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的守望者——麥收前的北宋皇陵

北宋皇陵

朋友約,便馬上應允,是不折不扣的一次說走就走的旅程。

金色麥浪隨風盪,千年像生立斜陽

一早的飛機從 廣州 來到 鄭州 ,由於航班的延誤,到 鄭州 已經過了中午。取了車,便往 鞏義 趕去,今天的計劃是夕陽的麥田與北宋皇陵。

這是一個晴天,卻有一層如霧非霧薄紗籠罩著,看不到天空的層次。地上的景致卻是清晰的。一路無話,2個多小時後,便到達要入住的 鞏義 市賓館。賓館乾淨整潔,頗有氣派。一個大院停車非常方便。我們也沒顧得上仔細審視,放下行李,帶上器材,跟著導航前往永裕陵。路上經過太祖的 永昌 陵,已經被藍色波紋鐵皮圍蔽,暗自慶幸來的早,當年曾經參觀過了。

永裕陵和 永泰 陵是相鄰的兩座北宋皇陵,分別是宋神宗和宋哲宗的陵墓。之前來過,所以再見十分的親切。永裕陵位於村道的路邊,跟一家工廠僅一路之隔。神道比村道低許多,到神道上要走下大約兩米。石像生還是那些熟悉的面孔與神態。不同的是,像生東側的小樹林鬱鬱蔥蔥,綠色的葉子在微熱的風中反射著逐漸西下的陽光,忽閃忽閃的。

神道和西側的石像生都站立在金黃的麥子裡。麥子已經到了收割的季節。老鄉說在一個星期內就會收割完畢。我們再次慶幸來的是時候。麥子長得非常整齊,石像生在麥田裡顯得格外和諧,現代與過去在此刻無任何的距離。

看著麥子叢中的石像生,喜鵲和幾個看不清的小小鳥停在上面,不時地鳴唱。那些身材稍矮的石像生,老虎和羊們,在麥田裡露出半個身子。北宋皇陵最美的一對 獅子 依舊威武,麥田就像在他們腳下鋪開的一張金黃的地毯。這次我終於仔細地看了那兩個上馬石,精緻無比,龍紋和雲紋依舊清晰,皇家的氣象在細節中展露無遺。

永裕陵的 西北 有幾個陪葬墓,封土小了很多,石像生也少,幾個門獅成對站立在金色的麥田裡,因為是蹲姿,很多都只露出 獅子 頭,有的笑容可掬,顯得有點滑稽,又有點可愛。

永泰 陵的位置在永裕陵的 西北 ,地勢開闊。麥子和石像生融為一體,神道的中間是可以行車的土路。夕陽越發西下,太陽的光線變得更加的金黃和柔和。一個橙白的圓球體慢慢地往西邊的地平線靠近。麥子在斜陽下隨風輕搖,石像生紋絲不動,在斜陽裡依舊守望著千年的歲月。

直到光線暗淡,才離開了 永泰 陵。心中盼望的雲彩沒有出現,決定一早再來看看。

牛肉湯和烤牛肉的美味讓一天變得完美。

永裕陵
永裕陵
永裕陵
永裕陵
永裕陵
永裕陵
永裕陵
宋哲宗永泰陵

晨光輕撫宋皇墓,翠柏環伺世宗陵

一早來到 永泰 陵,天色湛藍,絲絲白雲鑲嵌,一個好天氣。晨光麥穗石像生,勤快的鳥兒已經在田地間穿梭,抓緊晨光,相機也在麥田裡穿梭,抓住每一個千古不變的神態,通過鏡頭,彷彿跟石像生們有一種穿越歷史時空的交流。無論陰晴雨雪,他們都沒有改變過原有的表情和姿態,他們在千年以前就被時光的相機所定格,時至今日,殘損的容顏,斑駁的外表,那不正是歲月的相紙在枯黃陳舊一般。他們無論身邊的是守陵人還是莊稼漢,腳下是黃泥土還是麥苗玉米蔬菜,從來不曾自主地移動半步,他們心裡眼中,應該只有那冢被夯實的封土和封土下面他們的主人。也許主人已經隨著時代的更迭,化為烏有,但是他們卻穿越了千年,看見了今天的我和那金黃的麥田。

上次來河南 ,看宋陵,最大的失誤是沒有了解一下後周皇陵的位置,這次就把這個缺補上。後周 世宗 柴榮是一位功勳卓著,大有建樹的皇帝,也是一位充滿遺憾的皇帝,如果上天再給他十年的光陰,那後世的中華,絕非現在的歷史版本。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世宗 的陵墓在 鄭州 附近的 新鄭 郭店鎮,位置跟導航很難找,進村問了當地人,經過小朋友的指點,在一片剛剛收割的麥田邊上, 世宗 的慶陵兀立其中。封土上長滿大小的樹木,現代修葺過的神道兩旁陳列著敘述 世宗 身世功勳的畫碑。封土前,是明清以來,朝廷地方建立的祭文石碑。神道兩側的柏樹在中午的 日光 下散發出一種特有的清香。在村裡一所宅院外,還有 世宗 符皇后的懿陵,封土已經殘破,僅有一方文保碑顯示它的身分。心願已了,後周太祖郭威的陵墓有點遠,時間不多,就沒有再去探尋。

還車,機場,天黑的時候,回到了 廣州 。從舷窗看這座生活的城市,萬家燈火,璀璨閃爍,心裡卻是記著那金黃的麥田和不動的石像生。

宋哲宗永泰陵
宋哲宗永泰陵
宋哲宗永泰陵
宋哲宗永泰陵
宋哲宗永泰陵
宋哲宗永泰陵
宋哲宗永泰陵
宋哲宗永泰陵
周世宗陵
周世宗陵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