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奢望醫務工作者馬上情緒穩定

張曼玉

作者:六神磊磊

楊文醫師被一個患者家屬殺害了。武打小說裡殺戮是很常見的事,看了沒什麼感覺。但當一場慘劇發生在你身邊,醫師被以刀斬頸,你才感覺到那種殘忍和恐怖。

各種悼念和反思的文字,林林總總都出來了,或痛徹心扉,或欲言又止,或深挖原因,各自抒發悲痛,我個人看了都很受觸動。

有的人沒有寫字,但是送花。事發醫院的急診科一角就擺滿了鮮花。你可能會說鮮花沒有什麼卵用——可不能這樣想。鮮花是文明的標誌,鮮花永遠比冷漠好,表示大家知道生命的分量。

但是有一些文字,是屬於不太好的,比如有的套路文章、官方通稿,就不好。

具體是哪裡的通稿我是不知道的,總之是舉辦了悼念楊文醫師的活動,然後發了通稿。活動當然是應該搞的,很及時,也很肅穆莊重,看得出來有關方面很重視。但我覺得通稿卻不太好,體現出來的主旨不好。

怎麼不好呢,一言以蔽之,就是草率地把所有的醫生護士都代表了。

比如說「大家共同追憶楊文同志」、「大家紛紛表示」楊文醫生如何如何愛崗敬業、「大家紛紛表示」憤怒譴責殺人凶手的暴行,最後是「廣大醫護人員表示,一定發揚大愛無疆、仁醫仁德的人道主義精神,化悲痛為力量,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為解除更多患者的病痛而努力工作」……

你看,「大家」表態的時候,一層一層,逐次遞進,說得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似乎是大家很悲痛,大家又很淡定;大家很憤怒,大家又很冷靜。

事實上這是不大可能的,是矛盾的。一個人既然「無比悲痛」,就不大可能馬上淡定;既然「憤怒譴責」,就不大可能馬上冷靜。大家又不是聖賢,又不是久經訓練的超能特工。

所以說這不現實。不現實的東西,哪怕主觀願望是好的,客觀效果也不會好,因為它會顯得不近人情。你看完之後的感受,就是沒人情味。

從這裡面,可以看出我們的一種思維定勢:發生了不好的事、慘痛的事,就著急想把大家都代表了,不自覺地用群體去淹沒個體,用組織的態度去淹沒個體的態度,第一時間表示大家情緒穩定。

這沒可能的。楊文的遇害,太慘。這個事情對於醫務工作者的衝擊太大了,震撼太大了,你們不能強求他們馬上情緒穩定,他們也不大可能情緒馬上穩定。

他們不是機器,是一個個鮮活的個人,有情緒,有想法,有憤懣,他們會沮喪,會怨懟,會想不通。胡青牛被害了,張無忌不可能馬上情緒穩定。天竺僧被害了,一燈大師也不可能馬上情緒穩定。

連絕世高手都做不到,醫護工作者都是凡夫俗子,怎麼能做得到?

與其著急地把他們代表了,不如多關心一下他們的情緒和想法。他們之中還有好多人是楊文的同事、同仁、同窗,搞不好他們還有精神上的創傷,現在已經要求他們第一時間就洗地上班了,夠不容易了,還讓人家情緒穩定,紛紛表示這個,紛紛表示那個,這是奢望。

到這裡,說一下我們的一些套路官樣文章,比如各種通稿,四平八穩,面面俱到,任何表態都力求滴水不漏,杜絕一切情緒,杜絕一切個性,奉之為圭臬。

但有一些特殊的情況,這些套話是很不高級的,是不適合用的,因為它會顯得冷漠,會顯得不走心,甚至會顯得冷血。

比如上述這一段:廣大醫護人員表示,一定發揚大愛無疆、仁醫仁德的人道主義精神,化悲痛為力量,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為解除更多患者的病痛而努力工作。在平時這是套話,不加分也不減分,但在此時此刻,它就顯得很無聊,顯得很冷漠。

如果非要寫點什麼,又怕吃不準的話,不如就表達對凶手的譴責就夠了,標題就是《某某部門強烈譴責肇事凶手》,不比一篇四平八穩的作業好嗎?大家至少都會覺得你們近人情、有血性。

實在不行就送點花,都比讓大家紛紛表示大愛無疆好。張翠山慘死,張三丰馬上說武當上下紛紛表示大愛無疆,這個張三丰一定是假的。清風明月怕私底下都要說,老爺子憋糊塗了!

文章來源:“六神磊磊讀金庸”微信公眾號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