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責任全在女方。
01
最近,一場旨在推動力學女性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視頻會議上,一位男性青年學者正在孜孜求教:
這是個好問題,也是壞問題。
好的的地方是,問題很簡單,只要是個正常人都能回答出來,不會讓老學者們為難。
壞的地方是,那些能說出來的,冠冕堂皇的回答就跟「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樣,純屬隔靴撓癢。
撓了個寂寞。
科研不是數理化,科研是人情世故。
很多事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幸好,會議的主題是美麗力學學術討論版。
美麗的一幕出現了:
男青年學者提問的時候,一位方姓男大佬的鏡頭裡突然走來美麗的年輕女性,狂吻大佬。
那畫面太美,我朋友都喜歡看。
大佬德高望重,女生膚白貌美,堪稱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而且到了惺惺相惜,情不自禁的地步。
還特別有奉獻精神,為了活躍氣氛,給大家上演了一出「凰求鳳」。
最重要的是,用實際行動回答了男青年學者:
要有獻身精神。
評論區的某位同學就很有自知之明:
就我爹,我都親不下去嘴,所以我讀不了博士。
02
一場好戲,往往壞在出圈。
很多圈子裡酒池肉林、XX坐蓮、老漢推車、背腹受敵,雙飛換妻甚至人體蜈蚣,都是家常便飯。
出圈就不行了。
老百姓沒玩過,容易產生誤會。
還容易受刺激,最後就是一頓狂噴。
這件事光速出圈了。
嚇得大佬所在的北京理工大學在次日淩晨1點39分,用華為行動電話發微博稱「正在對相關情況進行核查」。
之前用的可都是iPhone。
為了避免網友白費力氣,學校還貼心地設定了:僅允許作者評論。
都說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
也不知道他們有多久沒學習了,竟然不知道最近很火的「誤會」一詞。
你直接說這是個誤會不就行了?
害得廣大網友擔心大佬從此不舉,一蹶不振,耽誤了「搞學術」,紛紛代為辟謠。
有人從大佬擅長的力學角度解釋:
女博士想請教問題,走得急了,驅動力大於鞋底摩擦力,摔倒在導師身上,發生了一些摩擦。
也有人從倫理的角度解釋:
可能是女兒回家,看到父親送的禮物,開心地沖過來撒嬌。
畢竟,如果是情婦的話,大佬怎麼有臉繼續直播啊?!
這些都是外行,懂哥的解釋最有說服力:
大佬平易近人,學術水平高,深受廣大師生,特別是年輕人的喜愛。遇到高興的事,都願意跟他分享,蹦蹦跳跳,拉手親臉,都很正常。
斯基這才明白,原來男導師跟女博士卿卿我我是正常操作,如有不同觀點,純屬誤會。
孔乙己孔老夫子說得對,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
03
玩笑過後,話還是要講清楚滴。
不然容易產生誤會。
大佬和美女的身份很快就被扒出來了。
大佬64歲,身兼兩國院士,材料力學領域專家,物理大牛。
2015年起任北京理工大學教授,2015年至2018年11月任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
美女大約30歲,現在是北京理工大學先進結構技術研究院博士後。
同校、同行,不一定是同牀。
有人問,男的60多,女的30多,可能是師生,不能是夫妻吧?
這就是一個天大的誤會。
不少大佬的夫人,還真是他們的學生。
有人問,就算是老牛吃嫩草,嫩草也會老啊,大佬怎麼辦?
好辦。
沒有人永遠30歲,但永遠有30歲的人。
保不準,大佬也是臉盲,只認年齡不認人。
又有人問,年年招生,年年結婚,「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不累嗎?
小了,格局小了。
現在結婚對數連年下降,大佬這是在發揮帶頭作用。
年輕人結婚要買房買車要湊彩禮,太耽誤奮鬥。
現在男多女少,男青年擊劍人才多。
女人還會影嚮拔劍的速度,這種事情交給大佬就好了,畢竟大佬寶刀不老。
再說了,古有柏拉圖之戀 ,今有師生之戀。
玩完了她/他/它,不結婚不就行了?
學校完全可以發個聲明:大佬和美女目前均處於單身狀態。
畢竟從臨牀力學上來講,只有在合體的那一刻,人類才從單身狀態,坍塌為交叉狀態。
建議學校對此進行深入研究,發幾篇頂刊論文。
或許下一屆諾獎得主就此誕生。
咱也不至於總是靠性關系去攀附諾獎女婿了不是?
04
這件事還有很多誤會。
首先是會議的目的。
大佬作為美麗力學學術討論版理事長表示,中國力學學會將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女工委的工作,助力女科技工作者成長。
這還需要助力嗎?
女學者都逆推男大佬了好不好。
還是多幫幫那些連獻身都沒人要的男青年學者吧!
其次是調查的內容。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大佬可能是柳下惠轉世,坐懷不亂,但是不保證沒有其他瑕疵。
很多人擔心學校會調查出大佬的不當之處,影嚮大佬聲譽,其實是搞錯了調查的重點。
現在要調查的是女博士的目的。
為甚麼要在大佬直播的時候強行索吻?
是不是想挾公要價?
是想上位做夫人,還是要頂刊論文,還是留校工作、評教授?
甚至是當院,咳咳。
第三個誤會是很多人擔心大佬會因此墜下神壇,耽誤科技進步。
這就不好說了。
也不是咱們該考慮、能考慮的事。
不妨換個角度想一想。
保不準,沒了這位大佬,有為男青年不用擔心被戴綠帽,有為女青年不用擔心被臨幸,從此專心科研,不用再問甚麼「除了提高科研水平還要註意甚麼」,技術進步反而更快?
第四個誤會來自破防者。
有人說,看到冰冷高潔的師姐被社會腐蝕,破防了。
咱就是說啊,會不會是師姐腐蝕了大佬呢?
咱在這百思不得騎姐,以為師姐醉心科學。
其實師姐醉心的是科學家。
獻身科學和獻身科學家,都是一樣一樣的。
第五個誤會,要單獨說。
05
今天逛知乎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個提問。
一個初三的孩子,物理不好,但是媽媽要他考進最好的班級,而那個班只考語數英物化。
他說:
他問:讀書的意義是甚麼?
有人回答:「書如藥也,善讀可以治愚。」
書可能真的是藥,只是對於某些人來說,是春藥。
一方讀到64歲,一方讀到30多歲,那藥勁老大了。
大佬也是受害者。
廣大男青年學者可別誤會了。
至於這位初三的小朋友,既學物理,又玩知乎,想必也知道大佬的風花雪月了。
就把這個回答,當成一個美麗的誤會吧。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