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雷,女俠
大家好,我是女俠,挪威籍北京人,一個不標準的假洋鬼子。
除去范偉老師之外,高曉松是我最喜歡的男明星 – 不僅僅是因為他和范偉老師長得像,更是因為高老師那渾厚的京腔男中音往往能勾起家鄉北京的美好回憶。
每次回北京,我最期待的活動項目就是聽北京大爺嘮嗑兒。北京大爺是世界上最神祕的一群人 – 他們對中南海的地形了如指掌,人均有兩個半親戚在中央擔任不可透露的要職,對中東政局有著別出心裁的見解。雖然女俠不能常回北京,但打開《曉說》,就彷彿提溜我回到了長安街的小館子,可以說,聽高老師指點江山是我晚上認真刷碗的最大動力。
聽說高老師最近去了趟北歐,回來以後似乎頗有感觸,整了一篇《在北歐,我覺得自己內心很醜陋》,把北歐誇了個遍體鱗傷,更是把北歐人民誇成了活佛轉世。我認真拜讀這篇文章後,貓了一眼鏡子裡的自己。可惜,幼年移民北歐的女俠身上似乎沒有散發出高老師文章裡描述的那種仙氣兒,反倒是黑眼圈又比昨天擴散了兩公分,活像一個衰神。
女俠平時不愛思考,但總覺得這次高老師發揮不太正常。我絞盡腦汁兒回憶起了在挪威的點點滴滴,突然頓悟,作為遊客的高老師,只是做了一場春夢 – 在夢裡,北歐居民與世無爭,無私奉獻,像極了《桃花源記》裡的居民,還比桃花源裡多了智能馬桶和網絡電視。
而現實是,北歐的確是個好地方,但是,它壓根兒不是什麼人間仙境,北歐人民也不是活菩薩。
北歐人不是活雷鋒
某位北歐公交司機告訴高老師,北歐接收難民,與人分享財富是理所應當的。於是,高老師又一次覺得自己內心醜陋不堪,而北歐老百姓,似乎個個都是現世濟公,當代雷鋒,思想覺悟足以免試入黨。
事實上,挪威恰巧是世界上對待難民最有想像力的國家。有一陣子,為了將難民送回老家,挪威政府給每個「主動離開」的難民家庭準備了一個近萬美元的大紅包以及單程機票,讓女俠不禁聯想到了國內某些農村宰生豬送瘟神的優良傳統。揣著美金回國的難民們顯然依舊難以避免戰亂 – 但至少挪威政府的面子算是勉強保住了。
至於思想覺悟,女俠還有一個故事。
某中國同胞在挪威某小鎮買了一個莊園。這個莊園山清水秀,自帶小湖,夏天可釣魚,冬天可溜冰。可以說是妥妥的度假天堂。
女俠在莊園的小湖上駕駛手動擋豪華遊艇。
由於該中國同胞很少來挪威,莊園管理費又貴得離譜,便打算將這個莊園出租。女俠掐指一算,誰會租這個連上廁所都得打開高德地圖的莊園呢?
還真有。一位瑞典人將這個莊園租了下來。用來幹啥呢?照顧殘障兒童。
沒錯,一位瑞典同胞用每年上百萬克朗的價格租下了這個大莊園,並在裡面安上了殘障人士專用設施,雇上了專業心理醫生和護理人員,目的是為了給殘障兒童「特殊護理」。
到這裡為止,簡直是當代特蕾莎修女的故事。高老師要是聽到了這個故事,估摸能抹著眼淚寫出一首《北歐的你》。
但事實上,這位瑞典同胞只是單純地想掙錢而已。
承包殘障兒童教育的項目,政府會支付給他不菲的費用。估摸著,這位瑞典同胞在幾年內就能妥妥地發家致富。在北歐,發「難民財」以及「殘障財」的人不在少數。菩薩心腸,只是看客的一廂情願,在當事人眼中,那只是一門好生意。
據說這位瑞典人確實心腸不錯,並準時上交租金。但是,他絕對不是活雷鋒 – 雷鋒同志要是每年能賺幾百萬克朗,肯定全部上繳國家。
「我幹了,你隨意」
高老師說,北歐人不聊金錢,不聊地位,也不聊你讀過什麼名校。空嘴道黑帶九段的高老師在那兒悵然若失,像一個丟了聖誕襪的孩子。
根據高老師的文章,他所前往的「北歐」,是指丹麥與瑞典。女俠掐指一算,他遇到的「高境界閒聊」應該主要發生在丹麥,因為閒聊似乎不是瑞典人的特長。
的確,丹麥人以「愜意」出名,蔑視攀比,充滿生活情趣。而高老師可能不知道的是,在丹麥人充滿情調,沒有攀比的「高境界閒聊」背後,其實暗藏著不足與外人道的嚴密規則。
根據女俠不多的經驗,丹麥的晚餐閒聊內容以奶酪價格,紅酒口感,仙人球培育心得等為主要內容。如果想來點兒「有爭議」的話題,丹麥同胞可能會睜大眼睛表示不解,並試圖重新繞回仙人球栽培等其他更重大的議題。如果想來一點有建設性意義的談話,那估摸得等半支威士忌下肚之後。
丹麥人將「仙人球座談」發揮到了登峰造極。他們用一個國寶級詞語「Hygge」來形容這類「高尚愜意」的場合。「Hygge」是丹麥人的人生中心,其含義之深奧,連他們的北歐鄰居都難以參透。在女俠粗淺的理解中,「hygge」意味著「絕對」的平等,也代表著杜絕衝突與對比。舉例來說,與友人分享果醬的製作方式是很「hygge」的;假如這時某位不識趣的家長開始大談自己的新奔馳車,或是透露自己兒子在數學考試裡拿名次的豐功偉績,那是妥妥的「反hygge行為」,可能會得到在場全體成員的沉默抗議。
高老師用「內心美麗」總結了丹麥人的這種喜好。然而,丹麥民族志學者傑普則有不同意見,他說道,「人們在「hygge」的時候,他們彼此翼護,保護自己免於承受競爭和社會評價的壓力」。同時,他還補充道:
「Hygge充當社會控制的工具,它用情調建立自己的等級,孤立那些不能夠營造「hygge」氛圍的社會群體。」
由此看來,「愜意」的談話之中實際上暗含複雜的社會準則。一旦你被定義為不懂「hygge」的局外人,將慢慢失去仙人球座談的會員資格。
所以,與其將「高尚談話」歸功於北歐同胞的美麗心靈,不如說這是一種文化習俗 – 與所有國家的習俗一樣,它有著美好的一面,也並不是完全沒有糟粕。
女俠有幸參加過幾次丹麥同胞組織的仙人球座談。作為假洋鬼子,我依然保留了能用手抓絕不用刀叉的良好習慣 – 但在那幾次「隨意」的座談中,女俠神經緊張,小心翼翼,幾乎用刀叉把奶酪切成了等邊三角形才敢下嘴,生怕砸了華人同胞的招牌。
正如在國內的酒桌上,敬酒的老叔會說,「這杯我幹了,你隨意」。
這不是真正的隨意。
我是差不多先生
高老師說,在北歐,老百姓不工作每個月也有錢拿,而且跟上班拿的錢差不多。
顯然,高老師借鑑了北京的哥的慣用修辭手法,簡稱胡說八道。關於具體的北歐福利水平,大家稍後可以移步公眾號「挪威其實不冷」的文章《高曉松們,別再神話北歐了》。女俠看數字會腦殼兒疼,就不總結了。
不過,北歐確實對「差不多」有著別樣的痴迷。這種「差不多精神」源自於詹代法則 – 這一系列來自於某北歐小說的法則曾經定義了北歐人的人生信條。以下是該法則的重點內容摘抄:
不要以為你是個人物
不要以為你比我們聰明
不要自作聰明地幻想你比我們好
不要以為你能做成什麼事情
不要以為別人在乎你
詹代法則所倡導的極端平等主義,也許在歷史上某一階段起過積極作用,然而,在當今,它的殘留影響力卻成為了阻礙北歐人施展「遠大抱負」的隱形枷鎖。估摸著,熱狗應該是從詹代法則找到靈感,才寫出《差不多先生》的吧。
在北歐,通過「個人奮鬥」改變命運的故事並不受大家歡迎。假如你是一個通過「艱苦奮鬥」獲得成功的商人,很可能得不到左鄰右舍的敬重。千里走單騎,從窮小子成為百億富豪的故事在北歐通常不會被當作正面典型。當然,假如某北歐電子商務巨頭也在美國胯下失守,百億股票灰飛煙滅,那當地報紙一定會頭條加粗,大家至少得津津樂道一個星期。
NOMA算得上北歐的殿堂級餐館,屢次被評為「世界第一餐廳」。然而,NOMA的主廚卻並沒有受到當地人的廣泛敬仰 – 由於他的餐廳致力於開發「革命性」的北歐菜餚,一度被媒體稱為自命不凡的混蛋。
在北歐,對「物質」以及「地位」的追求常常被當作品位與情趣的缺失。久而久之,不少有抱負的人,會慢慢地「被平等」,只有在喝多的時候,才會想起年輕時的夢想,悄悄唱出那一句:
「我是差不多先生,但我的差不多不是天生。」
後記
後知後覺的女俠,發現高老師的文章寫於去年,意味著我踩了一個已經涼成冰棍的熱點。但作為少先隊駐挪威分會小隊長,我深感自己有義務將北歐的另一面帶給大家。
北歐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區,從某種角度上也是世界上最平等,最先進的地區。豐厚的社會財富拉低了整個北歐的物質慾望,良好的教育體系拉高了北歐人民的整體素養。但是,這不意味著北歐人民個個都道骨仙風,慈悲為懷;他們照樣會打小算盤,也照樣會暗自較勁。北歐的文化,雖然有不少值得借鑑之處,但絕不是完美無缺。局外人高老師,作為在北歐只待了一小會兒的遊客,只能說做了一場北歐牌的春夢 – 雖然美好,但如果遲遲不醒來,會傷身。
所以,女俠想說,高老師壓根兒用不著覺得自己內心醜陋 – 你依然在我心中是最美,僅排范偉老師之後。
參考資料:《北歐,冰與火之地的尋真之旅》,邁克爾 布斯 著, 梁卿 譯
來源:維京女俠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