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點贊最高的一條的評論是:姐姐!我最愛第十點!
林青霞溫柔地回應道:我們正在做,不是嗎?
的確,「感染並點燃他人的希望」,還有比這更美好的事情嗎?
還記得去年疫情最肆虐的時候,一名申請到武漢支援前線的醫護人員,在防護衣背後寫著「我愛林青霞」。
從朋友處得知這件事之後,林青霞除了繼續捐贈物資,還給許多醫務工作者都附上了手寫的感謝信。
她說:「這是我義無反顧要去做的一件事,我感到很高興。有種感佩醫務工作者們的努力與付出,敬祝平安!」
年近七旬的林青霞,儘管早已息影,但依然憑藉她的溫柔與文字,給人們帶來慰藉與力量。
在這個消費主義大行其道的時代,她與人們分享什麼才是真正的奢侈、正確的價值觀。
而當你走進這個曾經風華絕代的女人,你會發現:67歲的她,比從前更美。
一 絕色,是自內而外的美
林青霞,可謂是美得雅俗共賞,不僅尋常男女沒有招架能力,就連文壇作家也不吝對她的誇讚。
亦舒曾說:
林青霞是我見過的所有一切女子中最美的一個。她的漂亮不在五官之間,而是一切皆盡善盡美,連鬢腳、耳珠、眉毛、齒、手指、肩膀,甚至是雙腳與腳趾,都無瑕可擊。
《台北人》的作者白先勇更是稱其「這則神話在華人世界裡閃耀了數十年,從未褪色。」
而這份永不褪色的美,絕不是漂亮皮囊所能擔負的。
林青霞的美,是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灑脫與優雅。
儘管如今的她皮膚不再緊緻、身材不再纖細,但依舊透著美人的從容氣度。
她坦然接受著歲月對容貌的雕刻,因為年華賦予她最重要的是豐富的內在世界。
去年,林青霞時隔6年再度回到微博,連著上了好幾天的熱搜。
無論是她找回密碼時的激動與率真:「開通了!My God!」
還是化身「誇誇群」群主的真實可愛:
不禁讓人感慨,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真·女神的魅力!
但她自己卻在採訪中表示:當女神太累了,我更喜歡別人稱呼我為「寫作者」。
自從2004年,她在刊物上發表一篇紀念黃霑文章《滄海一聲笑》之後,陸續有許多專欄雜誌邀她寫稿。
於是青霞從圈中人的角度,用細膩的觀察、貼地氣的形容,讓人們走進港颱風起雲湧的黃金時代。
從事寫作十餘年,林青霞已經先後出版了三部作品。
文字,成了承載她與回憶和內心溝通的橋樑。
也正是文字,在她最黑暗的時光裡投下了一束光。
2002年,48歲的林青霞遭遇喪母之痛:抑鬱症發作的林媽媽於凌晨跳樓自殺,享年71歲。
母親的驟然離世,加上次年張國榮、梅艷芳等好友的相繼離去,一度使林青霞的精神狀況跌至谷底。
失眠、焦慮,時刻拼命克制的負面情緒,幾乎將她壓垮了。
幸運的是,她在這時遇見了蔣勳的《孤獨六講》與《紅樓夢》。
在無數個夜晚,是這些書撫慰了她的傷痛。
《孤獨六講》有這樣一句話:
在一個空間里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
在書裡,林青霞看到了自己的情緒。所有的不安與恐懼在書中得到排解,她終於能夠「痛痛快快地流淚了」。
是閱讀,與她一同抵擋了人生中的告別與苦痛。
從那時起, 林青霞的客廳、書房、臥室,堆滿了書籍。
她那不間斷的美,正是來源於對世界永不枯竭的探尋,來源於閱讀賦予她的新生活、新體驗。
二 讀書與不讀書,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這幾年,林青霞生活的重心便是寫作。
繼《窗裡窗外》、《雲來雲去》,在去年她又完成了「林青霞三部曲」的第三本——《鏡前鏡後》。
她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與誇張的描寫,隨處都透露著自然與流暢。
談及她的「豪華朋友圈」,無論是張國榮、施南生、黃霑,還是三毛、鄧麗君,她筆下的人物沒有半點八卦氣息,而是一個個真誠而鮮活的人。
漸漸地,林青霞對待寫作的認真與投入,得到了許多文壇前輩的認可。
其中,就包括對她影響非常深遠的作家蔣勳。
「多年不見,青霞要以文字開始修行了。」
林青霞自己也坦言:走下熒幕後,我的人生有了圓滿。
晚年的她,終於在閱讀與寫作中找到了人生的真趣與安寧。
而曾經的奢侈品女王章小蕙,也在文學的浸潤中,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奢侈。
20年前,她是香港第一代時尚鼻祖,一句「飯可以不吃,衣服不可以不買」,坐實了華人世界最出名的「購物狂」稱號。
出身富庶,加上前夫鐘鎮濤的無限制寵愛,章小蕙向來是大手大腳地花錢。
1997年金融危機,鐘鎮濤欠下巨債,光是章小蕙打包運往台灣售賣的包包、首飾,就多達200多箱。
兩年後,二人的婚姻走向盡頭,章小蕙就此開啟了自己嶄新的生活。
她先是通過寫專欄、做買手、做時裝店等方式,憑藉自己的力量還清了相關債務。
後來離開香港,來到洛杉磯,一邊投資電影,一邊考入戲劇學院讀書。
三年基礎課,兩年大師課,四年莎士比亞,學了整整九年。
可以說,這段學習經歷重塑章小蕙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2018年,當章小蕙她以博主的新身份回歸到大眾視野時,一度在時尚圈引起了軒然大波。
而出人意料的是,這位「初代帶貨女王」的回歸,沒有像大家想像中充滿了金錢、炫耀與奢華的意味,反而多了一份雍容與沈淀。
在她的公眾號裡,你會看到她不緊不慢、優雅從容地朗誦一首英國古典長詩。
57歲,依舊迷人得不像話。
如今的她,不是炫耀名牌包包的名媛貴婦,而是一位有內涵與深度的成熟女性,她溫柔地告訴人們:最好的奢侈品,是你的學識。
章小蕙曾在採訪中說:「外面的世界太亂,你要給自己很好的能量。」
而這份能量,正源於閱讀與新知。
書籍帶來的能量,猶如精神洗禮,豐富和充盈著我們的內心,就像亦舒所言:
讀書可以改變氣質,世上的確有氣質這回事。
一本好書,如一日飯蔬,最終會成為你的血肉筋骨;一本好書,如精神食糧,最終會融入你的氣質人格。
你如今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所有好書。
三 好書自有力量
林青霞與章小蕙的故事都在告訴我們:
讀書的女人,每一個年齡段,都是她的黃金時代。
就像卡夫卡說的:「讓日常閱讀成為砍向我們內心冰封大海的斧頭。」
當我們面臨困境與不安時,一本適時出現的好書,會帶來意料之外的撫慰、靈感與陪伴。
也許有人會說,許多書讀完也就忘了它的內容,這樣的閱讀真的有用嗎?難道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殊不知,竹籃經過一次次水的洗禮,會一次比一次更乾淨。
也許我們無法記得書中的內容,但在潛意識裡,讀的每一本書其實正在塑造我們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讀一本好書,就是在精神的洗禮中汲取力量。所以再忙也不能拋卻閱讀。
來源 麥子熟了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