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個網友問我一個很好的問題:
既然,紅薯是一種高產的作物,既然,紅薯是原產於美洲,那麼請問:
為什麼紅薯沒能在美洲催生高度發達的文明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複雜,但是至少有以下的原因:
原因之一:因為美洲沒有牛。沒有牛,農耕必然受限。
原因之二:因為美洲不產馬。沒有馬,交通必然受限。
原因之三:因為印第安人不掌握冶鐵技術。沒有鐵,你連犁都沒有。怎麼耕地呢?
其他原因應該還有。
但是,別的先不說,僅說這三個原因,就足以致命了。
所以,紅薯雖然高產,但在美洲,也無法承載一個發達的文明。
你沒有鐵,沒有牛,刨不開耕地。
你沒有馬,靠人的雙腿,人和貨的運動半徑,每天不能超過20公裡。
更別說紅薯的保存期限,遠不及小麥和大米。
缺了這幾樣關鍵元素,發達文明,無從談起。印第安人舊影。美洲大陸不產耕牛,也沒有冶鐵技術,農業發展狀況一直停留在原始狀態

2
侵華日軍的「仁丹胡」,其實在當時的世界上,叫做衛生胡。
原來的世界,是流行八字胡,或者大鬍子,但是後來許多人認為,八字胡、大鬍子,都不衛生,因為吃飯的時候,往往會有麵包、湯汁、肉末等,殘留在鬍子裡,一會不照鏡子,就很容易在各種社交場合,出盡洋相。
而且在另一方面,這些食物的殘渣,殘留在鬍子裡,很快就能滋生細菌,容易引起皮膚的各種不適。
不衛生。
所以,後來歐美世界有人開始把自己的八字胡、或者大鬍子都刮了,只留下鼻子和嘴唇中間的那麼一丁點,這樣一來,即保留了男子漢的氣概,也更加衛生。
於是,這種小鬍子就迅速流行開來了。
在1930-1940年代,這種小鬍子有一個專有的名字,叫做「衛生胡」。
希特勒、蘇聯紅軍將領巴浦洛夫、日本軍閥土肥原賢二,都留衛生胡。

當時留衛生胡的世界名人,至少有以下:
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
美國笑星卓別林
蘇聯將軍巴甫洛夫
以色列總理摩西·夏裡特
民國外交家顏惠慶
……
你沒有看錯,中華民國的外交家顏惠慶,也留日本鬼子的鬍子。

民國著名外交家顏惠慶,也留衛生胡,乍一看,還以為是日本鬼子
那麼,既然當時世界上那麼多人留「衛生胡」,為什麼中國人偏偏只記住了日本鬼子的衛生胡(仁丹胡)呢?
答案是:倖存者偏差。
也就是說,留衛生胡的好人,大家都覺得很平常,所以記不住,都忘了。
而留衛生胡的壞人,大家都記住了。
所以在歷史上,人們只記得日本鬼子的仁丹胡(衛生胡)。
3
歷史愛好者很容易掉進一個陷阱,就是以「好」、「壞」去區分歷史人物。
例如說,「秦始皇是壞人」、「司馬光是好人」、「李自成是好人」、「魏忠賢是壞人」……等等。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思維方式。
歷史人物,是不能用「好」、「壞」來區分的。
因為幾乎所有的歷史人物,都是既有功、也有過的。
所以,用「好」、「壞」二字去區分歷史人物,是很幼稚的。
打個比方,我給你一堆寫著「好菜」和「壞菜」字樣的標籤,讓你到菜市場裡去,給豬肉、牛肉、魚、蝦、菠菜……每一個能吃的東西,分別都給我貼上「好菜」、「壞菜」的標籤。
你知道怎麼貼嗎?
你能科學區分嗎?
根本區分不了。
因為每一種菜,都有它的優點,也都有它的缺點。
歷史上林林總總的人物,就好比菜市場裡琳瑯滿目的菜一樣,他們是複雜的存在,根本是不能用「好」、「壞」二字加以簡單分類的。
舉個例子,說秦始皇。
秦始皇夷平六國、統一中國、統一度量衡,這件事的功過,是可以兩說的,你可以說他殺人如麻,罪惡滔天,可是,你也可以說他整合了一個大國,福澤子孫萬代,是歷史的功臣。
因此,你很難說,秦始皇是一個好人。
也很難說,他是一個壞人。
還有說他焚書坑儒這件事,他當年雖然確實坑殺了一些「儒生」,可是,那些被他坑殺的「儒生」,其實不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而是些江湖術士、算卦的、占卜的、跳大神的。
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裡,對秦始皇評價很低,把他描寫成一個暴君,那其實是因為:司馬遷是漢朝的史官。
漢朝的史官,要講究漢朝的政治正確。
司馬遷作為漢朝的史官,吃漢朝的飯,他是不可以說秦始皇的好話的。
因為,秦朝就是被漢朝推翻的。
如果說秦朝好,那麼漢朝推翻秦朝就是不合法的,就是混蛋。
所以說,司馬遷當時寫史,他是沒有選擇的,他的筆下,只能把秦始皇寫壞一點,只有這樣,他的文字,才能不犯規。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