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邊的西塞羅
金庸筆下的其他主人公,往往都是心中志向篤定的大俠,但唯獨《鹿鼎記》的韋小寶不是,你看他黑白兩道通吃,黑道上拜大英雄陳近南為師,拜青木堂堂主,白道上成了康熙皇帝的寵臣,擒鰲拜,探順治,使雲南,封公進爵,揚名天下,發了大財,還娶了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最後居然能功成身退,結局圓滿……
如果你沒讀懂《鹿鼎記》,很容易覺得金老爺子這是開創龍傲天爽文鼻祖,YY瞎寫,明末清初社會矛盾如此尖銳的時代,怎麼能容得一個人在廟堂江湖之間如此游刃有餘,還混的這麼好呢?
但你把書看進去了,會發現金庸這樣寫其實很高明。
明末清初是個社會思想急劇割裂、主張過度極化的時期。朝廷裡講的那一套,江湖上不認;江湖上說的那一套,朝廷裡不認。一個游走於江湖和朝廷之間的人,如果心中有太強烈的自我主張,哪怕這個主張是中立、溫和的,他也在哪一頭都混不下去的,自絕於廟堂,也自絕於江湖。
可是江湖和朝堂之間,又需要有人進行溝通,那麼能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的人,自然就成了「風口上的豬」,能獲得極大的利益。
可誰又能完成這種溝通呢?心中有操守,做事有底線的大俠肯定不行了,那就只能讓韋小寶這種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流氓上了。
誰讓人家是「婊子養的」呢?從小練得就是這個。
研究中國游民史的王學泰先生曾經說過,韋小寶是個典型的游民:他出身游民社會、有游民的人格、用了游民的手段、最後實現了游民的至高理想。
與士人不同,游民從來不琢磨社會往哪個方向走,無論大清一統江山還是天地會反清複明都與他無關。他關心的只有自己的榮燿發跡、財色兼收。
所以游民在價值觀混亂、社會共識碎裂的時代反而會生存的更好,最終把「士人」都淘汰掉,這也算某種物競天擇。
可是,普通人想修煉成一個能兩頭通吃,各方面都討好的「韋小寶」,除了心理障礙,還有技術障礙。
《瘋狂的石頭》裡有句話算是靈魂之問:「道哥,這是綁架啊,我們不專業」。
是啊,盜亦有道,這年頭,幹啥活不得講點技術?即便像鹿鼎公那樣,要當「假太監」,一個操作失誤,很容易兩頭不討好,弄得身敗、名裂屍骨無存。
這種倒霉蛋歷史上其實遍地都是,只是金庸先生在寫書時有意遮蔽掉了而已。
昨天,著名「經濟學大咖」葉檀老師微博突然翻車了。原因是她突然來了一句,盛贊華為的長公主孟晚舟是個「勇敢的女人」,「替所有人擔罪」雲雲。結果評論區罵聲一片。
對比一下,前兩天吳亦凡被抓,還有一幫腦殘粉為這貨叫屈,聲言要去「劫獄」。葉檀老師這評論區裡一個替她說話的「死忠粉」都沒有,實在過於悽慘。
原因何在呢?理由就是那個:葉老師跪舔技術太不專業。
不難看出,葉老師的文風,沿用的還是她當初做自由派精英的那套洋範兒話術。你看「替所有人擔罪」這種說法,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在說耶穌基督。
可是她要「點贊」的孟晚舟恰恰是不受這派讀者歡迎的人:甚麼?孟小姐在加拿大吃香的喝辣的時沒想起我們,擔罪怎麼就有我們責任了?這麼甩鍋合適嗎?
而左邊的讀者們呢?葉老師雖然立場已經站過去了,可話術卻不討他們的喜。因為人家的思維都很耿直:孟晚舟女士壓根就沒有罪!都是西方別有用心的構陷。那你說她「替所有人擔罪」,你是何居心?說!你是不是在給境外勢力遞刀?
為甚麼呢?
前段時間我寫吳曉波老師(吳曉波老師:你可以投機,但不能忘本)時曾經說過。「財經作家」這個群體,在我們這些吃筆桿子飯的人裡面,絕對是有類印度教裡婆羅門階層的存在。
所以這種「財經作家」的成長歷程往往是,起初寫文在社會中層群體中揚名,等混到一定知名度之後,就會改換門庭、實現「層級躍遷」,立場和文風都轉到幫資本大佬們說話那個路數上去。
如我在那篇文章中所言,吳老師每十年就要「渡劫升仙」一次,轉變其所代言的群體、立場觀點和寫作方式。吳老師這個節奏感把握的就非常好,甚麼時代自己的目標受眾是誰,又該跟哪些舊讀者脫節,他心裡門清。
葉檀老師是複旦歷史系畢業的高材生,說起來算我的大師姐,博士畢業後搞了幾年歷史,發覺實在太清苦,才轉行寫了財經。而吳曉波老師是複旦新聞系的高材生,算我大師兄。
是了,很多游民們往往有著韋小寶式的聰明,而真正的知識分子卻有時需要堅守郭靖式的笨拙——畢竟,我們還自認為手中拿著的是時代的筆,但過盡千帆,我們總需要給後世留下點甚麼東西、一點靠得住的東西。


或者說的確切些,他們是時代的投機客,是傳說中「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不替孟晚舟發聲,也不為「中下階層」代言,更代表不了精英群體。他們就是他們自己,無所謂甚麼思想、主張,一切只以自己賺的盆滿缽滿為最終目的。
可是有的時候,這種人就是能混的更好,畢竟適者生存麼。
只是技術實在太笨拙了,效果是負的。
沒關系,技術問題而已,以後可以多練練,我們就不觀摩了,畢竟葉老師這姿勢太不雅觀。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