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馮學榮
一
朱元璋出身草根,文化程度不高,他在歷史檔案裡留下的一些諭旨和硃批,是安徽鳳陽口音的文字,非常有趣。
今天,大家來看兩例。
朱元璋第一例諭旨:
「 說與戶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戶口不明白俚,教中書省置天下戶口的勘合文簿、戶帖。你每戶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將他所管的應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寫著他家人口多少。寫的真著,與那百姓一個戶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來了。我這大軍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縣里下著繞地裡去點戶比勘合,比著的便是好百姓,比不著的便拿來做軍。比到其間有官吏隱瞞了的,將那有司官吏處斬。百姓每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過,拿來做軍。欽此。 」
朱元璋的文字,淺顯易懂,我就不逐字翻譯了。
總之,他大概的意思是:
現在我朱元璋當皇帝了,天下太平了,軍隊不打仗了,反正,官兵們閒著也是閒著,叫軍隊幫助戶部,到民間去調查、統計、編制我大明帝國的戶口,也就是人口普查,發現戶口不明不白的,就不是好百姓,要捉拿充軍,當官誰敢隱瞞實情,要處斬,如果有百姓不配合戶口普查的,也要捉拿了充軍。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注意品讀他安徽鳳陽口音的漢字。
是不是很有趣。
我們來看,朱元璋的第二例諭旨: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
朱元璋這是要殺誰呢?
其實,是當時大明帝國的沿海,發現了倭寇,有地方官上奏,問朱元璋怎麼辦。
朱元璋說,這些日本倭寇,有什麼好奏的,先殺了再說。
二
許多歷史愛好者,都看到過大清雍正皇帝寫過的一段有趣硃批,行文是這樣的:
「 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 」
雍正皇帝的硃批:朕就是這樣漢子……
翻譯成現代中文,是這樣的:
「 我雍正皇帝,就是這樣的一條漢子,我就是這樣的性格,我就是這樣的一個皇帝,只要你們這些大臣不辜負我,我也絕對不會辜負你們,特此勉勵! 」
雍正這麼動情的一段硃批,是寫給誰的呢?
他又是為什麼會寫下這段的呢?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當時的河南巡撫,是一個名叫田文鏡的人,這個田文鏡呢,在河南省推行雍正皇帝制定的「 攤丁入畝 」 稅收改革政策,並因此,不可避免地觸犯了一些臣子的既得利益。
於是,田文鏡在中央和地方,得罪了許多的高官。
因此,許多高官寫信給雍正皇帝,說田文鏡的壞話。
雍正皇帝呢,沒有取信那些壞話,而是對田文鏡在河南搞「 攤丁入畝 」 等改革所取得的成績,予以高度肯定,並且表揚了田文鏡。
田文鏡被皇帝表揚,心裡很爽,於是,上了一份奏摺,感謝雍正皇帝對自己的表揚。
所以呢,雍正皇帝就在這份感謝奏摺上面,留下了「 朕就是這樣漢子…… 」 的著名硃批。
雍正的意思就是說,你不用謝我,你好好乾,只要你不讓我失望,我一定不會虧待你。
事情,就是這麼回事。
三
有一種說法,說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混血兒。
這種說法,不但民間在說,南宋時期的朱熹也是這樣說:
唐源流出於夷狄
故閨門失禮之事
不以為異
朱熹的意思是說:唐朝本來就是胡人血統出來的,所以男女關係觀念放蕩,並不奇怪。
換句話說,朱熹也認為:李世民他們家,是有胡人血統的。
那麼,到底李世民他們家,是不是胡人呢?
答案是:
是,也不是
什麼叫「 是,也不是 」 呢?
事情是這樣的:
李世民是個混血兒
所以說,是,也不是。
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是個漢人,然而實際上,雖然說李淵是漢人,但其實也並不純正,因為他的祖上幾代,都有和鮮卑血統通婚的現象。
而李世民的母親「 太穆皇后 」 ,則是鮮卑人,也就是說,是一個胡人。 (太穆皇后的母親襄陽長公主是鮮卑人,父親竇毅是一個漢化了的鮮卑人,本名紇豆陵毅)
換句話說,李世民,是漢族和鮮卑族的混血兒。
這麼說,基本符合事實,一點都不誇張。
那麼你說,李世民,是漢人,還是鮮卑人呢?
都是,也都不是。
如果以父親算,李世民是漢人。
但是,如果以母親算,李世民是鮮卑人。
漢人以父親為血統,所以李世民是漢人,這樣說從社會學上說,並沒有問題。
但是大家不要忘記,基因是不跟你分男女的,也就是說,李世民的體內,既有漢人的基因,也有鮮卑族的基因,這個無論他的戶口怎麼改、跟誰姓,都是改變不了的。
即使是算他父親李淵,李淵的祖上幾代,也混雜了鮮卑血統,所以,無論李世民的父系還是母系,都在不同程度上擁有鮮卑(胡人)的血統,這一點已經沒有爭議。
也即是說,朱熹沒有冤枉李世民,李世民確實是漢人和胡人的混血後代,只不過到底李世民的基因裡有百分之多少是漢族,百分之多少是鮮卑族,這個可能就無法準確釐定了。
來源 讀書人馮學榮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