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財商的啓蒙,來自《窮爸爸,富爸爸》。
書中有個很經典的觀點,我至今記憶猶新。
作者說你應該購入資產,而不是負債。
但這句話如果不加以解釋的話許多人可能會誤解。因為作者定義的資產和負債與我們平時理解的不同。
作者說的資產,就是能持續為你帶來收益的東西。而負債,就是會持續讓你付出成本的東西。當然這種思維純粹從財務視角出發,並沒有考慮別的維度。
舉個例子。
你在北京買了第二套房,這就是一種資產。因為你可以出租房子,持續獲得收入。北京的房租比較高,這種收入還是相當可觀的。
你買了第二輛跑車,那這輛車就是個負債。在北京,一年固定停車租金 10000 左右(家庭 + 單位),保養 + 保險 5000-10000,洗車一次 100,還不算平時出行的油耗和日常維修,與房子相比,車買來就開始貶值。這輛車就是負債。
十年前,我老家開始興起購車風潮。
農邨買車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面包車,一種是轎車。
我認為面包車是一種資產,因為面包車拉人又拉貨,可以幹農活、送菜等等,是代步工具又是生產工具,它能產生價值帶來收益。但轎車就是純粹的代步工具,它不產生收入,只有損耗和負擔。
但大部分農邨的年輕人讓父母給他們買轎車,因為面子上好看,可是不實用。如果家庭經濟寬裕,倒也沒啥問題,人確實需要享受生活,但問題是這些買車的年輕人,並沒有很高的收入,甚至是讓父母借錢買車。
過去邨裡有人買摩托車,有人買農用三輪車,其實都能出行,可是農用三輪車更實用,還是一種生產工具。
這種選擇,是因為山東人死愛面子,這是另一個話題。
2020 年初,全國居家。
在家可做的事情並不多,居家期間你的行為,有的就是投資,有的就是負債,與上面同理。
投資行為,就是能為你日後帶來收益的行為。負債行為,就是日後為你帶來負擔的行為。
那時我們公司也沒啥客戶,既不能出去調研,潛在客戶也不能來談合作。公司就組織同事每天進行學習,一天一個內容,上午學習,下午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
這就是投資行為,雖然並沒有直接獲得收入,但學習提升了同事們的能力。當初一起學習的那些同事們,今天也都是公司的核心和骨幹了。
那時居家還沒有上海今天這麼苦,物資依然充沛,整天研究吃,很容易胖。我那時養成了每天跑步的習慣,每天在跑步機上跑 5-10 公裡。吃胖了,會給身體添負擔,這就是負債。鍛煉好身體,有健康的身體,工作更輕松,這就是投資。
前幾天看到劉潤老師在知識城邦發的動態。
據說昨天已經完工,這效率和行動力,真令人佩服和嫉妒。
寫書就是資產,書出版了不僅會持續獲得收入,還在持續為你提供影嚮力。
華杉老師也在上海居家隔離。看他朋友圈,除了日常吃喝運動,還有寫書、看書。他說疫情讓他這個高產作家變成了超高產作家。
我們也看到那些被封閉隔離的運動員每天在房間裡都堅持高強度鍛煉,所以說,高手們,任何時候都不放松。
我的新書很快就要出版了,其實也是拜疫情所賜。我在居家期間開始寫作,雖然斷斷續續,也勉強寫完了,如果沒有疫情,估計這本書從來就不會有開始。
在生財有術的龍珠群裡,看到有位南京的網友說去上海看女朋友,結果被隔離在上海。隔離期間他和女朋友建了七八個買菜群幫助大家購買生活物資,他說封城結束後,要把這些群交給女朋友友運營,也許能做些小生意。
你看,這也是投資行為,既是今天的善行,也是未來的回報。
負債的行為,我就不說太多了,那些只是浪費你時間但於你毫無益處和改變的,都可以算作負債行為。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大環境之下。99% 的事都是我們改變不了的,但對於自己,不管多困難,我們還是掌握著一些主動權。
至於你想投資還是想負債,這都取決於你自己。
最後講一個小故事。
3 月 25 日,天文學家高爽在某群裡講了一個事。
新發現的小行星臨時編號 Sar2594,將在北京時間今天晚上 7 點多,從地球身邊經過,最近處距離地球表面大約 8700 公裡,比有些衞星還要近。這顆小行星的尺寸還不清楚,目前估計沒有甚麼危險。
8000 多公裡,在宇宙的尺度上來說幾乎相當於貼著地球頭皮飛過。而在未來,我們根本不知道有沒有巨大的行星會撞上地球,此刻我感覺到人類渺小到無法描述,太多的事情我們都無能為力。
既然改變不了大環境,那就在這種條件下,先做到自己最好的狀態吧。
祝平安幸福。
來源:小馬宋 微信號:xiaomasong999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