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學榮
1
許多歷史愛好者都聽說過,明朝的萬曆皇帝(明神宗),三十年不上朝,明朝的政治,「長期處於癱瘓狀態」。
三十年不上朝?
大明帝國一億人口的國家,三十年停止政治運作?
這可能嗎?
常識告訴我們:事出反常,必有妖。
說出來其實有點幽默:
事實上,這是一個中文字理解水平的問題。
「三十年不上朝」,不等於「三十年不理政」。
「上朝」不等於「理政」。
「理政」也不等於「上朝」。
「不上朝」,也不等於「不理政」。
事實上,萬曆皇帝雖然長期不上朝,但是,他還是會批閱奏摺。
明代官修史書《神宗實錄》,非常清楚地記錄了:萬曆皇帝雖然不上朝,但是,他長期在內廷,批閱奏摺。
萬曆皇帝那時的內閣首輔申時行,也在他寫的《詔對錄》裡清楚地記錄:萬曆皇帝,其實一直都有在內廷批閱奏摺、對外發號施令,等等。
萬曆皇帝,雖然不上朝,但是,他並非不理朝政。
所謂「上朝」,就是「開會」。
不開會當然不好。
但是,不開會,不等於不辦事。
打個比方,就好比你現在單位的老闆,或者說領導,常年不和員工開會,但是你給他發電子郵件,他還是會回覆你。
大概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我們平時讀史,一定要謹慎,不要被中文字騙了。
那麼,萬曆皇帝為什麼長期不上朝、不和臣子們開會呢?其實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許多明朝官方史料都記載了,萬曆皇帝不止一次對他的臣子解釋過。
萬曆皇帝說,我不是不想上朝,我的身體,是真的不舒服,我的腿啊,長期有病,等我的病好了,我自然就會上朝了。
萬曆皇帝呢,確實他的腿有病,但他這個病,是不是他長期不上朝的主要原因,那就不知道了,他內心深處到底在想什麼,外人是無從知道的。
萬曆皇帝宮廷畫像
2
許多歷史愛好者都有這個疑問:
日本投降之後,美國人為什麼不逮捕、並且絞死日本天皇裕仁呢?
其實,不是不想,而是代價太大。
麥克阿瑟占領日本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派出他的心腹費勒斯(Bonner Fellers)去調查兩件事:
第一件事:查清楚,當年是不是裕仁下令炸的珍珠港?
第二件事:提建議,是否應該逮捕裕仁、並且絞死他?
費勒斯立馬展開調查。
在第一件事上,費勒斯遇到一個巨大的困難,那就是:
所有接受他盤問的日本人,都為天皇開脫,異口同聲,都說開戰不是天皇的責任。
而且,所有能證明是天皇下令開戰的文件,一件都找不到,不知道是銷毀了,還是原本就不存在。
在第二件事上,費勒斯發現一個更吃驚的事,那就是:
如果逮捕裕仁並將他絞死,那麼毫無疑問,會激起日本人的大起義,而鎮壓這種大起義,需要美國人再付出一百萬條人命的犧牲。
許多受費勒斯信任的日本人,都是這樣忠告他。
調查很久之後,費勒斯把他的發現和建議,寫成報告,提交給了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看了報告,衡量了很久。
代價太大,無法決策。
最終,麥克阿瑟向白宮作出以下的建議:
第一個建議:如果殺裕仁,至少需要一百萬美國人陪葬,代價太大。建議不殺。
第二個建議:因為蘇聯崛起,需要抗衡蘇聯,美國需要裕仁帶領日本人,充當美國人在亞洲的看門犬。
白宮考慮再三,最後採納了建議。
不殺。
所以,裕仁逃過一死。
換句話說,對於當時美國人來說,殺不殺裕仁,不是應該不應該的問題,而是划算不划算的問題。
美國人最終的結論是:
殺裕仁,不划算。
不殺裕仁、並且利用裕仁,最划算。
這,就是政治。
裕仁見麥克阿瑟,主動提出承擔所有戰爭責任,不料美國人已經仔細計算過利弊,治裕仁的罪,代價太大,不如利用裕仁控制日本,使日本充當美國在亞洲的看門犬
3
大家都知道,蒙古人曾經很能打,那麼試問在元朝末年,蒙古人為什麼被朱元璋等一群漢人追著打呢?
首先一個,就是蒙古人不團結。
許多讀者未必知道,其實蒙古人在當時,內鬥非常嚴重。
自從成吉思汗死了之後,蒙古人就開始內鬥了。
蒙古人當時內部為了爭奪草原、王位等各種資源,內戰非常嚴重。
像成吉思汗時代那樣團結的蒙古,到了元朝末年,其實早就已經沒有了,元朝末年的蒙古,是一個四分五裂的民族。
這叫做自作孽,不可活。
蒙古人的城堡,自己從內部,把自己給攻破了。
所以,當年朱元璋起兵反元的時候,他所面對的蒙古兵的總體戰鬥力,和當年成吉思汗、忽必烈的年代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其次呢,還有一個原因,也挺有趣的。
大家都知道,1931年日本人侵占東三省,第一件事,就是把日本的水稻,移植到東北。
同理,當年蒙古人征服中原、建立元朝,第一件事,就是把漢人的許多農田、荒地,改造為草原、養馬場。
蒙古人培養了大量的漢人,為他們做馬夫,給他們當弼馬溫,幫他們養馬。
也在中原,開闢了大量的養馬場。
例如說,當時很有名的「淮西馬場」,就是蒙古人在淮西開辦的著名官辦養馬場。
諷刺的是,蒙古統治者辦的這個淮西馬場,在朱元璋起兵以後,為朱元璋的部隊,提供了大量的優質戰馬。
元朝時期的漢人,養馬、騎馬、用馬的技術,在蒙古人的教育和培養之下,有了長足進步。
這導致了什麼後果呢?
這導致了:
漢人騎兵和蒙古騎兵的戰鬥力拉平
也就是說,到了元朝末年,朱元璋麾下這批漢人騎兵的戰鬥力,已經和當時的蒙古騎兵,沒有什麼區別了。
甚至,是漢人趕超蒙古人了。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很有趣。
蒙古人教漢人養馬,萬萬沒有想到,結果為漢人培養了一流的騎兵。
而這些優秀的漢人騎兵,最終都變成了元朝的掘墓人。
當時的情況遠比這個複雜。
但粗略地說,大概就是這麼回事。
歷史非常有趣:在元朝統治者的淫威下,漢人被迫為蒙古人養馬,卻在無意之中,漢人把自己培養成為了比蒙古人更為優秀的騎兵,結果起兵反元的時候,漢人騎兵的戰鬥力,已經超過了蒙古兵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