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張繼
張繼因此詩名留千古。
今天蘇州悶熱難擋,完全不適合出游,但千言萬語都匯聚成四個字,來都來了……
小時候聽到寒山寺,以為寺廟建於寒山,後來才知是唐代僧人寒山子建寺而得名。歷史上曾多次焚毀又多次重建,如今是國家 4A 級景點。
導游和我說寒山兩個字是祝枝山寫的,當時方丈只有 2000 兩白銀,而祝枝山題字的行價是一字千兩,所以只寫了寒山二字。至於那個寺字,是清末書法家陶濬宣補的,他不要錢,但要求在寺的邊上留下自己的題筆。
我心中暗笑,這就是古代版的 IP 流量白嫖。
另外我對一字千兩的故事也心存懷疑,明代一兩白銀約莫等於現在 600-1000 元的購買力,160 萬不願意多寫一個寺字,祝枝山有這麼牛?
進到寺中,導游一路講解,我倒覺得無甚新意。之前去過紅螺寺、國清寺、白馬寺,聽的內容都差不多,有幾個細節導游想賣關子,我面無表情的搶答了。
不過寒山寺也有一處不同。通常如來佛的背面,供奉的都是觀音菩薩,但在這座寺裡供奉的卻是寒山、拾得兩位僧人的畫像。此二位在清朝被雍正皇帝封為和合二聖,主 「家庭和合,姻緣美滿」,因此蘇州當地很多人結婚都要拜此二位。
出了寺門,左拐就來到了楓橋夜泊的景點。我在張繼當年停船寫詩的位置拍了一張照片。銅像彫的自然就是張詩人,左邊那座橋是楓橋,照片右邊遠處還有一座江邨橋,因為有詩句 「江(邨橋)楓(橋)漁火對愁眠」,只有在這個拐彎角才能同時看到兩座橋,因此判斷寫詩的位置就在此處。
別看我游記寫的輕松,現實游玩是體感 44-45 度,熱的我頭昏眼花,汗流浹背。蘇州的伏天,誰來誰知道。
來源:招財大牛貓 微信號:gushequ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