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戲真做:18 線演員入行祕笈

演員

愛哲按:

我記得我上大四的時候,隔壁編導系的同學要拍畢業作品,拉我去充數當了回演員,是個鬼片。現在看來是一個非常粗糙的短片,但我還挺樂在其中的,畢竟是體驗了一回做演員的感受。

但是想成為一個專業的演員,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一講到演員,很多人立馬聯想到天價片酬,高人氣,高聲譽,但實際上能被人記住的演員不多。在頂級演員之外,還有成百上千默默無名的演員在努力獲得一個有名有姓的角色,甚至還在入行邊緣徘徊。

許多時候,一個演員與演員之間的能力並沒有那麼顯著的區別,誰可以、誰不行,除了努力還要一點時機,而如果一個人真的那麼想要成功的話,她可以主動出擊,為自己創造一點機會嗎?

大家好,我叫喬喬,是一名演員

這是一個演員入門的獨家祕笈,或者是一個入行的特別操作,我從來沒有跟任何演員講過,如果所有人都像我這樣做的話,我就沒飯吃了。

一、入行無門

2019 年,我從一所非藝術類大學的表演系畢業。剛一畢業,我的同學都開始轉行幹導游、當空姐、直播帶貨,但是我覺得自己科班出身,對演戲又一直抱有憧憬,一畢業就轉行還是挺遺憾的,我還是決定試試表演這條路。但諷刺的是,雖然是表演系畢業,我卻找不到入行的機會。

因為我沒有同伴,我們這屆就只有我一個女生在幹這個職業。我們老師也是大學畢業之後就考研,考完研就考編,考完編之後就當老師了。他沒有職業演員的經歷,而且他教的又是話劇,根本沒有人教你要準備甚麼東西。

那時候我都不知道去哪兒面試、怎麼面試,但好在有互聯網,我就從互聯網上下了一個表格,選了一張自己能看的照片,下面寫我曾經在校時演過的話劇,還專門標上 「在校作品」「學生作品」,特別老實。

我又在網上看到了 「組訊」,也就是劇組的招募資訊,我就帶著這樣一份簡歷,按著組訊給的地址親自去到北京投遞簡歷,但到了之後,我才發現一起過來的並沒有多少演員。

他們的辦公室裡都是經紀人來投簡歷,像我這種自己投簡歷的叫做 「個人演員」。演員都在旁邊試戲,我覺得自己在他們當中非常突兀,顯得格格不入。大家都沒正眼瞧我,因為覺得這人不是演員,沒有入他們的正規系統。

那時候,我幾乎每天都在找公司、投簡歷。北京很大,去一個地方要一個多小時,我一天最多跑四家。我印象最深刻,也覺得特別諷刺的是,跑了一個月,沒有組讓我試戲。唯一讓我試過戲的不是劇組,而是綜藝節目。

二、「他從一開始就沒看上我」

我在北京的最後一次試戲是一個挺大的公司。

我去了之後,那個副導演跟我多聊了幾句,他說他們現在還差一個女二沒有定,覺得我還蠻適合的。他還說導演這幾天都有可能過來,讓我勤跑一點。

業界有這麼一句話,「副導演不能決定你的生死,但是可以左右你的生死」。意思是,你甚麼都挺好,但如果副導演不把你這份資料遞給導演,你再好也沒有用。

所以我當然是感恩戴德,說我隨叫隨到,但後來我沒想到他真的那麼隨意。

比如中午 12 點告訴我 「下午 2 點來」,沒辦法,我也得去。不算我見他那一次,他一個星期叫了我三次,三次我都沒有見到導演。

最後一次的時候,我印象特別深刻。

那天下了很大的雨,我去他們公司,他居然跟我說自己沒吃飯,讓我在他們單位前面給他買一份炒餅。我不僅買了一份炒餅,還給他多買了份奶茶。

當我給他帶過去的時候,我發現他在公司外的亭子裡跟一個女孩交談,那個女孩穿得很簡單,瘦瘦的臉上,嘴唇微張、眼睛很堅定地看著副導演,嘴上還一直說著 「好的,謝謝」。

我頓時有種不祥之感,這一看就是上當受騙的樣子。然後我心裡就想,是不是我自己看上去也是這樣?

後來女孩走了,我就去找副導演。他說,導演因為臨時調整來不了了,他直接去了海南,那個女二號角色估計導演那邊也定了。他接著說,「但哥給你找了一個特別好的活,你去當跟組演員吧。」

跟組演員實際上就是 「如果缺了誰,你就去做替補」 的一個職位,甚至都不用考核,只要你想去,基本上都可以去。

最讓我生氣的是他緊接著說,「三個月,你就當玩唄。」

我當時心想,我要不然把他給宰了吧?我的時間難道不是時間嗎?但我一句話都沒說,全程看著他嘻嘻哈哈地講完這些話,我就走了。

這一路上我就開始琢磨,我從來就沒有成為他遞給導演面前的那一摞資料裡的一員,他從一開始就沒有看得上我。

三、開始編簡歷

那次琢磨讓我意識到,在現在的環境下,期待一個星探發現自己,是一件太小概率的幸運。我想向對的人展現自己,我就必須打造一個能通過副導演篩選的人設。

想通這一點後,我的思路一下就打開了。

我看那些演員的資料,上面寫著密密麻麻、讓人覺得很熟悉的劇名,但這些劇我一部也沒看過。我想既然如此,我不如自己編好了。

我當時編的作品叫《長生劫》,一聽就是那種仙俠劇。剛編完簡歷,我也盡可能把故事編得圓滿。

比如說我編的我的戲是我上大學時拍的,因為劇組的流動人員很多,2017 年拍的劇,你就算是當時的工作人員,估計都不可能記得所有的演職人員。而合作的演員,我就寫一些大家看上去感覺知道,但又不紅的明星。

當時我做假簡歷的認真程度,仿佛自己真的相信自己演過這部戲。

琢磨簡歷的同時,我也想換個地方,帶著自己嶄新的人設重頭再來。剛巧,我朋友給我打電話,說他在橫店拿了一個男一號,問我要不要也來試試。實際上,我這同學在演這個男一之前,一直在跑 300、500 的活,甚至還在演死屍。

我當時想,就他這樣還拿了個男一,那我估計也有混頭。於是我就決定去橫店了。

但是他說,橫店都是拍古裝的,需要古裝照片,還要試戲視頻,我就想,對啊,簡歷可以自己改,但拍照和試戲片段必須得找人配合。

四、在影樓拍偽劇照

於是,我就打起了影樓 「199 古裝拍照體驗套餐」 的主意。

影樓的套路是 199 元給你拍兩套照片。但實際上,他會給你拍很多照片,你在選片的時候,挑花了眼,最後就會花很多錢。

我知道這樣的套路,但我只要兩張照片,我也沒錢,因為我一直都在投簡歷,那段時間我兜裡基本就剩兩三百,感覺有時候飯都吃不起。

於是我就去了影樓,選了一套古裝,一套仙俠。古裝我演的是很落寞的妃子,至於仙俠,想象一下仙俠劇裡常有這樣一個畫面,四周飄著白煙,一身白衣的女子對著前方大喊一句 「我與你不共戴天!」 仿佛對面是她深愛的人可又是她的殺父仇人,就拍了那樣一個表情。

拍完後效果很好,我一下就有自信了。攝影師也很開心,他後來還把這照片發了朋友圈,其實這也是他們的一種營銷手段,不停地發自己的過往的作品,吸引看到的人來這裡拍東西。

第一次定妝時的,定妝樣片

五、試戲片段也能編

我當時就在想要不就在這裡一鼓作氣,把演戲片段一起拍了。不過這就必須得要說通攝影師,但我已經意識到,在某種程度上,他說不定也和我一樣,需要向客戶展現自己多麼有能力,能接到不同種類的活兒。

於是在中間換裝的時候,我就跟攝影師說:「你既然端個相機,只拍照是不是太窄了?你應該把自己的事業走寬。」

我說:「你看你能不能幫我拍視頻,我自己帶了相機,我告訴你怎麼拍,咱們前面拍得也挺快的,就占用你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咱們就能把它拍好。這個東西拍完了之後我把它剪出來,做一個偽演戲片段發給你,這樣一來,你不僅可以拍照,還可以攝像,事業就能多方面發展。」

他非常有興趣,還跟我說,「那你就偷偷摸摸的,千萬別跟化妝師他們透露你要錄像,因為我們這個地方如果拍了錄像的話,價錢很貴的。」

我說好的,沒問題。

在改妝的時候,我就開始頭腦風暴。雖然自己沒有真正的拍過戲,但是看過不少,在短短的時間裡,我不僅要當個演員,同時還是個編劇,還要指導攝影師拍戲。

我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抬眼目送人遠去的鏡頭,這個人走了,所以只剩我在臥室裡一個人。接著我就想,我要鏈接三種方式,首先我必須得哭,因為常規覺得你這個演員如果能哭明白,你演的就明白,所以我一定要哭。前面我要柔弱一點,看著一支釵子,好像在思念自己已故的愛人,中間掉淚,結尾再來一個狠一點的眼神轉折,這樣就鏈接三種風格,讓一個導演在這個視頻裡看到我三種不同的側面。

我又找了一部電影裡的臺詞,把裡頭人物改了改,再把說話順序改了改,就這麼一分鐘,我就寫好了。最後大概拍了 20 分鐘。拍完我就覺得我自己好天才,還有點像那麼回事,雖然說一看打光甚麼的都不太對,但至少能剪出一個差不多的東西。

六、初來橫店

一切準備就緒,我終於在 2020 年的 9 月啓程。我還記得,車快要到橫店的時候,高速公路上不是綠底白字的指路牌,而是一個仿古的牌匾,上面寫著大大的 「橫店」。順著假牌匾駛入橫店開始,一切都變得不再真實。

我會覺得那是一個虛構的地方,因為那兒全都是演員,恨不得廚子也是演員、端菜的也是演員,我覺得整個地方很虛幻。而且因為地方很小,所以很多事情的濃度就會很高,不像在北京,空氣那麼遼闊,感覺甚麼事情都能給沖淡了,在橫店很多事情會顯得更精彩。

七、第一次試鏡

還沒到橫店兩天,我就運氣非常好地碰上了一位副導演伯樂。她甚至沒怎麼仔細地去看我精心準備的假劇照和試戲片段,就給了我一個試鏡的機會。

當時,她手裡拿著我的卡片,一邊跟我說著話,一邊翻我的資料,「你來的特別是時候,我有一個角色要定,而且是有名有姓的角色,導演過一會兒就過來,你趕緊現在把詞看一下,試一下鏡。」

副導演在看資料

這是我第一次有試鏡的機會,特別地開心。

沒過一會兒,她就把我帶到了導演那裡,導演坐在那種長圓桌邊,都離你很近。我的經驗都是舞臺經驗,從來沒有過這種經驗,所以挺緊張的。

一般演舞臺劇的時候,你的對手就在你對面。可是你在影視試鏡的時候有人給你搭詞,他像是站在你對面,但聲音又是從你斜後方傳來的。

所以你就不知道要看哪兒,前面又有一個人給我錄像。我就是憑著自己的下意識,想著可能臉要沖著鏡頭那邊,開始了我的第一次試戲。

一張嘴甚麼詞都想不起來,但我就在心裡告訴自己:你就算死你也要死在這兒,你要死在把詞說完為止。估計跟我對詞的那個人也懵了,他根本找不到我說的話在哪兒。但是我就大概記著劇情的發展,說個大概的意思把它試下來了。

之後副導演跟我說 「差不多就是你了」,然後她還問我接下來還會再面試嗎?不要跟她的檔期撞。她的意思就是說,接下來我肯定會接到很多的戲。

我的體面就保持到了她能看見我的最後一眼,我就立馬給我媽打電話,我恨不得給我們家祖宗十八代全打一遍電話,我就想跟他們說,這回我要走起來了,我要上道了!

第一次拍攝的環境

八、入行了,但造假沒有結束

雖然只是一部網路大電影中的角色,但我終於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角色,也算是入了行,成為偶爾能在一摞資料中被遞到導演手裡的那些人之一。而且我甚至都沒有用到精心包裝的假試戲片段。

但是這樣的運氣不常有,入行後也不是一片坦途,只要想不斷向上攀登,那造假就沒有終點。因為我每上一步臺階,我的履歷都比我真的踏上的臺階要高很多。而且每上一步臺階,你會遇到的事情,都是你之前沒有經歷過的。

比如說我去試衣服的時候,他會要你的一個尺碼表,包括你的頸圍、大手臂圍、小手臂圍,類似這種很精確的東西,如果你經常在演戲,你真的到了那個位置,你一定是有的,但我並沒有,所以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你都要繃緊那一根神經,在一個高度關註的情況下,去編造、去交際,一步一步我都要去圓。

雖然我正在慢慢地用真的簡歷替換掉假的簡歷的內容,但是真的並沒有那麼多,不能寫滿滿一篇。作品是有制作周期的,我今年拍的戲,明年這個時候能播就很不錯了,又加上這兩年影視寒冬,審查率很低,有時候你覺得自己拍得很好的戲,其實根本就上不了,所以我有時候還是不得不使用一些編造的東西來撐場面。

九、戲裡有戲

我半是真話,半是謊言地在這個圈子混下去,其實我的謊話很少被人當面拆穿,原本我不太知道原因,直到這次試戲,我才有點懂了。

這個組有我特別喜歡的一個女演員,所以我說我一定要演一個角色。那天,大概有三四個副導演,其中有一個在翻我的資料,他說,「演了挺多戲了呀。」 於是我就開始了我的那一套說辭,「大學就開始拍戲,已經拍了三四年的戲」 如何如何,信手拈來,因為我自己已經完全相信了。

但那個副導演忽然就用一種讓我覺得他在質疑我的表情和語氣問 「這個組在哪拍的?」 我一瞬間才反應過來 「噢對,這個是我編的」,所以我一下就有點慌。

但我又立馬回過神來,說之前是在哪拍的。我還特意強調是轉場到了橫店。一是我把這件事盡可能說得詳細一點,說明我更真,二是就算你有認識的演員,或者你沒有聽說這過這個戲,它又很合理。

但他緊接著又問 「誰叫你來的?」 我真是從來沒有被問到過這個問題,我一下根本就叫不上來一個名字,不知道為甚麼,我張嘴就說了個 「馬」 字,還沒等我說完,他馬上就接了一句 「馬導演,我倆熟啊!」 當時我整個人都驚獃了。

我有一剎那的時間在想,如果他這時要拆穿我,我就馬上認錯,保證下次不這樣了,但就是這樣一個完全不存在的事情,他如此生動,如此真實的反應,讓我覺得他真的認識這個人。

他接著就說那個馬導演做過多少戲,他還跟馬導演喝過酒,馬導演多麼厲害,我跟他很要好之類的,言外之意就是他也特別厲害。那時我看他的其他同事全部都用那種仰慕的眼神望向他。

我一下就輕松了,我有點恍然大悟 ——  你老覺得你自己在演一場大戲,殊不知可能你只是這場大戲中一個搭詞的。你覺得你在演戲,其實大家都在演戲,這個圈子所有人都在營銷自己,我們其實都一樣,只不過方法不一樣。

十、原來大家都這樣

我就親眼看到一個女演員包裝自己。我們在酒店定妝,旁邊酒店是一個一線演員才會住的酒店。我就看她發了一個朋友圈,然後定位就是我們旁邊的高檔酒店,不知道的就會覺得她在那裡工作,那她就一定很厲害。

還有一個女演員會發朋友圈說 「我今天好忙,我上午定了一個妝,然後又拍了一下午,又到另外一個組又定了一個妝,還有兩個戲給推了」,她就恨不得告訴你好多人都想要跟她約戲,真的特別誇張。

但是,當導演真的需要一個符合她特徵的演員時,導演可能一下就能想到她,因為她經常在朋友圈、在你的眼前出現。

不只是演員,你以為制片就不做嗎?制片天天曬的是自己的項目書,跟企業家的合照,雪茄、豪車,他要證明我有實力去拉攏資金、去整合人脈。

所以我覺得這個行業就是這樣,這個圈子就是需要盡可能地在短時間裡讓大家記住你,所以會很誇張。但仔細想想,大家不都在有意無意地美化自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拿出來展示,難道不是嗎?

十一、這還是我想走的路嗎?

這個圈子都是這樣,所以我也一樣。我也會在沒活的時候發上周拍戲的朋友圈,證明自己很忙;知道導演想要豐滿女演員,在試戲前臨時往內衣中塞衞生紙。

但我偶爾開始懷疑這還是我想要的嗎?

因為我發現我原來每天想的都是專業的事情,我每天都在琢磨我怎麼演戲,但不知道甚麼時候就變成了這些人情事故,它們占據了我大部分思考的時間。

而且大家都這樣, 所有人都沒有在鑽研演技,都在琢磨怎麼才能夠得到一個機會。這種時候我就會很難過,因為這個職業跟我想的不一樣。

所以我從差不多能穩定接到一些戲開始,就不經常在橫店獃著了。因為你總是處於一個大家都在造假的環境裡,每次去編些甚麼故事,其實很消耗精神的,很累。有時候我雖然很愛這個工作,但我就想換換腦子,我就會去做一些別的職業。

喬喬不喜歡這個造假成風的圈子,但又不想完全離開,直到今天,喬喬單憑演戲獲得的收入也無法支撐起她的生活,她接的角色也還沒跳出小成本網劇和網路大電影劇本,但她還在繼續搭建符合劇本要求的各種假人設,希望有朝一日能接到一出好戲,但這一天何時會來? 喬喬自己也沒有答案。

來源:故事 FM 微信號:story_fm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