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冰櫃」 是怎麼火起來的?

囤冰櫃

突如其來的搶購熱情,讓最近兩周冰箱、冰櫃的銷量出現了大幅增長,但是對於已經高度飽和的中國冰箱市場而言,這種短暫的 「小陽春」 並不足以改變行業整體增長無力的局面。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額外的冰箱可能也並非剛需。

2

他們都在 「囤冰櫃」

最近一周的社交媒體上,很多人都在討論是時候再買一個冰櫃了,一場瘋狂搶購冰箱、冰櫃的熱潮正在全國各地上演。

小美是一名 90 後,她在北京租了自如的房子住,裡面四個房間住了六個人,大家共用一臺冰箱。此前盡管不夠用,但她從來沒有考慮過自購一臺冰箱,主要是怕麻煩,日常生活盡量少買東西。但 4 月 12 日,小美忍不住在拼多多參加了一臺小冰箱的 「萬人團購」。

這個冰箱最大的特點是占地面積小,容量只有 68 升,很適合租房的人使用,價格也不貴,只要 390 元。

與自己沒有房子的人相比,那些擁有豪宅的人置辦起來更為闊綽。近幾日,北京一位負責家庭必需品採購的企業老板,在家裡已有一臺冰箱的情況下,又緊急在京東下單了一款海爾統帥的雙開門冰箱,這款冰箱最大的特點是容量大,有 601 升,花了這位老板近四千元。

住在北京亦莊的 80 後富悅,家裡人口數量比較多,一共有六口人,五個大人一個孩子還有一條狗,平時食物消耗量本就比較大,所以她家很早之前就買了兩個雙開門的大冰箱,盡管如此,此前不習慣囤東西的她,還是覺得不夠用。

最終富悅在網上下單了一款容量為 143 升的小型冰櫃,她本來想買更大尺寸的,但是家裡實在放不下,這款冰櫃是專門量了尺寸後購買的。

當前,冷櫃作為冰箱的存儲補充,由於占地面積相對較小,已經成為一些家庭必備的 「第二臺冰箱」。

住在北京的 80 後夢潔,是一名全職家庭主婦,日常要操心家裡四口人的吃喝問題,原本她家裡已有一個五門冰箱,能夠滿足日常所需。但是最近她卻覺得不夠用了,冷凍區被放得滿滿當當,家裡面積有限容納不下第二個冰箱,所以她掏起行動電話在網上下單了一個澳柯瑪的冰櫃,容量 143 升,花了 800 多元。

買完後夢潔心裡踏實了,她還把這款冰櫃推薦給了朋友。4 月 11 日,朋友收到貨後告訴她,送貨的師傅說,最近好多人在買冰櫃,當天他送了 12 臺同樣款式的冰櫃。一位住在北京朝陽的消費者透露,他所在的小區最近下單了 400 臺冰櫃,快遞小哥整車整車地送貨。

3

千裡之外的杭州也有不少人在搶購冰櫃。4 月 11 日,君君下班回家後發現,媽媽剛剛花 500 元下單購買了一個 100 升的小冰櫃,她覺得很驚訝,立即發了朋友圈,沒想到的是,不止她媽媽,有三位好友留言說已經買了冰櫃,還有一個回覆說正在挑選。

廣州的麗娜有點後悔自己下單晚了。她家三口人,家中只有一臺單開門的冰箱。她於 4 月 8 日在網上下單了一臺 100 升的小冰櫃,為了給這個冰櫃騰地方,她還專門把之前放零食架的地方騰了出來。沒想到的是,下單次日廣州就開始封控了,冰櫃被卡在了路上,至今還沒有送到。

和冰箱相比,麗娜覺得小冰櫃的實用性很強,因為平時她也會去大型超市買比較多的肉,原來的冰箱冷凍區放不下,需要一個凍肉的地方。而且上海疫情以後,有一些在上海的朋友都告訴她小冰櫃特別實用,所以專門下單了。

4

難得出現 「小陽春」

《財經天下》周刊了解到,大部分人購置冰櫃、冰箱的緊迫感來自上海。

因為離上海比較近,最近杭州超市裡囤貨的人非常多,君君家裡買了一些肉之後就發現冰櫃空間不夠用了。「本來想著算了,但是媽媽覺得要有憂患意識,所以就下單了,也不貴。」 君君告訴《財經天下》周刊。

夢潔的姐姐家在上海,並且還是喜歡囤貨的那種,家裡有個超大冰箱,「恨不得比我家大一倍」,平時也都是塞得滿滿的。「封城那天,她把冰箱裡冷凍的東西拿出來擺了一桌子,給我拍了個視頻,東西非常多。」 夢潔說,即使是這樣,如今十多天過去了,姐姐家的物資也開始匱乏了。

看到姐姐家的現狀,從來不愛囤貨的夢潔最終買了冰櫃,有備無患。

富悅買冰櫃也是受到上海影嚮。「為人父母以後,考慮的事情就會變得更多,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第一層就是生存需求,尤其是家裡有老人孩子的情況下。」 富悅告訴《財經天下》周刊。

小美買小冰箱也是受上海觸動,不得不做長遠打算。小美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現在我的心態和之前完全不一樣,會很焦慮,一定要囤才能踏實。」

5

突如其來的搶購熱情,讓最近兩周冰櫃、冰箱的銷量出現了高速增長。

蘇寧易購告訴《財經天下》周刊,2022 年以來其高端冰箱、冰櫃的銷量增長超過 70%,消費者青睞的冰箱是在基礎保鮮功能上,還能做到智能溫控、分區儲藏、節能省電,尤其是 「小體積、大容量」 的更受追捧。

銷量大增並不是個例。國美方面透露,近期由於消費者對食物儲存的需求激增,大容量以及制冷功能的冰箱產品受到空前關註,冰箱冰櫃銷量提升明顯。拿廣州國美舉例說,冰洗銷量同比增長 133%,其中天河、海珠、荔灣下單最多。北京同樣如此,4 月冰箱冰櫃整體銷量增長了 40%。

在京東平臺上,最近一周,廣東、山東、四川、江蘇、浙江等地的冰箱下單量最多,城市方面排在前五的是北京、廣州、成都、重慶、深圳。

不僅渠道層面,各大冰箱冰櫃廠商也感知到了市場在發生變化。

美的集團告訴《財經天下》周刊,近期冰箱、冷櫃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行業的搜尋熱度已經和天貓雙十一持平。尤其是 4 月份以來,美的冰箱、冰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 45%,用戶對於冰箱、冷櫃產品的需求量在明顯增加。

據中怡康(GfK)數據顯示,2022 年第 15 周全國線下冰櫃品類銷量同比增長 19.9%,銷售額同比增長 29%,其中上海地區的銷量同比更是增長 150% 以上。與此同時,冰箱品類線下銷售額同比也增加 3.7%,銷售額同比則增長 17.7%。

6

海爾方面透露,近期由於用戶囤鮮需求激增,對大冰箱及冷櫃需求有所提升,加之清明節小長假影嚮,2022 年第 15 周冰箱整體市場零售額、零售量出現明顯增長。其中,冰箱市場零售額為 19911 萬元,冰櫃市場零售額為 1075 萬元,增速均在雙位數以上。零售量冰箱為 37187 臺,冰櫃為 4675 臺,環比分別增長 6.7% 和 24.4%。

總體而言,和大型冰箱相比,小型冰櫃增速更猛一些,其產品主要優勢在於,方便儲存耐久的食物,並且價格更低、占地面積更小。而這一輪疫情中,大部分人主要儲存的食物都是凍品和肉類等,因為蔬菜很難耐久儲存,因此冰櫃顯得更為實用。

對於過去幾年已經趨於飽和的冰箱、冰櫃品類而言,這是一輪典型的 「小陽春」 行情,尤其是在整個家電大盤不斷下滑的背景下,這一增長成績殊為不易。

7

扭轉不了頹勢

但這一輪 「小陽春」 行情,並不意味著冰箱行業的春天真的到了。

從數據層面看,過去幾年我國冰箱、冰櫃的整體銷量增長非常乏力。中怡康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 年至 2021 年我國冰箱零售量分別為 3165 萬、3257 萬、3261 萬臺,銷量增長幾乎停滯。實際上,這已經是 2020 年疫情以來,受囤貨需求影嚮的結果,此前的五六年,冰箱市場很多時候甚至處於負增長狀態。

冰箱市場的冷淡,不過是整個大家電市場飽和的一個縮影,尤其是進入 2022 年以來,整個家電市場增長情況很不樂觀。據中怡康提供給《財經天下》周刊數據顯示,3 月份國內線下零售的電視銷量下降 41%,空調下降 43%,冰箱下降 27%,冰櫃下降 17%。

「現在整體消費很疲軟,橫向來看冰箱、冰櫃類目已經是很不錯了,3 月份整個大家電下降了 40% 多,如果沒有疫情囤積食物的需求,冰箱、冰櫃估計也要下降 40%。」 中怡康大家電事業部總經理彭顯東告訴《財經天下》周刊。

專家們普遍不認為,這輪 「小陽春」 能拯救得了大家電行業。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對《財經天下》周刊表示,近期居家隔離對冰櫃銷量的帶動作用是暫時的,「帶動作用不宜誇大,切勿認為冰箱市場會有一個大爆發,這是不可能的事。」

另一名家電產業分析師梁振鵬也認為,盡管因為疫情因素,冰櫃和大容量冰箱的市場在短期內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冰箱市場現在整體是嚴重飽和的,短期內的增長很難持續下去。

「中國家電發展的黃金時代早已經過去了。」 劉步塵認為,大家電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是高度相關的,隨著房地產市場增量見頂,最近幾年大家電也進入了存量市場,而冰箱、空調、電視和洗衣機是傳統的大家電四件套,也早就進入了飽和階段。

在資本市場上,兩大巨頭海爾、美的目前的股價依然在低位徘徊,與高峰期相比分別跌了 27% 和 30.8%,4 月 12 日收盤每股分別報收 23.44 元和 57.44 元。

但一個事實是,經歷過後疫情時代的物資緊缺之後,中國人重新撿起了 「廣積糧」 的習慣,這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整個冰箱、冰櫃品類。

一方面,現在的冰箱變得越來越大。海爾集團和美的集團都告訴《財經天下》周刊,現在的冰箱整體上都呈現出了大型化的趨勢,蘇寧的一名冰箱經銷商表示,現在大部分家庭選購冰箱都是 「標配雙開門,500 升起步」。

彭顯東表示,冰箱行業大容積化從 2020 年疫情伊始就很明顯了,消費者都在購買更大的冰箱。

冰箱大型化,帶動了整個行業客單價和利潤空間的提升。海爾集團告訴《財經天下》周刊,2021 年國內冰箱的銷售量雖然有所下降,但是銷售額卻在不斷上升,用戶對大容量冰箱的需求直接推動了八千元以上中高端冰箱的熱銷。

8

另一方面,現如今第二臺冰箱、冰櫃開始成為很多家庭的標配,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整個冰箱市場帶來了一定的增量空間。

9

並不是剛需

然而,那些囤了冰箱、冰櫃的人,可能並不是真的需要。

最近購入了新的冰櫃之後,夢潔家的冰箱裡也沒有囤很多新鮮蔬菜,因為蔬菜放不久,所以還是保持著買一頓吃一頓的習慣。

「現在盒馬、叮咚送的東西都非常新鮮,然後送貨也很快,我更願意每天都吃新鮮的。」 夢潔告訴《財經天下》周刊。

但是因為疫情帶來的影嚮,夢潔將家裡冰箱的冷凍區和新買的冰櫃全都塞滿了,冷凍了很多肉類和速食產品,有五花肉、肋排、肉餡、牛羊肉片、羊排、蝦仁、魚丸、速凍餃子、餛飩、湯圓等等。

「我甚至把蔬菜也冷凍了,比如菜心和香椿,我用熱水燙過之後晾幹凍了起來,萵筍之類的切片也凍了起來,我甚至連冰淇淋都買好了。」 夢潔告訴《財經天下》周刊。

10

不過目前夢潔並沒有進一步囤貨的打算,因為之前上海的親友給她發了一個囤貨清單,已經 「超額完成任務了」,甚至連罐頭和零食都囤了。

和方便冷凍的肉類相比,葉類蔬菜保存比較困難,即使再買一臺冰箱也很難解決問題。

為了解決緊急情況下可能出現的蔬菜不足問題,夢潔專門買了複合維生素,同時也準備在家裡的陽臺種菜,最近剛剛下單了種菜的土壤。夢潔買的種子是香菜和小白菜,由於陽臺種菜的空間比較小,所以打算主要種小白菜,因為小白菜的生長周期比較短。

和夢潔一樣,富悅家裡暫時也沒有囤太多蔬菜,主要還是儲存了一些方便冷凍的產品,同樣是覺得蔬菜比較容易壞。

富悅家的房子在北京亦莊,有自己的院子,可以自己種菜。2020 年疫情開始以後,富悅家一直保持著種菜的習慣,之前種過西紅柿、土豆、黃瓜等,今年的種菜清單還在考慮中。

剛剛下單了小冰箱的小美最近剛囤了封裝的玉米、蕎麥面,方便食品、香腸,還有速凍的青豆玉米粒。但是她也提到,自己其實不喜歡吃幹貨產品,不僅不健康,而且不好吃,更喜歡吃新鮮的食品。

其實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額外的冰箱可能並非剛需。

夢潔對《財經天下》表示,如果不是因為這次上海疫情,並且有家人在上海的話,自己可能根本不會想到要購置新的冰櫃,「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富悅也提到,自己家裡之前的兩個雙開門冰箱其實已經完全夠用了,雖然冷凍區小了一點,但是基本夠用。新買的冰櫃到了之後,富悅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往裡面裝甚麼,暫時還是空著的,準備後面再和同事交流該往裡面放甚麼。

小美覺得,現在北京基本沒有甚麼疫情,在有一定抗風險能力的儲備前提下,沒有必要委屈自己去吃一些幹貨和冷凍食品,還是應該照著比較好的生活做準備,「不要打無準備之仗」。

和尚未管控的北京相比,家在廣州的麗娜對當地的信心更足,家裡只放了幾天的菜量,然後動態更新,33 升的冰箱冷藏區甚至還有一部分空著。

廣州封控之後,麗娜發現還是能夠很方便地買到菜,附近的超市也還可以配送。雖然新買的冰櫃沒法送過來,但是家裡的冰箱似乎也夠用,現在她不僅不準備再繼續囤貨,反而想把冷凍區的庫存消耗一下。

「感覺這次供應做得比較好,對廣州也比較有信心,所以不著急囤了。」 麗娜告訴《財經天下》周刊。

(文中消費者均為化名)

來源:AI 財經社 微信號:aicjnews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