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老馮又來顛覆你的歷史認知。
我們在影視劇、歷史小說裡經常看到:每天淩晨,太監都會到大清皇帝的牀前高喊:「黎明即起,萬機待理!」,把皇帝叫醒。皇帝很無奈地被叫醒之後,洗漱完畢,此時,各路大臣魚貫而入,集中在紫禁城的某個殿堂,大家一起上早朝,這事,就跟我們今天上班,打卡,開公司大會,一糢一樣。是的,在真實的歷史上,我們的清朝,根本就不存在每天上早朝這個體制,尤其是集體早朝。真相1:大清並沒有「每天集體上早朝」制度,恰恰相反,大清平時是不上早朝的,只當有要緊事、急事、大事,或者舉行各類大典的時候,才把全體大臣集中到紫禁城。真相2:不但清代史料並不存在「每天集體上早朝」的制度,而且即使依照常理,世上也根本沒有哪個團體,是需要每天早上都開大會的,不信你自問一下:你見過哪家公司、哪個團隊,每天早上都開大會的?華為?騰訊?或者今天的省政府班子?每天早上都開大會?真沒有。為甚麼沒有?道理很簡單嘛,因為啊,真沒有那麼多的會要開。真相3:雍正皇帝有一回召集眾大臣開會,皇帝問了一輪之後,大臣們竟然都說:皇上,臣今天沒甚麼事要跟您商量的。雍正皇帝愕然。那天大臣們都白跑了一趟,皇帝也白忙了一個上午。可見這種無意義的集體大會,其實很浪費時間、很消耗精力。(清檔案原文:雍正四年正月癸醜,上諭大學士等:朕今日坐勤政殿以待諸臣奏事,乃部院八旗竟無奏事之人)真相4:事實上,在清代,多數的政務,都不需要皇帝親自辦理,當時多數的事務,都在六部、軍機處等各個機關,由大臣處理完了。只有不得不徵詢皇帝意見的大事,才要向皇帝匯報,日常90%以上的行政事務,都在大臣這裡,解決掉了。真相5:和影視劇相反的是,在清代,皇帝和臣子之間大多數的溝通,都是通過「批閱奏折」的形式來進行的,而不是通過「每天集體上早朝」的形式來進行的,換句話說,在清代,召集所有大臣開集體大會,並不是主要的議政形式。真相6:我們都知道明朝的萬歷皇帝,有二三十年的時間不上早朝,其實,萬歷皇帝雖然不上早朝,但是他仍然批閱奏折,仍然在各個場合單獨召見臣子,所以,「不上早朝」不等於「不理朝政」。明朝如此,清朝也同理。真相7:和我們想象的恰恰相反,「每天集體上早朝」這個形式,在很多時候,恰恰是不方便的,因為很多國家大事,都是保密的,A大臣想對皇帝說的話,他不希望B大臣聽到,但由於是集體早朝,B大臣在場,A大臣不敢說,有很多諸如此類的不便,所以,「每天集體上早朝」不但是沒必要的,而且是不方便的、有違保密原則的。真相8:事實上,大臣們都很忙,皇帝也很忙,如果每天都要上集體早朝,你一言我一語,折騰幾個小時下來,至少半天時間就沒有了,而且不是每個大臣都住在紫禁城旁邊,上朝,回家,一來一回,一天就這樣沒了,回到府邸,甚麼事都幹不了,因為時間和精力,都已經耗盡了。如果天天如此,這個領導班子就廢了。真相9:那麼,既然清代不存在「每天集體上早朝」的制度,為甚麼我們的影視劇,就喜歡拍一大群大臣上早朝的一幕呢?答案是:因為那樣拍,可以顯得皇帝「勤政愛民」,在鏡頭裡,幾十個、一百個大臣,濟濟一堂,排場大,好看,為了票房,導演和編劇,不得不那樣拍,而至於甚麼扭曲歷史,他們是不在乎的。真相10:事實上清代的皇帝,居住地點是不固定的,他們有時候住紫禁城,有時候住圓明園,有時候住暢春園,有時候甚至跑到承德避暑山莊去住,而且這些地方往往一住就是幾個月。真相11: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清代沒有「每天集體上早朝」的制度,康熙皇帝有一個類似的制度,叫做「禦門聽政」,不過,它和「每天集體上早朝」,並不是一回事,所謂「禦門聽政」就是康熙皇帝吃完早餐之後,到某個殿堂裡,坐班,會見大臣,不過,他不是集體會見,而是輪流會見,通常的先後順序是:吏部大臣、戶部大臣、禮部大臣、兵部大臣、工部大臣……等等,而且是單獨會見,或者三兩個人會見,並不是一大群大臣集中到一起,和影視劇所展示的,完全不一樣。真相12:而且,即使是康熙的「禦門聽政」制度,到了雍正、乾隆之後,也逐漸式微了。為甚麼?首先是因為皇帝越來越懶,其次是因為,皇帝和大臣後來也都總結出來了:真沒必要天天開會,折騰人,費事,效率反而不高。有事寫奏折派人送來,沒事各忙各的。尤其雍正這人,特別喜歡通過奏折辦理朝政,尤其是密折,大臣可以通過密折,你舉報我,我投訴你,雍正皇帝特別喜歡用這一招,來整治他的班子,所以,「每天集體上早朝」這事,雍正既不喜歡,也認為沒必要。真相13:所以康熙死後,和所謂「早朝」最接近的「禦門聽政」這事,皇帝也越來越懶得做了,依據《清實錄》的記載和統計,所謂「禦門聽政」這事,乾隆皇帝每年只有11次,嘉慶皇帝每年只有9次,道光皇帝每年只有5次,鹹豐皇帝每年只有4次。真相14:換句話說,我們在電影電視裡看到的「皇帝和大臣每天集體上早朝」的一幕,在乾隆做皇帝的時候,一年365天,只發生過11回,一年之中有354天,都是不需要上早朝的。而且即使這每年11回的「早朝」,也不是「大集體會面」,而是皇帝輪流召見的,和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情形,完全不一樣。真相15:上面這個圖,是乾隆皇帝某一天的起居記錄,我們由此可以看到,乾隆在早上,並沒有所謂「上集體早朝」這事。真相16:清代很多大臣留下來的日記,例如《林則徐日記》、《翁同龢日記》、《曾國藩日記》等史料,記錄他們在北京當官的歲月裡,也並沒有每天早上都跑到紫禁城去「上早朝」,而是只當有大事商量的時候,才去的紫禁城,才去見的皇帝或者太後。所以,我們在電影電視裡看到的每天早上一大群大臣集中在紫禁城某殿堂和皇帝開大會,雷打不動,這事是假的,騙人的,大清沒有這個制度。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