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的危險與瘋狂

馬伊琍

馬伊琍自認是一個沒甚麼野心的人。

聊願望她說希望家人健康平安,談起女兒她希望順其自然,講到工作她表示每年最多拍兩部戲,剩下的時間則全部用來「放空」,和角色告別。

馬伊琍不習慣演繹距離自己很遙遠的角色,所以年輕時她演《奮鬥》裡個性、張揚、宣揚獨立,甚至有點瘋狂的夏琳。

後來人到中年,馬伊琍又演「羅子君」,一個離婚前只關註家庭,婚變後才開始尋求自我的中年女人。

很多人猜測,這便是她婚後生活的「真實寫照」,可她否認了。

「『羅子君』與我截然相反,但在拍戲時我很暢快。因為我已理解和接受了『羅子君的前半生』。」

人生走到第45個年頭,馬伊琍決定換一種方式前行:

「我稍緩點腳步,順應下自然,服貼著時光,熱情而好好地生活,以待生生不息。」

馬伊琍是上海人,卻在影視作品中頻繁扮演北方姑娘——爭強好勝、鋒芒畢露、立場堅定,一如她本人。

30歲之前,馬伊琍喜歡搖滾、抽煙、喝酒、蹦迪,就連買車都要選深顏色的吉普,以此尋求一種寬敞的舒服和自由。

在馬伊琍的朋友圈裡,她屬於「危險分子」。脾氣沖,講話不經大腦,經常得罪人。

馬伊琍舊照

搖滾在中國特流行那會兒,馬伊琍二十多歲,有一天她跟著後來導演出《失戀33天》和《蝸居》的滕華濤去酒吧看演出,在門口恰好碰上了高曉松和鄭鈞。

高曉松主動介紹鄭鈞給馬伊琍認識,結果不知她哪根筋搭錯了,脫口而出「我喜歡許巍,不喜歡鄭鈞」,還對此侃侃而談了一番。

直到對方離開,馬伊琍才如夢初醒一般地問滕華濤:「剛才站在高曉松旁邊的人,不會就是鄭鈞吧?」

馬伊琍舊照

因為口無遮攔,馬伊琍時不時就要面對「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的場面。於是每次聚會前,朋友們都要囑咐她「少說話、多吃飯」,但她總讓人防不勝防——

在某次商業活動現場,馬伊琍在國足球員面前說:「我覺得足球比賽特沒勁,因為你們總是踢半天也進不去一個球。」

說話直來直去,做事兒不留餘地,這樣的馬伊琍極為霸氣,但偶爾也讓身邊人飽受「驚嚇」。

在拍攝《天一生水》時,黃磊被隔壁劇組冤枉偷東西,雙方起了沖突,對方罵罵咧咧地掄著棍子試圖以武力威脅。

坐在一邊卸妝的馬伊琍聽出對方說的是上海話,覺得「太丟家鄉人的臉」,便飛奔下車用方言和對方互罵了半個小時,直到把所有能想到的髒話都罵完了,「戰爭」才以對方道歉為結尾。

罵戰結束,馬伊琍回頭看見黃磊站在原地瞪大了雙眼,愣了半天才說出一句:「伊琍姐,以後我和你混。」

34歲的黃磊、39歲的馬伊琍

馬伊琍曾參加過一個飯局,因為不喜歡飯桌上大哥略帶挑釁的語氣,她就指著對方的鼻子一通比劃,然後咕咚咕咚喝下了5大杯洋酒。

那夜酒局還未結束,大哥就已被馬伊琍灌得人事不省。馬伊琍一邊嘲笑對方,一邊強忍著不適,直到回家才抱著馬桶吐得昏天黑地,「不能讓人看出來我醉了,不然多丟臉」。

事後朋友對馬伊琍的行為哭笑不得,他們覺得作為女人大可不必如此強硬,可她堅持以為不蒸饅頭爭口氣,「面子大於一切」。

馬伊琍舊照

這是二十幾歲的馬伊琍,在尚未與現實達成共識的年紀裡,她強勢、莽撞,習慣性渴求掌控一切,看起來有些不計後果。

她不喜歡別人遲到,也瞧不上所謂「圈子裡的潛規則」。她特別不能理解女演員小有名氣,就火急火燎嫁給富商的行為,也極度反感投資方以戲謔的態度打量演員。

在她看來,這些都是低級且有辱演員這一職業的行為。

用如今的話來說,馬伊琍很「剛」。

她習慣將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好像時刻做好戰鬥準備,只要有人一聲令下,便可以鉚足勁兒為榮譽和尊嚴而戰。

滬上溫濕的南風好似與馬伊琍的強硬格格不入。但現實是,在那片哺育她的土地上,她一直堅強如斯。

盡管已經看了很多風景,馬伊琍最念念不忘的,仍是那條安靜躺在石庫門裡的老舊弄堂。

那裡是她長大的地方,也是她前半生所有自信和勇氣的來源。

在馬伊琍看來,人在出生時上天便準備好了兩件「禮物」——給予孩子勇氣的父愛,以及賜予兒女自信和善良的母愛。

極為幸運的是,以上「天賜的禮物」她全部成功收入囊中,童年始終在治愈她的人生。

馬伊琍童年時期與父母合照

馬伊琍的父母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中沒畢業便到江西做了知青。女兒出生時,他們為其取名「伊琍」,希望孩子能像「小燕子」(上海話中「伊」與「燕」同音)一般,留在家中被仔細呵護長大。

在馬伊琍的記憶中,母親每天都在織毛衣。舊的穿不下就拆掉,混著新毛線再織起,她就又擁有了一件新衣裳。

13、14歲的時候,馬伊琍發現周遭小夥伴都穿起了時髦的牛仔服、襯衫,她開始有些「嫌棄」純手工制作的毛衣,她問母親為何對織毛衣樂此不疲,對方說:

「別人的衣服可以買到,可媽媽織的全世界只有一件。」

童年馬伊琍從上衣到褲子都是媽媽的手藝

馬伊琍年幼時,父母總是很忙碌,也很少過問她的功課。遇到難解的習題,她只能放棄填寫,等待老師解答。因為在小學二年級時,母親就曾說:

「我和你爸爸文化水平都不高,以後上課要好好聽講,我們沒辦法再教你了。」

從那時起她便知道,「與其讓別人撐傘,不如自己打傘」,很多事還是要靠自己。

「初升高」考試前,馬伊琍請了2個月的病假。痊愈後,家裡人建議她放棄擇校考試,服從分配去一個普通的高中。

她不甘心,咬著牙回到學校參加了考試。雖然最終如願去了重點中學,但因為語文發揮失常,她還是痛哭了一場。

馬伊琍說,她好像從小就不知道甚麼是「服軟」和「認輸」。

童年馬伊琍

孩童時代的馬伊琍對舞臺有著無限向往,父親知道後便時刻留意藝考消息。

考上上海電視臺的舞蹈隊後,馬伊琍每周有培訓課程,父親便騎著自行車將小女兒送到教室,再在門口等2個小時接她放學,從不曾缺席。

在舞蹈隊時,馬伊琍還曾為到上海演出的郭富城伴舞《對你愛不完》。

沒人能想到,幾十年後二人會在電影《寒戰》中再次合作,而彼時伴舞的「小馬同學」,已經變成了影片中郭富城的太太。

馬伊琍、郭富城《寒戰》片段

上高中時,馬伊琍的父親因女兒思想品德評級為「差」被請到學校。老師說,馬伊琍在班級裡與多個男生早戀,影嚮極為惡劣。

父親沒有生氣,只是拜托老師將「多個男生」的名字一一寫下,可老師想了半天也只留下了一個名字,父親滿臉不悅地說:

「既然如此,我和你沒甚麼好說的了,我去找校長評理。」

那個午後,馬伊琍站在校長辦公室門口哭了很久。一來覺得委屈,二來又感動於父親的信任。

童年馬伊琍與父親合照

後來,那些手織的毛衣和昏黃的午後,都成了馬伊琍成長路上的風景,她時不時就要回頭看看。

父母給予的愛意和信任,給了她面對一切的自信,因為她知道:

「就算未來自己一無所有,我也依然擁有他們。」

1993年,馬伊琍17歲,首次以演員的身份出現在電影《劉海粟》中,同年她又被《六指琴魔》劇組拉去「救急」演四大護法,還在劇組遇見了林青霞。

從劇組前輩的口中,她第一次得知世界上還有「戲劇學院」的存在,新世界的大門從此向她敞開了。

17歲的馬伊琍與39歲的林青霞

41歲的馬伊琍與63歲的林青霞

回顧馬伊琍的演藝之路,以「順風順水」來形容並不為過:

大學沒畢業便與陳龍、保劍鋒合作出演了中國第一部偶像電視劇《真空愛情記錄》;

1996年,20歲的陳龍、馬伊琍和21歲的保劍鋒

緊接著又與陳道明合作拍攝《黑洞》。

馬伊琍出演《黑洞》片段

2006年出演《喬家大院》,馬伊琍廣受好評,拍戲時她在劇組認識了一位單眼皮的新人演員,對方稱她「老師」,誇她漂亮,兩人只閑聊了幾句。

馬伊琍、陳建斌《喬家大院》劇照

同年年底,新人的另一部作品《士兵突擊》開播,馬伊琍通過演員表想起了他的名字,張譯。

2018年,40歲張譯和42歲馬伊琍再度同臺

對於馬伊琍來講,「成名」並不困難,真正艱難的,其實是在上海戲劇學院念書的日子。

和此前所有的學習經歷都不同,「表演」不光是寫在課本上的知識,更需要實踐與想象,顯然一向只知道努力讀書的馬伊琍並不擅長。

大三之前,馬伊琍的專業成績一直位列全班倒數第二。

老師評價她說話像「蚊子叫」,調動情緒的能力太差,編排的小品也很無聊,根本沒有做主角的能力,排練時也大多安排給她「四鳳」之類的柔弱、悲情角色。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馬伊琍是迷茫的。

她不理解表演,也不喜歡扮演與自己性格截然相反的角色,直到大三有一位老師說其實她可以演繁漪——一個擁有強烈欲望,不顧一切尋求愛情,有些神經質的女人。

馬伊琍想,就該如此。

學生時代的馬伊琍和保劍鋒

那之後,馬伊琍所飾演的角色一直與「獨立女性」有關。

堅強、獨立、講原則,她選擇的劇本人物大多和她一樣有稜角,甚至說是鋒利的。

在與邵兵合作拍攝《理想萬歲》(又名《為誰心動》)時,馬伊琍所扮演的角色,在一段時間內需要以光頭形象示人。

劇組人員為她準備了頭套,但因為「看起來太假」,她最終決定將頭髮全部剃掉。因為「頭髮沒了還可以再長」,實在沒必要弄虛作假。

《還珠格格III》選角時,馬伊琍被推薦出演紫薇一角。一直到開機前,仍有人在勸她放棄,因為拍攝一部大熱電視劇的續集,絕大多數會面臨「出力不討好」的局面。

可馬伊琍說自己不在意別人如何評價「紫薇」,選擇「還珠」也只是為了讓觀眾熟悉她,至於其他的都不重要。

馬伊琍《還珠格格之天上人間》劇照

太講原則的人往往給人壓迫感,所以有一段時間圈內一直流傳著「馬伊琍不好合作」的討論。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比如導演趙寶剛就很喜歡這樣並不圓滑的馬伊琍。

在《奮鬥》之前,趙寶剛見過馬伊琍兩次。

第一次他到上戲挑演員,朋友推薦馬伊琍試試。結束時導演問學校裡有沒有男生長得特帥,老師學生都喜歡的?她點點頭,寫下一個名字和一串電話號碼。

最終馬伊琍的面試沒通過,倒是被推薦的學弟當了男主角。而這部與她擦肩而過的戲叫《永不瞑目》,那位男生叫陸毅。

陸毅、袁立《永不瞑目》劇照

後來趙寶剛拍《像霧像雨又像風》,想著找馬伊琍出演女主角。沒成想聊劇本那天馬伊琍突發嚴重鼻炎,狀態極度糟糕,於是二人的合作再次以失敗告終。

之後,趙寶剛籌備拍攝電視劇《奮鬥》,許多演員都已確定,唯獨缺少女主角夏琳。

開機前,趙寶剛請劇組演員吃飯,酒過三巡,他迷迷糊糊地看見佟大為身後跟著一位短頭髮的姑娘,「挺漂亮、有個性」,定睛一看原來是馬伊琍,如此「夏琳」就誕生了。

馬伊琍《奮鬥》劇照

那一晚,知情人士佟大為沒有告訴趙寶剛,馬伊琍是來接文章回家的。

彼時,她們已經「祕密戀愛」一年了。

這一年,馬伊琍30歲,文章22歲。

《奮鬥》播出後,女主角夏琳成了「三道槓女友」,即集「知性、獨立、都市」為一體的新時代女人。

從前談起夏琳,馬伊琍直言「自己就是夏琳」;而在與文章組建家庭後,她將這句話變為:「夏琳很像結婚前的自己」。

2008年馬伊琍與文章結婚,不久之後,馬伊琍發現自己懷孕了。

只是比起初為人母的喜悅,她更多感到的是惶恐與忐忑,因為在此之前她因病服用了藥物,醫生根據臨牀經驗判斷,她腹中的胎兒,有極大可能是「畸形兒」。

那段時間,身邊所有人都建議馬伊琍終止妊娠,可她選擇不停地進行排畸檢查,身為母親,她不能先於醫學放棄自己的孩子。

在等待「最終審判」的幾個月裡,馬伊琍第一次感受到了無力。

「我可以面對一切,唯獨在孩子面前不知所措。」

馬伊琍與女兒合照

成為母親前,她可以選擇學校、職業、理想、愛人,也能通過努力得到角色、名氣和金錢。

日子一直沿著她努力的方向前進,讓她誤以為生活不過如此,如今「意外」來臨:

她無法預測下一次檢查結果,也不能知道孩子的真實狀況,她完全失去了對生活的掌控,除了等待,別無選擇。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馬伊琍開始思考,當現實與理想背道而馳時,自己該如何面對?

直到大女兒平安健康降生後,這個問題得到了解答。

馬伊琍與大女兒外出踏青

因為從小便被父母告知要「獨立自律」,馬伊琍希望女兒同樣如此。

所以在女兒還是嬰兒時,她便讓其獨自睡覺。很多個夜晚,她都聽見孩子在房間裡嚎啕大哭,但由於要培養孩子「堅強獨立」,她都強忍著不去安撫。

有一天,馬伊琍的母親在聽見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後,終於忍不住問道:「她不是你親生的嗎?你急甚麼?為甚麼不能讓她睡在你身邊?她睡在你身邊又能怎樣?」

母親一連串的質問,讓馬伊琍對自己所謂的「原則」產生了懷疑:

「我內心問自己,過去的我,到底在急甚麼?」

「很久之後我才明白,請不要違背母嬰親密的自然規律。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會有足夠的能力做那些曾經做不了的事。而我們,只要陪伴和等待,並準備好足夠的耐心。」

馬伊琍分享女兒給自己化妝

對於馬伊琍來講,成為母親是對過往人生的重新審視,仿佛擁有了「第二次生命」。

女兒的降生讓她清楚感知到了改變,也收獲了另一種全新的生活狀態。

從前她愛玩、力求完美,做任何事都有一套獨有的原則。可成為母親之後,她更多思考的是妥協與寬容。

大女兒八歲之前,她只在居住地北京拍戲,休息時間也不再參加任何應酬活動。無論收工的時間有多晚,她都堅持回家看望女兒,即使很多時候孩子已經熟睡。

女兒寫給馬伊琍的生日賀卡

與孩子相處時,馬伊琍遇到過很多「意外」。

有一次女兒將「小馬桶」推翻,她大發雷霆訓斥了一番後,才從保姆的口中得知,孩子原意是想將器皿裡的髒東西倒掉,但因為力氣不夠,才好心做了錯事。

那天之後,馬伊琍養成了等待與觀察的習慣,她漸漸明白預料之中的事情叫「計劃」,出乎意料的部分才叫生活。

馬伊琍與梅婷合影

收起了二十多歲的淩厲,馬伊琍開始用溫柔的目光看待世界。

她嘗試磨平稜角,去適應與理解眼前泥沙俱下的世界,也願意接受生活中的遺憾,和了解矛盾背後的故事: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時候遇到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我們也要退一退,想一想別人是不是有他的道理,只是還來不及和你解釋。」

有人問,這難道不是一種向現實妥協的「退步」嗎?

可馬伊琍說,這其實是生存的智慧,如果可以,誰願意撞得頭破血流呢?

《我的前半生》吳越、袁泉、馬伊琍合影

當然,馬伊琍也不是全然放棄了抵抗,她仍有自己的堅持,比如:

不會只為了賺錢去拍戲、拍戲也要講究寧缺毋濫、不會看滿是絕望的「末日電影」、不去參加「全靠演技」的真人秀節目……

馬伊琍依然很有主見,只是不再會鬧得人盡皆知。

「二十多歲,對手裡擁有的一切,只想控制以求永恆,因而為未來的諸多不確定而莫名煩惱,錯過些美好。四十多歲,知道凡人和事,沒有永恆不變,一念陰陽。唯一把握得住的,便是眼前的時光。」

溫柔,有時也是一種力量。

2018年,42歲的馬伊琍憑借《我的前半生》斬獲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

一年後,她宣布與文章離婚。

這一年,馬伊琍43歲。

此後,輿論以「妻子的複仇」來渲染馬伊琍用時5年做出的離婚決定,可她說:

結婚和離婚都是理智思考後的選擇,再來一次,她仍會做出同樣的決定。

馬伊琍宣布與文章離婚

如今,馬伊琍的微博仍保留著與文章有關的內容。回憶從前,她仍能坦蕩地聊起與前夫有關的日子。

從「且行且珍惜」,到「此情有憾,然無對錯」,馬伊琍說:

「可能是因為我們不想再負那麼多責任了,最後相忘於江湖就好了。」

再提及「戀愛」話題,她仍表示不要因為害怕受傷就不去愛,忠於自己,才是最好的選擇。

打開心扉,才能擁抱更好的世界。

今年,馬伊琍45歲。

從只追求「奮鬥」的年紀,來到了需要總結「前半生」的時候。講起過往,她覺得自己有點「作」,卻也不失可愛。

「因為年輕就是要犯錯的,要滿身稜角,如此才能面對成長裡的陰暗面。」

著眼當下,她認為女兒以「橙色」描繪自己極為精準:

擁有紅色的熱烈,還有黃色的溫柔,不激烈,不溫吞,但是明亮,充滿希望。

2019年,馬伊琍與師弟胡歌一同參加頒獎典禮。

當時,43歲的馬伊琍剛剛憑借《我的前半生》獲得白玉蘭最佳女主角獎,37歲的胡歌則因《琅琊榜》成為白玉蘭最佳男主角。

活動結束後,馬伊琍想起多年前,自己還是夏琳,胡歌還是李逍遙,二人第一次上臺頒獎就一起摔倒在舞臺上。

胡歌笑笑,調侃師姐記錯了時間。馬伊琍說:

哪年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次我倆都站穩了!

來源: 最人物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