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榮:越南人是怎樣變成白眼狼的

問:歷史愛好者經常說,越南人是白眼狼,中國人幫助越南人革命,幫了他們那麼多,到頭來越南人恩將仇報。

答: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歷史愛好者需要追問的是,越南人是不是天生就是白眼狼?如果不是,那麼越南人是怎樣變成白眼狼的?追問這一點,其實非常有趣,可以讓我們懂得許多道理。 

問:好,今天我們就用最淺顯、最簡單易懂的語言,把這件事捋一捋。

答:好的。

問:我們知道,清末中法戰爭之後,越南就淪為了法國殖民地,二戰期間,越南被日本占領,日本投降之後,法國人又回來了,請問法國人為什麼回來?

答:因為二戰之後的法國人認為,法國和越南在歷史上簽署的殖民地條約,都是有效的,只不過是在二戰期間被德國、日本等國家打斷了,現在恢復了常態,條約應該繼續履行,所以法國人堅持認為他們在越南的殖民統治是應該恢復的所以二戰之後法國人決定重返越南試圖延續在越南的殖民統治

圖:中法戰爭油畫

問:可是今時不同往日,二戰之後的越南有胡志明,他們不再甘心當亡國奴,他們拿起武器,抵抗法國人,為越南的獨立而戰。

答:是的。這個時候的越南,已經不是二戰之前的越南了,這個時候,胡志明領導越南子弟,對法國人奮起反抗,而且,這次胡志明並不是孤軍作戰,而是有一個大哥哥、一個大姐姐在背後撐腰的,大哥哥就是中國,大姐姐就是蘇聯。

胡志明

問:據說中國還派了許多軍事顧問去越南助戰?

答:是的。陳賡就是一個代表。

圖:陳賡

問:據說還不僅僅是「顧問」那麼簡單,而是直接參與了戰役的指揮。 

答:對的。我們知道1954年春夏之交,越南人和法國人打了一場「奠邊府戰役」,在這場戰役裡,越南人打敗了法國人,其實這場戰役就是陳賡韋國清和武元甲共同指揮的其中陳賡和韋國清都是中國派過去的高級將領

圖:韋國清

問:越南人拍的故事片電影《奠邊府》,全劇都不見陳賡的影子。 

答:是。越南人一直在文化和歷史等方面「去中國化」,所以,越南人拍攝的歷史題材的電影,都會有意地隱去中國援助方的角色。

問:法國人和越南人打仗的時候,美國人給法國人輸送了源源不斷的軍事援助,這是為什麼? 

答:事情是這樣的,法國人說,我們要「重返越南」、「恢復法蘭西的榮光」,法國人是為恢復殖民地而戰,美國人說,哈羅我的法國朋友,你在打胡志明,我來幫你,你缺槍缺炮缺錢什麼的,我們美國人給你,法國人說,哈羅我的美國朋友,我是在為維護殖民地而戰,你們美國人不是一向反對殖民統治的嗎?美國人說,靠,我才不是為了幫你恢復殖民地,我是為了遏制蘇聯在東南亞的擴張。 

問:法國人接受了?

答:法國人接受了美國人的援助。法國人說,我管你是否支持我恢復殖民地,總之,我和胡志明打仗,你援助我,我就要,你只管給,我就只管拿。

問:不拿白不拿。

答:對。不拿白不拿。 

問:於是我們看歷史,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法國人打胡志明,美國人援助法國人,但是,同一場戰爭,法國人和美國人雖然在同一條船上,但是,他們的目的,其實不一樣。

答:對的,歷史就是這樣有趣,當年美國人援助法國人打胡志明,法國人是為了恢復在越南的殖民統治,而美國人則是為了遏制蘇聯在東南亞的擴張。 

問:美國人當時認為,胡志明是蘇聯的代理人,幫助法國佬打胡志明,就是遏制蘇聯意識形態在東南亞的擴張,而至於法國人恢不恢復殖民統治,關我屁事,我才懶得管。

答:是的。這就是美國人的想法。但是,以胡志明為首的越南人,不這樣想,因為從越南人的角度看來,美國人和法國人一樣,都是要阻止越南人獨立的惡棍。 

問:越南人分不清楚法國人和美國人戰略目的的分歧。

答:分不清。也不想分清。當時以胡志明為首的越南人,既恨法國人,也恨美國人。

問:當時中國人援助越南人,不但派出高級將領直接指揮,而且還給越南送去糧食、武器、彈藥、各種後勤補給。 

答:對的。甚至高炮部隊,都是中國派過去的,換一身越南人民軍的服裝,其實是中國兵,而且,有傷亡,所以,中國人幫助越南人打贏法國人功勞非常大當時說是鮮血凝固成的友誼是一點都不誇張的

問:可以說,沒有中國人的幫助,胡志明是打不贏法國人的。 

答:是的。所以在當時,最起碼奠邊府戰役前後,越南人是非常感激中國人的。

圖:圖:奠邊府戰役

問:也就是說,最初越南人對中國人,是知道感恩的。

答:最初他們是知道感恩的,越南人其實也是人,大家都是人,我們不必妖魔化越南人,越南人其實和我們大體一樣,都是有血有肉的凡人,都是有感恩之心的,你讀一讀《陳賡日記》就知道,越南人當時對中國人,一開始還是挺感恩的。

問:那麼後來為什麼,恩情變成了仇恨?

答:關鍵就在於一件事:日內瓦會議。這件事,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圖:日內瓦會議

問:1954年夏天,中、蘇、美、法、英等國家,在瑞士日內瓦,開了一場會議,討論越南問題。

答:是的。法國人在奠邊府戰役中戰敗,也不想再打了,於是,尋求和平撤出。

問:這次日內瓦會議的最主要的成果是什麼? 

答:最主要的,就是各方同意,以北緯17度線為界將越南分為兩半北越實行社會主義南越實行資本主義

問:中國也是與會方之一,中國為什麼會同意這個?為什麼中國不支持胡志明繼續打下去、統一越南?

答:中國是有苦衷的,中國的第一個苦衷就是,其實打完奠邊府戰役之後,中國沒有辦法支持胡志明往南打了,因為中國當時既沒有制空權,也沒有制海權,由北往南打下去,戰線太長,法國人在美國人的幫助下,很容易把越南人民軍攔腰截斷,因此從軍事上,不能再打了。中國的第二個苦衷是,當時是1954年,朝鮮戰爭打完才一年,當時中國在國際上,處處受包圍,因此,中國想藉助日內瓦會議的機會釋放一個友好的姿態以換取國際關係的緩和具體來講是想打破一些封鎖和一些禁運並且擴大國際上的經貿往來等等這些

問:也就是說,中國在日內瓦會議上,客觀上有困難,主觀上有私心。

答:是的。既有困難,也有私心。可是試問,這個世界上,哪個國家沒有私心?

問:那麼,以北緯17度線為界,將越南一分為二,胡志明是否同意? 

答:胡志明當然不同意,但是,中國的代表,找了胡志明,做他的思想工作,跟他做了詳細的解釋,後來,胡志明也就勉強接受了。 

問:胡志明為什麼不同意呢?

答:因為胡志明認為,當時中國作為越南的大哥,不應該半途妥協,而應該一鼓作氣、繼續幫助越南由北向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到西貢去,統一全越南。 

問:那麼胡志明的幕僚呢,他們是否同意?

答:意見很大。你比如說武元甲、范文同、黎筍、文進勇之類的這些越南大員,都是非常不滿的,對中國意見很大,都說中國在日內瓦會議上「出賣」了越南。 

問:可是胡志明直至他1969年逝世,他和中國的關係仍然保持良好,這又是為什麼?

答:幾個原因。第一法國人走了之後美國人又殺了進來為了繼續爭取中國的援助胡志明暫時把所有的不滿都深埋於心底所以他表面上仍然保持對中國友好所以直到他死他都沒有和中國翻臉第二胡志明在越南所有的領導人裡面算是修養最好的一個而且本身又和中國革命先輩保持著很深厚的個人友誼,所以,北緯17度線導致越南分兩半這件事,胡志明相對能夠較好地理解和接受。

問:但是胡志明一死,事情就發生變化了。 

答:對的,1969年胡志明病逝,他的部下武元甲、范文同、黎筍、文進勇這些人,開始接管越南,但是,直至1975年越南人趕走美國人之前,這個時候,越南仍然需要中國的幫助,所以暫時沒有和中國翻臉,一旦趕走了美國人之後,事情就迅速發生了變化。

問:這裡還有一個重大事件,從1972年開始,中國和美國開始洽談建交的問題。 

答:對的,這件事對越南人刺激也很大,從越南人的眼中看來,他們認為中國大哥再一次「出賣」了他們。 

問:日內瓦會議「出賣」了越南一次,中美關係正常化,又「出賣」一次。 

答:對,越南人是這樣理解的。他們說,當年奠邊府戰役我們打贏了,本來可以順勢南下,一舉解放全越南,當時是中國人按住我們,阻止我們統一越南,看,這次中國人又和美國人眉來眼去了,這樣的「大哥」,真的是「靠不住」。 

問:越南人覺得很受傷。 

答:對。武元甲、范文同、黎筍、文進勇他們那些人,當時就是這樣想的。 

問:越南人長期跑到北京來,要錢,要槍,要物資,獅子大開口,他們是什麼心態? 

答:兩個心態,第一個心態,因為習慣了中國的援助,大哥一直都給我,那麼你給我就是應該的,第二個心態,他們認為中國在日內瓦會議、中美關係等各方面,對越南有所虧欠,所以他們獅子大開口,「理直氣壯」,一點都不客氣。

問:這正是中國古訓「升米恩,斗米仇」的一個典型事例。

答:正是。中國人幫助越南人打贏奠邊府戰役,可是越南人覺得不夠,他們要中國人繼續幫助他們統一越南,中國人說做不到,有困難,於是越南人就記恨中國人了,就像你幫助一個親戚,借給他十萬元,他日後說,上次你借給我十萬,其實還不夠,這次我要你借我一百萬。你借不借?不借,你就是壞人。

問:還不如一開始就不幫他。

答:對的。就是這樣。 

問:1976年之後,中國對越南的援助開始減少,那是為什麼?

答: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老一輩和胡志明有交情的革命家,去世了,人亡必然政息,或多或少,這是必然的,第二個原因,中國認為美國人都打跑了,你越南應該自力更生,不要總是來北京找我要這要那,而且當時中國百廢待興,經濟也是非常的困難,種種原因,所以1976年之後,中國對越南的援助,確實是逐步減少了。

問:於是越南就一邊倒向了蘇聯。 

答:很大程度上是這樣,於是越南人就覺得中國這個「大哥變了」,以前不但在日內瓦會議「背叛」了我越南小弟,而且現在你也不再援助我了,忍心看著我窮、忍心看著我挨餓,你也不管了,真是狠心啊,這樣一想,仇恨就產生了。 

問:本來中國就不欠越南的,當年幫助他打敗法國人,他得寸進尺,認為你應該繼續幫助他統一越南,你不幫,他就怨恨你,後來打美國也一樣,中國給越南送錢、送槍、送糧食、送物資,打完美國人,後來就不送了,於是越南人覺得「大哥變了」,認為「感情受到了傷害」,由感恩變成了仇恨,真是古語說得好,升米恩,斗米仇,你給窮人一升米,夠他一家吃飽一頓飯,窮人非常感激你,但是如果你給窮人一斗米,夠他全家吃一個禮拜,這樣就慣壞他了,以後他就認為你幫助他是應該的,所以你必須繼續幫下去,哪天你不幫了,於是對方就馬上怨恨你,這就是所謂的「升米恩,斗米仇」,古人真是總結得好。 

答:問題是,這不是越南人的問題,而是整個人類的人性問題,任何民族都是這樣的,任何人都是這樣的,你要麼不幫他,要幫你就要永遠幫,一直幫下去,如果哪一天你不幫了,或者幫的不夠,他就開始怨恨你。人性就是這樣。

問:所以說,我們從越南和中國的歷史恩怨,可以感悟到許多人生的大道理。

答:是的。你要不要幫助親戚朋友,這是一個問題,如果你不幫,那麼你和親戚朋友的關係,就會很冷淡,大家都認為你這個人啊,一毛不拔,見死不救,沒什麼人情味,於是都不跟你來往。可是你要幫吧,那麼幫一次,就會有下次,以後他就養成了慣性,一有困難就找你,一有困難就找你,而且是每個人都來找你,你就必須不斷地幫下去,哪一天你突然不幫了,你的親戚朋友,就會怨恨你,升米恩,斗米仇,所以,無論你幫,還是不幫,翻臉都是遲早的事。

問:這也正是人類社會富人的一個普遍困境,就是你一旦有錢了,人人都來找你借錢,你不借嘛,就是「禽獸不如」,你借嘛,那就得永遠借下去,沒完沒了的,未來一旦有一次不借了,對方就會怨恨你。這好像是一個無解的悖論。 

答:是的,怎麼破這個局呢?做法有兩種,第一種就是,一開始就不借,你不和我來往?我才不怕。第二種就是,只借一次,提前聲明,我只借給你這一次,沒有下一次。這樣,也許就能避免對方像越南人一樣,最終淪為一隻白眼狼。

文章來源:「讀書人馮學榮」微信公眾號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