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韓國「N號房」事件嗎?
一個充斥著暴力、色情和反人權內容的產業鏈。
近日,「N號房」事件又出了新的判決結果——
創建N號房的「godgod」文亨旭被判處有期徒刑34年。同時出獄後公開個人情報10年、限制就業10年、佩戴電子腳鐐30年。
共犯薑勛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
此前,主犯「博士」趙主彬被判處42年有期徒刑。
至此,韓國N號房的3名核心犯罪人員全被宣判。
自2019年7月,化名」追蹤」和「火花」的兩名韓國女大學生發現「N號房」。
到2021年11月,韓國「N號房」的3名核心犯罪人員全被宣判。
我們足足等了兩年半之久。
但這樣的結果,註定無法彌補那些被「N號房」事件毀掉的女性的人生。
而且,這還遠遠不是結束。
最近她姐就發現——
國內,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裡,很多類似的犯罪事情依然在蔓延。
那裡充斥著偷拍來的女性裸露身體的照片。
無數藏在屏幕後面的男性,花幾十到上百元不等成為會員,為這些照片買單。
沒錯,這是一個「國內N號房」。
和韓國國女大學生無意間看到一個帖子中點評了「N號房」的視頻才追蹤到這一起事件一樣。
「國內N號房」的起源,隱祕、微小、轉瞬即逝。
捅出這起事件的,是博主@Carrie就是雨千 的一條視頻。
如今這條視頻,已經沒有了關註和熱度。
但她姐覺得,事情不該,也不能就此翻篇。
因為你的隱私,可能正在被無數人圍觀。
事情的起源,是博主@Carrie就是雨千收到了粉絲投稿——
有兩個微博賬號用女生的照片和視頻來吸引猥瑣男的關註。
她原本以為這只是搞黃色的賬號,但順籐摸瓜持續深挖之後,才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浮在水面上的微博賬號,只是表面。
水面之下,是一條完整又惡劣的灰色產業鏈。
其中一個賬號,看起來似乎沒有甚麼異常。
內容是一些女生分享在朋友圈或者其他社交媒體平臺的照片。
但配上的文案,讓人觸目驚心:
粉絲投稿學妹、粉絲投稿前女友。
原來,這些照片並非是正常授權之後的搬運,而是來自粉絲投稿。
照片裡也並非投稿者本人。
而是投稿者的女友、前女友、學妹、老師,甚至親戚。
投稿者把這些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照片,加上幾句蕩婦羞辱的話,投給這個賬號。
「膽大」的投稿人,不滿足於只是搬運「尋常」的照片,還會自己創作——
偷拍身邊的女性換衣服、躺在沙發上的日常,然後投稿。
憑借這樣的方式,賬號短時間內積累了高達3萬的粉絲。
而且,關註這個賬號的人,並非甚麼僵屍粉,而是真實的、活躍的人。
賬號的評論區裡,充斥著大量不堪入目的污言穢語。
有著「鐵粉」頭銜的賬號肆無忌憚地對著照片裡的女性評論和意淫。
但,這還不是最過分的。
博主公布的另一個賬號,賬號只是魚餌。
想要看更「優質」的內容,就要進群。
普通群59元,精品群89元。
博主為了摸清這惡臭的產業鏈,順著簡介進了群,發現群內400多人構成了一個小型的「男性俱樂部」。
他們在群裡共享沒有底線的照片和視頻。
有些是伴侶偷拍而來,有些則是女性拍給伴侶的豔照、視頻,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身邊的男人分享了出去。
他們在群裡交流怎麼能拍到自己的女朋友。
他們把身邊的女性當作一種性資源,分享給線上的其他男人一起意淫。
但還不止於此。
他們在陌生女性的家門口擺放的鞋子上「打膠(射精)」。
他們在地鐵、商場、大街、咖啡店偷拍每一個擦肩而過的女性,然後上傳。
陌生的女性,都是這群人的意淫對象。
生活的每一處,都是他們的犯罪現場。
這些人是一群甚麼樣的人?一看就讓人心生戒備的猥瑣男?
不。
這些偷拍者根本不是我們想象的社會邊緣人物。
有的就是沒有任何異樣的普通人,有的有女朋友或者有老婆孩子,有的還是還有行業精英。
這才是最細思極恐的地方。
這意味著——
也許你認識的某個彬彬有禮的他,堪稱好爸爸好丈夫的他,背地裡在網上意淫羞辱其他女性。
而博主分享的這些並不是個例,也並非危言聳聽。
很多網友看到視頻後,投稿分享了自己的真實經歷。
她們有的曾被前男友將私密照上傳到了大尺度網站;
有的曾在火車上被前座的陌生男性偷拍;
有的曾在社交網站收到陌生男性對著自己照片意淫的視頻……
但事情不是只出現在投稿中的。
在網上隨便輸入「偷拍」,就會出現一堆讓人背後發涼的新聞事件。
四川外國語大學,曾有人在女生廁所放置了大量微孔攝像頭,拍攝如廁視頻和照片,上傳到某些網站以期謀取報酬;
南京大學,有男性偷拍女生廁所至今未果;
山西某高校男生頭戴假發混入女生浴室,不僅拍了視頻,還偷走女生內褲…..
視頻爆出來的,那個博主曝光出來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而在更多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正在滋生著無數我們看不見的犯罪事件。
每個人的隱私,可能都正在被成千上萬人圍觀。
「類N號房」事件如此普遍,除了犯罪問題,還有他們集體的動因——
男性凝視。
也因此層出不窮的偷拍事件中,女性被當成是一種可以被隨意分享的性資源,而參與其中狂歡的圍觀男性,卻不覺得有任何問題。
但除了這種明顯惡臭的事件之外,「男性凝視」在整個社會中無孔不入。
顯而易見的,是娛樂圈對女明星毛孔身材的像素級挑剔。
在微博搜尋「女明星」,你會發現:比拼A4腰、反手摸肚臍、上了年紀不能又皺紋…最好活成「不老女神」。
如果說女明星自我身材管理,屬於是藝人的基本職業素養,無可厚非。
那麼在舞臺上,鏡頭對準女明星的裙底,真的很難不懷疑其動機。
去年,湖南衞視某晚會拍攝視角被網友瘋狂吐槽。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在表演節目時,鏡頭大多以超低仰角拍攝,或由下往上。
給到的特寫,不僅絲毫不顧及姐姐們的超短裙,反而頻頻地「無意」抓拍到走光的瞬間。
這樣的拍攝到底是為了讓女明星更好地展示?還是為了給觀眾提供良好的觀看體驗?
也有人提出,這仰角拍攝是為了突出姐姐們的大長腿。
但,為何這樣的「突出」,只用在拍女星?
拍攝男星的角度,簡直不能更正常了。
其實這個拍攝角度,早在多年前阿朵就放狠話吐槽過:
「今後我在跳舞時,誰要再故意在我腳底下很低的位置拍照,我一定會一腳把他相機踢飛,不信等著瞧。」
但到了如今,絲毫沒有改變。
另外,想要呈現女性的「大長腿」「A4腰」「蜜桃臀」等意圖,也經不起推敲。
因為這些對女性某個具體身材部位的苛求,也是男性凝視的產物。
不止女明星,長久以來,女性運動員也在被「男性凝視」束縛。
如果你經常看體育比賽,就會發現,男運動員穿著松松垮垮的衣服比賽,女運動員則被要求穿緊身上衣、短裙和比基尼。
在今年的歐洲杯沙灘手球賽上,挪威女子沙灘手球隊認為比基尼在比賽中不方便,集體改穿平角短褲。
結果被歐洲手球協會紀律委員會以「穿著不當」為由罰款1500歐元。
或許有人要說:這是為了能讓女性運動員更好地發揮。
真的是這樣嗎?
但早在1900年,女性運動員最初參加奧運會的時候是被要求穿長褲、長裙入場的。
不是為了讓她們更好地發揮,而是因為擔心女性運動員如果穿著過於暴露,會讓男性運動員分心。
所以你看,女性運動員的著裝,跟女性運動員便利與否沒有關系。
不止著裝,在賽場上媒體和輿論的關註,也是揮之不去的男性凝視。
拍男運動員角度多是平視。
但抓拍女運動員,則多是仰拍裙底、俯拍乳溝等「性感」鏡頭。
還有更離譜的,reddit上有個惡臭板塊——oh-lympics,專門用來分享女運動員的「性感瞬間」。
而評論區,有大量的男性對著處在走光邊緣的女性的鏡頭想入非非。
女運動員不是女運動員。
她無形中成了一個性感的符號,她的身體也成了競技體育觀賞性的一部分。
賽場之外,我們的生活中,這種對女性的「性」化和凝視也無處不在。
還記得前段時間那個惡臭的《校花》(Uglier and Uglier)展覽嗎?
作者宋拓偷拍了全校近5000名女生,並按個人審美喜好,將女生從美到醜進行排序。
包括:「一般」「可以原諒的醜」「不可原諒的醜」「絕不原諒的醜」「豬扒」等類別。
圖源:豆瓣
他抹去女性身上的人格符號,把她工具化、功能化。
但這樣一個明晃晃的對女性的物化和凝視,在他看來不僅沒有任何不妥。
還被他堂而皇之地稱之為一種「藝術」,視之為一種「尊重」。
「我掏心掏肺地物化你,這也是一種尊重。我不會隨便說你排第一,那才是對你的不尊重。」
但,誰給你的給女性打分、排名的權利?
這本質,就是某些男性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自上而下凝視女性的思維慣性。
而在這種顯性的、隱形的男性凝視的沖擊下,長期浸潤在這樣的環境裡的部分女性,已經逐漸將男性凝視內化成了女性的「自我凝視」。
她們下意識從男性的視角去觀察,不自知地根據男性凝視調整自我,創造出符合男性要求的單一形象。
簡單的例子,不少女性把「賢妻良母」作為好女人的標準、渴望瘦成「A4腰」……
而達不到要求的女性,沒有去反思這種「要求」本身是否有問題。
反而逐漸失去自我認同感,以至於陷入永無止境的「容貌焦慮」「身材焦慮」……
甚至,自我物化和貶低。
比如前一段時間流行的「9成新女孩」梗。
狂歡跟風也好,收割流量也罷。
這些看似只是「玩梗」的行為的背後,其實就是男性凝視已經內化的表徵。
很多女性已經不知不覺掉入這種陷阱中了,已經習以為常,難以察覺有多麼不公。
而這都在提醒我們——
男性凝視是這樣深入地潛藏在社會和大眾的潛意識中。
正如福柯所說:「用不著武器,用不著肉體的暴力和物質上的禁制,只需要一個凝視,一個監督的凝視,每個人就會在這一凝視的重壓之下變得卑微,就會使他成為自身的監視者」。
有人或許要問——
男性凝視對女性的全方位的塑造和規訓,如此無孔不入、深入骨髓,以至於意識到「男性凝視」的存在,都很難。
那又如何能夠擺脫呢?
問得好。
她姐一度也很迷惑。
驅除深入兩性思維深處、籠罩所有女性的陰雲,註定是一項艱難的、長久的工作。
但或許,驅除陰雲的前提,是意識到陰雲的存在。
覺知。
先有覺知,才能有行動。
從近兩年的輿論環境來看,似乎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我們反對容貌焦慮、身材羞辱、母職捆綁……
我們呼籲女性的創作、表達和視角。
口號和理論,或許沒有辦法一次性帶來實質性的、肉眼可見的改變。
但有些改變,是切實發生了的。
回到我們之前說的女性運動員的著裝問題。
20世紀初,女性運動員不被允許穿更方便運動的服裝參加奧運會,只是為了不讓男性分心。
而意識到這個陷阱的女性,為了自己的運動本身和便利著想,一點點爭取和抗爭的。
到了1912年,受女權運動影嚮,澳大利亞選手範尼已經穿著無袖連體泳裝出現在了大眾視野中。
如今的女性運動員可以穿著便利,是她們努力抗爭的結果之一。
只是如今女性又陷入一種新型的凝視——她們在運動場上被視為一個性感的符號。
於是女性運動員開始了新一輪的反抗。
今年4月的一場體操比賽上,德國的女運動員開展了一場「服裝革命」,以反對「體操運動中的性化」。
她們摒棄了開衩泳裝一樣的比賽服,像體操男選手那樣,穿著長袖、連體的服裝出戰。
7月的沙灘手球歐洲杯上,挪威女子沙灘手球隊,在明知罰款的情況下,也堅決拒絕穿比基尼,改穿了平角短褲。
改變又一次出現。
11月1日,路透社報道稱,國際手球聯合會已經修改了沙灘手球比賽規定,允許自明年1月起,女運動員穿著緊身短褲(short tight pants)參加比賽,而不是之前的比基尼短褲(bikini bottoms)。
同樣可喜的變化,也出現在了對女性性化和凝視也極其明顯的航空業。
7月23日,烏克蘭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SkyUp宣布了一項關於空乘服裝的新政策。
女性空乘人員現在可以選擇舒適的長褲套裝和運動鞋,而不是鉛筆裙和高跟鞋。
她們的制服,並不是男性欣賞的「風景」。
近幾年國內也在掀起一場「內衣革命」。
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選擇不再迎合男性的審美和目光。
她們放棄了顯胸大、塑形卻讓女性的身體倍感不適的鋼圈內衣,轉而穿上了女性體感上更加舒適的無鋼圈、無尺碼內衣。
就像很多留言質疑,她姐每天寫這種文章真的有用嗎?
開頭博主@Carrie就是雨千發了視頻不也沒人在乎嗎?
不,她姐知道看這篇稿子的你們在乎,那些發現群聊、投稿經歷的姐妹們也在乎。
「鐵屋子裡已經有一部分人覺醒了,你怎麼知道就沒有打破鐵屋子的希望?」
我們可以從服裝,從妝容,從身材,從措辭。
從每一個微小的細節著手。
而這個過程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所有人都覺知、改變。
只要堅定,我們就一定會像等來N號房的結局一樣,看到曙光。
來源:她刊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