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青菜

要想生活過得去,吃飯總得帶點綠。

在中國,南北方差異,看他們對青菜的態度就知道了。

當一個南方人走進北方菜市場,是很容易被打的。

南方人買青菜的時候,習慣了幾根、一小把地買。

可這樣子,在北方就是來砸場子的。

要知道在北方,青菜都是一捆一捆買,一噸噸拉。

而在南方,則是一顆一顆地買,一頓頓地吃。

北方人的一噸,和南方人的一頓,真的不一樣。

北方人能在雪地上撒多大的野,南方人就把青菜愛得有多瘋狂!

南方人對青菜有多熱愛,北方人對青菜的誤會就有多深。

他們點菜時,最後總要加上青菜。

南方人:再叫一個青菜吧。

北方人:豆角不是青菜嗎?黃瓜不是青菜嗎?

南方人:???

北方人以為的青菜,泛指所有綠色蔬菜。

而南方人以為的青菜,真的就只是青菜。

在南方,並不是所有蔬菜,都能叫青菜。

青椒、芹菜,不夠淡,不算。

豆角、黃瓜,沒綠葉,不算。

在南方人看來,只有新鮮的、綠油油的、帶葉子的,才能叫青菜。

北方的青菜著重點在於「菜」,南方的青菜著重點在於「綠」。

北方人眼中的青菜,是一個菜系。

南方人眼中的青菜,是一個菜種。

在南方菜市場,沒有比買「青菜」更重要了。

南方人可以不買肉,但是青菜一定是要買的。

在菜心、空心菜、油菜、菠菜,番薯葉等等綠葉菜之間,來回徘徊。

看完色澤、看老嫩,挑了一番後才向攤主詢問價格。

價格要是漲了兩毛錢,就能和攤主較量上N個回合:由兩毛錢的菜價,扯到最近社會時事,方才罷手。

彷佛談的是上百萬的單子,最後手上掛著價值百萬的幾顆青菜,消失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場。

沒有青菜的菜市場,就失去了生機,毫無希望!

正如《國產凌凌漆》裡,羅家英提著青菜,去接應國家級後備特工凌凌漆。

臥底多年的豬肉佬,終於在青菜的見證下,迎來了春天。

沒有青菜的生活,就失去了色彩,索然無味!

飯桌上要是沒有了青菜,南方人瞬間就失去了胃口。

南方人吃了很多肉後,只要吃了青菜,就會覺得自己吃得不油膩,是不會長肉的。

對於無肉不歡的北方人來說,真的不懂南方人的「青菜」。

雖然南方人獨愛青菜,可如果你認為只要是青菜,不管怎麼做,南方人都愛吃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大學時,跟北方同學出去吃飯,我點了個耗油炒生菜,端上來後,

北方同學:生菜還能熟了吃的??

我:???

不同於北方青菜,一盤正宗的南方青菜,只有兩種做法:清炒和白灼。

清炒,是青菜最常見的製作方式,做法極其簡單。

把青菜洗乾淨後,放入油鍋後爆炒,再添加一點鹽,就可以出鍋。

看似簡單,但很多廚藝不精的人經常把青菜燒焦,其關鍵原因在於把控不了火候。

白灼,是粵菜烹調的一種技法,以煮滾的水或湯,將青菜燙熟。

沒錯,不需要翻炒,只需把青菜倒入鍋中,煮湯的時間一般控制在2分鐘之內。

在高溫下,青菜會迅速變熟,所以一些厲害的師傅,能把時間精確到秒。

清炒和白灼的背後,是南北方的文化差異。

北方人豪邁大氣,南方人細膩精緻。

清炒和白灼,看似簡單,實則需要仔細付出很多的精力。

青菜的成色、火候掌握、出鍋時間,全靠眼、鼻、手去掌控。

眼睛觀看青菜色澤,鼻子嗅到青菜香氣,掌勺的手則通過翻炒來感受青菜質感。

能把青菜做得如此雅致,也就只有南方人了。

青菜之所以能俘獲南方人的芳心,在於三四百年前,它就穩坐蔬菜一哥的寶座,風光無限。

跟洋蔥、番薯、胡瓜(黃瓜)等這些外來蔬菜不同,青菜是我國的本土菜。

然而最早統治蔬菜江湖的,是葵菜。詩經中有記載:七月烹葵及菽。

葵,說的就是葵菜。

從周朝開始,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

葵菜憑藉自身的黏液,吃起來滑膩肥嫩,像是在吃肉。

對於吃不起真肉的古人來說,簡直就天上掉餡餅一樣。

於是,葵菜做了2000多年的百菜之王。

直到明朝,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整個氣候更冷了。

冷到什麼程度了呢?有文獻記載,連今天四季如夏的廣東都下起了大雪,足足有一尺厚。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很多地方農作物都不再生長。

這時,比葵菜更抗寒的青菜,開始嶄露頭角。

青菜耐寒、產量高,一舉把葵菜擠下寶座,獨占鰲頭。

雖然青菜高出一籌,但是,青菜也有南北之分。

哈爾濱的朋友回老家過年,他爸為了展現默默的父愛。

給他做了好幾天的雞鴨魚肉,就連餃子餡都是純肉的。

後來他實在吃不動了,就暗示說想吃點青菜。

你們猜,第二天他爸給他做了啥?

——虎皮青椒!

這就是南北方關於青菜的差別。

在北方人看來,豆角、茄子、黃瓜、青椒這樣的蔬菜都是青菜。

而南方,正統的青菜,必須是清炒或清煮的、綠的,帶葉的、不添加任何「配料」的。

南方的青菜不帶肉,就好像北方的肉不帶菜一樣,這是原則問題

不同於北方人,南方人有他們的「青菜」信仰。

比如廣州,一個骨灰級的「青菜」城市。

去年初,疫情爆發伊始。

在全世界人民擔憂得吃不下飯時,廣州人民的日均青菜消費量,高達一公斤。

他們對青菜的追捧,並沒有因為疫情而輕易改變。

吃個宵夜,除了炒花甲炒田螺炒河粉砂鍋粥之外,一定要配上一煲砂鍋通菜!

那滋味只有一個字,絕!

至於吃青菜的原因嘛——假裝吃得很健康,假裝沒吃過肉,假裝吃不胖……

看似有點自欺欺人的背後,卻是南方人的體面。

——青菜,是南方人對抗生活的儀式感。

他們可以頂著十級颱風,出去買1塊6毛錢的青菜,只是為了可以在蛋炒飯裡配點綠葉菜,哪怕頂著被吹飛的生命危險。

對於他們來說,只有青菜下肚,這頓飯才算是吃得安穩。

北方人上菜可以沒有青菜,而在南方人眼中,沒有青菜的一餐,是不完美的。

在南方酒席上,服務員上青菜=後面沒菜了,這是行走南方江湖,公開的祕密。

要想生活過得去,吃飯總得帶點綠。

小小的青菜,是南方人最後的倔強。

相對於北方的肥沃千里,南方自古的生存環境就沒有那麼好。

可不管環境再怎麼惡劣,只要還有青菜吃,日子總就能過下去。

——這就是南方人的」青菜「信仰。

多少年過去了,青菜信仰早已印在南方人的基因裡。

它能撫平心靈、治癒靈魂,成為南方人餐桌上的鎧甲。

青菜,這是只屬於南方人的小確幸,溫馨又治癒。

每每夜深人靜時,窗外的萬家燈火早已消逝,街道空空蕩蕩,人流零零散散。

結束一天社畜生活的南方人,一定會趁著超市關門前去買把青菜,就為了夜宵煮泡麵時,碗裡加點綠。

熱乎乎、綠油油的青菜蓋在泡麵之上。

聞一聞,容光煥發。

咬一口,精神抖擻。

什麼KPI、績效,這些白天把你折磨得半死的東西,在此刻都變得不重要。

你拿起筷子,咬得菜根紅塵斷,吃葉青菜解百憂。

在每個不曾起舞的夜晚裡,青菜都會永遠熱氣騰騰地陪伴著你。

就像白月光一樣,永不消失。

人世間的悲歡並不相通,可只要有青菜,一切都能被撫平。

文章由國館原創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