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魚叔
除夕越來越近,「回家」兩個字也越來越戳心。
爸爸媽媽發來消息嘮叨你買票的事宜,爺爺奶奶含糊不清詢問你回家的歸期。
人還沒回,牽掛先到了。
對中國人來說,家是一種信仰,精神的宿主,不亞於西方人眼中的上帝。
無論世界怎麼變化,只要心中有家,就不會覺得孤獨。
是以,家成了電影中的常見母題。
甚至能打破文化隔閡,在全世界引起廣泛的關注。
近年來橫掃國際電影節的《小偷家族》《寄生蟲》《羅馬》,無一例外都是家庭片。
還有這部奧斯卡頒獎季的種子選手,也是李安導演2019年最喜歡的電影——
《別告訴她》 The Farewell
這部即將上映的華語家庭片,在國內默默無聞。
卻在國外大放異彩。
剛剛入圍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
以及在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金衛星等多個獎項中收穫大把提名。
被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評為「年度十佳獨立電影」。
主創幾乎都是華人,對話幾乎都是中文。
就是這樣一部華語片,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8%,被一向不能理解「中國式家庭」的西方媒體稱為「2019北美年度黑馬」。
女主角的扮演者奧卡菲娜,也憑此片入選了2019年世界女演員20佳表演榜,成為今年好萊塢最當紅的華裔女明星。
更被迪士尼選為漫威電影宇宙首位亞裔女主。
在《別告訴她》裡,奧卡菲娜一反以往在《瞞天過海:美人計》《摘金奇緣》等商業片中輕鬆有趣的搞笑形象,出演了一個心事重重的二代華裔,碧莉。
拮据窘迫的獨立生活,難以實現的作家夢想,已經讓碧莉感到十分迷茫、掙扎。
但她還不得不去應對另一個人生難題:
關係親密的奶奶身患癌症,隨時都可能離開人世。
面對長輩的衰老和病痛,「陪伴」似乎是東亞家庭唯一的選擇。
在《漫長的告別》中,得知父親身患重病之後,四散各地的子女都聚集在了一起。
希望通過陪伴,帶給父親最後的安慰和溫馨。
得知老人的病情,這個分別了二十多年的華人家庭也計劃著一次團聚。
但是奶奶可不糊塗,離過年還有些日子,沒個緣由的相聚,勢必會起疑心。
畢竟,她還不知道自己的病情。
在中國,大家都相信對疾病的恐懼會使病情惡化。
倒還不如讓老人被蒙在鼓裡,在最後的日子糊裡糊塗、開開心心。
於是,全家人謀劃了一場大戲:
以日本的表弟要在老家舉行一次傳統的中國式婚禮為由,全家人返鄉和奶奶團聚。
這樣一來,就不用狠心地告知老人真實的病情,又可以看望她。
碧莉從小在美國長大,滿腦子都是坦誠的西方自由主義。
在她看來,了解自己的病情是奶奶的人權。
於是不顧父母的反對和勸阻,和全家老小展開了一場「說與不說」的拉鋸戰。
一場中西文化碰撞、家庭觀念衝突的團聚就此展開…
碧莉六歲時就隨父母離開家鄉,去往紐約生活。
回到老家長春之後面臨的不適與窘迫,可想而知。
家裡住不下,回來的兒孫們都被安置在了奶奶家附近的賓館裡。
家族聚會上,在外的遊子們都要遭受來自三親五戚的問東問西。
面上都是和顏悅色的禮貌客套,背地裡卻是不鬆口的暗自較勁。
到了逃不開的紅白喜事、民俗習慣,一切看上去更加荒誕又滑稽:
滑稽地佯裝著喜慶熱鬧的婚禮宴席。
浮誇地哭喪著虛情假意的形式葬禮。
這也是大部分年輕人返鄉後最真實的體驗。
難以投入,無法共鳴。
不只是碧莉,就連她出國已久的父母都受不了這樣的陳規陋習。
但他們還是回來了,忍受著這看似難以忍受的一切。
碧莉甚至差點決定不回美國,一直留在這裡。
目的只有一個,陪伴獨自守在家鄉的奶奶。
當記憶逐漸淡去,家鄉不斷翻新,老人們是我們與這個最熟悉的陌生城市唯一的聯繫。
眼中的破敗土氣,因為他們,充滿了溫暖的懷舊感和人情味。
所謂的陳規陋習,因為他們,滿溢出深切的家族愛和思鄉情。
就像奶奶塞進碧莉嘴裡的那個煎餅。
也許比不上美國漢堡的美味刺激,但能瞬間喚起那些無憂無慮、相親相愛的童年回憶。
在小小的花園裡,爺爺奶奶會帶著年幼的她捉蜻蜓。
那時,生活沒有疲憊,沒有困惑,也沒有恐懼。
我們時常會玩笑似的說道:
不管你我在都市裡是什麼樣,過年一回老家就會被打回原形。
人們自嘲著返鄉後的土氣,嗤笑著在外包裹的一身小資格調、高雅洋氣都會一一瓦解。
然而卻忽視了,在家變得土氣、俗套的自己,其實是多麼單純、舒適、隨意。
當那個賓館的前台問起碧莉,是美國好還是中國好時,她回答:
沒有哪裡更好,它們只是不一樣。
都市和家鄉也沒有什麼好與不好。
都市有它的前衛光鮮,但生活在此每個人都必須掙扎著付出身心。
家鄉有它的陳舊落後,但回到家中每個人都可以找回久違的安定。
奧卡菲娜是一個典型的華裔後代,對傳統東方的家庭觀念沒有那麼熟悉。
但是在拍完《別告訴她》之後,她終於理解了中國人回家的意義:
「有種紐帶是不需要語言的。當你回到所愛的家人身邊,儘管你們在價值觀上並不完全一樣,但是和他們在一起,你確實有愉悅的感覺。」
在家裡,保留著我們最深沉的情感羈絆。
在家裡,珍藏著我們最美好的童年回憶。
所以每到過年,必須回家。
回家,能讓我們在迷茫勞累了一年以後,重新肯定:
原來,我是這樣的我。
年,對於孩子來說,只是一個假期。
而對於父母來說,是陪伴,是完整。
是除夕夜的煙火,是年夜飯的香味,是無法忘卻的記憶。
家,是我們記憶的寶藏。
很多我們遺忘的,都有人默默珍藏——
文章轉自「獨立魚」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