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男人給王文廣開了門。通常的對話應該是王文廣說您的外賣,顧客說謝謝。可今天的顧客非常熱情,招手邀請王文廣進屋:
要不進來一起看看電視,休息下?
這位顧客一看就是老手。他甚至預判了王文廣的借口,直接告訴小王,哥你就別送單了,我給你錢。
王文廣被嚇跑了。其他外賣小哥後來告訴他,這個男人特別喜歡邀請大家一起看電視。
作眾包騎手這五年,王文廣遇到過各種各樣的顧客。相比起喊了對方名字就要挨揍的,一起看電視這位還算文明些。
每天五點鬧鐘一嚮,他就從被窩鑽出來,不管刮風下雨,都不能耽誤他在北京送餐的工作。王文廣自己說,之所以這麼拼,是因為想當單王。
單王是所有騎手的榜樣,跑單量長期保持第一,靠著做騎手送外賣,給兩個兒子都買了房。
王文廣今年 35 歲,來自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他告訴我,他現在在全國數百萬騎手裡排名很靠前,這幾年他攢了不少錢,在老家臨泉一中斜對過買了一套學區房。我問他有多大,他特別驕傲地說:
100 平米!
一
做騎手之前,「單王」 王文廣幹過不少工作。
初中輟學後,他 2003 年離開臨泉,南下深圳打工。當時正值非典,找工作太難了,沒有錢只能睡公園,好幾天吃不上飯。
很長一段時間,這個臨泉年輕人過著浮萍一樣的生活,哪裡有事情幹就漂到哪裡。他打工的足跡,南到廣東、福建、浙江,北到天津、河北、哈爾濱等地,橫跨全國。
在工地刮過大白,在服裝廠做裁剪師傅,在鋼廠做過電焊工,在澡堂裡給人搓過澡,只要能掙錢,王文廣從來不覺得辛苦。
將近 20 年的時間裡,王文廣對一些事耿耿於懷,比如欠薪。七八年前,他在河北一個高鐵站幹過註塑:
老板現在都沒把工錢結給我。
2016 年,北京的一個臨泉老鄉介紹他當騎手送外賣。作為中國最早一批騎手,王文廣特別珍惜自己的工作。時間自主,多勞多得,最重要的:
工資日結,不會欠薪。
有此感受的不僅僅是王文廣。最近發布的《2021 年度美團騎手權益保障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了一組數據,49.5% 的騎手認為這是一份 「付出努力就可以獲得回報的工作,簡單直接的計酬方式可以感受到 「多勞多得」 的公平感,可以快速、直觀地看到每天的業績變化。
「黃袍加身」 這五年,王文廣結了婚,有了孩子。跑單間隙,他每天下午回家幫癱瘓在牀的岳父翻身、下牀活動,陪他吃飯,自己休息一兩個小時,再出去跑單。
為了補上這些時間,他愛接其他騎手不願意接的三到五公裡的長距離單子。長距離單子,系統會給更充裕的配送時間。這樣一趟路程,他可以掛好幾單。
王文廣告訴我,他五年累計送了 8 萬單外賣,在全國騎手裡都數的著。我問他每年能攢下多少錢,他嘿嘿一笑:
十七八萬吧。
王文廣的老鄉彭中輝初中畢業後,去江蘇的機械廠裡當了工人。機械廠做聯合收割機總裝,彭中輝很快做到大師傅,但一個月工資也就兩千多。
後來他聽臨泉老鄉說,上海金山的工廠裡工資高,他就去了金山的變壓器廠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斷重複加工變壓器裡的一個鐵片。
2012 年,他從上海來到北京昌平,在洗浴中心幹了三四年搓澡工。每個月能掙小一萬塊錢,但洗浴中心濕氣很重,他身體開始受不了。
2016 年 3 月 10 日,放下搓澡巾的彭中輝註冊美團眾包,在當時只有 5 個商家的昌平縣城當起了騎手。
說起來,王文廣和彭中輝的老家臨泉這個名字,來源於民國時治理水患。這個有 231 萬戶籍人口的縣城,現在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縣。
這裡也是中國勞務輸出人口最多的縣之一。改革開放伊始,臨泉農民就開始外出討生活,現在常年在外務工人口有七八十萬人。
從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墨脫,到新疆的邊境線,臨泉人的身影遍布祖國大江南北。
外出討生活大多因為無奈。這是一個地少人多的深度貧困縣,幾十年前,大量農民拖家帶口外出賣藝討生活,這直接將臨泉變成了民間雜技之鄉。
再後來,十萬臨泉人北上新疆務農,兩萬人西去雲南種西瓜;再後來,就是十幾萬人南下廣東工廠打工。
疫情期間,臨泉縣的工作人員為統計疫苗接種情況,對全縣在外人員進行了一次摸底。結果他們發現中國 2853 個縣級行政區:
都有臨泉人。
在王文廣記憶裡,小時候家裡是真的窮,兩畝地,兄弟姐妹 3 個,到了冬天,經常只能吃地瓜和玉米。
1988 年出生的臨泉人彭中輝說,他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家裡才用上電。1998 年,父母去了深圳,撿破爛收廢品,然後給家裡寄錢。他們家後來買了村裡第一臺彩電,那臺彩電一直沒壞。直到去年實在不行了,他才把那臺彩電賣掉。
到了 2001 年,幾乎村裡人都出去打工了,家裡只剩下他和奶奶。2003 年,他家裡安了一臺電話,有一次過年,他在電話裡哭著讓父母回家過年。但母親並沒有回家過年,最後家裡只剩下幾個小孩過年,冷冷清清的:
車票不好買,最主要還是想省點錢。
二
漢學家裴宜理有本書叫《華北的叛亂者與革命者》,裡面大段描寫過阜陽。這裡地處黃河和淮河之間的低窪地帶,旱澇多發,形成了獨特的群體文化。放在整個中國,這種喜歡全國流動的文化一直背負著地域惡名。
這幾年,國家級貧困縣臨泉變了。
2014 年,臨泉還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22.3 萬人,貧困人口占到安徽省的 1/20。六年後,這 20 萬人全部脫貧。
去年,昔日的 「深度貧困縣」 臨泉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浩南在臨泉跟當地的朋友聊天,他們這幾年對於家鄉的感受就是:
連犯罪率都降低了。
我看過一個數據,僅僅在 2018 年,在外打工的臨泉人帶回大約 42 個億,大約占到了當年全縣 GDP 的 20%。
這裡面不少人和王文廣一樣,在大城市做 「單王」。
有機構做過大數據統計,發現中國最大的騎手縣就是阜陽臨泉。美團的上百萬騎手裡,臨泉人有 6 萬。
這 6 萬臨泉騎手裡,有像王文廣、彭中輝一樣的中國第一代留守兒童。初中輟學後,外出務工,在大城市輾轉多年後,成為了一名職業騎手。
也有孟創業這樣的漂二代。他從小就被在北京打工的父母帶在身邊,一起住在北京的 「臨泉村」。「臨泉村」 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田村周圍。從孟創業記事起,到北京打工的臨泉人,就一直在那片蜂窩一樣的平房居住,直到被拆。
孟創業一直在北京讀到小學畢業,再回老家讀初中。北京的課本要比縣城的要難一些,他回家讀初中剛開始成績很不錯,後來初三畢業後,他回到北京開始工作了。
他在動物園賣過服裝,回老家幹過裝修,三年前,臨泉老鄉介紹,做騎手挺賺錢的。於是孟創業也過來幹了。
過去五年,這 6 萬臨泉騎手送出了超過一億單外賣,以全國平均單價 6 到 8 元一單計算,臨泉騎手總收入超過了 6 個億。
潮水改變了方向,也改變了臨泉人的生活。
浩南在臨泉當地吃涼皮時,認識了老板娘小梅。小梅家的店叫涼皮先生,不到 20 平米裝修很簡單。
還不到 30 歲的小梅,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和很多農村姑娘一樣,小梅早早輟學去沿海工廠打工,不久後又回到老家結婚生子。
兩年前,她開起了這家涼皮先生,頭半年生意並不好。美團當地站點的人講述了他們剛到臨泉開荒的景象,當時全縣只有 100 多家商戶接入,因為牽涉身份證資訊和銀行卡等敏感資訊,當地商戶大罵他們是騙子。
為了讓大家相信美團的實力,當地站點負責人把騎手們叫到一起,用最土的辦法做宣傳:
每天穿著黃色制服,騎著摩托車在大街上反複炸街。
小梅的涼皮先生接入外賣平臺後,生意好了起來,旺季時每天都能有 100 多單。現在,當地接入美團的商家數量超過 1000 家,周末時每天能送出過萬單外賣。
我粗略算了一下,這相當於每年為每個商家帶來 14 萬的收入。
三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裡講過中國人的鄉土本色,他說中國人安土重遷不是說不流動,而是說在人與空間的關系上是不流動的。
彭中輝跑外賣後,有三年沒有回家過年了。
去年大年三十晚上他還在送單。晚上騎車出來,看別人家都貼上春聯,在過年團圓,高高興興的,自己一個人在外面飄,騎著騎著就哭了。
當時他也沒給家裡打電話,說自己難過一下就過去了。
彭中輝的房子買在臨泉縣城體育館對面,離縣政府很近。旁邊是臨泉三中,以及馬上要建的愛琴海購物廣場。
四室兩廳一廚兩衞,首付的 27 萬是彭中輝當搓澡工和做騎手掙的。
臨泉三中是當地最好的初中。他老婆在家帶孩子,兒子在村裡上小學四年級,女兒現在上二年級,兒子成績在整個年級裡也能排前幾名。
他買房,就是想讓孩子去臨泉最好的初中上學。
交房合同上寫的是 2022 年 12 月 30 號。去年 4 月份回老家,他帶著女兒去臨泉縣城參加舞蹈考級。舞蹈考試在縣城體育館,體育館對面就是他買的小區。他特意帶著女兒看了一眼,女兒跟他說:
爸爸,那個房子好漂亮。
去年 8 月,銷售給他拍了一個視頻。他看房子已經在貼保溫棉了,外牆在粉刷。他那天非常高興,感覺離交房越來越近了。自己終於有一個小家了。
房子對他意味著根。不管他在外面飄多遠,飄多長時間,有房子才感覺有家。
王文廣也在計劃回老家,他的女兒在北京上幼兒園。現在孩子在北京由岳父、岳母照顧。他打算嚮應國家號召,要個二胎,再跑幾年外賣,等女兒到上小學,就全家回臨泉生活。
為了這個回鄉計劃,去年過年,他在臨泉一中斜對過的一個新盤付了首付,買了一套總價八十多萬的房子。
前年,孟創業也在臨泉買房了。在北京這麼多年,孟創業有時候雖然覺得北京也算第二故鄉,但更多時候,北京對他而言是一個賺錢的地方。
他剛到北京時,住田村附近的村裡,周圍都是荒郊野外的,沒有甚麼正經的路,旁邊有條小河,他還下去洗過澡。他沒覺得這裡是個大城市。在這裡,他很討厭拆遷,一拆遷就意味著要搬家要漂泊,心裡很難受。
他說自己每次一回臨泉老家,就覺得就特別踏實。
在臨泉,私家車被嚴禁從事運營活動。滴滴在這裡能打到的都是出租車。
但也是在臨泉,你能找到天南海北各種口味的餐館,川菜、粵菜…… 店鋪的霓虹燈明亮閃爍,生怕別人看不清招牌似的。
在臨泉,有萬達、有大潤發和愛琴海,大型的綜合商場一樓是裝修的窗明幾亮的快餐店或奶茶店,人們進進出出,呵出的白氣四溢,寬闊的馬路,風格統一的明亮路燈,到處都是在施工的工地。
即使是在冬天晚上 10 點的過,街上還經常能看到三三兩兩的年輕人勾搭著肩膀,從某個燒烤店裡出來。路邊餐館的老板指著一大片黃色的歐式風格的小區說:
你看,這一片全是新修的。
這裡就像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一方面對新鮮事物好奇、期待、迎接,一方面又保有中部地區的保守。
這裡是 100 多萬臨泉人的家。
《工人日報》2 月 19 日報道,在家鄉縣城,從大城市返鄉的外賣騎手是購房的主力群體之一,有了在城市 「一單一單」 用汗水跑出來攢出來的積蓄,他們是縣城裡頗受歡迎的 「中高收入群體」。
和其他人口不斷外流的三四線城市不一樣,過去十年裡,臨泉縣人口正增長了 12 萬。辛勤的臨泉人在外拼搏掙錢,最終都會選擇回到家鄉。
孟創業在北京住的地方,叫東平莊。這附近有南平莊和西平莊,不過就是沒有北平莊。一排排的房子,都是村民自己蓋的,經過一輪輪拆遷,存活了下來。
村裡一小半租戶,都是騎手。到了晚上十點的時候,很多騎手都騎著電動車回來。
村裡有集中給電動車充電的地方。每天晚上回家,孟創業推著電動車來這裡給車充電。黑暗裡,一排排電動車前面,都亮著一個小小的紅色的燈。
還是白居易說得好,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
來源:獸樓處 微信號:ishoulc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