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三金,不成婚」,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生活中有些重要場合,總少不了穿金戴銀。
當然,人類對於貴金屬的追求,也不乏純粹愛美,或者投資保值的目的。
每到這種時候,有人就會犯愁,倒不是兜裡錢沒揣夠,而是放眼望去,整條商業街幾乎全是姓周的珠寶店,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週六福、周百福、周金生、周大發……
進去店裡轉一圈,不僅產品品類高度相似,連導購也統一身著黑色職業正裝。左看右看,半天也不知道該買哪家。
為什麼這麼多珠寶店都姓周?這些姓周的品牌之間,到底又有什麼關係?
到底誰姓周
多數人的直覺是,姓周肯定跟人名有關,大概率指創始人的姓氏。
很抱歉,你只猜對了一小半。
其實,這些名為「周XX」的珠寶店,絕大多數的創始人都不姓周。比如周六福的創始人姓李,周金生創始人也姓李,周百福由張氏家族創立,目前的控制人姓葉,周大發創始人則姓任。

周六福创始人姓李,如今在全国有3400多家门店
回顧歷史,最早跟「周」姓有淵源的珠寶品牌,其實只有周大福跟周生生。
早在1929年,廣東順德人周至元,協同另一朋友創立金鋪,取名為「周大福」,官方自稱借用了傳統賀詞「五福臨門,大富大貴」裡的兩個字,希望顧客能聯想到地位、財富和好運氣[1][2]。
隨後周至元一家因戰亂遷往澳門,金鋪也一同轉移。40年代,周至元將金行事業發展到香港,生意越做越大,位於皇后大道的第一家分行也升為總行,從此周大福成為香港品牌[2][3]
如今,周大福也不姓「周」,而是姓「鄭」,就是跟李嘉誠並稱香港四大富豪的那位鄭裕彤。鄭裕彤原本在周大福打雜,因為做生意有頭腦被周至元看重,成了上門女婿,從此走上人生巔峰[1]。

周生生比周大福晚幾年出現,創始人叫周芳譜,同樣來自順德。但別想多了,他跟周至元可沒有血緣關係。周生生這個名字,據官方解釋,是參考了「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意象[4][5]。
巧的是,跟周至元一樣,周芳譜也在戰亂時舉家遷往澳門,把金鋪開到了香港。後來他的兩房兒子分家,周生生也被一分為二。其中,二房一家把品牌經營上市,店鋪從香港開到全國,另一家則改名為「粵港澳湛周生生」,紮根香港跟澳門[5][6][7]。

要說真正姓「周」的的珠寶品牌,其實還有一家,只不過比周大福、周生生晚上個幾十年。
上個世紀末,深圳出現了一家叫周大生的公司,創始人也姓周,就是品牌名字看著跟周大福、周生生都有點關係。迄今,周大生也沒有正式做出過解釋,但在一次採訪中,有高層透露,公司名稱是來自《易經》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寓意天地之間最偉大的道德,是愛護生命[8]。
這樣來看,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都姓「周」算是巧合,那其他「周XX」又是怎麼回事呢?
事實上,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們的名字還有個特點:離不開大、福、生三個字。
要麼用兩個字排列組合,比如周生福、周福生;要麼只取一個字,加上其他單字組成新詞,比如周大發、周多生。福字最受歡迎,有周百福、周喜福、周華福、周祥福、周瑞福、周金福…….
搞了半天,原來開家姓周的珠寶店,還得先學會組詞。
「周xx」,開戰
不止名字相似,有些品牌的出身也讓人迷惑。
比如周金生,官網介紹自己是一家香港企業,上個世紀90年代進入內地[9]。然而,在一份提交給香港商標註冊處的文件中,李姓創始人卻提到他是在2005年創立品牌,第二年才進駐香港[10]。
更有意思的是,自稱香港企業的周金生,沒能在香港成功註冊商標,因為遭到了周生生的反對。當時,周生生直接指控周金生,抄襲了自家商標[10]。
這樁案子並非個例。事實上,自從20年前周大福跟周生生進入內地市場,姓周的珠寶品牌之間,圍繞商標發生的「戰爭」,就從沒停下來過。

裁判文書網上,輸入「週六福」、「商標」、「侵權」這幾個關鍵詞,你能找到178起案例。
這裡面,「週六福」告了「週六福」,因為兩家品牌背後的註冊公司,一個是香港週六福珠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另一家是香港週六福黃金鑽石首飾集團,不仔細看,根本分辨不出[11]。
還有些「頭鐵」的品牌,反過來指控原告。
幾年前,週六福把廣州周百福告上法庭,稱對方未經許可在產品上使用自己的商標[12]。周百福不服氣,直接在庭上指控,週六福「山寨」了香港的周大福,不應受到法律保護[13]。
結果周百福敗訴,週六福「山寨」的事實也未被認可,但爭議卻沒有結束。

有人發現,週六福的創始人其實是來自潮汕的李氏兄弟,並不姓周,官方對此也沒有解釋。早期的宣傳裡,週六福身上還有「成立於18世紀初」、「香港品牌」的標籤[14],然而在香港,你能找到的「週六福」公司最早註冊於2009年[15]。如今,週六福官網也沒了「香港」的影子。
其他公司打得不可開交,「老大哥」周大福這邊,早有過行動。
2002年,進入內地市場不久的周大福,跑去告周大金背後的一家上海公司抄襲商標,結果不僅敗訴,還搭進去幾千塊錢受理費[16]。之後,周大福就「佛」了,很少參與周姓品牌之間的混戰。而周大金,現在是深圳一家知名珠寶企業旗下品牌。
即便只差一個字,在法律層面,商標是否構成近似都不好判定,需要考慮文字的形狀、發音、字體,還有圖形的結構和組成元素等等。真打起官司的話,即便是大公司,也不一定能獲勝。
比如海底撈就曾在跟「河底撈」的大戰中落敗,一氣之下兩天內申請註冊了263個商標,有「池底撈」、「撈底海」、「粵底撈」等等[17]。

品牌一旦火了,就會有被抄襲和模仿的風險,這是哪個行業都逃不開的潛規則。打官司成本高,於是搶注商標,成了企業的「防禦」手段。
與此同時,「周XX」的隊伍還在不斷壯大。
在天眼查上用「周 珠寶」這個關鍵詞,檢索企業名稱,光過去一年新註冊的就有700多家。裡面有很多企業的註冊地,都位於同一條街道——深圳羅湖區翠竹街道。
姓周,財富密碼
這當然不是巧合。很多人熟悉的周大生、週六福,也把公司註冊在翠竹街道。
走進這條街道,眼前高樓林立,到處是大型黃金珠寶批發交易,和展覽中心,一些老舊建築物的牆上,密密麻麻掛滿了珠寶公司的招牌。每天,全國各地的珠寶商人都會來到這裡提貨。
街道轄區內,有個叫水貝的社區,被稱為中國「寶都」。這裡賣出去的黃金、鉑金、鑽石飾品,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大半個江山,年營收有1200多億,足夠吊打全國99%縣城的GDP[18]。
正是在水貝這個地方,一大批姓周的品牌發了家。
說起來,幾十年前,水貝還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它的變化,其實是深圳珠寶業崛起的縮影。
中國很長一段時間是沒有什麼珠寶業的,深圳也沒有。但在1984年,深圳拿到了國內第一張黃金生產加工和銷售的牌照。因為毗鄰香港,有地緣優勢,再加上低廉勞動力,深圳從此開始起飛[19]。
接下來十幾年,深圳先開始做代工廠。周大福、謝瑞麟的代工廠,當時就設在深圳鹽田區的沙頭角,跟香港僅一街之隔[20]。
當時,圍繞這些知名品牌,還衍生出一批代工企業,包括星光達、甘露、百泰、翠綠、粵豪等。這些名字你可能沒聽過,但周大福、周生生有許多產品,都來自它們的工廠[21][22]。

90年代末,這些企業開始聚集在營商環境更好的水貝[23],註冊公司,設立工廠、珠寶展廳跟交易中心,建立起中上游的珠寶產業鏈。
與此同時,深圳的代工廠裡,有人不甘心只是待在生產車間,賺點加工費。
1999年,在創業道路上摸索七年後,福建福清人周宗文創立了「周大生」品牌。11年前,他也跟很多人一樣,從老家來到深圳,進入了一家珠寶加工廠工作[24]。
同樣以生產製造起家的,還有潮汕人李偉柱。他最初是在水貝做珠寶鑲嵌加工,給廠商供貨。2004年,工廠辦了兩年後,李偉柱決定跟哥哥開始做珠寶品牌,「週六福」由此誕生[25]。
珠寶行業內,有個祕密人盡皆知:做品牌,比搞加工更賺錢[26]。同一家工廠代工的鑽石飾品,貼上知名品牌的標籤,價格浮動甚至可以達到300%。牌子知名度越高,溢價能力就越強[27]。
有了知名度,品牌的收入渠道也會增加。拿加盟來說,周大福1998年進入內地市場後,只用了2年時間,就開了100家店,收穫了一大筆加盟費和品牌授權費[28]。

周大生、週六福也走上了相似的道路。目前週六福的主營業務收入裡,有八成都來自於加盟[29]。
成功的模板一旦建立,精明的珠寶商人就絕不會放過機會。2010年左右,翠竹街道上,一批姓周的珠寶品牌不斷「冒」了出來,有周百福、周大發、周金生、周大昌、周萊福……
接下來的十年裡,更多姓周的品牌加盟店,出現在了全國各個城市的商圈、步行街和超市門口。
這樣看來,珠寶姓周的故事,其實更應該是一個姓「深圳」的故事。姓周的財富密碼,本質是「深圳」兩個字。
哪怕現如今隨著房價攀升、舊城改造,大批珠寶加工廠開始搬離深圳水貝市場,深圳開始對珠寶業進行升級轉型,也不妨礙水貝乃至深圳締造了這麼多珠寶商的神話。
而這樣的神話,其實只花了20多年而已。
參考文獻:
[1]梁建華, 溫鍵鍵. (2001). 周大福掌門人鄭裕彤的第一桶金. 海內與海外, 2.
[2]周大福集團歷史. (2021). 周大福官網.
[3]曹淳亮. (1995). 香港大辭典.
[4]黎子流, & 黃偉寧. (2006). 廣州市榮譽市民傳 (第七卷).
[5]周生生歷史傳承與里程碑. (2021). 周生生官網.
[6]周生生與粵港澳湛周生生的商標糾紛. (2010). 香港特別行政區知識產權署.
[7]粵港澳湛周生生. (2021). 香港旅遊發展局.
[8]深青商會代表團走進優秀會員企業—周大生珠寶股份有限公司學習交流. (2017). 深圳市青年商會.
[9]周金生的企業簡介. (2021). 周金生官網.
[10]周生生的反對商標申請. (2013). 香港特別行政區知識產權署商標註冊處.
[11香港週六福珠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新鄉市平原路狄清飾品商行侵害商標權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 (2019). 裁判文書網.
[12]張建賜與香港週六福珠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 (2012). 知產寶.
[13]廣州法院新聞精選(三). (2015). 媒體眼中的廣州法院.
[14]300歲週六福成立才5年 香港知名品牌在港無門店. (2009). 每日經濟新聞.
[15]香港公司網上查冊中心. (2012). 香港特別行政區公司註冊處.
[16]曹中強. (2003). 中國商標報告. 中信出版社.
[17]海底撈2天申請263個商標上熱搜 杭州老闆為此也頭痛. (2020). 錢江晚報.
[18]走進羅湖水貝 解碼「世界寶都」. (2019). 深圳新聞網.
[19]三次浪潮:次次撇不開香港. (2005). 南方日報.
[20]珠寶產業點亮鹽田. (2014). 香港商報.
[21]黃秋麗. (2013). 珠寶江湖中的隱形潮商. 收藏, 2.
[22]曹陽:珠寶市場呈現兩趨分級發展. (2009). 搜狐廣東.
[23]水貝 珠寶一條街20年流金歲月. (2015). 南方都市報.
[24]中國地質大學校友會. (2007). 《山花爛漫:中國地質大學校友優秀事蹟選編》(第2集).
[25]週六福珠寶掌門人李偉柱:週六福成功在於「運氣」. (2016). 時代商家.
[26]水貝珠寶代工鏈調查:渠道到零售價格最多翻10倍. (2010). 經濟觀察報.
[27]珠寶行業的公開祕密:鑽戒加價率可達300%. (2013). 半島晨報.
[28]周大福:改革開放40年續寫華人珠寶傳奇. (2018). 中國黃金網.
[29]週六福首次發行股票並上市招股說明書. (2019). 週六福.
來源:浪潮工作室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