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漫注】(219) 他們被考驗給考爆了

作者:挪威龍王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傍門見月明

(219) 他們被考驗給考爆了

話說這太上老君急翹翹索回五件寶貝,再生出死翹翹的兩個徒弟,就沒事兒人一樣昂然飄渺而去。他們走倒是走得乾淨利索,拖走了每一片雲彩、留下了一頭霧水的唐三藏師徒,嘎巴嘴兒、眨巴眼兒,反應不過來。

他老人家走了,孫悟空他們還在氣哼哼的呢。孫大聖他們氣啥呀?他氣得是:把自己給折騰得七葷八素的妖怪,居然是尊敬的菩薩大人親自安插的。唐三藏和老豬氣得是:把自己給嚇得儀態盡失、臉面掃地的魔障,居然是老師布置的有驚無險的演戲考題。

由於三藏和老豬臉面都沒了,所以也就無話可說;特別是三藏,一方面是教訓深刻、一方面是驚歎於自己心裡最隱祕的小九九菩薩卻明察秋毫,於是也就死心塌地再不做二想。這孫大聖就不同了,他實在是理解不了太上老君的大實話,關於菩薩設置此難的目的:「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

菩薩的考驗真是酌量加碼,老孫這次本來過關就千辛萬苦,可是卻被太上老君最後一句話,像一根稻草一樣,輕輕的就壓爆了他的容量……老孫聞言,心中作念道:這菩薩也老大憊懶!當時解脫老孫,教保唐僧西去取經,我說路途艱澀難行,他曾許我到急難處親來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掯害,語言不的,該他一世無夫!——若不是老官兒親來,我決不與他;既是你這等說,拿去罷。

本來,老孫還滿心懷對老李的不滿,這跟冷酷無情的菩薩一比較,老君反而顯得和藹可親起來,所以早就打定主意不還的寶貝也就馬上歸還了人家。老君的目的就是取回寶貝,人家達到目的當然就馬上走人。但是孫悟空說的話裡面,反映出幾個問題來……

咱只說其中一個,其餘的希望諸位慢慢的品嘗。你看他怎麼抱怨菩薩:語言不的,該他一世無夫!這句話,您意下如何?我是看出來一個事情,給孫悟空他們安排修行的這個觀世音菩薩,修成之前應是南北朝時期妙姓莊王的女兒妙善,人家妙善是一生不嫁、一世修成至尊至善的觀世音大菩薩之果。從孫悟空的這句話中,可以反推出來,這個觀世音菩薩不是那些其他人修成的觀世音菩薩。

孫悟空可以洞察菩薩的前世,卻不能知曉菩薩的境界,所以就從他的層面上去推測揣測菩薩的用意,結果自然是驢唇不對馬嘴。

前面咱們還說過,唐三藏整個過程中少言寡語,這個可不代表他內心沒有多少想法。相反,他的內心在整個過程中,隨著孫悟空在妖洞裡的進進出出,心情一直在跌宕起伏,並且影響了孫悟空的行動成功與否。這裡面就有一個極其高端的益智問題在裡面,那就是,請各位有興趣、對自己的修行有信心、或者對自己的腦筋有信心的朋友,從孫悟空在整個過程中的降妖和被妖降等過程,反向推測一下唐三藏那時節在經歷什麼樣子的內心掙扎……

這是個真正考驗人精神集中程度和推理能力的事兒,望各路高人,從這裡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一定要不吝賜教。下面即將來臨的烏雞國關難之多層面與複雜精巧,會愈加具有挑戰性。

這一回的題目中有一句心猿正處諸緣伏,意思當然是自從經歷平頂山魔難,搖搖擺擺中、唐三藏終於擺正了孫悟空應有的位置,因此那些魔難背後的前緣前因,也就都解決了、平息了。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當然我這麼一問,您當然就馬上覺得可能不是這樣了。那到底是怎樣呢?那我們看看唄。

師徒們行罷多時,前又一山阻路。三藏在那馬上高叫:徒弟啊,你看那裡山勢崔巍,須是要仔細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行者道:師父休要胡思亂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無事。三藏道:徒弟呀,西天怎麼這等難行?我記得離了長安城,在路上春盡夏來,秋殘冬至,有四五個年頭,怎麼還不能得到?

……說老實話,這都四五年了,三藏還是每次看到高山峻岭都膽顫心驚的模樣,讓人都不想置評了。就單從次數上算,你也應該習慣到麻木了吧?

其實他非但沒有麻木、也沒有遲鈍,每次都像第一次驚見險惡高山的樣子。孫行者倒是有耐心開導他別用低俗的人心來看修行的問題,行者道:師父休要胡思亂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無事。

行者話都說明白到這份兒上來了,沒用。這三藏一看山上到處是山魅狐狸、老虎獐[犭巴]的,照例是戰戰兢兢、淒悽慘慘。就憑三藏這戰戰兢兢模樣,不動腦筋就可以想到,以後的關難還會源源不斷的讓他戰戰兢兢的。膽子越是怯懦,就越是會有更氣勢洶洶的攪屎棍蹦出來攔住你。可是從三藏目前的水平來看,這看上去可是個悖論: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搞不懂。

修行總是這樣,怕什麼來什麼,越是在心裡害怕呢,就越發的恐怖。而且,修行還是求什麼來什麼……我一說求什麼來什麼,可能馬上就有人會說,哈,我就求馬上修成。結果呢……可能很快就會遇到挫折、讓你碰一鼻子灰。咦?不是我說求什麼來什麼嗎?為啥求壞的,來壞的;求好的,還是來壞的呢?

這個這個……這個問題嘛,咱們還是老規矩,當作一個思考題,就當給大家一份開胃的小菜唄。

這個烏雞國之難,依然是多層面的。這一次跟上一次平頂山蓮花洞之難不同的是,更加複雜、更加的多層面了。(待續)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