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剛會走路的亞裔嬰兒被放置在木盆裡展出,1891年,芝加哥的哥倫比亞世博會。© Rare Historical Photos
一張1835年的海報上是這樣描述的:
「全世界最偉大的自然與國家奇觀」
這並不是有關哪個稀有物種的宣傳,也不是甚麼新的世界奇跡,它描述的是一個女人。一個名為喬斯·赫思(Joice Heth)的黑人女性。
1835年8月11日的紐約市,喬斯·赫思在P. T·巴納姆(P. T. Barnum)的展覽上作為一件展品展出,這也成為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場「人類展覽」。巴納姆對外宣稱,赫思是一名161歲的前奴隸,其主人是大名鼎鼎的奧古斯丁·華盛頓,也就是喬治·華盛頓的父親。
根據傳聞,她是第一個把華盛頓當做孩童並將其撫養長大的人。(巴納姆的宣傳沒有一句是屬實的。)
「全世界最偉大的自然與國家奇觀」——巴納姆對喬斯·赫思的宣傳詞,1835年。© Wikimedia Commons
在開展的當天,人們排著長隊想要一睹這位(至少他們認為)把美國第一任總統親手帶大的偉大女性。展覽不僅吸引了許多觀眾,還激發了公眾的好奇心。於是在不久後,越來越多類似的展覽接踵而至,且規糢越來越浩大。這些就成為了後來的人類動物園(Human zoos)。
十八九世紀的歐洲正處於探索時代(European Expeditions)。探索的目標主要是殖民更多的領域以及發現新貿易區。而在這一過程中,也有著許多其他的發現。那些造訪過非洲、亞洲、南美洲,以及澳大利亞的人們帶回來了有關不同面貌的人種、獨特語言以及有趣風俗的生動故事。
然而不幸的是,他們眼中看到的不是多元化的美,而是唾手可得的利潤。於是,數以千計的原住民被迫離開自己生活的區域,被帶至歐洲和美國,被資本家壓榨他們身上的商業價值。
1897年,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將267名剛果人帶到他的鄉邨莊園,在一個糢擬的非洲邨莊展示他們。 © Alphonse Gautier/RMCA, Tervuren
1906年,比利時布魯塞爾世博會上的人類動物園。這張照片展示了重新構建的塞內加爾邨莊。© Wikimedia Commons
一群菲律賓原住民在圍欄中坐成一圈,位於紐約市的康尼島人類動物園,近20世紀。© Wikimedia Commons
原住民因為各種可疑的理由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有些是因為對方承諾了工作以及更好的生活,但更多是被買賣、欺騙,被奴役。
他們的「自然環境」在圍欄中被重新搭建。他們會身著大眾認為經典的土著服裝(就算是在秋天和冬季也如此)並展示他們的習俗以及生活方式。
嚴酷的氣候、疾病,以及糟糕的生活條件經常會使原住民染上疾病。而那些因此不幸去世的同胞則會被直接埋在動物園的花園中。
一張宣傳人類動物園的德語宣傳海報。其翻譯是:「新荷蘭印第安叢林人的奇妙社會生活。」「新荷蘭」指的是當時的澳大利亞。約1831~1834年。© Wikimedia Commons
數以百萬計的人們造訪著這些展覽,他們的展出遍布了歐美各大城市:巴黎、漢堡、倫敦、米蘭、芝加哥、安特衞普,還有巴塞羅那。一些城市甚至還有著自己的常駐人類動物園。
與此同時,這些被奴役的人們遭受著創傷和冷落。他們不僅被僱主殘忍對待,還會被現場的觀眾貶損。參觀者經常會嘲笑並羞辱他們。
不僅如此,觀眾還會給圍欄裡的兒童投喂食物。
1874年,德國野生動物商人卡爾·哈根巴克(Carl Hagenback)開設了一個展覽,將薩摩亞人(Samoan)和薩米人(Sami)作為「純天然」民族進行展示。1876年,他委托一支探險隊前往蘇丹,帶著當地動物和努比亞人返回。哈根巴克的努比亞人展覽很受歡迎,在巴黎、倫敦和柏林巡回展出。© Rare Historical Photos
一名年輕的菲律賓女孩被綁在動物園的木樁上,1906年,紐約康尼島。© Rare Historical Photos
這些塞爾克南(Selknam)原住民在被帶到歐洲時在人類動物園展出。© Nonviolence International New York
聖路易斯博覽會上,一群菲律賓伊戈羅特人(Igorot)在人類動物園被展出。© Nonviolence International New York
伊戈羅特人在人類動物園被展出,聖路易斯博覽會。© Nonviolence International New York
聖路易斯博覽會上,伊戈羅特人被觀眾圍觀。© Lady Science
伊戈羅特人表演投擲長矛,聖路易斯博覽會。© Lady Science
來自斯裡蘭卡(當時被稱作錫蘭)的土著。© R. PRINCE BONAPARTE/MUSEE DU QUAI BRANLY
1886年法國巴黎,一群以俾格米人(Pygmies)為主的展覽。© R. PRINCE BONAPARTE/MUSEE DU QUAI BRANLY
從非洲埃塞俄比亞擄掠來的奧羅莫人(Oromo)。© R. PRINCE BONAPARTE/MUSEE DU QUAI BRANLY
1883年,阿姆斯特丹有著自己的國際殖民以及出口展覽,在那裡,蘇裡南的原住民被展出。三年後,一項類似的展覽在西班牙開張,展出來自菲律賓的土著。
在1889年的巴黎世博會上,400位原住民被放上了展廳。期間280萬名觀眾參觀了「展覽」。
而有史以來最大的人類動物園在1904年的聖路易斯世博會登場。在世博會的現場上,數以千計的「異域土著」被用以展覽,從日本的阿伊努人,一直到居住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巴塔哥尼亞人。
澳塔·本嘎。在這張照片中,能看見本嘎被人為磨尖的牙齒(以對應宣傳中的「非洲食人族」)。© Wikimedia Commons
1906年,在紐約的布朗克斯動物園,一名年輕的剛果男性,澳塔·本嘎(Ota Benga),被放在籠子中與猩猩一同展出。
澳塔·本嘎,布朗克斯動物園,1906年。© Bain News Service/Library of Congress
一位身份不明的非洲男子,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1904年。© Bain News Service/Library of Congress
每天來參觀本嘎的有上千人,除此之外,還有源源不斷的嘲笑。他被烙印上「缺失的一環」的標簽,暗示他從演化學角度上和猿類更親近。本嘎的牙齒被人為磨尖,讓他看起來更具「野性」,於此同時動物園老板還把他包裝宣傳成了「食人族」。
一群菲律賓伊戈羅特人在聖路易斯博覽會上展出,1904年。© Jessie Tarbox Beals/Missouri Historical Society
一張描繪1914年在日本東京南韓「食人族」的明信片。20 世紀初,在日本的幾次展覽中,南韓人一直被視為野蠻人。© COLLECTION PARTICULIERE/Collection Groupe de recherche ACHAC
1905 年,這些伊戈羅特人每月獲得15美元的報酬,用來在紐約康尼島的游樂園展示他們的文化和習俗。© National Geographic
1931年,德國柏林動物園園長路德維希·赫克(Ludwig Heck)在柏林安哈爾特火車站與非洲Sara Kaba部落成員會面。他們將在柏林動物園作為人類動物園展覽的一部分展出。© Owlcation
和著名的莎拉·巴特曼(Sarah Baartman)一樣,這些在巴黎動物園的非洲女子因異常誇張的臀部而引來眾多的觀看者。她們的身體被認為是怪誕和淫蕩的。這被稱為「脂肪腫臀癥」(Steatopygia),作為一種遺傳特徵,在南非地區的科伊桑人(Khoisan)中較為顯著,在俾格米人和安達曼人中也觀察到了這種現象。© Collection Groupe de recherche ACHAC
同年的9月,《紐約時報》就這位年輕人寫了一篇報道。文章發表後的數日,本嘎的展覽被關閉。而直到數年之後,他才終於得以解脫。
不幸的是,在他被釋放的6年後,由於無法適應美國的生活,悲痛纏身的他於1916年3月20日自盡。
「他已被管理員釋放」——1906年9月,《紐約時報》關於澳塔·本嘎與布朗克斯動物園共處一籠的報道。© Rare Historical Photos
人類動物園的非人道行為仍然持續了超過一個世紀。在這期間,來自非洲、菲律賓、印度、愛斯基摩,甚至是更多地區的原住民被囚禁、剝削。
不出任何人所料,這樣慘無人道的行為對被囚禁的人而言,後果是難以磨滅的。多少的家破人亡、生命摧殘,以及不知多少歲月被掠走。
人類動物園:一名年幼的非洲女孩在圍欄內接受觀眾遞來的食物,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 Rare Historical Photos
人類動物園,1958年,比利時。© RMCA Tervuren
最後一家人類動物園,在1958年位於比利時的布魯塞爾世博會開展。而就在11年後的1969年,6月16日,第一位人類登上了月球。
好好感受一下。
喬西亞·諾特(Josiah C.Nott)和喬治·格列登(George Gliddon)合著的《人類的種類》(Types of mankind)一書插圖,用來捍衞美國奴隸制。© The Disgruntled Haradrim
校對/兔子的淩波微步
原文/medium.com/history-of-yesterday/the-dreadful-history-of-human-zoos-277a926ffbfb
本文基於創作共享協議(BY-NC),由以實馬利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