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燁訪談:關於《推拿》

婁燁 推拿

由於看不到自身的表演效果,盲人演員需要心懷一種特殊的信任才能來到攝像機前。

中國導演婁燁的電影發生在一所盲人按摩中心裡,正好間接探究了這個過程;影片探究的還包括愛、挫折,以及盲人員工們的日常生活。在許多場景裡,畫面做了虛化或是昏暗處理,有意去模擬盲人感受世界的方式。

故事發生在南京,婁燁曾在這裡拍攝了《春風沉醉的夜晚》(2009),也正是在這裡舉行的第六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上,《春風沉醉的夜晚》進行了在中國的首映。從那時起,婁燁的電影事業迎來了一段相對順利、多產的時期,自2011年起共計拍攝了3部電影。作為中法藝術電影合作的先驅,他經常受到法國國家電影中心(CNC)的資助。CNC因其對新老獨立電影人的支持在中國已頗具影響。

從商業角度看,目前在中國拍攝虛構題材電影會是很不錯的。90年代開始拍攝膠片電影的上一代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生已經算不上是中國電影的先鋒派力量,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多元視角、更本土化的紀錄片拍攝者、短片作者還有那些獨立電影節上的常客們。

Film Comment雜誌採訪了婁燁,嚮導演提出了有關如何用視覺手段表現盲人的感受,電影審查制度的前景,以及中國內地票房井噴現象等問題。其新片《推拿》於6月30日和7月2日在「紐約亞洲電影節」上放映。

你生長在一個上海的知識分子家庭,而這是你第二部在南京拍攝的電影了。

南京給我的印象是它比上海更普通,但沒有本質上的差別。那裡有種某些東西,很深刻的東西,看不到卻十分吸引人,那種東西一直在那兒。

你做過有關盲人和電影關係的研究嗎?對盲人來說電影可能會是種很特別的體驗。

是的。我曾經像盲人那樣坐在電影院裡「聽」電影。這是一部關於失明者的電影,所以對視覺要素的限制很多。但這部電影又是要讓人看的,我們就一直得帶著這個矛盾工作。

電影是如何表現盲人們的體驗的?我們知道,除了那些非專業的盲人演員,其他人都是能看到的

實際上,拍攝時我要求正常演員們也變得「失明」。他們戴著不透明的隱形眼鏡,基本上什麼也看不到,需要助理導演幫助他們走位(比如扮演沙復明的秦昊和扮演小馬的黃軒)。這樣他們就和那些盲人演員一樣了。還有些演員(比如扮演王大夫的郭曉東)閉著眼睛,完全依靠觸覺和盲人演員們的幫助完成拍攝。

當然,由於有盲人演員,我們拍攝的過程和一般電影是不一樣的。比如,在每個拍攝地點,開拍那天之前所有的盲人演員都要花2-3天在一個專門的助理導演的指導下熟悉環境,並且觸摸場地裡所有的道具——水杯、桌子和椅子。然後才能開始拍攝。為了防止盲人演員被絆倒,拍攝場地裡不允許有軌道或者電線穿過。道具一旦擺放到位就不能再被挪動,否則盲人演員就無法憑記憶掌握它們的位置。使用盲人演員用視覺的方式展示盲人的體驗,這本身就很刺激。

從一開始,這部電影就沒打算拍得很幽默或者充滿娛樂性,Johan Johansson創作的背景音樂加強了這種感覺。但我對《推拿》原著小說的印象是,它是以好幾個諷刺性的笑話開始的。

我喜歡有什麼就說什麼。我覺得拍攝這部盲人電影本身就很諷刺。這點倒是和小說挺相似。配樂也非常簡單直接。

也許可以這樣解釋,你使用盲人演員是在暗喻你自己和主流世界之間的關係。

對我來說,盲人的世界可比一個暗喻要寬廣多了…

《推拿》的攝影師曾劍從《春風沉醉的晚上》就開始和你合作了。好像所有與你合作的人都有獨立電影方面的背景。

實際上我和曾劍的合作比那還要早很多。他十分熟悉我的電影。我的合作夥伴一些有獨立電影的背景,還有些沒有,他們都很棒。

中國票房的井噴讓你或者你的公司產生過挫敗感嗎?或者你的員工是不是已經有人轉去拍商業片了?

影響肯定是有的,因為所有人都在跟你說票房。我認為這對還處於初期的中國電影產業不是一件壞事。對我的員工來說,反而是很多人從商業片的世界加入了我們。從這點上看,獨立電影和盲人按摩中心是一樣的,賺錢賺累了的人可以來這兒歇一歇。

想談談電影審查嗎?這次進行的怎麼樣?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嗎?

我不想談審查。這次和上次沒什麼區別。基本上,不管這裡的導演看起來多麼輕鬆,一說起審查,就不會有什麼有趣的故事,永遠不會有。

文章題目:Film Comment-婁燁訪談
作者:Xin Zhou
來源:http://www.filmcomment.com/entry/interview-lou-ye
譯者:James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