一切不懈努力,只為初衷的堅守!FF 91, on the way! 」法拉第未來將活動定義為「豪車車展」,並在博文中說。

不過,這條微博很快被網友揭穿——「Cars and Coffee」只是全世界範圍的汽車愛好者組織,該組織會在世界各地定期或者不定期舉行豪車聚會,無論是車主還是愛好者,都可以參加活動並交流互動。FF只是假裝在「參加豪車車展」。

縱觀它的歷史,除了借殼上市外,幾乎沒有準時的承諾。就像一個身無分文的,卻屢屢證明自己有萬貫家財。

而就在幾個月前,就連上市這件事,也意外遭遇了「暴雷」。

2021年7月22日,納斯達克新添了一串嶄新的股票代碼——「FFIE」。

這意味著,FF成功在美國上市。

對普通人來說,上市意味著錦上添花。但對賈躍亭來說,是救命稻草。

此前,由於他個人信用的破產及自身複雜的債務關系,很長時間融資都屢屢碰壁,大多數銀行都不願貸款給他,以至於一度淪落到向樂視相關公司及FF員工「借錢」度日。直到順利登陸美股,才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心情大好的賈躍亭,出現在FF上市的直播畫面中,與畢福康一同駕駛FF 91去往納斯達克交易所,在直播中他介紹FF 91性能優勢,滿面紅光,精神抖擻。

他還在微博中寫下長文來表達喜悅之情:「FF91是全球智能電動汽車行業唯一的產品,比特斯拉model X和S Plaid還高一個檔次」

被問及是否有回國打算,老賈也信誓旦旦表示,「回國是必須的,解決債務問題」。

能不能回國不得而知,但比特斯拉model X高一檔這件事,從招股說明書中提到的銷量來看確實有一拼:其首款旗艦車型FF 91已獲得超過1.4萬輛訂單,預計未來5年銷量將超過40萬輛,勢頭驚人。

盡管FF91的價格高達130萬人民幣,引進國內售價高達200萬左右,但僅僅三天的時間,300輛居然售罄,不得不令業界震驚。

但誰也沒想到,僅僅過了3個月,事情就漏出了馬腳。

2021年10月,美國做空機構J Capital Research發布一份長達28頁的做空報告,針對研發投入情況、投產能力、資本運作表現和創始人賈躍亭本身列數了多條罪狀,直截了當表示:FF一輛車也賣不出。

並聲稱:FF就是割美國人民的韭菜,來償還賈躍亭在中國的債務。

首先在訂單數方面。去年年初FF在一份路演文件中透露,已經收到1.4萬輛FF 91的訂單。但根據JCAP的調查,賈躍亭宣稱的那些訂單中有78%來自同一家私人公司,且這批訂單在2020年就被轉換成了年利率8%的應付票據。

JCAP猜測,前述私人公司為FF的關聯公司,而FF也並未真正收到1.4萬輛車的訂單現金。FF公司CEO畢福康曾宣布,FF 兩款車型的美國市場的定金分別為5000美元和1500美元,中國市場的訂金為5萬元和2萬元。但有資料顯示,自2021年以來,FF僅有14.4萬美元的訂金入賬。

在建廠承諾和量產方面,JCAP報告稱FF違背了5個建廠承諾,第六個工廠建設也一再推遲,不確定能否建設成功。最新的一系列證據是,位於加利福尼亞的漢福德工廠,在JCAP調查人員8-9月的三次實地考察中,工廠門窗緊閉,甚至看不到一個工作人員。

JCAP表示,今年9月20日,FF公司曾發布一份報告稱其在制造方面取得看進展,但JCAP走訪的公司前工程主管並不認為FF的電動汽車已準備好投入生產,甚至至今未研發出合適的電池冷卻液。

除了上述問題,JCAP認為FF的財務狀況也無法令人信服。

從FF招股書來看,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其中2019年淨虧損1.42億美元,2020年擴大到了1.47億美元。

根據招股書數據,上市之前FF總共支出了約20億美元,卻沒有產生任何收入。且這20億美元投入,與FF一直缺錢和數家工廠關閉的現狀,以及披露出的每年研發費用不超過3000萬美元的事實差距過大,引來一片質疑聲。

在通過SPAC合並上市後,FF支付9230萬美元現金用於「咨詢、銀行、印刷、法律和會計服務」。JCAP懷疑,賈躍亭及其他FF高管通過支付高額咨詢費等方式將公司資產掏進個人口袋,有不當得利的嫌疑。

JCAP還在報告中提及,「危在旦夕」的恆大,最快至2022年1月,也就是禁售期之後,將全部出售其持有的20.5%甚至更多法拉第未來股票。這是FF財務上的另外一個不穩定因素。

雪上加霜的是,10月份發布的文件中,FF表明它仍在籌集資金,一些融資成本達到了14%。FF預計到2024年需要額外的14億美元資金才能實現其財務目標,但不斷走低的股價並不足以支持公司大規糢融資。

面對種種質疑,起初賈躍亭並不承認,反之揶揄稱:「冷飯熱炒,無稽之談。」

不過令他沒想到的是,此時的FF卻鬧起了「內鬥」——公司專門成立一個調查委員會,自己調查自己。

這下子,徹底把賈躍亭的底褲扒了。

「自曝」調查發現,FF91預訂數據的確存在造假,FF此前自稱的14000多份預訂,只有500輛有支付,其餘都是空的,那也意味著訂單造假率超過96%。而且調查還承認,之前公司上下都「低估了賈躍亭對業務的參與程度」,因為賈躍亭在SPAC上市後,通過在空殼公司的職務直接參與FF的管理。

根據報道稱,財報中的Wang jia wei是賈躍亭外甥,賈躍亭曾將自己的FF股權全轉到外甥名下,並任命他為CFO,避免FF因自己的債務風險被查,同時能通過「自己人」實際控制FF。

不僅瞞報數據,還公飽私囊。這一通爆料後,賈躍亭名財兩空,不僅自己被罰降薪25%,在美國的信用也徹底崩塌了。

「割美國人韭菜」這件醜聞,反過來又影嚮到了賈躍亭在國內的落戶建廠。

眾所周知,自赴美造車以來,賈躍亭就一直在為回國做準備。

但這個「回國」不是人回,而是工廠回。

之所以FF要力圖把工廠遷回國內,其名曰推動「中美雙主戰場」戰略,實際上是想通過中國的供應鏈優勢,拉低造車成本。

山西長治是他們首個相中的地方,FF曾與長治高新區管委會在線上舉行過一場會議,專門討論在國內建設生產基地的問題;湖北也是「緋聞對象」之一,這裡不僅傳出要建生產基地,還將建立中國總部;此外,珠海在內的5~6個地方政府也都是FF的目標。

但在做空機構提出「資訊披露不實」指控後,這些項目都遭遇滑鐵盧。

「這個肯定有影嚮的,如果在美國財務造假被確認的話,那就表明FF的商業糢式、公司的一些產品規劃、生產運營都是不可信的,也就是說沒辦法按照這個計劃去量產新車。」 在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看來,被做空機構質疑是電動車騙局,對FF在國內建廠影嚮巨大,「很可能會黃掉」。

無奈之下,亟需量產的FF,只得去選擇第三方國家的代工企業。

這時,與大陸毗鄰的南韓就進入了視野範圍。

前不久,FF與由南韓明信(Myoung Shin)完成了一筆簽約,後者將為其代工第二款車型FF81。

明信這家企業聽起來不陌生。早在2019年,他們曾與拜騰汽車簽署合作協議,幫助拜騰汽車完成整車制造、銷售以及供應鏈搭建,同時參與了拜騰汽車的C輪融資,而正巧明信也是FF現任CEO畢福康的前東家。

但不久後,拜騰汽車「暴雷」,從地球上消失。明信集團在2020年又將目光轉投到了威馬汽車身上,隨後在2020年年底正式簽署合作協議,但隨後威馬也接連發生自燃事故,深陷泥潭。

工藝水平還不是最大的差距,最無解的是供應鏈體系。畢竟南韓無論是市場規糢,還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完整度,都遠遠不如中國市場,所以急到連南韓人都下手的賈躍亭,依舊只是找到一個備選或者過渡方案、飲鳩止渴而已,如何中國進行本土化生產,仍是個橫亙眼前、迫在眉睫的問題。

另一方面,FF的對手也來勢洶洶。

此前FF最大的倚仗是技術,但從如今看來,2019和2020年,FF的研發投入僅2828萬美元和2018萬美元,而蔚來、理想這些企業,每年研發費用高達上億美元。

不僅如此,生產方面後者更是對FF完成了碾壓。2021年,蔚來、理想、小鵬汽車的銷量分別達到9.14萬輛、9.04萬輛、9.81萬輛,各個造車新勢力都已經開始跑馬圈地,而FF91甚至還沒有開始量產。

就連賈躍亭的舊部丁磊也過來搶一杯羹。

2014年,以聯合創始人身份加入樂視汽車的。兩年後,2017年樂視資金鏈斷裂,賈躍亭卸任樂視控股法定代表人,資金被凍結。同年12月,

2017年,樂視的聯合創始人丁磊辭職創業,成立了華人運通,創建純電品牌高合Hiphi。

在短短2年的時間內,他帶領高合完成從定位、設計、立廠、生產、上市等等一套操作,與FF形成了天壤之別。

2021年8月,高合交付469輛,居50萬元以上豪華品牌電動車銷量排行第二,僅次於保時捷Taycan。

盡管FF喊出了2025年交付45萬輛的豪言壯語,但業界對其並不好看。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認為:「FF91立項很早,可能會跟不上時代,而且定價過高,銷量不會很多,很難攤平研發費用。」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差距從目前看來沒有縮小的趨勢,反而還在進一步擴大。

前幾天,隨著蔚來通過香港交易所聆訊,「蔚小理」三家新造車企業又齊聚港股市場。在實現美股、港股兩地上市後,投資者群體勢必會有擴大。而ff的股價已經跌破穀底,沒有故事可講的賈躍亭,還在為下一步融資而焦頭爛額。

更為拖後腿的是,賈躍亭國內的天坑還沒填完。

就在FF宣布舉行發布會的同日,他們就遭遇了「債主」們的「圍攻」追債。

2月23日,賈躍亭新增三條恢複執行資訊,執行標的總計25億餘元,涉及案件為賈躍亭與平安證券、華融證券等公司的相關糾紛,執行法院均為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截至目前,賈躍亭被執行總金額已超52億元。

為補資金窟窿,不得不賣地求生,繼去年7月賤賣了賈躍亭旗下最值錢的資產——世茂工三後,11月末樂視大廈又以5.7億的被低價拍賣,足見賈躍亭資產的「燙手」程度。

七年時間,造車勢力的牌局早已改變,各路豪強層出不窮,曾走在前沿率先推出FF91,進度卻被造車新勢力們趕超,自己的車遲遲不見蹤影,而是忙於填補一個又一個窟窿。

尾聲

豪言壯語,一直是賈躍亭的標簽。

2016年8月,賈躍亭進入行動電話領域,稱希望樂視+酷派一兩年內能夠實現年銷量破1億臺生態行動電話。

不過,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2016年9月發布的樂Pro 3,成為樂視行動電話的遺作,從此再無新品上市,最終沒活過2017年,治下團隊也逐漸分崩離析。

2017年1月,賈躍亭喜提150億元融資,讓他看到樂視生態翻身的希望。

或許是過於興奮,他說道,「長期來講我們非常有信心讓樂視成為在中國上市的第一個千億美金市值的民營企業之一」、「(股價)甚麼時候過100,一方面我們自身的努力,我們業務肯定會進入爆發期,對上市公司來講。另外股價能否快速達到100元,希望的是所有人齊心協力」。

同一年,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樂觀地表示,汽車產業的四大趨勢是電動化、智能化、互聯網化、共享化,而後三化全是樂視優勢。「我相信,未來,當汽車和互聯網融為一體時,將會出現超越蘋果的公司,而樂視最有可能成為那家公司。」

只不過後來,樂視總市值跌到7.18億元,不僅較高峰時的1700億元市值蒸發99%以上,與當年憧憬的千億美元市值、比肩蘋果更是相差甚遠。一地雞毛的破敗局面,讓樂視網28萬股民血本無歸。

如今,隨著FF91的量產,賈躍亭吹牛的老毛病又犯了。

只不過這次,人們都記住「狼來了」的故事。

無論賈躍亭是下周回國也好,量產交付也罷;超越邁巴赫也好,腳踩法拉利也罷;在美國⼯⼚開⼯也好,還是在南韓拿地也罷。對於一位早已在信用方面千瘡百孔的人來說,大家都不再抱以希望,只是當一個笑話來看。

畢竟信用,是一個人最大的未來。⽆論怎樣,在一個老賴清還完所有債務之前,法拉第未來在我們看來,都沒有太多未來。

來源 酷玩實驗室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