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文明飯,砸文明鍋:土耳其帝國夢的背後邏輯

土耳其

文:  一命

今天的土耳其,並不算我們心目中有分量的國家,甚至是鄙夷嘲諷的對象。但是,這並妨礙它人所周知的奧斯曼帝國復興夢

從歷史的演化角度,它也確實曾經有過自己的高光時刻。

隋唐之際,中國北方高原的突厥人,建立了空前的游牧帝國,不斷劫掠威脅中原安全。胡運無百年,很快,它被大唐中國打敗所滅,東邊的一部分,投降唐朝,融入中華;西部的一部分,被迫向西遷徙,沿途不斷與各類民族融合,頒依伊斯蘭教。到11世紀下半葉,我們宋代的時候,這個人種和文化已經完全變異的族群,到達了小亞細亞半島,建立國家,成為現代土耳其人的直系祖先。

誰知,小亞細亞成為了它的福地。在這裡,這個叫做奧斯曼的國家迎來了大發展。從中世紀開始到20世紀,600年中,在奧斯曼蘇丹家族統治下,建立起了一個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國。高峰時期,帝國的南部延伸到巴格達和開羅,統治著伊斯蘭的聖地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並且還擴展到了歐洲內部,佔據了中歐東歐大片地區,甚至威脅歐洲文化中心維也納。

1453年,奧斯曼人攻下了君士坦丁堡。消滅了中世紀晦暗中的基督教文明東羅馬帝國。到16世紀中葉,經歷了十世蘇丹徵伐和統治的奧斯曼帝國,已經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地中海、黑海都成了帝國內湖。

不管勉強不勉強,如果把中國隋唐時期的突厥帝國,也算做今天土耳其的歷史榮譽,那麼,奧斯曼帝國算是土耳其人的第二次歷史高潮;

土耳其這類低維文明人群,往往僅僅陶醉於疆土廣大和軍事勝利,在全世界所有非西方民族中,土耳其人因此擁有對西方世界的最大心理優越感:咱家也闊氣過!

但是,從文明的角度,兩次高光時刻的土耳其,有什麼重大的發明創造;為人類生活更美好、為文明進步,貢獻了什麼呢?甚至,它最自豪的藍色清真寺,都只能抄襲聖索菲亞教堂的拜占庭建築技術。

從某種意義上,控制了歐亞咽喉的奧斯曼帝國,它的存在,對人類文明進步就是負數;畢竟,它在幾無文明貢獻的同時,還阻斷了東西方文明的正常交流和貿易往來。

然而,卻有一種讓人哭笑不得的邏輯,說是正是因為土耳其阻斷了東西交通,才促成了大航海時代。

這種說法,其實不值一駁:東西方交通順暢,人類的航海技術就不發展?歐洲人就發現不了美洲?

奧斯曼的所謂輝煌,不過是在人類文明層級較低階段時,馬背劫掠文化的自然優勢大爆發而已。

衰落的內在文明邏輯

即使在奧斯曼帝國最強盛的巔峰時期,它根植於掠奪文化基礎上的武力與國家力量,其實,相比農耕商貿文化基礎上、創造性文明的歐洲,它就不是對手。在當時的歐洲世界,哈布斯堡王室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法國的法蘭西斯一世和英國的亨利八世,都是軍事強盛期的奧斯曼也無法撼動的力量。

當缺乏創造文化基因的土耳其,在中世紀的馬背宗教文化基礎上,沉溺不前時,它外部的環境,卻開始變化:北部的俄羅斯和廣袤的東歐平原地區,文明的生態開始變幻。

奧斯曼帝國的真正噩夢,來自於歐洲農業與技術的進步,東歐平原逐步由游牧地區,變為了更具財富創造能力的農耕區,這一地區,在近代技術加持下,文明形態逐步升級,力量不斷強化。 1683年,最巔峰的奧斯曼軍隊,圍攻維也納,被波蘭國王約翰三世領導的哈布斯堡王朝、普魯士及波蘭聯軍擊敗。很快,雅典、默裡厄、科林斯被威尼斯人奪佔;奧地利人也把奧斯曼軍隊驅逐出匈牙利。

從俄羅斯和土耳其國力的此消彼長演變過程,最能看清楚族群文明進化速度不同帶來的國力變遷。

要知道,俄土恩怨開始之時,俄羅斯還只是蝸居莫斯科一隅的小小公國,而奧斯曼土耳其是地跨三洲、當時世界一流的龐大帝國,二者實力判若雲泥,雙方的強弱對比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為何如日中天的土耳其,卻最終被這樣一個弱小的俄羅斯不斷幹翻,挑落馬下呢?

歷史的演化看,俄羅斯的崛起擴展,和奧斯曼的衰落萎縮,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從17世紀開始,奧斯曼帝國就面對與俄羅斯的長期戰爭,200多年的較量中,一直是敗多勝少,俄國人將與土耳其交戰的戰場,逐步從烏克蘭推到了西亞地區,從土耳其手中先後奪下了克裡米亞半島以及高加索地區的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並且讓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脫離了土耳其的統治,成了獨立國家。最後壓製到如今的蝸居小亞細亞半島,面積不過原來的零頭——78萬平方公裡。

其實,地處歐洲邊緣的俄羅斯,歷來也被視為掠奪性的半蠻族群;但是,相比土耳其,它畢竟是多少有農耕基礎、更有創造力的文化;如果說單純的中世紀農耕文化,還無法取得對馬背掠奪文化的武力優勢,從彼得大帝時代開始,俄國人採取了激進的改革開放,大力引進西歐文化與技術,最終,在吸收歐洲創造性文化後,其文明進化的速度、創造能力的提升上,逐漸形成了對僵化不前的土耳其的文化優勢,一步步實現了力量逆轉。後期,假如,沒有西方出於力量平衡的庇護,或許,今天已經不存在還有什麼土耳其了。

西方文明溢出下的現代化成就

奧斯曼從馬背掠奪文化的武力迷夢中醒來,已經到了一戰後。

面對被數百年蠻暴化的文化異化困境,在中國知識精英階層展開新文化運動的同時,以凱末爾為領袖的土耳其精英,開始了比我們更堅決、更徹底的全方位政治社會革命,用國家強制力,對土耳其實行現代創造文化的置入與替換。

這樣的外來創造性文明的強行植入,相比於華夏文化去蠻化的艱難曲折,應該說,土耳其的難度和阻力更大,幸運的是,它卻因為有凱末爾這樣的精英領袖,反而更加順利。

在凱末爾的努力推動下,土耳其轉軌創造性文明、走向現代化,在相當的程度上實現了目標。土耳其通過他的努力,擺脫了內部和傳統的束縛,開始向工業化、現代化邁進。

凱末爾之後,國運繼續蔭護土耳其。

二戰中,土耳其政府堅決抵制住要求參戰的激進力量,保持了最理性的中立,左右逢源;在德國敗局已定時,又對德宣戰,撈取到戰勝國好處;冷戰期間,面對歷史宿敵俄國人的巔峰時刻,它擁抱和追隨歐美,贏得了保護和援助,長期成為落後國家中的發展佼佼者。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還在斯拉夫化的盲昧中迷失時,土耳其就被認為,是第二個繼日本之後實現了現代化的非西方國家。距離發達國家,僅僅一步之遙。

其時的土耳其,自然在落後國家中一騎絕塵,但是,它的發展成就,表現為科技發明這樣的國家文明創造力提升了嗎?像日本一樣,一年一個諾貝爾獎了嗎?

很明顯,它沒有! 100年來,土耳其沒有一個諾貝爾科技獎,也沒有聽說它的哪個產業、哪個品牌產品,可以享譽世界。

這說明,它的現代化發展成就,並不來自於它的文化創造力,不過是從不接受到接受西方文明溢出的結果,本身還並沒有培養出文明的創造力。

然而,這樣不過是接受高等級文明溢出殘湯剩水的發展成果,卻給了土耳其人明顯的歷史錯覺,開始了聚焦於所謂的帝國崛起、大國復興的幻象,甚至,把新疆都納入了意淫的國境。

這樣的悲景下,西裝革履、卻沉溺於傳統非創造文化、在人類太空時代主張政教合一的愛爾多安,被推上了歷史舞臺。

愛爾多安執掌土耳其10多年後,單純從經濟數據看,似乎是土耳其人的正確選擇,讓帝國夢更近了。

愛爾多安上臺後,讓土耳其GDP連續十年保持著7-10%的增長,速度超過俄羅斯、巴西和韓國。從2002到2017年,人均產值從2500美元增加到10512美元。其數字的好看程度,甚至超過了中國。 2011年,土耳其經濟增速就達到11.11%,高於中國;2017年,它7.42%的增速,也高於中國的6.9%。 2017年土耳其的人均GDP為10512美元,位居全球第63位,這比中國的71位、8643美元,還高出不少呢。

土耳其人也很享受因此被國際社會冠於的許多榮譽名號,除了高大上的G20外,還有洋氣十足的所謂「展望五國(VISTA)」、「靈貓六國」、「金鑽十一國」等,出盡風頭,彷彿中世紀的伊斯蘭也能促進現代化發展。

在西方文明的溢出效應下,國家過了百十年好日子的土耳其人,卻、似乎忘記了他手裡的財富與發展的真正來源,在埃爾多安的教唆下,厲害了的幻覺下,開始了帶給他們中世紀大國夢的非創造文化回歸。

2015年,土耳其當局發布了《新土耳其契約2023》,宣稱「新土耳其是當代土耳其全面復興的結果,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和全球化空間的變化,以及2002年以來土耳其重建進程的成果。」他就差直接如此呼喊:凱末爾讓土耳其人站起來,厄紮爾讓土耳其人富起來,埃爾多安讓土耳其人強起來。

今日土耳其的人口、面積和GDP總量,分別約為中國的6%、8%和8%,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土耳其人帝國復興的雄心。愛爾多安甚至還提出了2071年的「千年土耳其夢」。

大國夢其實也沒啥錯,至少可以激勵民眾,畢竟文明價值之類,對他們還太遙遠。但可悲處在於,大夢之下,卻是埃爾多安一系列的社會宗教化倒退舉措,似乎,中世紀的非創造文化,才真正能幫助他實現土耳其的複興。

那麼,土耳其這10多年的經濟奇蹟,是如何得來的,可以持續支撐愛爾多安的複興夢嗎?

難道,是愛爾多安有什麼靈丹妙藥,快速了提高了民族素質,強化了國家創造能力?

其實,他的經濟成就,並沒有多少智慧含量。

愛爾多安的經濟大招,就是「印鈔票」,這是它刺激經濟最簡單粗暴的辦法。 2003年以後的15年中,土耳其的M2整整增加了24倍!其印鈔票的速度比GDP快多了!

大量鈔票導致了國內資產價格大漲,吸引了阿拉伯石油美元流入,房地產便被炒成了支柱產業。土耳其房地產的價格指數,2008年還不到2000億的總量,10年後漲到1.2萬億,上漲了6倍還多。而同期一再拓展中國人想像上限的上海房價,平均上漲也才3倍多。由此,房地產產業占到土耳其生產總值的9%左右,漲幅一路高歌猛進,數次登上全球房價指數的前六名,最高的一次,土耳其房價一年上漲了18.9%。

愛爾多安也知道,最能拉動GDP,最能出政績的非鐵公基莫屬。他先後投入了1350億美元,用以各類基建投資,比如修鐵路、機場、能源、運河等等。全球在建的十大超級項目,小小土耳其就獨占了六個。土耳其的高鐵通車裡程,在富裕的歐洲,都是名列前茅的,高達3000公裡。

但是,即便高速發展的土耳其,產生了什麼馳名世界的品牌、引領創新的科技、重要的產業提升嗎?對人類文明,有什麼值得一提的貢獻創造嗎?

這些經濟措施的背後,體現的,正是土耳其傳統非創造性文化的急功近利和少勞多獲。

如果僅僅通過印鈔票和炒泡沫就可以把一個國家發展起來,那麼,世界上就沒有窮國了。即便是經濟增長最迅速的階段,土耳其的失業率都維持在10%左右高位,通脹率也始終高企。

土耳其的經濟奇蹟,並非來自於創造性的科技與智慧元素,而非創造性的財富來源,可以一夜暴富,比如搶、賭、盜,卻很難持續。一旦外部環境變化,所謂奇蹟,就會馬上變為泡影。

近些年,土耳其的外部環境明顯變化了。先是美聯儲開始收緊銀根,回籠資金,2016年和2017年,土耳其裡拉成為全球最危險的貨幣之一。暴跌貶值成為常事;2018年後,愛爾多安帝國夢下,與歐美中俄阿等重要外交關係,陷入全方位的被動和孤立,更促使脆弱的經濟「斷崖式」放緩,並在2019年首次陷入技術性衰退。

期間,愛爾多安已經在短短8個月中,把GDP下跌到了一半;而他用盡力氣,把土耳其的GDP翻3倍,卻花掉了十多年;可謂來得快的,去得更快!

缺乏智慧、缺乏科技創造能力基礎上的財富與國家實力,想在這個時代,實現中世紀文化基礎上的所謂帝國夢、復興夢,註定是一場南柯夢。

一時的經濟波折,其實也正常。但是,致命的影響在文明進程,疏遠創造性現代文明,回歸中世紀傳統的愛爾多安,終於,把100年來艱難向上的土耳其,重新帶向國家文明進化的倒退滑坡。

吃文明的飯,砸文明的鍋,埃爾多安,好日子還有多久?

新舊時代斷裂的大趨勢下,愛爾多安的土耳其,腳下,正在最脆弱的裂縫所在位置…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