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8 日那天晚上,杭州濱江區的海威大廈燈火通明。這幢 20 多層高的樓宇,當晚成為了沖擊直播行業的風暴中心。
海威大廈 T3 幢是快手頂流主播辛巴租下的辦公大樓。就在不久前,辛巴把背後運營公司的近半人馬,包括徒子徒孫和對應的團隊,2000 來號人,從廣州搬到了這裡:
這場搬遷的規糢,遠超於之前所有跨城來杭的頭部主播。
當初羅永浩從北京入杭,也不過 400 多人。
據團隊在直播時透露,這些人在杭州目前還是常住酒店。但刺激濱江乃至杭州的租房市場,也是遲早的事。
最近幾年,杭州不斷在虹吸其他城市的頭部帶貨主播。除了紮根杭州的淘寶主播,吸引了來自北上的廣東大狼狗夫婦,南下的北京交個朋友。
伴隨著辛巴的搬遷,被杭州攻陷的平臺陣地,終於補上了快手這塊剩下的拼圖。淘、抖、快三大平臺的頂流主播們,終究還是齊聚杭州。
上網的盡頭是直播,直播的盡頭是賣貨。無形之中,杭州在源源不斷地吸收直播間流量,簡直是:
互聯網的黑洞。
和淘寶、抖音相比,快手與頂流主播之間的關系,要被動許多。在頂峰時,辛巴團隊的帶貨 GMV 甚至一度占據整個平臺的四分之一。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作為平臺的快手,所執行的策略,就是與旗下主播進行流量的博弈。更早之前,辛巴就控訴快手給自己穿小鞋,斥巨資卻不給相應的流量。
轉戰杭州,應該是給辛巴帶來了巨大的底氣。
這個不甘於做主播的商人,於是再一次與快手公開較勁。不僅炮轟快手縱容平臺主播刷單,專坑老年人。更曝出快手處理的方式,僅僅是揪出透露消息的內鬼。最終,這場鬥爭,還是以快手妥協,解除封禁作為結束。
快手確實在用限制流量、扶持其他主播的方式,試圖削藩。而辛巴的對策裡,杭州始終是唯一的後備。
兩年前,辛巴就在杭州註冊了公司。還有媒體報道過,辛巴一度找過淘寶,表達自己入駐成為頭部主播的意願,被淘寶拒絕。
吃了平臺一鼻子灰的辛巴,打算成為自己的平臺。蕭山地標建築博地中心,是辛巴最早來到杭州的辦公所在地。現在,成了辛巴搜羅培養小主播,孵化矩陣號的大本營。
畢竟,也只有在杭州,能一茬茬地收割,最新鮮的萌新主播。不止是辛巴,更多已成規糢的直播團隊也如此。杭州的人才虹吸能力,對他們而言,就是:
撬動槓桿的支點。
畢竟,主播的體量和數量,與帶貨大後方的子彈配備相輔相成。更多的主播,意味著,在與產品供應鏈的談判中,能獲得更大的話語權。這直接決定了主播機構的護城河。
對著直播間的老鐵們,辛巴說過心裡話。搬到杭州是沒辦法的事,杭州和老家哈爾濱相比,更能招到搞直播的電商人才。聊起招人,這個常常被情緒支配的商人,顯露了少見的理性:
「人才不是我培養的,是社會供給的」
憑著提前占領山頭的優勢,杭州確實享受了電商人才聚集帶來的持續紅利。描摹杭州電商人才的畫像,更多是:
機構出身,方法論做事。
大多數杭州帶貨人才的成長史裡,始於阿裡,盛於謙尋、宸帆、無憂文化和遙望科技。和眾多杭州平臺機構穩定輸出的氣質相比,辛巴團隊有著並不相同的草莽和江湖氣。
有去過海威大廈面試過的朋友告訴社長,這幢大樓裡,有六部電梯,其中,為老板辛有志:
專門配備了一部電梯。
而在同乘一輛電梯的情況下,其他人會為管理層讓位,以表尊卑之別。
杭州幾乎所有的頭部主播,職業經历都少不了廠牌機構裡的賽馬機制。同一機構裡的主播,獨立運營,也暗中較勁。
而辛巴團隊維系的根基,是師徒制。主播彼此以家族成員相稱。很難說,這種並不典型的團隊文化,能讓辛巴輕松地融入杭州的主播生態當中。
辛巴的刺頭個性,由來已久。最早,和快手頂流散打哥互撕,之後,點名過劉畊宏,暗諷過董宇輝。
杭州其他頭部主播的敵人可能是稅務局,但辛巴的敵人,是 818 老鐵除外的所有人。
這種不確定性,讓辛巴的入場,像是投入杭州直播池子裡的一條鯰魚。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攪起甚麼樣的渾水。
在辛巴的搬遷效應下,其所在的海威大廈附近,隨之集聚了眾多同一支脈的快手主播們。
很多東北老鐵已經在私下商謀,研究商機。有的說,要在濱江這裡找個商鋪,外面開店,裡面做直播間:
開個東北燒烤,鐵定能賺錢。
來源:鐵頭功社 微信號:onehangzhou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