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離不開「大保健」

在按摩房裡,換上寬松的衣服,忘掉世俗的煩惱,將不適的脖頸和酸痛的後背暴露在師傅們的手掌下,當奔向桃花源實現肉體和精神自由早已化為泡影時,「走,今晚大保健?」成了當代年輕人的社交生活公約數。

炫酷的北歐設計太空杯打開後裝著泡了枸杞和西洋參,家中和辦公室各個角落都有功能各異的按摩儀,周末呼朋喚友一起去做個推拿泡個澡,微信小群裡關系好的同事在互相推薦自己去過的覺得不錯的室內溫泉——

就這樣,從久坐十餘年的高考中解放出來、大學畢業後又立刻投入到需要久坐的工作中的年輕人們秉持著「早發現,早預防」的健康管理意識,將「大保健」這樣聽起來擦邊球氣息濃鬱、老氣橫秋的活動納入了新世代們朝氣蓬勃的生活。

購買自我療愈型的產品和服務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生活中的一項重大支出,「怕死」的年輕人們逐漸成為保健品、筋膜槍、按摩椅等產品的消費主力。在大城市一次按摩的價格往往在一到二百元之間,辦卡則要數千元的花費,可是提起「大保健」來,就算是平時再精打細算的年輕人也不會在這筆錢上節儉。

除了帶有治療性質的按摩與推拿,純粹只具有保健功能的室內溫泉、汗蒸等項目也在年輕人之間流行開來。東北俗語有雲:「洗浴中心帶夠錢,不用出門住一年」,與其去喝酒蹦迪,不如相約去洗浴中心裡一起泡上一整天。

據新聞報道,吉林長春的某用戶曾在洗浴中心的單日單筆消費金額高達7000元。這個數字乍一聽很驚人,其實細想之下還算合理,畢竟在城市中,很難再找到另外一個像洗浴中心一樣集保健、休閑、社交、娛樂為一體,消費場景眾多的大型娛樂場所。

在大保健市場蓬勃的發展中,保健項目也在進一步細分,專管肩頸的,主治腰疼的,最近的「網紅項目」正骨,還有由來已久的足療、採耳、艾灸,身體的每個部位皆可付費保健;想要短平快的,也可以在商場裡掃一個共享按摩椅,就地開始一場全身按摩;如果追求便攜和不受時間限制,各種局部按摩儀器可以助你實現「碎片化養生」。接觸過「大保健」的年輕人,無一不會愛上這個無所不包、花樣繁多的娛樂活動。

如果在上個世紀提起「大保健」三個字,聽者大概會露出一絲「你懂的」的尷尬微笑;但是進入千禧年後,大保健也在與法制社會的建設同進退,保健項目都已經在通過合法合規的途徑盈利了。

無論是曾經亮著粉紅色霓虹燈的路邊足療店,還是掃黃打非時能抓出來一排排只圍著浴巾的男男女女的洗浴中心,現在大多都改頭換面,有了窗明幾淨的店面和明碼標價的正規服務。

一家推崇禪太極概念的足療養生中心

在一些地方,甚至按摩房裡師傅們的手法和按摩位置都被當地相關部門做了嚴格的規定。比如,腰部以下不能精油按摩這條死規定,就被一些按摩場所做了變通處理,哪個白領坐辦公室臀部不肌肉緊張,因此腰部以下既然不能油推,就幹推,按摩師傅會墊上毛巾用溫柔的手法,緩解都市人內心深處最隱祕的緊張與倦怠。

試探身體最隱祕的地方,一些地方傳統項目也在大保健世界的邊緣擴寬地平線。

比如,川渝地區的特產保健項目採耳發展到今天,不得不說,有不少提供採耳服務的養生館都在違法的邊緣徐徐試探。

不同於傳統採耳一位老大爺在馬路邊支一個躺椅備一套挖耳工具和探照燈的簡單形式,掏耳朵所引起的「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被面容姣好的採耳師們以獨特的手法,結合鈴鐺、水流、羽毛等道具制造出的音效與觸覺無限放大。採耳能採到高潮的各種工具

採耳脫離了清潔耳道的初衷,變成了通過刺激耳道內的神經末梢來收獲「顱內高潮」的「保健項目」。這就和網路上大熱的ASMR視頻一樣,帶給人隱晦的關於性的快樂,但其實並沒有任何越軌的行為,也很難界定這樣大打擦邊球的「大保健」究竟有沒有色情意味。

ASMR採耳已經成為一種網路現象

但其實絕大部分年輕人在大保健中所追求的,還是普普通通地享受絕對放松的一刻。比如說在北方的洗浴中心裡,就可以用錢買到一切合法的快樂,自助餐、洋酒、電影院、KTV、羽毛球桌球館、電玩城、VR體驗游戲機、麻將桌、撞球室……泡澡泡累了就去汗蒸,汗蒸到困了就去休息室睡覺,睡醒了再去吃點自助餐,飯後拿著冷飲和朋友一起打打撲克。北京某處溫泉酒店(圖片來源:anya channel)

無論在外面的世界裡,你的社會身份是老板還是社畜,只要踏進洗浴中心的門,大家一律都是「貴賓」。穿著一樣的浴袍泡在同一池水中,吃著一樣的自助餐三兩歇息在各個角落;命運的每一次饋贈都不會再用顯眼的價格讓人猶豫不決,小小的手牌就是你們共同的通行證。

北方城市的浴場早就已經與充斥著暴發戶和皮條客的上個世紀不同,精致整潔的裝修,星級酒店水準的餐飲,禮貌到位的服務,以及只有想不到沒有沒造好的娛樂設施,沉浸在階級暫時消失的幻覺中,洗浴中心就是成年人的迪士尼樂園。

特別是這幾年的東北澡堂,不僅完整保留了澡堂子文化,而且逐年升級換代,服務也以「生猛」而聞名中外。

比如搓澡不能幹搓,發揚中華傳統美容學的精神,把「吃甚麼補甚麼」發揮到極致,在這裡泡甚麼就補甚麼。具有特色美容效果的藥浴池子,濃濃的味道能讓你很快入味……當然,搓澡環節才是重頭,全身洗盡鉛華之際,師傅幽幽問你一句:「要不要打奶?」

別緊張,師傅是正經人,旁邊那些早已上道的老鐵不等師傅問就已經點上了。搓得通紅的皮膚,正靜靜等待一碗雪白的牛奶灑向全身,不夠還有蜂蜜、燕麥、酸奶……豪華套餐,任你選擇。別問價格,直接開整,才叫有排面。有網友直接感嘆:「把香香甜甜的蜂蜜燕麥酸奶往身上抹我的心的滴血」

如果想更刺激一點,還有紅酒搓、啤酒搓、水果搓等升級版本,一切你覺得好吃的、好喝的、好聞的,都招呼到剛剛被搓洗過的柔嫩皮膚上,貼不貼心,感不感人?

無論均價幾百的高檔浴場,還是門口幾十塊就能泡一天的一般澡堂子,這種無微不至的洗澡服務保證讓你逐漸欲罷不能,誰說東北人脾氣不好動不動就你瞅啥?澡堂裡有著最到位的服務精神和最有想象力的洗浴配方,當你成為一鍋東北亂燉的主菜,心理防線也降到了最低,身邊的朋友,附近的陌生人,加上一直沒閑著的師傅,一個小型社會的氣氛在彼此赤裸而單純的信任中達到了最佳……

簡而言之,東北的浴場就是一個繚繞著霧氣的微縮版江湖。中老年人在這裡安排聚會,學生們約在這裡自習寫作業,家裡來了客人,立刻領進洗浴中心招待一下。

讓網友感嘆的東北澡堂升級版,早已經「夢回羅馬」

從年輕人中來,到年輕人裡去。各個養生會館、溫泉澡堂也都緊跟潮流。日式風,北歐風,摩洛哥野奢風……裝修,這個曾在保健場所最不重要的硬件之一如今也成為了年輕人打卡的主角。

小紅書上標題寫著疫情期間足不出戶就可以拍出昭和大片的內容,點開一看可能就在郊區的洗浴中心。而在如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養生館裡,不僅開始有多媒體星空、熱帶植物等場景布置,甚至還順帶提供日式和服租借,五十塊錢兩個小時還送小頭飾。保健出片兩不誤,這是年輕人才懂的周末出行新方式。

這屆年輕人好像「更惜命」了。盡管國際慣例對於「老年人」的定義在60歲以上,但是《2021國民健康洞察報告》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裡,人們對於衰老來臨的平均認知年齡是36.4歲。在年輕人聚集的自媒體、廣告公關、網路主播、程序員等行業中,曾擔心過自己會因過度疲勞而猝死的人占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不規律的作息,長期熬夜和加班,實在算不上健康合理的飲食,以及來自工作、家庭、婚戀等各個方面的壓力都讓人們從二十歲開始就感受到了年紀增長帶給身體的負擔。久坐不動盯著屏幕的日常讓頸椎與腰椎開始出現問題的年紀越來越小,緊湊的日程也讓很多年輕人對於運動只能停留在「想想而已」,此時一場忙裡偷閑的大保健,讓人又能合法合理放空自己,又似乎試圖在挽救自己的健康。

「大保健」好就好在,它不僅僅只針對身體,千瘡百孔的心靈在這個過程中也得到了保健。按摩過程中,顧客往往處在身心都暫時松了一口氣的半夢半醒之中,因為和按摩師互相看不到對方的表情,即使有同伴同去兩個人也不用正襟危坐地面對面,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不管是和按摩師還是同伴,都可以自然地閑聊一些生活瑣事,或是在沉默中自在地陷入困意。

因為工作中需要見到太多面孔、和太多人講話交流,很多年輕人發現,周末和朋友一起泡湯按摩、享受不用維護談話氛圍的社交,對自己而言才是真正的休息。這種既出門見了朋友,又不需要打起精神、狀態緊繃的社交場域,讓年輕人們難得地可以毫無心理負擔的花費幾十分鐘甚至一個小時享受眼前而不必心虛於自己是否有虛度光陰。

相約一起大保健已經逐漸成為年輕人之間的一項社交活動,但卻不像其他社交活動一樣勞人心智、餓人體膚——「周末一起去泡澡」的邀約,沒有任何一個年輕人能拒絕。

與此同時,有些「大保健」項目之所以會在年輕人之間流行,與這些項目抓住了年輕人的焦慮點、並且將之「娛樂化」的營銷推廣也密不可分——近年開始流行的正骨項目就是這樣。

當明星們在綜藝節目上紛紛當場體驗並且展現了肉眼可見的驚人體態改變後,各大中醫館、推拿按摩連鎖店等都紛紛推出了明星同款正骨體驗項目。在有範丞丞體驗正骨的綜藝於去年5月播出後,為他進行正骨的師傅的預約訂單就已經排到了今年。博主、網紅也以正骨為 vlog 和推送素材,鋪天蓋地地在各個社交媒體平臺上分享自己正骨後的收獲。

臉變小了,輪廓變深了,鼻子更挺了,身高增長了2-3公分,不再駝背了,體態氣質也變好了……其實如果不改變自己平時的身體習慣,這些正骨帶來的神奇效果都是暫時的。外加骨骼牽連著眾多神經,現在爭先恐後冒出來的按摩機構正骨醫師未必都具有專業資質,跟風正骨說不定還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損害,但營銷宣傳帶來的好奇依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正骨館發出恐怖嚎叫。

其實對於年輕人來講,各種「大保健」所宣傳的功效是否真的都能夠實現甚至都不是那麼重要。在保健過程中,除了尋找身體上的放松,還有一份在忙碌與壓力之中「有在好好調養身體」的心理安慰,至於一切真的在變好嗎,估計誰也不知道。

參考來源:

新世相:北方人在澡堂裡有多快樂,你根本想不到

揚子晚報:明星組團追捧的「正骨」,當場長高2-3公分可能只是「糾正了不良姿勢」

紅星新聞:《2021國民健康洞察報告》出爐:74%的人因疫情改變生命觀

撰文:盆栽,Jonas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