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粗鄙必然人情澆薄

文:夢裡紹興

疫情就如一面鏡子,照出了人間真情,也照出了人情澆薄。

每個人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都在經受人性的考驗,人性在災難面前裸舞,撕開了以前溫情脈脈下的遮羞布。

標語是基層治理最基本的輔助手段之一,也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治理手段。從打土豪分田地,到文革、到嚴打,任何一次基層運動,我們都能看到眼花繚亂的標語口號,鋪天蓋地的張貼方式。

盡管這些標語中不乏警示性內容,但更多體現出的都是語言的粗鄙和內容的惡俗。

中國歷史的悠久和語言的優美,在這些標語中蕩然無存,從這些粗鄙的標語口號中,讓我們看出中國文化的被破壞,人心的被侵蝕。

「發燒不說的人,都是潛伏在人民群眾中的階級敵人」。

「帶病回鄉不孝兒郎,傳染爹娘喪盡天良」

「老實在家防感染,丈人來了也得攆」。

這種沒有任何人情、人性的標語,曾被主媒稱為硬核標語而得到肯定。

上次武漢疫情初起的時候,對該類標語,《人民日報》公眾號文章曾表示肯定,寫了《看看這幾條標語橫幅,你就知道為甚麼要依靠人民群眾了》的文章。對此類標語橫幅的評介,該文章說,「這些『土味』標語橫幅,像泥石流一樣『無情』,卻又十分『硬核』,達到了防疫宣傳的目的」。

《人民日報》公眾號,對此類標語橫幅的認可,讓我們感到社會整體價值標準的下降。

在這些標語橫幅中,除了把他人當仇寇,將親人當瘟神,沒有其他人道的內容,甚至階級鬥爭的意識都在此類標語中死灰複燃。這樣的標語橫幅,除了體現出國民整體道德水準的下滑,沒有任何的積極意義。

本來以為經歷了近兩年的折騰,我們已經有了更科學的方法,更人道的宣傳,可現在各地基層類似的標語,還是沒有絕跡,這讓人感覺,防疫易,提升基層管理的人道能力難。

這次的疫情持續及防控所造成的人心恐慌,是個不爭的事實,但越是這樣越需要體現出人性人情的溫暖。我們要宣傳的是把病毒當敵人,而不是把人或者說染上病毒的人當敵人。

標語的粗鄙反映的就是人情的澆薄,這次一個去鄭州的志願者回老家被人唾棄就是個案例。要不是當地政府及時幹預,真讓這些為社會奉獻的志願者心寒。

防控疫情當然應該大力宣傳,當然可以掛標語提醒,但關鍵是這樣的標語內容,不應該是所謂硬核的,而應該是充滿著溫暖的。人的力量,不是來自於歇斯底裡的恨,而是來自於相互的愛。用愛去感動自己,感動他人,才會產生真正的力量。

我們現在還能看到那種硬核的標語,不能不讓我們感覺到在困難面前,在最需要關愛的關鍵時刻,人情的蕩然無存。

我們有些地方的橫幅標語充斥著恐嚇,沒有起碼人性的內容。

在最考驗人性的危難面前,我們的標語橫幅沒有及格。

粗鄙的不人道的語言後面,透露出的是人情的澆薄。

正是在這樣的邏輯思維下,染上病毒的患者不是值得我們需要關愛的對象,而成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神。

病毒需要預防,染上病毒的人需要關愛和溫暖。

人道災難也在這樣的語境下出現,有武漢回鄉過年的家庭被人封了門,而裡面還有孩子的哭聲。

這些缺乏人性溫度的標語橫幅,沒讓我們看到災難面前的守望相助,只看到在病毒面前的急於自保。在一些地方、一些人的身上,體現出的是赤裸裸的自私和基本人性的泯滅。

防控疫情當然是一件大事,但防控疫情不等於就不能有任何接觸。

只要事前做好防範,小心謹慎,我們還是有能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這次疫情實際也是對我們人性的一次考驗,它需要我們親如一人,守望相助,才能徹底戰勝。

 

來源  夏家少爺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