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基督鄙視金錢嗎?

耶穌

文/Lawrence W.Reed | 譯:禪心雲起     來源:美國經濟教育基金會

耶穌基督視金錢為『不潔贓物』,萬惡之源!」幾個月前,在我的一次校園講座上,一名學生這樣說。這種觀點並不罕見,但顯然是錯的——徹徹底底的錯誤。

這名學生是在回應我題為「耶穌是社會主義者?」的演講。這場演講是基於我在2015年撰寫的一篇隨筆。

我將這篇短文極大地擴展,成了一本同名書,現在可以從FEE、Barnes & Noble、ISI Books和亞馬遜等書店預訂。

這本書探討了一個更宏大的問題,其中與金錢有關的,只占了一小部分;還有一個很棒的前言,出自英國學者丹尼爾·漢南之手。編輯兼出版人史蒂夫·福布斯稱其為「一部博學多才、論證充分的傑作」。史學家伯頓•福爾松說:「多虧了這本書,進步主義者如今再也不能以任何可信度宣稱耶穌會紆尊降貴為他們的同類。」

我希望你能為自己訂購一本,也為你的牧師、教士或其他感興趣的團體訂購一本,因為在這個重要的話題上,市面上再沒有什麼作品,能像這本書那樣令人信服和論述全面。

耶穌時代的金錢和他關於金錢的言論是個極為有趣的話題,值得任何人關注。無論你持有什麼信仰、從屬於什麼教派,還是無信仰、無教派,都不妨一讀此書。

耶穌自己從來沒有用過「不潔贓物」這一用語。在整部聖經中,它只出現過四次,每一次都是由其他人使用的,且總是與偷竊或不誠實有關,和「劫掠之物」或「不義之財」等用語相仿。

偷竊和不誠實行為,在《舊約》和《新約》當中,以及從眾多先知和聖賢那裡,都是受到了絕對譴責的對象。例如:「不要強索別人的金錢,也不要誣告別人,」施洗約翰在被一群士兵盤問時這樣建議(路加福音3:14)。箴言11:1告訴我們:「詭詐的天平為耶和華所憎惡;公平的法碼為祂所喜悅。」

耶穌從來沒有暗示過,哪怕是那麼一點點,金錢本身就是一種邪惡。他讚揚過靠生產性工作和投資所獲得的收益,就像那則著名的「塔蘭特幣寓言」(Parable of the Talents,也稱才幹的寓言,Talent是古希臘/希伯來重量及貨幣名,也有才幹的意思)一樣。在路加福音14:28-30中,他建議在生意上謹慎管理金錢。他鼓勵私人、自願捐贈金錢給有價值的目的和慈善機構,就像「好撒瑪利亞人的寓言」。他稱讚那些捐錢捐物支持侍奉、傳道和聖殿的人,就像馬可福音12:41-44和路加福音21:1-4中「窮寡婦的奉獻」那則故事一樣。

在許多場合,他敦促人們互相幫助——包括通過捐錢的方式——以滿足正當需求和改善狀況。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你我都做過同樣的事情。鼓勵別人幫助一個人是一回事,強迫別人給予幫助則完全是另一回事。耶穌呼籲以自身的、個人的、基於自由意志的慷慨,而非強制的、國家管理的再分配計劃。

為什麼這麼多人認為,既然耶穌支持慈善捐贈,他也會接受一個強制性福利國家?這兩者有天壤之別。如果我推薦你讀一本書,你會認為我會支持政府強迫你讀這本書嗎?當你媽媽囑咐你吃西蘭花時,你認為她是在支持聯邦蔬菜部門嗎?

不止一次,耶穌告誡人們,不要讓一個人的品格向有害的誘惑妥協,屈服於和金錢相伴的不節制行為。同樣,他喜歡進餐而不是暴食、喜歡睡眠而不是貪睡、喜歡節食而不是飢餓。

而保羅,耶穌在一世紀最著名、最多產的使徒,告誡人們不要貪戀金錢,但並不反對金錢本身。事實上,爭論一種交換媒介在某種程度上是邪惡的,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最愚不可及的事情之一。任何一位經濟學家都會告訴你,貨幣——尤其是不摻雜不可兌換、欺詐或重量不足成分的誠實貨幣——促進了某種程度的貿易和生活水平,這是原始的易貨體系或國家運營的分配計劃所無法實現的。聖經中對通脹型政府發行不誠實貨幣的譴責,至少和以賽亞對以色列人的嚴厲斥責一樣古老:「你的銀子變成渣滓,你的酒用水攙兌。」

距耶穌時代一千年後,紙幣才首次出現。在他那個時代,貨幣體系完全由金屬硬幣組成。當耶穌活著的時候,猶太作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其貨幣是奧古斯都(羅馬第一位皇帝,公元前30年至公元14年執政)及提比略政權(奧古斯都的繼任者,公元14年至公元37年執政)的官方貨幣。他們在雙金屬本位制度下發行了金幣奧裡斯和銀幣第納裡,1奧裡斯等於25第納裡。當耶穌問法利賽人,銀幣(第納裡)上有誰的像時(馬可福音12:15),他們回答說:「凱撒的。」很可能那是奧古斯都的像。

耶路撒冷當時是國際商業中心,所以該地區的居民也會看到來自許多地方、由其他金屬組成的硬幣,這就催生了錢幣兌換業的繁榮。眾所周知,耶穌把那些錢幣兌換商從主聖殿(而不是從銀行或市場上)趕出去,因為在這樣一個神聖的地方進行這種活動並不合適。當然沒理由容忍任何對事奉的中斷或對禮拜者的騷擾。古錢幣專家戴維·亨丁(David Hendin)告訴我們:

「錢幣兌換商和牲畜販子在聖殿周圍隨處可見,甚至在外邦人院(耶路撒冷聖殿供那些對猶太教有好感的外邦人朝拜的地方)也不例外。錢幣兌換商和牲畜販子必須在聖殿之外經營。事實上,沿著耶路撒冷聖壇山西牆進行的考古發掘,發現了一條街道和一排小商店,裡面很可能有貨幣兌換商、小家畜販子和售賣紀念品的商家。

他們的生意很好,尤其是在朝聖假期。不難想像,錢幣兌換商和其他商人們在爭奪生意時會變得多麼吵鬧。(「在這裡換錢!我們的佣金更低!」)當耶穌掀翻了他們的桌子時,這場競爭一定已經達到了令人不快的地步…」

有一次,一個人走近耶穌基督,請求其使用權柄和影響力,從遺產繼承中重新分配財富(路加福音12:13-15)。那人說,他的兄弟得到了比應得的更多的錢。所以耶穌務須奪去他兄弟的錢給他。耶穌的回應是譴責這個人的嫉妒之心。「誰立我作你們的仲裁、給你們分家業呢?」耶穌問道。很明顯,耶穌並沒有視金錢為一種靠搶奪一個人來付給另一個人從而方便地實現財富再分配的工具。

馬太福音6:24的重要訓誡(路加福音16:13當中也有記述)常遭人誤解。耶穌說: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金錢。」

一些讀者將這話解讀為對貨幣的全盤否定。如果選擇被明確地定義為上帝或金錢,二者只能擇一,沒有中間過渡,那麼信徒當然應該選擇前者。但請注意上下文:耶穌並不是在這裡談論實物市場上的消費者。有如你對百貨公司的店員說:「與其用現金換取那件襯衫,不如讓我來給你講道。」耶穌說這話時,交談對象是一群法利賽人,他們以愛錢勝過一切而聞名。

關鍵詞是「事奉」和「主人」。耶穌指的是一種尊崇的關係。你崇拜什麼?當他們的指示互相矛盾時,你會聽從哪一位「主人」?換句話說,要分清何為輕何為重。金錢在經濟生活中有它的位置,但不應該是一個人最重要的關注點。不要讓金錢或與之相關的誘惑駕馭你。

總結:無論你的信仰是什麼(即使你現在沒有任何信仰),不要對耶穌和金錢下(無法得到他話語和歷史背景支持的)斷言。耶穌從來沒有對交換媒介的概念嗤之以鼻,也沒有對人們在生產性商業中誠實地賺錢不屑一顧。他從未暗示過一個人通過和平貿易所能獲得的物質財富有某種不可思議的限制。然而,他的的確確,建議不要讓金錢主宰你的生活和支配你的人際關係。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